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郝毅博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哈囉!我是郝毅博

作者:郝毅博(Ben Hedges)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27日
ISBN:978986361048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61元

  「老外看台灣」主持人
  郝毅博第一本親筆撰寫
  登陸台灣之國際中文版

  香港出生的英國人 × 在歐洲學習中文&修練功夫 × 紐約電視台記者 ×
  Youtube千萬點閱率的主持人 × 異鄉邂逅異國戀 × BBS上最廣為人知的老外鄉民
  他是最熱血冒險、獨立敢言的老外

  「那段遊歷各方的時光,讓我成長,給我無可相比的寶貴經驗,讓我懷揣著這份自信,握住中華文化的脈搏,也在之後的旅程中,走得更遠,更靠近台灣的心跳。」──郝毅博

  不靠寫手、字字出自老外真跡
  郝毅博正港原汁原味親筆譜寫

  你可能看過「老外看蘭陵王」、「老外看繼承者」、「老外看台灣」……這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偶爾耍大刀立馬來套拳腳路數、渾身是梗的28歲英國小伙子,其實人生閱歷超級豐富!

  卸下耳麥、放下屠刀、走出攝影棚展露陽光笑容,這次老外不採訪聯合國祕書長、綠巨人浩克或是梁朝偉,郝毅博親自寫下他的冒險經歷,告訴你──世界廣闊無邊,只要勇敢探索,就能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簡介

郝毅博 Ben Hedges

  漢名郝毅博,又稱小奔、小奔兒,生於英屬香港。英國記者,在美國新唐人電視台主持《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及《Learn Chinese now》等專題節目。

  1985年出生於英屬香港,九歲時舉家搬回英國。畢業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系,曾在2008年來台留學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約一年時日。

  2011年任職於美國新唐人電視台紐約總部,同時開始主持《老外看中國》等專題節目,以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及台灣等的現況及民情為主。

  YouTube《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頻道,訂閱人數超過24萬,目前仍持續上升中。在台灣網民群體之中被稱為「最懂鄉民的老外」。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前言

Part 1 跟亞洲有緣分的老外
英國男孩在香港
危機到轉機
男兒當自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Part 2 極限巔峰冒險
被媽媽逼上山
驕傲差點害了我
我最後一座大山
好吧!這真的是我最後一座大山

Part 3 回亞洲的路
誕生!中文世界的「郝毅博」
近距離接觸政治A咖
國父紀念館開講
陸羽是古代版的福爾摩斯?

Part 4 老外鄉民出現了
多采多姿的電視台生活
紐約的邂逅
「老外看中國」上線啦!
老外真的紅了
鄉民老外回台灣:高雄篇
鄉民老外回台灣:台北篇

後記

前言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你所知道的大概是影片裡的這個我──《老外看中國》的主持人郝毅博。可是《老外看中國》的第一集於二○一三年初首播,而我的故事是更早開始的。一個英國人怎麼可能在台灣以電視節目主持人走紅?並成為媒體報導中的「資深鄉民」?我覺得這個過程不簡單,很多不同的因素影響了我成為這樣的人,而我的故事從亞洲四小龍之一開始。我是一九八五年在香港島上出生的,我屬牛。當時香港是大英帝國最後一個具有高價值的殖民地,可是住在香港的英國人很少,香港的人口有98%由華人所組成,因此我從小就長時間接觸到講廣東話的華人。也認識許多其他的民族,上小學的時候,班上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我有兩個最好的朋友,一個是印度人,另外一個是半日本半英國的混血兒。這種多元文化給小小年紀的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相信一個人在生活中所體驗、經歷的事件,都會對他故事的下一頁有著巨大的影響。

  一九九四年我們全家搬到英國,在亞洲的閱歷讓我覺得自己的祖國像一個很陌生的地方。學校裡的其他學生把我視為一個具有異國風情的人,他們不懂為什麼我媽媽準備的便當裡有日本的壽司。我當時也對他們不知道壽司是什麼而感到不可思議!雖然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習慣了在英國的生活,可是我一直覺得自己跟在英國出生、長大的同學們有一點不同。長期在國外生活的經驗使我知道──世界不限於我們在英國的小鄉鎮,世界廣闊,不同的文化、民族、氣候等等真的很豐富。因此,我一直保有一個去旅行、親自體驗其他環境和文化的渴望!

