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輕鬆開口‧不再怯場!提升溝通力,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人前不會緊張的37個說話術:輕鬆開口‧不再怯場!提升溝通力,主動出擊的超強說話力!

作者:佐藤達郎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11日
ISBN:9789864771677
語言:繁體中文

會議‧上台演講‧商務洽談‧簡報超有效!對自己想法沒信心,因而對說話心生恐懼;無法完整地對主管簡報、發表言論;明知對方不對,卻無法適當地提出自己的主張……現在再也不用吃悶虧了!只要克服這些,「說話」就能成為你在職場上的強大武器。不知道有效的方法,還一直往錯誤方向努力,不僅不會帶來預期成果,反而更強化自己口才笨拙的認知。利用37種技巧改變努力的重點,任何人都能夠擁有好口才!專業推薦王介安 廣播人‧〈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王東明 企業講師‧自信溝通達人│周淑儀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人資長│裘凱宇 溝通心理學家 (按姓氏筆劃序)跟緊張、怯場、冒冷汗說再見!一舉消除簡報、演講、商務會議等需在人前發言時的恐懼。因口才笨拙,在人前緊張得說不出話,而決定以編寫廣告文案為業的男人,將長年累積的說話技巧歸納為37種,一舉蛻變為在簡報所戰皆捷,並在世界舞台成功發表演說的頂尖廣告創意人!對許多容易緊張的人,本書提供快速改變自己的方法。當在眾人面前發表談話時,對方的反應將與以往截然不同;回答尖銳問題時,你也能夠游刃有餘地回答,瞬間提升簡報的成功率。第1章 正因為口才笨拙,所以不需要企圖說得完美→先捨棄對自己的負面印象。第2章 口才變好的八項領悟→說談話高手也是聆聽高手。第3章 人前說話不發抖的十大技巧→不管遇到任何狀況,都有固定的應對方式。第4章 為了演出成功應該做好的十二件事→不要讓自己處於被動狀態。

作者簡介佐藤達郎一九五九年生。一九八一年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現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廣告論、行銷論、媒體論)、溝通實驗室負責人。大學畢業後因為不擅長演說・簡報,以「成為廣告文案編寫人」的志向進入旭通信社(現ADK公司)工作。經過十年左右的廣告文案編寫人生,升上創意總監。利用自己研發的方法脫離簡報每戰必敗的日子,曾獲得世界三大廣告獎(Cannes Lions、CLIO Awards、One Show Awards)。後來擔任創意企劃局長、創意戰略本部長,負責二百名人員的創意部門之人事、組織、研習以及方針策畫。二○○九年,轉到博報堂DY擔任執行創意總監。除了Cannes Lions影片部門日本代表評審(二○○四)之外,也擔任Adfes、New York Festivals、ACC等國內外廣告比賽評審。著有《教教我!坎城國際創意節 跳脫廣告形式的廣告》(ASCII新書)等。二○一一年四月起轉任現職。譯者簡介陳美瑛畢業於輔仁大學國際貿易學系、(輔系)日本語文學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筆譯組。現為專業譯者。譯有《圖解七大關鍵工作力》、《一定做得到的絕妙發想術》、《一定做的到的效率工作法》、《睡得好,讓你更健康》(皆為商周出版)等書。

序章 笨嘴男找了一個「廣告文案編寫」的工作第1章 脫離負面漩渦的第一步正因為口才笨拙,所以不需要企圖說得完美1別再死背原稿2不要執著於固定模式3不要試圖詳盡說明4不要照著練習做5捨棄自己看起來很棒的心態6接受會發生意料之外提問的情境7下定決心不做任何決定第2章 跟緊張得無法說話的自己說掰掰口才變好的八項領悟1按照預定進行,這其實是不正常的做法2回答問題是能夠進一步說明自己主張的機會3比起「正確解答」,先說出浮現腦中的答案4沉默會引發焦慮,先隨便說句什麼都好5努力讀取對方的真心話6比起自己搶著說話,更重要的是讓對方說話7某人結束發言後立即接上話最好8反正又不會死人。把簡報或演講當成「與聽者之間的對話」第3章 只要記住招式就能夠輕鬆開口說話人前說話不發抖的十大技巧1「不死三振」法2「微笑回應」法3「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法4「謝謝指教」法5「一禮二附和三主張」法6「找出真心話」法7「裝傻矇混」法8「先說數字」法9「回到最初」法10「坦白道歉」法第4章 再也不哭泣!再也不焦慮!為了演出成功應該做好的十二件事1把對方的資訊當成自己強大的武器2以數字掌握必要的資料3在準備階段就要思考透徹4努力習慣「不習慣的情況」5試著以聚餐的規則說話6先決定自己的立場與定位7逆轉自己被觀察的情勢8大膽告訴自己只要傳達八成訊息就好9找尋附和君!10注意對方的節奏11面對對方的追問,只說腦中浮現的答案12原本的自己就是最佳的防衛盔甲結語

●不要試圖詳盡說明 「總之就是要詳盡說明」,有人以為這是做簡報的終極目標。 明明你就是想方設法試圖說明清楚,對方卻只會嗯嗯地回應,不知道到底聽懂多少。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人一臉無趣地左顧右盼。相信各位多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吧。 「如果詳盡說明」,對方就會接受提案。這種想法基本上就是一個誤解。 以前我也試圖鉅細靡遺地說明整個企劃案的內容,但是一看到對方板著臉孔,內心就開始焦慮,嘴巴開始打結,於是更想要費點唇舌說明清楚。總之,就是受不了現場的沉默氣氛。腦中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不斷地重複說明。 「詳盡說明」有時會使情況更加惡化,理由有三。 ①一般人在做決定時,不是憑藉一切的資訊,而是藉由某項重點而決定的想想你在買東西的時候,如果有人提供意見,從頭到尾仔細研究對方意見的人應該不多吧。因為大半的提案、商品或服務是無法完全滿足每一個人的。一般人做決定的依據是「感覺喜歡」、「從某些正面的意義來說覺得有興趣」。 ②不OK的理由可能是其他部分的重點每個人以負面意義解讀在意的重點各自不同。「大致上是可以,不過那個地方我有點不滿意」、「是沒有什麼不好,不過我無法做出決定」。在提案中,找出這樣的重點並且適當應對是非常重要的。 ③如果「試圖詳盡說明」,將會減弱對於重點的提示或應對把提案、商品或服務的優點作為重點提示,幫助對方容易選擇,這樣做比較體貼,或者必須找出對方無法決定的理由,並做出適當的應對。 如果老是在意必須「詳盡說明」的話,你就沒辦法做到那麼周全。 現在的我經常會看著聽簡報者的動向,特別是盯住握有決定權的關鍵人物的表情或動作。 大致上說明一遍之後,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的表情僵硬,就要設法提出問題,藉以找出對方神情僵硬的原因。 或者就算在說明當中,也要積極回答對方的提問。如果對方看起來對某部分感興趣,這時就可以問對方:「是不是有在意的部分?」看看對方會如何反應。 越是優秀的對手,只要看看企劃書大概就能夠瞭解說明的內容。既然都已經瞭解內容了,還要聽對方「重複說明」,內心可能很想大聲吶喊:「這些我都知道啦!」 另外,就算對方不完全瞭解提案內容,也不見得完全瞭解之後就一定會同意你的提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