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國際金融

作者:遲國泰 編著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1日
ISBN:978756111396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09元

本書第4版是為了充分反映國際金融新發展和我國金融開放新格局而編寫的。編寫中參照國家教育部審定的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國際金融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體會,充分吸收國內外國際金融教材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把國際金融的新進展有機地融合在國際金融理論體系中。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突出以下特點︰ 1.反映當代國際金融的新發展、新動向。 2.反映我國的金融開放實際和現行外匯體制。 3.注重理論體系的優化、論證的嚴謹和探討的深入。 4.注重國際金融的實務性和操作性。 5.注重案例分析過程引導和實用練習。 6.對流行文獻的謬誤進行了分析和更正。

第1章 國際收支 1.1 國際收支概述 1.1.1 國際收支的概念 1.1.2 研究國際收支的重要性 1.1.3 與國際收支有關的概念 1.2 國際收支平衡表 1.2.1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含義 1.2.2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項目 1.2.3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匯編原則 1.3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格式 1.3.1 美國格式 1.3.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格式 1.4 國際收支失衡 1.4.1 國際收支失衡概述 1.4.2 國際收支失衡的判定 1.4.3 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 1.4.4 國際收支失衡對一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1.4.5 國際收支平衡的幾種觀點 1.5 我國的國際收支 1.5.1 我國的國際收支概述 1.5.2 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1.5.3 國際收支平衡與國民經濟平衡 1.6 國際收支的分析 1.6.1 分析國際收支的作用 1.6.2 國際收支分析的方法 1.6.3 國際收支的靜態分析 1.6.4 國際收支的動態分析 1.7 國際收支中的國際儲備 1.7.1 國際儲備的概念和特性 1.7.2 國際儲備的作用 1.7.3 國際儲備的構成 1.7.4 國際儲備的來源 案例 泰國金融危機分析 第2章 國際收支的調節 2.1 國際收支的調節機制 2.1.1 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動調節機制 2.1.2 固定匯率制度下的自動調節機制 2.1.3 浮動匯率制度下的調節機制 2.2 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 2.2.1 經濟政策 2.2.2 外匯政策 2.2.3 國際信貸 2.2.4 直接管制 2.2.5 國際經濟合作 2.3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 2.3.1 彈性分析理論 2.3.2 吸收分析理論 2.3.3 貨幣分析理論 2.3.4 政策配合理論 案例 肯尼迪沖擊 第3章 外匯和匯率 3.1 外匯概述 3.1.1 外匯的概念 3.1.2 外匯的種類 3.1.3 外匯的作用 3.2 匯率概述 3.2.1 匯率的概念 3.2.2 匯率的標價方法 3.2.3 匯率的種類 3.3 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3.3.1 金本位制度下決定匯率的基礎 3.3.2 紙幣制度下決定匯率的基礎 3.3.3 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3.3.4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3.3.5 制約匯率影響的基本條件 3.4 主要西方匯率理論 3.4.1 國際借貸理論 3.4.2 購買力平價理論 3.4.3 利率平價理論 3.4.4 匯兌心理理論 3.4.5 流動資產選擇理論 3.4.6 貨幣主義匯率理論 案例 直接干預實例 第4章 外匯市場與外匯業務 4.1 外匯市場 4.1.1 外匯市場的概念 4.1.2 外匯市場的特征 4.1.3 外匯市場的種類 4.1.4 外匯市場的結構 4.2 外匯業務 4.2.1 即期外匯交易 4.2.2 套匯交易 4.2.3 遠期外匯交易 案例 外匯套期保值風險案例 第5章 外匯風險管理 第6章 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 第7章 國際金融市場 第8章 國際金融創新 第9章 國際貨幣體系 總習題 參考文獻

T商管理碩士(MBA)教育制度是由美國首創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改進,已經成為一套相當完整的教育體系。盡管它仍有其不足,目前正根據新的信息時代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繼續調整、更新與改善之中,但它作為美國乃至幾乎整個發達國家培養高級企業管理人才的有效手段,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MBA教育的特點,首先在于它具有鮮明而獨特的目標,即造就高級綜合管理(General Management)人才。它不同于以培養高級研究專家為主的其他碩士教育制度,是職業培養性的,因而具有明確的應用與實踐的導向性。其培養對象是有一定管理實踐閱歷的中、青年管理者,經二至三年MBA系統深造,仍回到企業管理的崗位中去,因此是“從企業來,回企業去的”。因為目標是造就位于決策層的、跨職能的高層經理,它講授的管理理論廣而不深,但卻十分強調可操作的具體管理技能的培訓。基于上述獨特目標,MBA教育發展了相應的教學方法論原則及與之配套的一系列親驗性教學方法,或稱參與式、行動式教學法。在傳統的課堂系統講授之外,大量使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模擬練習等新型教學活動。 MBA制度引入我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鄧小平以無產階級戰略家的遠見與膽識,早在1978年末訪美時,就親自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提出,由美方派遣管理教育專家來華,培訓我國企業管理干部。此建議得到卡特及其繼任里根與布什總統的積極響應。大連理工大學有幸被雙方選中為建立中美合作進行高級管理培訓的單位,于1980年成立了“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並被指定為引進美國管理理論、技術及教育制度的正式窗口。在中美合作的頭五年,辦起了學制為八個月的“廠長/經理講習班”。它是按照MBA教育的框架設計的,涵蓋MBA教育中所有的核心課程,被稱為“迷你型”(或袖珍型)MBA,是MBA制度的理念與實踐引入我國之始。在實行這一制度時,數以千計的高級管理干部被現代管理理論與技術武裝起來,分赴全國不同崗位,對改革開放起了重大推動作用。1984年起,根據美國教授在大連講學的記錄而整理出版的一套現代企業管理系列教材,發行逾百萬冊,對廣大讀者起了重大的啟蒙作用。當時同家指派了來自許多其他院校的大量管理教師來我校,一方面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初步的現代管理教育,成為各校的骨干教研力量。 中美在大連合作進入第二個五年的1984年,國家又決定在我校引入正式的MBA制度。在兩國政府支持下,辦起了大連理工大學與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合作的MBA班,于八年中共辦了五期三年制的M13A班,培養 216名中國首批MBA畢業生,他們正在各個崗位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根據我周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試點與探索,MBA教育制度正在蓬勃發展中。從今年起,將有56所管理學院被批準舉辦MBA教育,因此,迫切需要系統的MBA成套教材。作為最早接觸與引進現代MBA制度的大連理工大學,通過“請進來,派出去”的方式,已培養出一批既了解世界企業管理前沿知識,義熟悉巾國國情的師資隊伍,因此我們編寫出版此套“MBA系列教材”是有很好基礎的。 此套系列教材力求做到整體統一、信息前沿、應用導向、目標明確、突出重點、博采眾長、結合國情,內容與方法相輔相成。 我們懇請此套叢書的使用者 廣大管理教師、學員與讀者向我們提出批評與建議,以便再版時日臻完善,是所至盼。 余凱成 1998年4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