  幸好這不是那種無法有結果的渴望。因為媽媽熱烈的鼓勵,所以我在成長過程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旅行經驗。像是在歐洲到處健行、爬山、攀岩、開帆船等等,我踏過了冰島的火山灰沙漠,橫越了瑞士的冰河,登上了阿爾卑斯山海拔4000公尺的山峰。

  正是這些經驗,使我對於探索新環境和文化帶有強烈的期望,所以就讀倫敦大學的時候,我一定不會選擇一個所謂「正常」的科系,比如說:數學、經濟學、地理等等。我選擇的是中文系,因為這個選擇,我在亞洲的其中一條小龍──台灣──留學了一年。在台灣的時候,我真的很積極地探索了這個美麗小島的文化,交了很多台灣朋友,有時我差一點忘了我是一個外國人。這種精神讓我未來在一個異國的市場,說著我的第二個語言,分析亞洲的時事和文化而成功。在台灣出名之後,《Cheers》雜誌的記者採訪了我,請我提供一句處世智慧(聽起來好笑,才二十八歲的我會有智慧嗎?)。我想了一、兩分鐘,然後說:「世界廣闊,勇敢去探索!」

  活到老學到老,這個大千世界會給人帶來無數不同的閱歷,而這些經歷和過程,也會淬鍊出一個人獨特的性格和特質。世界如此豐富,擁有一樣的閱歷是絕對不可能的,有人說我的生活道路不簡單,從英國殖民地到鄉民老外,成長過程中我住過四個國家(在三個不同的大洲上),吸收了不同文化,學會外國語言,也經歷了一些相當鬱悶的期間。無論是好的、壞的,我所探索、經歷的都充實了我的智慧,給我足夠的經驗來做生活中的重大決定。

  以前曾想過,至今的閱歷足夠寫成一本書,可是馬上想到:「郝毅博,你太高傲,你寫一本書,誰想要看?!」現在因為節目在台灣受歡迎,我才有勇氣跟你們分享這些故事。希望這本書可以令你振奮,鼓勵你服從自己的挑戰,追求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就是我探索我們世界的故事!

男兒當自強「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每天早上這首歌〈男兒當自強〉就是我的鬧鐘。我為什麼選擇這首歌呢?故事是我十幾歲的時候開始的……在英國住越久,我發現自己越像一個英國人,逐漸失去我跟亞洲和中華文化的關係。因為能感覺到這個失去的過程,所以我重新開始關注、研究一些中國的東西,讓我特別好奇的是中國武術。我從我們家附近的錄影帶出租店開始,在那裡找到了一部叫《黃飛鴻》的電影,是李連杰演的。當時我對中國武術真的是個門外漢,可是因為覺得盒子上的圖片很有趣,所以就租下來了。在我的臥室裡開電視機放映……《黃飛鴻》的片頭開始了,屏幕上出現了十幾個男子日出時在海灘上練拳,畫面壯觀,配的音樂振奮人心,鼓在打,有一個歌手用廣東話開始唱「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這個片頭對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子真的太刺激了!它啟蒙了一個從來沒有停歇過的武術魂……過了幾個星期我把錄影帶出租店所有的武打片都看完了!整個《黃飛鴻》系列,成龍的《醉拳》,李小龍的《精武門》等等。我的朋友們開始覺得我有一點無聊,每次請他們來我家看電影,都是類似的武打片!當錄影帶出租店剩不到幾部沒有看過的武打片時,我開始覺得,我應該去親自體驗中國武術。因此,不久後我開始在家附近的武館練「南方少林拳」。武館的師傅在新加坡,所以是一個白人教我們,但是這個教練真的很厲害,他已經練了二十多年了。有一次,一個朋友這樣形容他:「即使你用椅子砸在他身上,砸到椅子都碎了,他還是有辦法反擊!」練功夫很難,但是我很高興接受這個挑戰。我們每一堂課會先練馬步,雖然我們只站了五分鐘(其實在中國他們會站半個小時,甚至於一個小時),可是感覺像過了很長的時間,頭上流著汗,腿在抖。那種拳法的第一個套路叫作「三戰」,我們的教練解釋為跟身體打仗、跟呼吸打仗、跟思想打仗,一共三個戰。這個套路非常簡單,但是會讓人的身體非常強,是他們拳法的第一步,這個叫「建牆」。我的教練說他的師傅被要求練五年的「三戰」才允許練其他的套路。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