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邏輯與經驗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刑法的邏輯與經驗

作者:曲新久
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ISBN:978730114291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88元

《刑法的邏輯與經驗》是刑法對於專門術語的解釋應當與專門領域的行政法規保持一致,專業領域的法律概念發生變化時,刑法上的這一專業術語原則上應當同步變化。這是一般規則。但是,在信用卡一詞的刑法解釋上,盡管專業領域的行政法法規規定發生了變化,但是在刑法分析體系內進行合理解釋的結果是,必須繼續延續以往的刑法適用歷史上的廣義解釋,這並沒有使刑法顯得荒謬,而恰恰更符合邏輯、歷史以及未來的發展需要。 及至2004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該立法解釋指出,刑法規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可以說,立法解釋的規定與新久教授的解釋在結論上是一致的。我們不能輕易地得出結論,說立法機關采納了新久教授的觀點,即使立法解釋與新久教授的解釋相左,我們也不能說新久教授的解釋就一定錯誤。這種不以立法規定與司法解釋作為判斷刑法觀點的正確與錯誤的標准的觀點,是我一直所堅持的,關鍵是理論本身是否能自圓其說、站得住腳。從對信用卡一詞的刑法解釋上,我們可以看到新久教授的睿智。面對司法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是新久教授的學術追求,也是對本書書名的最好詮釋。 曲新久,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刑事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咨詢專家、北京律師協會刑事辯護專業委員會顧問等。主要專著有《刑法的精神與范疇》、《刑事政策的權力分析》、《金融與金融犯罪》。

第一編 總論 1.試論刑法學的基本范疇 2.刑法目的論要 3.我國刑法面臨的五大問題 4.中國刑法現代化的墓本走向 5.論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的對立統——以及刑法的優先選擇 6.刑法哲學的學術意義 7.論刑法解釋與解釋文本的同步效力 8.論刑法解釋「溯及既往」的效力 9.犯罪論體系片語 10.論刑事責任的概念及其本質 11.刑罰適用問題探討 12.論吸收犯 13.試論刑罰個別化原則 14.輕刑化與非刑罰化在中國 15.論禁止利用死刑犯的屍體、屍體器官 16.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公權與私權的協調 17.刑事政策概念界定與學科建構 18.刑事政策與刑法適用第二編 分 論 19.論罪狀 20.論經濟犯罪的概念及其范圍 21.試論經濟刑事立法的必要性原則 22.中國反洗錢的法律框架及其主要內容 23.認定信用卡詐騙罪之若干問題研究 24.盜竊他人信用卡磁條信息行為的性質 25.侵入他人股票賬戶盜賣盜買股票行為的定性 26.懲治商業賄賂犯罪的基本思路 27.辦理盜竊案件刑事司法解釋的五大變化及其問題 28.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分析判斷

受北大出版社的委托,讓我主編一套中青年刑法學文庫,以展示我國刑法學人在刑法領域取得的前沿成果。 我國現代刑法學研究,從1979年刑法頒布以來,正好歷時三十年。三十而立,不僅對於一個人來說三十歲是事業有成的時候了,而且對於一個學科來說三十年也應當迎來成熟的季節。可以說,我國刑法理論是伴隨著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的發展而不斷成長的,是跟隨著刑事法治水平的提升而不斷深化的。在各部門法學科,刑法學科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思想活躍的一個學科。以人才而言,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刑法學人老中青三代正好形成了一個學術梯隊。老一輩刑法學人以高銘暄、工作富、馬克昌、儲槐植教授等為代表,以1979年刑法頒布為契機,在我國刑法的學術復興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使我國的刑法學術在中斷了二十多年以後得以薪傳,歷史功績不可磨滅。現在,老一輩刑法學人均已是古稀、耋耄之年,仍然以一種老驥伏勵志在千里的精神,繼續為推進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而不遺余力發揮余熱,其志可嘉。我們這一代刑法學人,作為法制恢復重建以後的第一批法科學生,趕上了法學事業的黃金季節。以我為例,是恢復高考以後的第一屆本科生、建立學位制度以後的第一屆碩士生,設立刑法博士點以後的第一屆博士生。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我們占有天時地利,逐漸成長起來。以1997年刑法修訂為標志,我們進人了刑法的學術舞台,逐漸成為主角。轉眼之間,我們這一代刑法學人已經年過半百,回想起十多年前還被人稱為後起之秀,感覺真是歲月催人老。我高興地看到,比我們更為年青的一代刑法學人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他們的思想之開放、視野之開闊、方法之先進,都要超過我們這一代刑法學人,已經展現出其學術魅力。正如季節變換,學科發展也是有其規律的。學術的更替、思想的嬗變使新一代刑法學人以一種新銳的態勢脫穎而出。作為過渡的一代刑法學人,我們承前啟後,承擔著光榮而艱巨的學術使命。 近年來,我致力於推動刑法知識的轉型。我以為,這是一個關系到刑法學科發展的重大課題。人總是在保持現狀與追求變革之間糾纏與糾扯,在學術上也是如此。保持現狀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地基,我們就連站也站不穩,因此對於現狀的保持始終是我們努力的一個目標。但是,人又總是不滿足於現狀的,具有追求變革的天性,否則人類社會就不會發展了。追求變革必然會打破現狀,在破舊中立新。學術何嘗不是如此?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按照既有的理淪范式已經難以容納知識的增長。這時,就抵達了知識變革的臨界點,只有通過范式轉變才能為知識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我國現有的刑法知識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從蘇俄引人的,此後在老一輩刑法學人的努力下,逐漸完成了刑法知識的本土化,為我國的刑事法治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我認為,這套刑法知識話語存在著一些非科學的缺陷。以犯罪構成為例,這是刑法知識的核心,現行的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存在著內在的邏輯混亂,是對其進行簡單的調整所難以克服的。因此,我力主引人以德日為代表的大陸法系的犯罪論體系。對此,受到許多人的懷疑與質疑:現在這套犯罪構成理論用得好好的,為什麽要照搬德日的犯罪論體系?確實,這是一個需要作繁復的解釋與詳細的論證才能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在定罪過程中,事實判斷先於價值判斷、客觀判斷先於主觀判斷、類型判斷先於個別判斷,這些規則都是為保證定罪的准確性所不可或缺的。它們是定罪的基本思維方法,其功能正如同形式邏輯之於思想。我國目前的犯罪構成並沒有堅持這些原則,而是存在著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混亂、客觀判斷與主觀判斷的混淆、類型判斷與個別判斷的混同。我之所謂引人德日的犯罪論體系,實際上是指引人這些定罪的基本規則。根據這些規則建構犯罪構成體系,就獲得了德日犯罪論體系的精髓,因而具有可行性。當然,刑法的知識轉型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但這種知識轉型的必然性仍是我所秉持的信念。 中青年刑法學文庫是一個開放的學術園地,她吸引那些在刑法學術領域已經取得一定的學術成果的中青年刑法學人,將己有的學術成果經過整合與提升,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與讀者見面。對於學術研究來說,人才是第一位的。除了個人努力以外,我們的社會應當為人才的成長提供更為寬松有利的學術環境ε北大出版社本著出書出人的宏遠宗旨,為我國中青年刑法學人提供出版資源,這是令人感動的。作為主編,我盡量地將有價值的刑法學人與學術成果推薦給出版社,從而使這套中青年刑法學文庫成為展示我國中青年刑法學人的一流學術成果的櫥窗。但願本套叢書的出版為我國刑法知識的轉型提供理想圖景。 是為序。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