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史詩和說唱藝人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西藏史詩和說唱藝人

作者:[法]石泰安 著
出版社:中國藏學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ISBN:7800577244
語言:繁體中文

《西藏史詩和說唱藝人》堪稱一部巨著,作者通過對西藏長篇史詩的深入研究,充分探討和詳盡闡釋了流傳西藏的這一既是歷史文獻、又是文學文本和說唱藝術的神奇現象,作者以其遼闊的視野,雄心勃勃地向我們講述了關於藏族神奇長篇史詩本身和與之相關的一切內容。本書的第一部分是設想為了將非內行的讀者領入這一問題的迷宮(第一章)、向未來的研究者指出我多年來積累的資料(第二章)、將研究者的注意力首次轉向他將會正確評倫其價值與相互關系的各類文獻之中(第三章)。第二部分也非常簡單,也不會提出問題。這些故事所處的地理范圍(第四章)出自格薩爾史詩本身並由一些互相獨立的史料相佐證。此後的一章論述了該英雄人物(史詩中的主角人物)所屬地區的歷史,該地區的頭人或首領仍在仰仗的名望。惟有與史詩獨立無關的藏文和漢文歷史文獻才可能使人追述它自1400年以來的發展沿革。其中又加入了某些難以定奪的資料以便能使人多少洞察到該史詩於這一時間之前產生的奧秘。但對第三部分提出的有關其起源的重要問題則更難處理。

圖例 譯者的話 序言 漢譯本新版贅言 第一卷 文獻及其分類 第一章 問題的現狀和參考書目 一、基本概述 二、研究格薩爾史詩的參考書目 三、相互獨立史料的參考目錄 第二章 《格薩爾王傳》史詩的起源 一、格薩爾史詩各部的目錄 二、已刊(全文或摘要)和未刊的口傳本 三、成文本(木刻本和稿本) 四、藏文 五、蒙文本 六、繪畫 注釋 第三章 有關分類和前後演變關系的內容 一、「古跡」和「歷史的記憶」 二、可以確定地點的「古跡」目錄 三、分類的內容素材 四、斷代的考證 五、各種文本的前後演變關系 六、外來文本 七、口傳本和成文本 八、弗蘭格的各種文本 注釋 第二卷 英雄的地區和名字 第四章 地理范圍 一、丹瑪 二、守護神格卓 三、格同和晃同 四、東部的門族人 五、絨和達絨 六、由北向南遷移的霍爾人 七、日月山 八、弭藥(木雅) 九、弭藥、霍爾和「霹靂」 十、阿欽和北部地區 十一、赤雪和沖木 十二、瑪域和嶺地 十三、彭、朗和嶺 十四、嶺地的「原始部族」 第五章 嶺地的歷史 第六章 從沖木·格薩爾到嶺·格薩爾 第三卷 格薩爾史詩及其英雄的組成內容 第七章 說唱藝人以及他們的相似性 第八章 民間影響的起源 第九章 喇嘛教的社會背景 第十章 英雄的特征 結論

20多年前,當我僅攜帶一名漢學家的行囊以及藏語和蒙語的一點基本知識、受到了格薩爾王史詩的吸引時,我覺得這條路已經完全被人開辟出來和相對比較暢通了。我自認為是從事一次輕而易舉的攀登。誰會想到我將陷入一片茂密的荊棘叢林和將會遇到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礙呢?當時的已知文獻並不算浩繁,其譯本已被准備好或已被醞釀,因而絕不會出現什麽問題。從那之後,我覺得自己只需要分析其記述,以確定其內容和主題,從中再加入一些比較,並設法進行總結,從而對《格薩爾王傳》史詩的意義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得出一些結論。 今天,我欣賞千姿百態的風景,視野雖然遼闊,但對天涯風光仍需辛苦跋涉,才能親見。我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傾其一生也不足以闡述完這項內容。我一人的攻關顯得力不從心。所以,我覺得最好是中途而止。我這一番努力只是初步總結,希望它能吸引和幫助其他的研究者。 一旦作出這種決定,我的雄心大志首先便是講述我此刻所獲知的這部史詩本身以及與它有關的一切內容。准備工作雖已就緒,但在寫作過程中,又覺得必須放棄最初的計划,因為出現了許多不同的問題。盡管先前已發表了以提供新資料為目的的一卷書,但本書仍顯得即使不是篇幅過分冗長也是部頭過分龐大了。因此,我從中刪去了一些重要的,甚至是實質性的部分,對此大家不可避免地會感到有所遺憾。本書主要是逐個故事、逐項內容和逐層主題地分析這部史詩,這也是大家可以在整個敘述過程中所看到的注釋,這種注釋形成了如同是史詩這面鏡子反映出來的西藏社會的畫面,其中還論述了史詩中的英雄作為崇拜對象、進入喇嘛教萬神殿以及被定為中原漢地戰神的問題。史詩的語言和文風也值得作一番詳細論述。現在已有的檔案材料只有等待在未來的著作中使用了。這一次除提供一些典型例證外,我必須有所限制以避免大量使用資料而使讀者感到疲憊不堪。大家可能會聯想到數代人以來涉及希臘、歐洲或其他地區的史詩的大量論著,並可以比較與本書內容有關的參考書目表l,當大家從中刪除那些無根據的斷言和零散的記載時,那麽其中就剩下很少確實能為此鋪平道路和准備條件的內容了。 先人為主的弊端是僅僅考慮史詩和局限在史詩本身中考慮問題,或者是單純以某一種文本為基礎。它們的作者有時確實也作過一番努力以把它們分別與西藏文明的整部歷史聯系起來。但那樣做就會使其觀點以一些孤立的和與上下文脫節的段落為基礎,或者僅給人一些無根據的斷言和不以任何堅實可靠文獻為基礎的模糊印象。隨著我逐漸掌握大量文獻,在閱讀了手抄本、木刻本和已被筆錄下來的口傳文本的千萬頁文獻之後,我得以發現已提出的理論過分武斷粗暴地使問題簡單化了。特別是在它們變得越來越清楚現實的情況下,如史詩的起源、形成時代、其主人翁的血統及其歷史源流的問題等。因此,在對該故事進行分析之前,關注所有這些問題顯然是必要的。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僅僅依靠一部格薩爾史詩來完成是永遠不可能最終解決的。我們的基准點或方位標應該擴展到史詩之外和與史詩無關的地方,如果可能的話,那麽必不可缺的就是整部藏族文學。大家只有這樣才能提出一種斷代的標志,從而斷定是其成因的背景。惟有此才能夠對格薩爾的所謂歷史真實性表態,當然,其條件是充分考慮到所用史料的性質。 但是,天啊!現在根本談不到系統地閱讀藏文文獻的問題。除了佛經文獻之外,大家根本無法閱讀所期待的有關要研究的問題的文獻,其原因很簡單:根本得不到它們。我能夠閱讀到的東西往往要受偶然性的約束,因而完全不是很宏觀和很全面的。藏文文獻的這種貧乏性也有其意義,我們面對資料的沉默或缺乏就必須采取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為謹慎的做法。大家不能像在其他領域中那樣聲稱已扒梳盡可能得到的全部資料了。我非常注意把自己的閱讀引向盡可能廣泛的領域,盡管這種閱讀很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家還是可以發現它們大大地促進了澄清格薩爾史詩的起源問題,雖然它們未能使人發現18世紀以前直接與史詩有關的重要內容。我曾系統地參閱了由唐至清以來的漢文史料,這些史料一般都對西藏頗為熟悉。但在此問題上,也就是在18世紀以前於格薩爾史詩及其英雄人物的問題上卻突出地顯示了一種奇特的沉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