主控戰略型態學(第二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3月

主控戰略型態學(第二版)

作者:黃韋中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3日
ISBN:9789866320712
語言:繁體中文

  主控戰略系列最終作!技術分析高手的最後一塊拼圖!!

  《主控戰略型態學》是《主控戰略》系列叢書的第七本,也是本系列的最後一本,書中不但保留傳統型態學的真實面貌,更增添了坊間沒有提及的關鍵技巧。透過本書的介紹必能使投資人更深入認識《型態學》,從而掌握獲利關鍵,其實用性將是學習技術分析愛好者的最佳選擇之一。

  《型態學》的理論基礎源自於《道氏理論》的波動,並搭配趨勢線進行研判的確認,在本書第一章除了闡述《道氏理論》的基礎之外,也重新說明了《道氏理論》的精神。第二章則是介紹技術分析中常用的幾種趨勢線,並特別針對「真假突破」、「真假跌破」與「騙線」的關鍵進行探討,使投資人在運用趨勢線時,能夠切實掌握要點,避免誤判與誤用。

  第三、四、五章著重於介紹底部型態、整理型態與頭部型態,除了傳統的幅度測量外,也加重了領先買賣點與標準買賣點的研判技巧、停損與獲利的定位,同時將每個型態所可能代表的浪潮位置,予以詳細說明,俾使投資人在認識型態、確認買賣點之外,更容易進行投資策略的擬定與規劃。另外,在詮釋傳統的型態之外,也增加了幾個在市場時實際出現,但在傳統型態學中卻未曾討論的型態,並且加以說明,使投資人不至於掛一漏萬,喪失獲利先機。

作者簡介

黃韋中

  臺灣台南人,業餘投資者。目前主要著作有:

  《主控戰略》系列
  主控戰略K線(2003年)
  主控戰略開盤法(2004年)
  主控戰略移動平均線(2005年)
  主控戰略成交量(2005年)
  主控戰略即時盤態(2006年)
  主控戰略波浪理論(2007年)
  主控戰略型態學(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2014年)
  總共7本,本系列已全部寫完    

  《實戰手記》系列
  股價波動原理與箱型理論(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2012年)
  技術指標與波浪理論(2007年)
  主控技術分析使用手冊(2009年)
  對稱理論(2010年)
  總共4本

  《主控戰略筆記》系列
  量價操作要訣(2012年)

作者序    
第二版序    
前言    

第一章 道氏理論    
潮汐、波浪與漣漪    
基本原則    

第二章 趨勢線與缺口    
趨勢線的基礎    
突破與跌破的確認    
騙線    
支撐壓力的轉換    
趨勢三條線    
扇形三條線    
解消點    
速阻線    
軌道的轉換    
缺口    
結論    

第三章 底部型態    
V形反轉    
雙重底    
三重底    
頭肩底    
碟形底    
盤堅式的複合型底部
    
第四章 整理型態    
水平箱形    
上升旗形    
下降旗形    
反轉旗形    
對稱收斂三角形    
上升收斂三角形    
下降收斂三角形    
對稱擴散三角形    
下降收斂楔形    
上升收斂楔形    
反轉收斂楔形    
反轉擴張楔形    
菱形    

第五章 頭部型態    
V形反轉    
雙重頂    
三重頂    
頭肩頂    
碟形頂    
盤跌式的複合型頂部    
結論    
參考書籍    
附錄    



  《主控戰略型態學》是《主控戰略》書系的第7本,也是最後一本,這一路走來承蒙許多讀友的支持與鼓勵,著實讓自己成長了不少,也同時讓自己更深入思考許多有關或無關技術分析的問題。

  最常被問到的是:我努力學會了技術分析,是不是就能夠在市場中賺錢?可以獲取多少比例的投資報酬率呢?

  通常我的標準答案是:「不知道。」因為這是因人、因事與時空的不同,產生的結論也就會不同,這樣的問題就如同剛剛進入大學唸書的年輕人問老師:「我努力念書到大學畢業,是不是在畢業後就可以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同時可以保障我有豐厚的薪水?」

  筆者認為技術分析是種專門技能,既然如此,它就可以經由學習而被取得。但是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相同的觀念,勢必會有人學得好,有人吸收能力就比較差,需要多思考幾遍腦筋才能夠轉過來,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所產生的個別差異。

  個別差異將會導致學習成效的好壞,而一般大眾不是資質特優的天才型人物,只能藉由加倍付出的努力,以縮短個別差異所產生的差距。那麼,當努力將技術分析這項技能學好之後,是不是就是進入市場中,便可以開始獲利的萬靈丹?

  當然是不可能的!就好比醫生從醫學院畢業後,必須先經由實習、實際工作,不斷的將所學技巧與觀念,與所面對種種不同症狀的病患進行驗證,同時在失敗的過程中,汲取教訓並累積經驗,才可能成為一位稱職的醫生,而在這之前,他可能會不小心犯下一些錯誤。即使成為一位稱職的醫生之後,也不能保證從此就不再出差錯,這不是一種基本的認知嗎?為什麼將醫生這項職業換成技術分析研究者後,對應的態度與認知就有天壤之別呢?

