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時代驚人的整理術:這些事等孩子長大再學,就太晚了!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Google時代驚人的整理術:這些事等孩子長大再學,就太晚了!

作者:李惠星
出版社:台灣廣廈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24日
ISBN:978986130183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這些事等孩子長大再學就太晚了!  Google時代父母一定要提早教的45種實用整理術!  讓孩子在生活與遊戲中學習物品整理、思考整理、時間管理的技巧,  在整理與自理中培養專注力,激發優質的潛能!
  Google網站的出現,讓早已進入數位時代的人們,能更有效掌握資訊。但是在這個人腦與科技連結的時代,我們的下一代的小孩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才能,才可以贏在起跑點?
  其實答案很簡單,不需要先進科技,不用高深學問,越高的目標、越難的事,其成功技巧往往就藏在不起眼的小細節上。
  「整理術」太簡單了吧!對!越簡單的事要做到反而越難,一旦做到了帶來的好處卻是非常巨大。整理術就是一例。讓一個小蘿蔔頭自動自發的整理房間、整理自己的東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六歲小孩能夠整理好自己的東西,那麼,將來還有什麼事難得倒他呢!
  在整理中,我們可以學會專注力、組織力和解決力,這不就是將來Google時代所需具備的成功條件嗎?
  ◎5個簡單法則,幫助父母養成孩子的整理習慣
  1.先從小地方開始:例如先整理筆筒、文具等小物品,再進行大面積的桌面、抽屜、衣櫃,而至於房間。
  2.整理時要有明確的指示:當桌面散亂一堆文具時,若只是告訴孩子要整理整理,不如明確地說:「課本的家在哪裡?」、「鉛筆一個人孤伶伶在這裡耶!是不是應該幫忙找它的朋友呢?」,利用這種擬人化的方式,會使孩子覺得整理是種有趣的遊戲,並引導孩子按部就班、一件件逐步做好整理。
  3.瞭解孩子的能力程度,以及要整理份量的多寡,然後設定適當的截止時間:像是對孩子而言,「一小時以內」的說法會比「到今天晚上為止」更明確。
  4.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透過遊戲,孩子對整理的事會更集中精神,因為可以記住透過遊戲而產生的快樂,由興趣變成習慣,整理自然就不難。
  5.百遍嘮叨,不如一句有效的讚美:對剛開始學習整理的孩子來說,稱讚具有很大的效果。而且要具體說出孩子的好行為,像是「你會把看過的書放回原位,真棒!」、「吃完飯後把碗筷收到廚房,媽媽變得好輕鬆喔,謝謝你幫媽媽的忙。」
本書特色
  你家的孩子有以下這些情況嗎?課本、考卷、通知單等常會「莫名其妙」消失不見;房間、書桌、抽屜裡總是亂七八糟;無法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所有的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不懂得「整理的法則」。
  當進入Google時代,一切已數位化、科技化時,更不能小看整理書包、做筆記、折衣服等生活秩序能力的培養,因為這些行為能訓練孩子有條理表達自己的想法,判斷處理事情的先後順序、做事會先訂定計畫的能力,進而發展思考力與邏輯力,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世代更具競爭力。
  書中不但教授物品的整理技巧,諸如文具書本、桌子抽屜、衣物鞋襪,到金錢的分配運用,甚至是無形的想法與時間的整理,以及如何做好資源回收、廢物可以利用的跳蚤市場遊戲等,讓孩子從小就能自然而然學會整理收納的工作,並進而保管與珍惜物品。
  其中也有許多實用的筆記整理術,包括教導孩子如何抄寫上課與複習用的筆記、把容易犯錯的題目做成「錯誤筆記本」,以及將腦中想法化為文字的思考整理術。這些都是整理的擴大延伸,能為孩子打下未來成功的基礎。
