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籍紙墨及印刷術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中國古代書籍紙墨及印刷術

作者:錢存訓著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01日
ISBN:750131919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36元

本書選錄作者過去所發表有關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術的論文、敘跋、書評以及讀者評介等結集而成。全書分為前後兩編:前編四章分論典籍、紙墨、印刷及其影響等論文共20篇;後編四章收錄題跋、書評、寫作緣起、讀者評介等雜文亦計20篇;附錄報導一篇。每篇文後皆附有關插圖共約50幅,以助閱讀興趣。 本書所收論文,大部皆為作者寫作《書於竹帛》及《紙和印刷》兩部專著的副產品。其中如有關封泥、書刀、紙的起源、印刷定義、雕版技術、明代活字等各篇,皆可補充作者專書中討論之不足。書中論文大部皆原以英文寫作,經譯成中文在國內各地的學術刊物發表,部分曾收入作者的專著,但譯文與專書內容不盡相同,並請讀者注意。

版說明(錢存訓)序言(李致忠)前言(潘銘前編:論文選集 一、典籍和制度 中國古代文獻的特色 中國古代的簡牘制度 封泥小識 漢代書刀考 《戰國策》析評 二、造紙與制墨 紙的起源新證 中國古代的造紙原料 書籍、文房及裝飾用紙考略 家庭及日常用紙探原 中國墨的制作和鑒賞 三、雕板與活字 中國印刷史的定義和研究 現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版實物 中國雕版印刷技術雜談 中國歷代活字版綜述 論明代銅活字版問題 四、影響及功能 中國對造紙術及印刷術的貢獻 紙和印刷術的東漸與南傳 中國發明造紙和印刷術早於歐洲的原因 歐洲印刷術起源的中國背景 印刷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功能後編:著述敘評 一、題跋及序言 英國劍橋藏本《橘錄》題記 精寫本《江村書畫目》題記 張秀民著《中國印刷史》序言 袁同禮《中國藝術及考古學西文目錄》序言 潘銘棠著《非花軒雜文》序 二、評論與介紹 克倫普《謀略:戰國策研究》評介 齊可德《十竹齋書畫譜》復制本評介 馬考文《朝鮮古活字版書影集》評介 麥克呂爾《中國手工造紙》評介 饒宗頤著《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評介 三、寫作緣起 《書於竹帛》寫作緣起 《書於竹帛》李學勤序 珍貴的書緣:悼念李約瑟博士 《紙和印刷》李約瑟序言 《紙和印刷》作者自序 四、讀者評介 喜讀錢存訓博士英文本《紙和印刷》 李約瑟系列的首本華裔學者著作《紙和印刷》 評介《中國科學技術史:紙和印刷》 中國書籍及有關印刷史研究的重要收獲 評錢存訓著《書於竹帛》上海新版附錄: 記國家圖書館為錢存訓先生頒發榮譽狀

1999年聖誕節前,中國國家圖書館代表一行三人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為錢存訓先生頒發獎狀,並專門拜訪錢先生。該校為此特別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和節目,在副校長邀請的午宴席間,錢先生囑我為他將在中國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籍紙墨及印刷術》一書寫一篇序。當時,我心理反應極快,認為我是先生的後生晚輩,哪有資格為先生寫序!於是婉言謝絕了。可是先生獎掖後學,提攜晚生,故在其後的兩年里,三次托人帶話,懇囑我寫序。先生誠心,我便恭敬不如從命了,故有以下弁言。 我對中國書史產生興趣始於1964年,對版本學研究始於1965年。在那個年代里,海內當代人所寫的有關書史、版本學方面的著作,用不了幾年就可以讀完,於是就找海外學者有關這方面的著作,錢先生的英文版《書於竹帛》——中文版《中國古代書史》便是我找到的第一本力作。該書占有十分詳實的材料,而觀點與結論卻是十分的簡明扼要,絕不同於海內流行的輕材料而重觀點的積習,令我耳目為之一新。攻讀先生之書,想象先生其人,總想有那麽一天能見到先生,親聆教誨。70年代末,美國圖書館代表訪華團來京,我參加接待,有幸結識了先生。先生儒雅的風度,溫文的談吐,大度的情態,更令人高山仰止。再想想所讀過他的書,深信「文以載道」,「文如其人」。巫987年9月,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落成,舉行開館儀式,先生遠渡重洋,來館參加祝賀。我在善本展示室接待嘉賓,先生特地來此室,見面便說:我想你就會在這里。我來向李先生說明,你關於「旋風裝」的考辨,我引用了。學貫中西的飽學之士,為了引用別人一條材料,竟來特此聲明,非但令人感動,更使人景仰。再想想所讀過他的書,引文必注出處,掌故必有來源。那種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為文做事的行為准則,堪稱楷模風范。古人講「道德文章」,先生備矣。 本書選錄的是先生近年來所發表的新作和重新修訂的舊論,堪稱字字珠璣,篇篇載道。特別是其中的《造紙術起源新證》、《中國印刷史的定義和研究》、《紙和印刷術的東漸與南傳》、《中國發明造紙和印刷術早於歐洲的原因》、《歐洲印刷術起源的中國背景》等,尤其值得關注。誰是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蔡倫呢還是他以前的勞動者,國內始終爭論不休。錢先生《造紙術起源新證》無意參加這種辯論,但指出紙的定義和考古實物的年代乃是關鍵問題,在學術界會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從而將這一問題向真理的源頭更挺進一步。海內近些年來對印刷術發明問題的討論很熱了一陣,但有的無限拓展概念,有的生拉硬扯,有的主觀臆斷,有的甚至指鹿為馬,最終誰也沒拿出什麽過硬的材料,得出更加科學的結論。究其原因,就有一個定義不清的問題。錢先生的《中國印刷史的定義和研究》雖無廓清玉宇之意,然於這個問題會起到撥亂反正的澄清作用。《紙和印刷術的東漸與南傳》一文,高瞻遠矚,心平氣和,既大路迂回,又單刀直人。論證鑿鑿,不容置疑。其在方方面面的意義都是不可估量的。《中國發明造紙和印刷術早於歐洲的原因》、《歐洲印刷術起源的中國背景》雖是舊文,但仍閃爍著科學的光芒,讀來令人折服。學術問題,必須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必須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最後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這方面錢先生的著述為我們樹立了典范。此書的修訂再版,在書史、印刷史、造紙史研究的各個領域都是一件大事,對先生的貢獻,請允許我代表讀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