  技術分析研究者常常被質疑:技術分析已經這麼得心應手了,為什麼仍然會操作失誤?這不是正常的嗎?當學習完一套技術分析的邏輯技巧之後,只不過是具備了基本入市的條件之一,進入市場後所面對的種種變化,勢必與學習過程中所探討的走勢不盡然相同,因此必須將技巧與觀念,經過實際操作的練習,求得屬於自己的操作模式,同時調整對市場的心態,不斷的練習、調整、再練習、再調整。

  沒有經過這樣的歷程,怎麼能成為一位稱職的操作者?如果讀友們抱持看了幾本技術分析的書,做對了幾波行情,便覺得自己已經是市場中的贏家,那麼筆者要衷心的勸你,趁現在見好就收,趕緊離開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市場。雖然筆者自認為對技術分析的技巧已有一點火候,但仍分毫不敢放鬆對市場的警戒,隨時提醒自己在浩瀚的金融市場中,永遠是個青澀的投機散戶,或許有人認為這也未免太保守、膽小,然而這也是筆者目前仍可以持盈保泰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術分析的技巧需要學習!
  面對市場的態度也需要學習!
  如果我們很認真的看待這項事務,就不可以停止對這項事務的學習。
  唯有以這樣的心情面對市場、面對自己,才有資格探討自己能夠在市場中獲取多少投資報酬率。

  同時,在這裡要分享幾年下來個人操作的鐵律:
  一、不要進行有壓力的操作!
  二、僅用不影響生活的閒錢進行操作!
  三、僅操作自己能夠分析掌握的段落!
  四、不要急!
  以上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筆者仍再次強調:它很實用。

  同時,在這裡也要提醒各位讀友,不要認為有所謂的「操作之神」,通常市場中的神話是經過渲染或是隱惡揚善而來,因此在每個人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操作失誤,但是致命傷往往不是這個失誤,而是面對失誤的態度。因此在還沒有進入市場之前,對各位讀友的諍言是:要對你所學習的事物不斷的進行思考與質疑。就如同在閱讀《主控戰略》、《實戰手記》與《主控戰略筆記》書系時,要對書中任何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度進行思考與質疑,如果都照單全收、深信不疑,不如趕快將這些書燒掉,以免產生禍害。

  唯有保持質疑的態度,才能讓學習過程產生正逆不同方向的思考,同時激發腦中的智慧之籽,讓自己的操作邏輯與思維發芽茁壯。照單全收不進行思考與質疑者,不過是個背書匠,當面對市場的變化時將容易不知所措,畢竟在詭譎多變的市場中打滾,靠的是智慧而非運氣啊。

  在此,筆者必須承認,閱讀《主控戰略》、《實戰手記》與《主控戰略筆記》書系的書籍時,比一般技術分析的書籍還要困難些,原因在於內容有著相關性與相互搭配性,畢竟觀察股價的波動要以全面觀,不能僅關注一條線或是一個點,這樣容易失之偏頗,導致研判時產生  嚴重偏差。

  此外,建議讀友要定下心來將書籍內容反覆閱讀幾遍,最好能夠在閱讀時,將範例中的股票線圖以股票軟體呈現在電腦螢幕上。原因是書本範例礙於篇幅限制,只能擷取當時一段時間的畫面,無法將整個股價波動的結構與相對位置進行比較,而這項研判工作將是決定接下來需要採取何種策略的重要關鍵。

  在本書中,仍然使用了大量的技術線型圖檔做為說明,這些線圖來自於股票分析軟體「奇狐勝券」,該軟體是大陸博庭資訊(台灣代理商簡愛洋行)所授權使用,在此特別致謝。而書中描述若有疏漏之處,祈請各位讀友不吝提出批評、指正,也歡迎各位蒞臨筆者架設的網站一起探討技術分析,謝謝大家。

主控戰略中心
(Financial Market Tactic Information Center)
網址:www.fmtic.com
韋中 謹識
2006年8月

前言

  《型態學》的運用起源於《道氏理論》,根據該理論所述,金融市場中的波動是由大小不同週期的波動組成,走勢圖不會一直往右上方狂奔或往右下方狂跌,總是有休息再漲跌或是多空走勢結束進入轉折的時候,而這些休息與轉折的走勢經過長期觀察,被發現有其規律性與重複性,所以將這些串聯《道氏理論》中各種週期的特定走勢整理出來,便是現在技術分析中重要的理論:型態學。

