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投資中國

作者:華爾街日報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31日
ISBN:9789578390850
語言:繁體中文

  《華爾街日報》在英文的金融世界享有盛名,近年挾其亞洲版以香港為基地的優勢,前進中國,零距離報導,為關心中國財經實況的讀者提供諸多重要且及時的訊息。本書選編自《華爾街日報》有關的中國報導,提供讀者深入中國財經現場的管道。本書分四個部分:報導產業面新發展,聚焦數個最火熱話題的「熱點中國」篇;報導貧富差距、人口移動、生活消費等社會面向的「現象中國」篇;報導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標的和工具的「投資中國」篇;報導財經大勢,間接佐證投資行情的「數據中國」篇。《華爾街日報》帶你前進中國財經現場,《投資中國》為你錢進中國之路掌燈。編者的話  如何從《華爾街日報》涵蓋了訊息、特寫、評論的眾多文章,針對「中國」這個大題目,搜羅出有重要意義的報導?我們的原則是:一、設定的議題必須見到持續性發展,或深具發展潛力。二、選輯的報導文章必須夾帶分析能量,或有前瞻角度。在篇章安排方面,我們理出:報導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標的和工具的「投資中國」篇;報導財經大勢,間接佐證投資行情的「數據中國」篇;報導產業面新發展,聚焦於數個最火熱話題的「熱點中國」篇;以及報導貧富差距、人口移動、生活消費等社會面向,足與投資、經濟發展各篇章相互對話的「現象中國」篇等四個單元,作為基本架構。各單元下的文章不一定按見報先後排序,編者已重新安排過,但文末仍註記原發表時間。  報紙文章因屬即時書寫,不為出書而發表,選材上勢必有所不足。為此,編者在部分報導附上編按,說明其背景或相關發展。兩岸三地譯名之不同也以編按處理。至於第四個單元「數據中國」篇所附統計圖表,係編者另行取材自製,讀者諒察。此外,為尊重道瓊社的版權,全書不更動各篇原譯自英文的標題文字,但在標題下加上前言,在內文適當位置則加入數個簡短的摘言,方便讀者閱讀,而所有前言和摘言皆錄自原有內文。編者盼望,借重道瓊社旗下《華爾街日報》這一雙「外人」的、專業的眼睛,讀者能更精準地掌握中國財經現場,掌握投資中國的種種必要資訊。

單元1 熱點中國【熱點1】銀行開放 小魚先游小銀行也能釣來大魚 ─ 15荷蘭國際集團將收購北京銀行19.9%股份 ─ 21中國再向國有銀行注資乃著眼IPO之舉 ─ 25中國銀行業透明度仍有待提高 ─ 29中國欲對郵政儲蓄進行改革 ─ 33【熱點2】紡織品出口爭端升溫中國紡織品出口爭端進一步升溫 ─ 38中國對美國紡織品調查作出強烈反應 ─ 42中國可能大幅上調紡織品出口關稅 ─ 47拉丁貿易談判凸顯中國影響力 ─ 51痴心海外紡織商酸甜苦辣中國夢 ─ 56【熱點3】風塵僕僕找油源中海石油購得加拿大油砂企業股份 ─ 66中國兩大因素料將繼續推高國際油價 ─ 69中國資助俄羅斯收購尤科斯旗下子公司 ─ 72日本和中國的東海天然氣田之爭愈演愈烈 ─ 77尋找石油供應已成一場危險的遊戲 ─ 79【熱點4】數位產業商機無限中國大力扶持網絡遊戲產業 ─ 86中國手機支付市場蘊含商機 ─ 91長途旅行剛剛開始 ─ 96阿里巴巴路向何方 ─ 102中國網絡股似乎被低估 ─ 108單元2 現象中國中國打工妹:奏響生活新節奏 ─ 115空中旅行走近中國普通百姓 ─ 126白手起家的中國小企業主 ─ 131中國MBA課程吸引眾多國內精英 ─ 138中國經濟發展考驗傳統家庭關係 ─ 144三峽大壩雄起 鬼城魂飛魄散 ─ 153調查顯示中國貧富差距正急劇拉大 ─ 159美式橄欖球逐步俘獲中國球迷 ─ 162單元3 投資中國投資中國股市機遇風險並存 ─ 169外國投資者對B股重燃信心 ─ 177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持謹慎態度 ─ 182第三次國有股減持或值得期待 ─ 187關注日本股市中的中國關聯股 ─ 193中國政府警告房價過高蘊含巨大風險 ─ 197海外投行試水中國地產市場 ─ 201地產市場變幻莫測價值投資或逢其時 ─ 205單元4 數據中國貿易盈餘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 ─ 211浮動匯率制未必能減少中國貿易順差 ─ 215中國2004年外匯儲備大幅攀升 ─ 220中國2004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606億美元 ─ 224中國2004年經濟增長9.5% ─ 226中國將大幅放緩國內投資增長 ─ 229中國的消費量已遠遠超過美國 ─ 234中國經濟超越美國或只是時間問題 ─ 237中國經濟數據與指標 ─ 243

