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明朝一哥:王陽明

作者:呂崢
出版社:文經閣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25日
ISBN:978957713454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1元

  中外歷代名家評論陽明及陽明心學
  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明穆宗
  余諸生時,輒豔慕陽明先生之勳名,前無古,後無今,恨不得生先生之鄉,遊先生之門,執鞭弭以相從也。——明朝抗倭總指揮胡宗憲
  文事武備,儒家第一流人物。天下之學儒者必如文成,方為有用。——馮夢龍
  陽明勳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紀曉嵐
  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左宗棠
  王學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救時良藥,未有切於是者。——梁啟超
  日本的明治維新得力於陽明心學。——章太炎
  日本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之說,皆具獨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萬人於水火,成就大功。——孫中山
  余所重者,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心有立,然後可以應天地萬物之變也。——蔣介石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余秋雨
  我邦陽明學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王學所賜予。——日本學者高瀨武次郎
  修心練膽,全從陽明學而來。——倒幕領袖之一西鄉隆盛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偉人,也是有明一代最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心學思想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是「醬缸文化」的最後一劑解藥。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明朝一哥王陽明》凝聚了作者披閱三載、增刪數次的心血。在窮盡一切辦法汲取中外王學研究的基礎上(以陳來、楊國榮、岡田武彥先生的觀點為主),用通俗幽於默的語言將王陽明幾起幾落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力圖全景式地展現陽明先生盪氣迴腸的一生。除此之外,作者並不止步於寫一本通俗歷史人物傳記,而是舉重若於輕、深入淺出地將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發展貫穿其中,使心學思想的脈絡有跡可循。
作者簡介
呂崢
  85後新銳作家,筆名臨川之筆。生於秦、長於蜀、學於燕,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現居北京。其文筆兼具韓寒的犀利與當年明月的幽默.而其對傳統哲學的深厚造詣為兩人所不及。曾以「小孤心」的ID行走網路江湖,吸引了眾多的讀者。

中外歷代名家評論陽明及陽明心學序言 龍岡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
第一章 萬古長夜,第一縷光◆ 明朝出了個王陽明◆ 乘雲降生◆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聖人童年很華麗
第二章 天性不羈,躍馬揚鞭◆ 孔子的困境◆ 聖人必可學而至◆ 科舉還得當回事兒◆ 為聖為文兩彷徨
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 ◆ 官場其實不好玩◆ 良知到底是個啥?◆ 盛世危言◆ 朱陸異同◆ 三個理學達人◆ 俞伯牙和鍾子期
第四章 政治風波,光榮下獄 ◆ 官不聊生的日子到來了◆ 問世間權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劉瑾開始耍流氓◆ 最優秀的老師是生存◆ 化險為夷獨賴心力◆ 亡命天涯
第五章 萬里乾坤共寂寥 ◆ 春光荏苒如夢蝶◆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宗教VS科學◆ 宇宙維度和人擇原理◆ 徐元慶謀殺案◆ 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 心即是理
第六章 我光造日月◆ 靈魂深處爆發的革命◆ 龍場悟道◆ 貴州講學◆ 千古奇文《瘞旅文》◆ 別了!龍場◆ 安民於廬陵,傳道於京師
第七章 中原「王旋風」 ◆ 引爆重磅炸彈◆ 原來這才是《大學》◆ 徐愛和黃綰◆ 「明礬」總動員◆ 槳聲燈影,佈道金陵
第八章 文攻武衛 ◆ 農民又起義了◆ 二王PK◆ 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那點事◆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 知行合一沒商量◆ 看書要看傳習錄,打仗需學王陽明