  《型態學》被完整地整理出來是1920年代《富比士》(Forbes)雜誌的編輯理查.沙貝克(Richard W. Schabacker),他繼承並發展了道氏的觀點,同時將原本運用在指數中出現的技術信號應用於個股,並在1937年出版《技術分析與股票市場獲利》(Technical Analysis and Stock Market Profits)一書,接著在1948年由約翰.馬基(John Magee)與羅伯特.愛德華(Robert D. Edward)合著的《股價趨勢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寰宇出版,F243/F244)書中,更有系統地整理道氏與理查.沙貝克的思想,成為趨勢和型態識別分析的代表作。

  我們也可以將《型態學》視為一種符號學,是由許多K線波動組合而成的符號,因此在辨識型態時,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進行確認即可,不需要非常嚴格的要求時間、價量、指標等相關訊息都要全部符合,也就是我們僅要求形狀呈現出來後,就可以進行假設。

  中國武術有所謂「只求神意同,不求形骸似」的要訣,換言之,如果一個習武的人每個招式都要求符合標準,那麼也不過是一個武匠,並非真正的武學高手,當遇到敵人時不知變通,就難免遭遇失敗了。不過話雖如此,並不代表在辨識型態時,就可以隨便亂下假設,總是要有跡可循,步步為營。畢竟投資人面對的是「市場」勁敵,決不能有輕敵之心。

  當操作者在觀察股價波動時,如果看見類似整理的型態出現,就認定未來股價必然會沿著某個方向前進,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因為整理過程也有可能失敗,進而使走勢形成轉折,因此在型態的運用、辨識與切入的掌握上,無論是轉折型態或是整理型態,通常都會有一套參考流程:型態符合→確認突破(跌破)→幅度滿足,這才算完成一個型態。

  型態符合的意思如前所述,也就是只要符合幾個關鍵研判點就可以,不需要樣樣到位,但是型態符合是投資人自己心中主觀的認定,不見得是實際走勢的呈現,必須等到後續走勢進行確認,至於確認的最好方法就是等待突破或跌破型態的訊號,而在突破或跌破之後,必須要滿足測量法則中最基本的測量幅度,才算是完成一個完整型態。

  假設整理型態是發生在我們認為的多頭走勢中,當股價無法突破整理區間或是呈現真突破訊號,甚至是突破確認後未滿足幅度,都是屬於型態失敗,因此在運用時要有誤判的心理準備。為了避免產生誤判,解決之道是增強型態研判的辨識率、並具備能定位恰當的相對位置與分析當時時空背景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都只有利用正確的方法,常看線圖、多練習而已。

  至於面對型態的操作切入點,自然就在突破或跌破的那個位階,而型態完成的週期相對較大時,甚至應該考慮在突破或跌破之後,呈現拉回測試支撐或是反彈測試壓力後的再度攻擊訊號,才考慮切入操作,而在型態還沒有被確認之前,雖然領先進場佈局的操作方法也常被使用,但是必須要有更多相對條件輔助,同時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操作方法雖然持股成本稍微低一些,不過風險也相對高了一些。

  在本書中,為了將《型態學》的運用建立一套標準,除了先在第一章說明傳統的道氏理論之外,也添加了筆者一些實務上的操作經驗。

  第二章則是介紹技術分析中常用的幾種趨勢線,並特別針對「真假突破」、「真假跌破」與「騙線」的關鍵進行探討,使投資人在運用趨勢線時,能夠切實掌握要點,正確研判何謂真正的攻擊訊號,同時可以有效設定操作停損觀察點,讓投資人避免受到錯誤觀念的束縛,產生誤判與誤用。

  在第三、四、五章著重於介紹底部型態、整理型態與頭部型態,每種型態均針對型態圖、形成走勢的特點、成交量、浪潮的相對位置進行說明,除了傳統的幅度測量外,更加重了領先買賣點與標準買賣點的研判技巧、停損與獲利的定位等觀念分析,相信可以讓投資人在認識型態、確認買賣點之外,更容易進行投資策略的擬定與規劃。而除了詮釋傳統的型態之外,也增加了幾個在市場中實際出現,但在傳統型態學中卻未曾討論到的型態,並且加以說明,使投資人不至於掛一漏萬,喪失獲利先機。

  如果在閱讀本書時感到有論述不足之感,尤其是在投資策略擬定與規劃中的說明部份,請各位讀友針對類似型態的說明進行舉一反三或同理可證的推論。因為有許多型態的策略其實相差無幾,尤其是這部分很難以文字完整描述,不但需要實際操作累積經驗,更需要對當時的時勢具有基礎的審視能力,書中的策略說明僅提示梗概,至於無法完整描述的部分,就有待各位讀友努力將其補足了。

  雖然《型態學》源自於國外,本書也參考了國外的著作進行撰寫(參考書目請參閱附錄),但在描述型態的特點與操作的方法上,卻與國外著作有相當大的差異。也就是說,本書已經過實務操作上的調整,並且嚴格予以分類,因此除了希望本書可以帶給投資人耳目一新的閱讀感之外,更衷心希望各位投資人會喜歡閱讀本書,享受本書帶給投資人操作上的幫助。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詳見本書)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