賀序  我們很高興能把選自《華爾街日報》的精闢財經分析文章匯編成這套叢書呈現給大家。在全球擁有700名記者和編輯隊伍的《華爾街日報》每時每刻都在致力於,為我們的讀者對這個日益複雜的商業金融世界保持清晰的認識,同時為他們提供取得生意、事業和個人生活的成功所必需的知識和經驗。  作為《華爾街日報》的出版人,我為能向台灣的讀者提供同樣高質量的信息和分析而備感欣慰。  《華爾街日報》是世界商業和財經媒體中的佼佼者,印刷和電子版付費訂戶總計超過260萬。世界各地的商界領袖、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多借助《華爾街日報》來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  您們當中的許多人或已經是《華爾街日報》的訂戶,或定期瀏覽《華爾街日報》的中文網站(http://chinese.wsj.com),因而對於我們這份旗艦出版物已經有所了解,但是對於經營這家傑出財經刊物的公司─道瓊斯,您們可能就知之不多了。  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道瓊斯的名字是和道瓊斯指數這個全球最著名的美國股票市場指標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其實,發佈股票指數只是道瓊斯公司眾多業務中的一項。確切地說,道瓊斯公司是一家集商業新聞出版與財經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媒體集團,除了各種版本的《華爾街日報》外,旗下還擁有亞洲著名的財經政治類刊物《遠東經濟評論》,更有24小時不間斷向交易員、投資者和市場專業人士提供全球財經市場即時訊息的道瓊斯通訊社。此外,道瓊斯公司還和通用電氣公司旗下的NBC共同經營全球最權威的財經電視頻道CNBC財經頻道,並和路透社共同擁有和經營功能強大的商業新聞信息Factiva。  自從1882年創立以來,道瓊斯公司及其出版物一直被視為準確、公正和獨立的代名詞。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的報刊才年復一年地被評為最具可信度的出版物。  全球化競爭創造出了在全球各市場尋求增長的無限良機。然而這樣的全球大趨勢同時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隨時掌握準確的信息和深具見地的新聞分析。我們道瓊斯和《華爾街日報》將一如既往地為您提供取得成功所必備的深刻洞察力。我們為能把這套叢書呈獻給大家而感到自豪。  《華爾街日報》出版人 賀開宇(Karen Elliott House)饒序  伴隨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全球競爭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地華人商界領袖﹑企業家﹑成功管理人士以及投資者對於準確﹑客觀和深具洞察力的中文信息的需求空前增加。一直在全球財經資訊服務領域佔據領先地位的道瓊斯公司及時洞悉了這種需求﹐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中文資訊服務﹐從而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廣大華語人群得以分享道瓊斯的財經分析﹑時事要聞﹑市場分析﹑業界動態﹑高端人物訪談及管理經驗等卓越資訊內容。  道瓊斯為華人商界提供新聞和新聞分析服務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知訊者生存﹐任何成功皆離不開準確廣泛的資訊。如今大中華地區各領域專業人士時刻都在從我們提供的各種財經資訊服務中受益。銀行和金融界可以訂閱道瓊斯通訊社全球金融市場的實時新聞服務以及道瓊斯通訊社推出的中文新聞服務。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則可以使用道瓊斯中國指數來進行國內市場的分析研究﹐其中包括1996年推出的道瓊斯中國指數系列﹐以及我們最近與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國綜合基準指數「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指數」和藍籌股指數「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行業領先指數」。  如今﹐全球華語商界人士均可以登錄我們推出的《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閱讀《華爾街日報》當日重點文章的中文版本。中國大陸的專業人士還可以看到我們的電視新聞業務CNBC財經頻道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合作推出的商業財經專欄節目﹐也可以讀到由投資有道出版公司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的個人理財中文月刊雜誌《投資有道》中的道瓊斯專版﹐所有的專業人士還可以從我們與路透集團合作推出的網上商業新聞搜索和研究工具Factiva.com中獲取商業信息。  另外﹐道瓊斯公司及其旗艦媒體《華爾街日報》對大中華地區的關注由來已久。