第九章 南贛戡亂◆ 冰鑑和鐵腕◆ 避實擊虛,兵以詐立◆ 軟硬兼施,上兵伐謀◆ 百里妖氛一戰清◆ 連環計◆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第十章 目標!朱宸濠 ◆ 春風化雨氣象萬千◆ 明騷易躲,暗賤難防◆ 舌戰腐儒◆ 內心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 對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手段◆ 此心不動,隨機而行◆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鄱陽湖大戰
第十一章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火燒朱宸濠◆ 皇城鬧劇◆ 紫禁城旅行團◆ 政治即人事◆ 堅挺以待,動轉得勢◆ 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文韜武略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設◆ 清理醬缸◆ 解剖儒墨◆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世界觀很重要◆ 孟子很憤青,荀子太理智◆ 三部天書◆ 冷血韓非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陽明心學在我心中◆ 神棍現世,政教合一◆ 宋儒趕上了好時候◆ 雷霆啟寐,烈耀破迷◆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我師◆ 有無之境
第十四章 傳薪有斯人——泰州學派◆ 談笑之間收王艮◆ 成聖心切的富二代◆ 泰州風暴
第十五章 大禮議◆ 楊廷和佈局◆ 借花獻佛,張璁得志◆ 桂萼發家史◆ 歷史深處的目光
第十六章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王與朱共天下◆ 狂狷天泉橋◆ 戲爐焰上片雪飛◆ 兵不厭詐◆ 千古毀譽隨風散,只是良知更莫疑千古聖雄何處尋,心中自有王陽明

讀者迴響1
  當我在書店第一眼看到《明朝一哥王陽明》這本書時,腦中對「一哥」這詞有莫名的不悅,緣自時下四處充斥著的某某某行業「一哥」、「一姐」之說,心想這又是本書作者為吸引讀者眼球而來的書名吧!腦中雖有那幾秒思想活動,但手還是不由自主地拿起這本書。對王陽明的認識,最初來自於當年明月寫的那套《明朝那些事兒》,09年9月左右,司法考試已進入倒計時,全國近42萬考生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巨大的壓力讓自己有種不能承受之感,有幸的是在此時看到了那套書,買回家後一邊如火如荼準備司考,一邊在晚上擠時間看這套書。囿於時間所限,只能走馬觀花看了一遍,但王陽明先生的三大命題還是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當時未能參透。
  打開書扉的第一頁,文中提到作者的文筆兼具韓寒的犀利與當年明月的幽默,而其對傳統哲學的深厚造詣為兩人所不及。韓寒與當年明月都是我所欣賞的,比他倆更強的人又是怎樣的呢?懷著這樣的好奇心理讓我繼續翻看其後的內容,書的序言以及目錄中的介紹讓我決定買下這本書。
  這半年來自己的思想一直處於困惑、無助、彷徨中,我就像當年陽明格物一樣,每天試圖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正如作者書中所說一樣,也是逮書就看。可我做不到遇人就侃,因為我太被動,不敢主動與他人交流。我一直再追問自己:在工作上自己也是勤奮、踏實、認真(此處省略N百字)、也能吃苦、也想過有能力後去幫助他人,可為什麼在工作中就做不到最佳的那種狀態呢?為什麼我就看不清真實的自己呢?
  當我看到陽明在龍場頓悟時所言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時,猶如醍醐灌頂,有豁然開朗之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前自己試圖從外界尋找到一種力量,原來我自己苦苦思索的東西可以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到答案。原來不自信、柔弱的我,仍然有一顆強大的「心」啊!原來「心即理」!在那一刻,我的心,與陽明之心、作者之心,離得如此之近。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不在外部世界,不在官職高低、權勢大小,而在自己的內心。心安自足、充實強大才是安身之本、成功之基。我們必須要尊重所處環境,順應環境,任何事業都是從處理好與眼前環境的關係開始的。並且,這種順應不是違心的、偽裝的,而是調整與糾偏之後此心與環境的逐步契合。
  全書看完,才明瞭書名《明朝一哥王陽明》的由來,我想這與作者整個幽默、風趣、詼諧的行文風格分不開吧!他只是用時下最流行的語言去評述千古一聖王守仁!縱觀明朝歷史,確實也只有陽明老先生稱得「一哥」此一稱謂吧!
  很幸運能與《明朝一哥王陽明》結緣,讓我能拂去心上塵埃,找到真實的自己。衷心希望每一位讀者也能從此書中找到真實的自己,期待屬於自己的華麗轉身!
