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

作者:牛長松
出版社:學林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ISBN:9787807306528
語言:繁體中文

在全球化、充滿不確定性和非連續性的知識經濟社會,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更多地表現在創新和創業能力上。二戰以來,中小企業的創業行為對國家經濟的驅動力越來越顯著,成為增加就業的生力軍,全球范圍內的創業熱潮帶動了高校創業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創業學成為大學里發展最快的新興學科領域。 本書試圖在概念澄清的基礎上,從社會背景、政策分析、援助網絡、教育實踐幾個方面系統而全面地研究英國高校創業教育,並從中得出結論。此項研究對於我國剛剛起步、處於探索階段的創業教育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創業教育的內涵超出了創辦企業教育的范疇,旨在培養具有自立、創新、甘冒風險、尋求機會、創造性思維等創業特性的個體,使之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英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大學發展內在邏輯的必然,同時也是對社會需求的回應,受其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以創業文化建設為目標,英國政府相繼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促進高校創業教育的政策,包括提供法律保障、啟動創業項目、建立管理機構、提供資金供給、開展教與學研究等。英國在推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和調動各級政府、各種組織和民間的力量,為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建企業動員全社會的資源,形成了全社會的大學生創業援助體系。地區發展局在區域內發起創業項目,將大學生創業納入地方經濟發展戰略;企業積極參與創業教育,支持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咨詢、指導、資金贊助和創業學習;大學科學園和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面創業孵化。 創業教育為英國大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師資、評價等方面系統的革新,創業教育從商學院擴展到主流教學之中,而且隨着創業理論研究的深化,新的創業課程和學習模式不斷開發和試驗,創業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社區、企業以及整個社會。從參與創業教育的學生數、開設的創業課程數、大學生自我雇佣比例的逐年增加、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傾向、創業技能的提高以及創業教育對企業成長的貢獻等方面可以看到英國高校創業教育取得的顯著效果。 進入21世紀,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迅速,呈現出以下具體特征: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大學內部明確的創業教育政策、創業課程結構的整合、完備的基礎設施、大學生創業的全社會援助網絡。盡管英國高校創業教育具有上述特征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師資存在缺口、研究水平急待提高、課程尚未系統開發、創業援助成效有待加強評估以及后續資金不足等。 本研究從大學文化和改革的角度對英國高校創業教育進行了理論反思。現代大學必須把對知識的追求、對社會公平的追求、對經濟繁榮的追求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大學內學術文化和創業文化的調適和平衡;在大學、政府、市場的動態關系中,國家以類市場機制籍由創業教育促進大學改革,旨在建設一個創業型社會。

導論第一章 創業教育的概念框架第一節 企業家精神的多學科分析第二節 創業的多重視角第三節 創業教育的多元詮釋第二章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社會背景第一節 歷史的辯論:高等教育與經濟第二節 二戰到60年代末英國高等教育擴張時期第三節 70年代到80年代末英國高等教育收縮時期第四節 90年代后英國高等教育創業時期第五節 英國創業教育興起和發展的直接動因第三章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政策分析第一節 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第二節 創業教育的法律保障第三節 創業教育的資金供給第四節 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第五節 創業教育的項目依托第六節 創業教育的教與學研究第四章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全社會支援網絡第一節 英國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第二節 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支持第三節 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第四節 院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第五章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院校實踐第一節 創業教育發展概覽第二節 創業教育的院校組織模式第三節 創業教育的學習模式第四節 創業教育的課程和活動第五節 創業教育的評價與成效第六章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反思第一節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特征第二節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問題及挑戰第三節 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理論思考主要參考文獻附錄后記

2006年的金秋時節,浙江師范大學迎來了五十華誕。50年來,浙江師范大學勵精圖治,發奮圖強,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在若干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多科性現代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即為其中一個重要領域。2005年,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學科被批准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目前,該學科共設立了五個研究方向:比較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評估與評論、高等教育管理與政策、大學課程與教學。在國外高等教育理論介紹、高等教育評論、非洲高等教育等研究方向上,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已具有影響力。 眾所周知,一個學科的生命力與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科隊伍的學術素養和團隊活力。通過多年的引進和培養,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重點研究基地已經形成了一支層次較高、富有活力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中青年研究隊伍。在這支三十余人的隊伍中,有近一半的研究人員具有博士學位,他們構成了這支研究團隊的核心力量。 為了推介浙江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學科,推介這一學科的研究人員及其成果,浙江師范大學特別組織出版了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學」重點研究基地博士文叢。第一輯收入文叢的共有五部論著,它們是顧建新博士的《跨國教育發展理念與策略》、樓世洲博士的《職業教育與工業化:近代工業化進程中江浙滬職業教育考察》、鮑嶸博士的《學問與治理——中國大學知識現代性狀況報告(1949—1954)》、王國均博士的《美國高等教育學術自由傳統的演進》和鄭崧博士的《國家、教會與學校教育:法國教育制度世俗化研究(從舊制度到1905年)》。 第二輯收人文叢的有四部論著,它們是牛長松博士的《英國高校業教育研究》、林一鋼博士的《中國大陸學生教師實習期間教師知識發展的個案研究》、王憲平博士的《課程改革與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及李承先博士的《高等教育發展代價論》。 博士文叢的九部論著均是作者在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完成的,是九名研究者主要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九部論著所反映出來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寬闊的學術視野,多元的研究方法和富有批判性的思維品質,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研究者來說,這種學術品格和素養是最為寶貴、最值得珍視的,因為它們直接決定了研究者學術研究的文本質量和發展前途。對於一個學科來說,具有一支有着正直學術品格和科學素養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隊伍,則保證了學科的生命力與發展的可持續性。 中國高等教育經過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已經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部分解決了高等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予盾。但是,不容否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在理論與實踐、在宏觀與微觀等各個層面還存在大量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和挑戰,需要高等教育學研究工作者參與進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研究水平與質量如何,對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基於此,我國高教研究界,包括建立在浙江師范大學的浙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學」重點研究基地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