除了將《亞洲華爾街日報》的總部建立在香港之外﹐《華爾街日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通訊社還先後在北京﹑上海和台灣成立了新聞分社﹐如今擁有眾多記者和新聞工作人員。道瓊斯公司在亞洲還出版有《遠東經濟評論》雜誌﹐其中提供了來自全球知名專業人士撰寫的﹑關於大中華地區的獨立深層分析和評論。  此番我們與香港經世集團強強聯手﹐共同推出《道瓊斯系列叢書》﹐結合道瓊斯旗下《華爾街日報》﹑《亞洲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歐洲版》﹑《巴倫周刊》﹑及《財智月刊》的精彩內容和大中華地區讀者的具體需求﹐以股市分析﹑投資指南﹑高端人物訪談﹑企業管理戰略﹑經濟趨勢分析及個人職場策略等廣泛層面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如今更進一步透過財訊出版社的重新選輯,在台灣推出道瓊斯中國系列叢書。希望這些精闢而豐富的內容能夠幫助處於激烈競爭中的企業和個人獲取更大的成功。  道瓊斯中國首席代表 饒猛志(Matt Roberts)范序  經世文化有限公司非榮幸,可以參與策劃道瓊斯之《華爾街日報》創刊115年以來首次在中國出版的叢書計劃,更值得筆者鼓舞的是,經世文化可以夥拍台灣財訊出版社合作,令這套籌備多年的出版計劃登陸台灣。  這次的出版計劃,本來就是要以《華爾街日報》最專業的內容作為「大中華地區讀者需要」與「環球的信息及觀點」兩者之間的溝通平台,而且我們希望它可以發展成為具有良性互動的溝通平台。  值得強調的是,今次出版計劃,從選題到稿件的選輯都是針對大中華讀者的口味及需要,直接由《華爾街日報》的文章翻譯過來,而非單單翻譯已出版的英文叢書,因為我們要真正做到「引入國際視野、結合本地需要」,所以在大陸地區每本書都是由《投資有道》編委會全新編排而成的,而在台灣地區則由專業的財訊出版社的編輯負責。  中國從來沒有如現在這樣引起爭議過,中國過去十年的發展已改寫了不少經濟發展理論,其高速的增長,其政策的彈性,如此等等都值得經濟學一書再書;尤其是這個過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致命難題,就如一艘不斷搶險灘的急行大船,下一步會如何,早已超出當下經濟理論所覆蓋的預測範圍;同時,隨著經濟規模愈來愈大,中國這艘大船如何前進,又將會影響全世界,成為一個國際爭議的話題。  對此,海內外有各種褒貶不一的評論,對不少台灣及香港的讀者來說,中國何去何從,不僅像是一個難解的謎,在兩岸三地經貿關係愈形緊密的當下,更攸關許多人的切身利益。《華爾街日報》創刊115年來所建立的權威視野,加上其採編隊伍打造出來的信息覆蓋面,足以提供我們了解中國,掌握中國脈動的一個全新的角度。  本書內容包含近期的中國熱點話題,從紡織品爭出口議到人民幣升值問題,乃至主要財經趨勢,股、房市投資焦點,以及豐富多彩的人文社會現象追蹤報導,足以讓大中華區讀者輕鬆認識中國今日的變化與未來的趨向。  最後,要多謝在本書籌備半年的過程中,一直大力支持的道瓊斯中國首席代表饒猛志(Matt Roberts)、編輯楊季及業務發展總監張延,更難得的是《華爾街日報》出版人賀開宇(Karen Elliott House)在百忙中仍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序;同時,也要感謝財訊出版社同仁的努力,合作過程中也令人覺得愉快及得益良多。  經世媒體執行董事、《投資有道》出版人 范祖德編者的話  如何從《華爾街日報》涵蓋了訊息、特寫、評論的眾多文章,針對「中國」這個大題目搜羅出有重要意義的報導,對編者毋寧是重大挑戰。我們遵循以下原則:一、設定的議題必須見到持續性發展,或深具發展潛力。二、選輯的報導文章必須夾帶分析能量,或是前瞻角度。但是三、篇章安排寧鬆勿緊,以包容報紙文章即時書寫、壽命短淺的特性。  於是我們理出:報導股市、房地產等投資標的和工具的「投資中國」篇;報導財經大勢,間接佐證投資行情的「數據中國」篇;報導產業面最新發展,聚焦於數個最火熱話題的「熱點中國」篇;以及報導貧富差距、人口移動、生活消費等社會面向,足與投資、經濟發展各篇章相互對話的「現象中國」篇等四個單元,作為基本架構。另考量新聞熱度及閱讀上的方便,我們把後兩個單元調整到前面。而各單元下的文章不一定按見報先後排序,編者已重新安排過,但文末仍註記原發表時間。  報紙文章因屬即時書寫,不為出書而發表,選材上勢必有所不足。為此,編者在部分報導附上編按,說明其背景或相關發展。兩岸三地譯名之不同也以編按處理。至於第四個單元「數據中國」篇所附統計圖表,係編者另行取材自製,讀者諒察。  此外,為尊重道瓊斯的版權,在編輯上我們採取低度作為,不更動各篇文章原譯自英文的標題文字,但在標題下方加上前言以為輔助,在內文適當位置則加入數個簡短的摘言(置於頁邊,字體稍大)代替小標題,而所有前言和摘言皆錄自原有內文。  以上所有各等級的「加工」,當然都是幫助讀者閱讀《華爾街日報》。編者樂於做這樣的加工,因為編者確信,借重道瓊斯旗下《華爾街日報》這一雙「外人」的、專業的眼睛,讀者將更能精準地掌握中國財經現場,掌握投資中國的種種必要資訊──這正是本書出版的初衷。  財訊出版社編輯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