  本書還有近20種教導孩子如何利用遊戲玩整理的方式,像是襪子配對遊戲、利用「寶物箱」整理心愛的玩具等,還有孩子一個人也能獨力的衣物整理法等。在整理中玩耍、在玩耍中學習,讓孩子對整理產生興趣,做有興趣的事情才能持久。
作者簡介
李惠星
  嬰幼兒教育專家,現任嬰幼童教育第一名企業智慧島(Wiz Korea-Wiz island)公司副社長,目前於高麗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中,正努力朝孩童情感發展與正確生活習慣之教育邁進。除了主持每日TV「情感國度亮晶晶」、FEBC廣播公司「為我們孩子的情感教育」節目之外,並發表嬰幼童教育相關文章於「媽媽&嬰兒」、「乖寶寶」、「皇后」等雜誌與中央日報等報章刊物。
  許多家長都希望能在韓國教育中心的江南、本堂與作者見面。他曾教導無數名的家長與幼童,認為比課業更重要的是人性教育與生活習慣教育,這些教育必須從小開始,才會有明顯的效果。擁有正確生活態度的孩子被稱讚的機會越多,不論任何事都會積極地完成;相反地,那些做不到的孩子,光從生活習慣來看就有顯著的不同。作者發現整理習慣對幼童的所有行為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讓幼童養成好的整理習慣,因而研發出許多的教育與遊戲課程。每當看見孩子們透過整理習慣,培養出正確的生活態度,並逐漸成長與改變時,是作者感到最幸福的時候。
譯者簡介
吳敏琪
  1986年出生於台北,2009年2月畢業於政治大學會計系。2008年9月參加TOPIK韓國語能力檢定,通過5級檢定考試。大四通過韓國交換學生考試至韓國成均館大學交換學生一年。
  目前擔任韓文翻譯工作,如台中聖光教會擔任短宣翻譯、師大文創中心舉辦華文漢字周活動,擔任韓國成均館大學白金南教授的隨行翻譯。現為台灣廣廈出版社兼職韓文翻譯及韓國斗山-MECATEC約聘翻譯。

推薦序1  具體而微的教養切入點 高淑貞推薦序2  養成整理的習慣,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金慧南推薦序3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成功的領導者 金鍾成推薦序4  整理能養成驚人的思考力與學習力 鮮宇材□、閔秉浩、廉勇錫作者序   4~8歲養成整理習慣,是日後成為人才的種子 李惠星
Part 1  教小孩學會整理,是為了放手讓他獨立01信不信由你,養成整理的習慣會讓小孩擁有幸福的人生02不懂整理,礙人又礙己03早早開始快快成功04小孩不懂是理所當然,父母不教就是失責05就算還是亂,也是小孩的整理法則06越會整理成績越好07未來的效率高手,工作強人就在我家08會整理就會省錢09遲到、不守信都是不會整理害的
Part 2  複製成功的模式10防毒軟體發明王的整理之道11重視資料與情報分析的足球教練希丁克12漫畫家許英萬的資料蒐集與整理術13島山安昌浩老師的打掃運動14丁若鏞手到眼到的讀書之道15林肯的筆記活用術16發明家愛迪生的「失敗整理」筆記
Part 3  用對方法,自然就會了17孩子是父母的鏡子18不能再「我說了算」19可以從旁指導,但是不要一直唸不停20讚美是不錯的胡蘿蔔21從自己動手中學習負責任22整理規則越清楚,效果越好23不要再嘮叨了,先讓孩子清楚狀況24獎賞不要多,而是要適當25胡蘿蔔和棒子要並用,該罰還是要罰26讓整理變成習慣的四階段
Part 4  每天只要10分鐘,利用遊戲玩整理27整理的標準是什麼?.整理遊戲(1) 找出相同材質的物品配對成組.整理遊戲(2) 找出相同用途的物品配對成組28整理順序vs.判斷力29讓整理像玩遊戲一樣愉快.整理遊戲(3) 「找出另一隻襪子」的遊戲.整理遊戲(4) 「看誰最快把籃子裝滿的遊戲.整理遊戲(5) 邊唱歌、邊跳舞、邊整理30幫助提升集中力的玩具整理法.整理遊戲(6) 利用箱子或籃子整理.整理遊戲(7) 利用「寶物箱」的玩具整理遊戲31能增加學習力的文具與書桌整理法.整理遊戲(8) 整理抽屜.整理遊戲(9) 像偵探柯南一樣整理書包.整理遊戲(10) 像作家或畫家一樣整理筆筒.整理遊戲(11) 製作資料盒與便條夾.整理遊戲(12) 整理書桌上的書架.整理遊戲(13) 製作其他的文具收納盒32讓閱讀能變有趣的書籍整理法.整理遊戲(14) 整理書籍的方法33自立自強就從整理衣服開始.整理遊戲(15) 按照衣服的種類搭配.整理遊戲(16) 利用「紙衣櫃」的整理遊戲.整理遊戲(17) 為孩子準備專屬的洗衣籃34全家大掃除就是每個人都要參與35資源回收概念從小培養36玩玩跳蚤市場遊戲
