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涼手記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荒涼手記

作者:黃斐柔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25日
ISBN:9789865072971
語言:繁體中文

我們總在離開歸屬之地後
心才會真正屬於歸屬之地
///
青青的島書店老闆、大地系女孩黃斐柔,首本散文書寫
獻給孤獨生命的流浪情書

  「人生中有那麼多的路,只能自己一個人走。」

  開了一間小書店,
  創辦了一個插畫文具品牌,
  儘管被自己選擇並喜歡的人事物包圍,
  不知為何仍時常想把一切放下,
  遠走到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

  於是不斷往山上走,於是一個人去露營,
  於是在冰島荒原徒步、在緬甸紅土小路騎車尋覓……
  有時候,也不確定在尋找什麼、能找到什麼,
  但只要孤身一人,好像就能真正回到自己。

  自在如她,這些年摯愛的奶奶日益衰老,卻是她最難承受的心事,
  當她去到奶奶不曾抵達的遠方,飛機上的她,
  只要想到奶奶就會止不住地流眼淚,
  因為無能為力,那一刻,她感到非常孤獨。

  流離在人群與自我之間,
  遊走在對理想的追求與對生命的困惑之間,
  一篇篇手記,記錄了30代女孩心中迢迢的富足與荒涼,
  她的文字,奇異地讓人在荒原上看見富足,在人情中讀到荒涼。

  「所謂的命運,其實,是自己帶自己去的地方。
  出發與否,只有自己能決定,
  只要上路了,這世界便再也沒有一個真正遙遠的地方。」

  《荒涼手記》不受時空拘束,
  有星月宇宙的壯闊,也有最痛最不捨的羈絆,
  散發出年輕一代與眾不同的視線與感性。

好評推薦

  洪安妮 Anni Hung|創作歌手
  溫如生|作家
  謎卡Mika|作家
  ──感動推薦

  「生命本是充滿矛盾,每個階段也因此存在著不同的價值。因為曲終人散,所以懂了珍惜;因為分離,所以思念。雖為《荒涼手記》,黃斐柔的文字中卻洋溢著充實且溫暖的氛圍,溫柔地探索生命的意義。」──洪安妮Anni Hung(創作歌手)

作者簡介

黃斐柔

  來自島嶼的孩子。旅者,寫字,獨立出版。在書店「青青的島」擔任島主。與妹妹一起經營文具店「愛治文具房」以及插畫品牌「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其他獨立出版作品:《島嶼紀錄誌》、《愛治刊》。
  Instagram: feirou0303

輯一/荒涼手記
旅途之初
最孤獨的六月
我也很想回家啊
再問我一次
擁抱離別
為懂愛
圓滿
穿越時空的日記 二○一七
生命之河
一種美好的存在
再一次日落

輯二/我的靈魂是夕陽的顏色
靈魂的根基
十五歲的信
告別十七歲的夏天的海
轉來
五十戶
五十戶的賣菜車
大人中
沿海路公寓
旅途中的歌──知足
陌生人教我的事

輯三/來自島嶼的孩子
關於世界
洛磯山脈記事
冰島記事
所有的經過都是風景──記緬甸
無人車站
車窗風景
一個人的京都
搭上火車去海邊露營
旅途中的歌──歸鄉
因為那是同一片海
在遙遠的旅途中
好的一年

後記/很遠很遠的地方

 

後記

很遠很遠的地方

  奶奶坐在輪椅上,我推著她在長照中心二樓的走廊上繞了一圈又一圈。

  二月中旬,牆外的稻田已翻土,農人們準備迎接新一期耕種的開始。母親說,三月初後,田就都會佈好了。「佈田」,也就是插秧,插秧後大地風景將由原本的一片蕭索轉為波光嫩綠,而滋潤大地的雨水將與春天一同到來,第一道春雷也將驚醒泥土中歷經漫長沉睡的飛蟲走獸。萬物復甦,自然世界中的一切再一次周而復始。

  春天即將在不遠的未來中抵達,一年又這樣過去了,我摸摸奶奶的肩膀,發現她還穿著厚厚的羽絨外套,我一邊推著她一邊想著,周而復始的始終都是牆外的世界,對牆內的人們來說,他們感知的時間是以極不規則的方式在流動,而且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專屬的版本。就像我的奶奶,她總是過冬,經常過年,有時則回到我不曾經歷過的,極為遙遠的過去。

  「隔壁的水仙閣有蹛佇遮無?(隔壁的水仙還有住在這嗎?)」阿嬤這樣問我。我知道她是在問那一棟早已無人居住的三合院,那是她剛出嫁時,阿公的祖厝。「無啊,逐家攏搬走啊。你嘛無蹛佇遐啊,你後來搬去五十戶嘍!」她睜著眼睛看著我,一陣無語後又再一次問我:「隔壁的水仙閣有蹛佇遮無?」

  我知道她的靈魂又回到我還未出生的過去。像這樣,在這一趟我們一起走上的旅途中,她偶爾會將我丟下。

  然而,被丟下也沒關係。因為我知道,不管她去了多麼遙遠的地方,她總是會再回來的。

  「阿嬤!」我叫了她,她再一次看了看我,開口說:「這陣才轉來哦。」

  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只要我呼喚她,她總會再一次認出我,再一次對我笑。只要我不斷地呼喚她,她就會回來。