Part 5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整理37真的假的?整理可以培養思考力!38東西需要整理,想法也需要整理39反覆練習就會定型40整理說穿了就是時間管理41寫日記就是整理頭腦理的想法.整理遊戲(18) 動手寫整理日記!42做筆記就是整理上課內容43整理做得好,字也會寫整齊44學會訂目標、做計劃,都是由整理開始45環境不用大,生活不用好,營造氣氛最重要

推薦序1
具體而微的教養切入點
  本書非常具體的針對如何教導孩子,將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反應在「整理內務」的表現上,並且透過對行為背後所養成的品格意義做闡述,讓父母更清楚努力培養孩子整理能力的深遠意義。
  作者透過教導「整理」這個親職主題,整合入重要的親職態度與技巧,套用作者的概念:透過體驗才能領悟「實踐型習慣」;透過這個過程,父母也同時體驗、實踐並內化了良好的親職技巧與態度。
  譬如書中不斷藉由實例說明如何態度溫和但堅定的表達、如何設定限制、如何有效執行約定、如何適齡適工循序誘導孩子。還有對於民主教養的具體說明,譬如強調要讓孩子參與與主導、給與機會讓孩子發展自己的工作態度與方法、耐心觀察並從旁輔助、討論中尋求親子共識與責任。
  這些種種的技巧與態度不僅對於教導孩子整理術是相當有效的具體建議,同樣的概念被父母實踐後,轉化到處理孩子其他的行為也是非常適用的親職好方法。所以這本書同時也可說是「實踐型的親職效力養成術」!
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高淑貞
推薦序2
養成整理的習慣,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著有《杜拉克精選》、《杜拉克談未來企業》等世界知名作家、管理顧問,同時身為教授的彼得.杜拉克曾說:「美國的企業家平均每25分鐘會為了尋找某樣東西而浪費時間,而我浪費的時間比25分鐘還多,因此對我來說最首要的課題就是整理」,充分強調出整理的重要性。
  許多大人都覺得好好地整理自己所擁有的資料與物品是很重要的,但是往往由於太過忙碌或受到時間緊迫,常會有「下次再整理也可以吧」的想法,就這樣一天拖過一天。於是當有一天真的找不到所需物品時,才會確切地感覺到整理的重要性。
  因此我將整理看得十分重要,把自己使用的空間變成既方便又具有魅力的地方,不是為了要做給誰看,而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
  讀過「智慧島」公司李惠星副社長的書之後,將如何教導孩童的整理方法鉅細靡遺又有創意地記載在書上,讓我十分感佩。如果此書能再早一點出版的話,我可能就不會受這麼多苦了。
  整理習慣對孩子的人格與情感都會有所影響,而《Google時代驚人的整理術》一書中所提到的整理方法,都能夠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十分令人肯定而且也實用的內容。
  希望讀過這本書後的家長,能從中得到教育啟發。在這個親子教育顯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困難的時代,我相信正確的整理方法不僅能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帶來助益,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與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
  最後再次祝賀李惠星副社長的書籍出版。
分享醫院精神科專業醫師精神分析諮商研究所所長《三十歲問心理學》作者金慧南
推薦序3
培養孩子成為未來成功的領導者
  「二十一世紀是以情感領導的時代」,這句話不光適用於在現今社會上擔任舉足輕重角色的大人們。
  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曾相信只要在書桌前認真的讀書,就能成為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在現今孩子的時代,哪有這種事呢?除了課業之外,還要學習各種才藝、參觀各種藝文活動,甚至出國遊學或留學以增廣見聞,從這些現象都可以看見父母對子女成長與教育的關心,而這也似乎已經是時勢所趨。
  近來來,子女教育最受到關注的領域還擴及到與「整理」的相關習慣,書桌與房間都整理得很好的孩子,不僅情緒方面較穩定,也具有專注力與邏輯思考力。相反地,在亂七八糟、東西散落一地的房間裡讀書的孩子,由於容易被雜亂的物品分心,因此精神散漫、注意力低落,學習效果自然差。
  我一面讀作者李惠星的書,對於整理習慣與學習力有關的想法深表同感,這和我平時的想法實在太像了。書中也舉出許多位世界著名人物的例子,明確地表示想成功的人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就是整理。
  為了那些教導孩子整理習慣有困難的父母們,每個大標題依照單元別歸納出實踐方法,能馬上應用在孩子身上並且立即見效。
  李惠星副社長雖然任職於企業,但是曾苦思有關子女教育正確的實踐方法,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教育家。雖然市面上有許多關於子女整理的書籍,但是從培養成功領導者的觀點來看,本書是獨一無二的。
  最重要的是,希望讀者們在閱讀此書時能對內容有所啟發、領悟,並應用在子女教育上得到幫助。
首爾大學兒童醫院院長金鍾成
推薦序4
整理能養成驚人的思考力與學習力
  作者將過去數年間於「智慧島」情感遊戲學校,與無數的孩童、家長一同經歷過的經驗,將這些經驗放入這本有關整理習慣的書中,恭喜出版!目前市面上有關整理習慣的書籍大多是日本等外國作者的著作,或是主要為職場人所寫的書,在這樣的時機下,這本書將告訴父母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整理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電視演員鮮宇材□
  整理的驚人效果與影響力不容否認與小覷,職場人與企業人對整理習慣的認知也大幅提昇。此書簡單地說明整理習慣的重要性、思考力、與處理事物能力等之間的相關性,不僅對家中有小孩的父母,對所有的一般讀者來說也是一本十分受用的書。
每日TV代表 閔秉浩
  若到目前為止如果你都對整理習慣毫不在意的話,那你一定要讀看看這本書。透過作者李惠星所寫的文字,不但能使我們培養大家所熟知的整潔與衛生效果,還能養成驚人的思考力與學習力,希望此書能讓讀者對整理的重要性有一個新的認識。
SBS主播 廉勇錫
作者序
4~8歲養成整理習慣,是日後成為人才的種子
  「我們家的孩子看完圖畫書就亂丟。」、「沒辦法專心,一下做這個、一下做那個,搞得我暈頭轉向。」、「書包裡東西隨便亂放,亂七八糟的。」、「沒辦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精神如此散漫,就算到學校去,也會擔心他能不能好好讀書。」
  我身為嬰幼兒教育專業機構的副社長,工作許久以來,遇過無數的家長,時常聽見以的煩惱與擔憂。
  父母都希望孩子功課好、行為乖巧、每件事都做得好,所以就送孩子到有名的補習班,參加各種體驗或才藝等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但是儘管父母有過大的期待,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態度尚未成熟。
  孩子本來就會有某種程度的散漫,精神無法集中太長時間,專注力不夠,這都可能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所有東西都必須經歷學習的階段。但是若把情況看得太過於嚴重,父母便會十分擔心,但是這些行為並不是孩子的錯誤,而是孩子因為沒有學習到「正確的生活態度」,尚未養成習慣的緣故,而所產生的現象。
  尤其4~8歲這段時期是養成孩子性格、與固定一輩子習慣的時期。根據這段間養成習慣的不同,孩子的一切都將有所差異,若養成早起的習慣,長大以後也會勤奮,就像讀書習慣累積知識一樣,根據抱持的生活態度與習慣的不同,孩子未來的許多部分都會造成差異。