  今天的阿嬤有點安靜,跟她說話也不太理人,我時不時就移動自己推輪椅的手,順一順奶奶那因臥床而凌亂的短髮。我想,這些日子以來,我也改變了許多。過去那個不擅於表現親暱的孩子,從來就不知道,原來自己奶奶的髮絲是那麼樣地柔軟,雙手是那麼樣地溫熱。我也從來就不知道,原來自己那麼愛哭,也那麼能哭。當然,我更加不知道,原來,自己是可以這樣地愛著一個人的。

  這些日子以來,我明白了在我心底的這份「愛」,它並不是一種單純美好的東西。這份愛,是明知道妳不舒服卻無可作為的無奈,是必須捨得卻捨不得的苦苦掙扎,是想哭卻必須笑的勉強自己……這份愛存有那麼多現實中的殘酷,這趟我們一起走上的旅途實際上充滿了艱辛與疼痛。這樣的愛與我想像中的溫柔美好截然不同。

  阿嬤,我果然還是個孩子吧。

  過去,看見妳那日漸緩慢的腳步時,我只感覺難過,但是,現在我卻第一次感覺慶幸。幸好妳的腳步是那麼樣地緩慢,所以,我因此有了那麼多時間可以在妳身邊不斷學習也不斷練習。

  謝謝妳讓我的靈魂得以在怯弱與逃避中砥礪而變得更加強壯;謝謝妳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堅強地擔負起人生的職責,妳捨棄自己的姓,撐起一個家,妳養育、教導子孫,讓大家都長大成人。我會永遠記得妳為了深夜肚子痛的我,挨家挨戶地敲門,只為了替我要到一顆腸胃藥。小時候妳是保護我的阿嬤,長大後妳是我最想念的家鄉,妳是我永遠的生命導師。

  我的生命旅途還未到終點,但我知道,對於終點,我已沒有什麼需要擔心害怕的了。我多麼慶幸能與妳一起經歷這一趟旅行,是妳用妳的一生讓我明白, 「荒涼」,也是一種風景。

  謝謝妳帶給我一次全世界最漫長的告別。

  我推著妳的輪椅,走過一圈又一圈。

  如果旅途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要有個後記,那麼,我願我的後記永遠都是:「我們的旅程還在繼續。就這樣,我一直推著妳,我們要一起走到很遠、很遠, 很遠的地方去。」

旅途之初 若你肉身的最後一段旅途是我此趟旅程中的唯一風景那麼,這便是我最荒涼的旅途中手記 *** 「不用住院,頭部、腳部沒問題,右手舊傷,只有腰椎第一節壓迫性骨折,是新或舊看不出來,已掛號禮拜四下午神經外科做檢查,打了止痛針,拿了止痛藥、軟便藥,要回線西了。」六月四號,爸爸在手機裡的訊息這樣說。 我與妹妹剛結束一場遙遠的飛行,從離家幾千里遠的小島離開,回到家鄉島嶼。六月五號晚上抵達,六月六號與妹妹一起回線西看奶奶。奶奶跌倒後狀況一直不好,姑姑們也都回來了。 那一日我見到的奶奶癱睡在床上,緊閉著雙眼的她,嘴巴卻依然念念有詞,但是語焉不詳。「阿母啊,食飯啊!」姑姑們一直叫奶奶起床吃飯,但是,誰都叫不醒她。奶奶的靈魂彷彿漂浮在另一個時空,我想,那個時空應該沒有任何空氣,隔絕了全世界的聲響,只有夢,無煩無惱的夢,所以奶奶不想醒來。 奶奶沒有意識、滴水不沾、全身僵硬,大家討論過後決定叫救護車送醫。我妹妹的眼淚如雨般落下,我知道那場雨會下好久、好久。 救護車鳴笛的聲響劃破了寂靜的鄉間夜晚,鄰居們都出來看發生什麼事,而我的奶奶從那一刻開始,便離開這個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家。她看起來很痛,但我的眼淚始終沒有流下。在遠方的時候,我總在想,她是不是已準備打包離開,只是我們在遠方絕口不提。太過悲傷的事為什麼要被交談? 我目送奶奶離去,那台白色的救護車再一次按響了笛聲,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而雨還在下,看著妹妹的模樣,我拚命忍住眼淚,但我悲傷得不能自已。 過去,我曾經試著凝視死亡的雙眸。 二○一九年,我的媽媽送走了她的媽媽。在那之前,我曾數次陪伴媽媽去醫院看外婆。病床上,粉紅色的被單裹著外婆那瘦小的肉身,皮膚布滿繁星般的斑點,鬆垮地掛在骨頭上,臉龐有時光雕刻的皺紋,我知道那是老、是病、是死亡。妹妹與哥哥都不忍注視,但是我卻要自己看著,看著這條我們都會走上的道路,那終點的風景,究竟會是什麼模樣。 想起媽媽曾經說過,爺爺在七十幾歲時第一次中風住院,那一次他痛哭著說自己辛苦了一輩子,卻什麼都沒享受到,不甘心就這樣走了。後來,爺爺復原出院,從此不再耕種,開始到處進香、遊覽。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