  在孩子必須培養的生活習慣當中,我想特別強調「整理習慣」的重要性。往往提到整理,大家想到的都是把散亂的物品放回原位,或是將週邊環境打掃乾淨,雖然這些部分也很重要,但是整理還包含了更大的價值,「整理」可擴大說明成「為了解決某種凌亂的情況,建立規則或體制,使其井然有序的行為」,自己思考並判斷哪些事件要優先處理,決定以什麼樣的基準排列處理順位,與思考活動有很深的關連性。
  因此若從小就養成正確的整理習慣,可以發展思考力與邏輯力,課業成績也會隨之提升,先從將微小的玩具放回原位開始,再來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自我訂立讀書計劃等等,逐漸能對所有事帶來影響。
  整理習慣是一種會對孩子帶來重大影響的生活習慣,若孩子善於整理的話,書桌、書包、自己的房間等周邊事物都能整齊、妥善地管理,進而發展出掌握學習重要性、訂立計劃的能力,變成一位自動自發、主動學習的孩子。看看那些善於整理的孩子,在課業上往往都有不錯的表現,便可略知一二。
  雖然我們知道整理習慣很重要,但也不可毫無策略地隨意教導,也不要太過急躁,或者當孩子沒有依照父母的指示做時,父母也不可以站出來幫忙孩子,這樣會使孩子認為這不是自己的事,本書中指出,在要求孩子整理之前,有些父母必須遵守的原則,以及透過遊戲學習整理的方法,快速培養學習力的實際整理法等等,記載了許多對日常生活有幫助的內容。
  因為孩子散漫的個性總是把周遭搞得亂七八糟,讓你感到擔憂嗎?無法有條有理地說出自己想法的孩子讓你憂心嗎?到學校也不好好唸書的孩子讓你苦惱嗎?這所有的行為都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孩子不懂“整理的法則”的緣故,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好的整理習慣,用您的愛與耐心教導他吧!經過一點一滴的累積,我們可以看見孩子的改變,希望這本書的故事能讓我們的孩子養成好習慣,成長為偉大人才的小種子。
2009年8月嬰幼童教育第一名企業(株)Wiz Korea-Wiz island (智慧島)副社長李惠星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為了正確的子女教育,父母親擁有一致的態度十分重要,培養整理的習慣也是如此。 在教導子女必須自己整理時,父母親要仔細想想,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態度,是不是有時候一一點出每件事加以指責,有時候卻只是放任孩子不管?【說整理好要檢查就一定要檢查】 比起情緒化、容易生氣的父母們,在管教上前後態度不一致的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更大。父母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情緒的好壞,而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孩子會感到不安,或是無所適從。  「我沒有整理,但是媽媽居然不生氣耶!可能這種亂七八糟的程度媽媽還能接受吧?」  如此一來,孩子會認為整理是一種可做也可不做的行為,所以當他們像平常一樣玩鬧,把房間弄得一團亂的時候,父母卻突然大聲指責,孩子自然會感到糊塗。  「明明上次也是這麼亂,媽媽今天為什麼生氣呢?到底要整理成什麼樣子呢?」  有時候也會有下面這樣的情況發生。  「等一下我要檢查你的房間,快去整理乾淨。」  雖然已經如此說了,但是父母們卻忘記了,或是因為其他事情而沒有檢查。  孩子們若遇見這樣的事情,會感到很慌亂而困惑,爸爸媽媽說的「等一下」到底是多久,而且爸爸媽媽到底什麼時候會來檢查,一整天都提心吊膽。說好要檢查卻沒檢查,孩子也有可能會感到失望。還有,當孩子們看見父母們這樣沒有標準、反覆不定的態度,會認為整理不是一件必要的事。  看見父母態度前後不一的孩子們,情緒上有可能會不穩定,警戒心也會較其他孩子們來得高,不夠沈穩,也因為會對父母反感而常常發脾氣、抱怨與不滿。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