讀者迴響2
  我用了兩周時間,讀完了這本《明朝一哥王陽明》,讀完後的第一感覺是,內容太緊,不太圓潤。是作者故意保留了還是另有原因呢?總之我感覺呂崢,有沒說完的話,有沒寫完的字。
  看完本書,真是受益頗多。以前我經常性的聽朋友,同學,領導大談,特談孔孟學說。當我饒有興致的想瞭解下。他們異常積極的推薦,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翟鴻燊的講座。還有于丹的視頻,於是我聽取了他們的意見,耐著性子,粗看了遍。看完後,我感覺。很遠,我看書,以實用為主。對自己有用的,我才去看。我才能看的懂。真的很遠。別看現在很多人大肆追捧孔孟之道。在我看來,絕大多數是跟風。人云亦云。除了賣弄,沒有絲毫的幫助。很少有人能耐著性子,系統的學習,儒家思想和文化精髓。你讓他們背誦論語,學習古今字,詞的意思。然後通讀四書五經和一些經史典籍。說實話,還不如殺了他們。所以,很遠。
  當我第一次,聽聞,心學,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時,我猶豫了。然後用自己所限的知識去解釋這些感念,然而我困惑了。但是我感覺的,這些真的離我很近,特別的近,我想弄明白他。毫無疑問,呂崢的書,通俗易懂,尤其是在書的結尾處,大幅度的闡述中國古代思想進展的順序,不厭其煩的解釋致良知。這的確讓我明白些古代先哲們的心血,看的出,呂崢花了不少心血在裡面。把一句很難得話,講簡單了,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思想方面的,要是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你很難知道他在說什麼。我看完之後,悟了點,懂了點,的的確確有一種愉悅之情暫住於心。第一次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也有些心得,願意分享。也希望能得到達人們的指正。
  很人多,在碰到生活在基層的人們的時候,往往的大侃特侃,妙語連珠。真有點談笑風生的味道。但是碰到有錢人,老闆時,往往是捉襟見肘,唯唯諾諾,束手束腳。為什麼呢。功利性太重。在碰到比我們差的,我們往往回看起不起人家,而碰到比我們強的人呢,我們往往怕人家看不起我們,或者想讓人家看得上我們。當我們真的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也是抓不住機會,當你急於表現的時候,往往是醜態畢露的時候。人都是看到美女,有錢人,欲望膨脹,想佔有,從中獲到一些東西,想表現自己。但是效果確實差強人意。我們都是活在別人的印象當中,生怕別人對自己印象不好,生怕別人說自己壞話。生怕別人瞭解自己。做人,做事,一切向別人看齊,缺往往迷失的自己。這樣伴隨著,煩惱,鬱悶,憂愁。經常性的圍繞著你………
  心學就是要找回自己,做自己,心外無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當你一味的迎合別人,只會導致你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分歧也越來越明顯。當你一味的追逐名利,而拋棄人性最基本的東西。你最後的結局不是變態就是瘋掉。那麼該怎麼避免這些呢?借用王老師的一句話,此心光明。
  我看完此書後,意猶未盡,曾經自己跑到西單圖書大廈,尋找關於心學的書籍。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最後到前臺去找人幫我搜索了下。找到之後,我傻眼了,數量少也就不說了,關鍵是太舊了,不但舊,而且還有灰塵。真是破舊不堪。我真是無法想像。除了遺憾之外還是遺憾。希望呂崢能花些心血著重在寫寫關於心學的書籍。
  心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你可以擁有別人無法比擬的外表,別人嫉妒的財富。和別人無法超越的智力。但是,這些,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讀者迴響3
  呂崢寫的《明朝一哥王陽明》這本書,我對心學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看完整本書,我覺得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王陽明提出的「心即理」。本書最大的看點也在第六章的「龍場悟道」和第八章「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這兩個小節集中闡述了王陽明的心學,用現代的語言把古典哲學翻譯給我們看。
  正如作者所介紹,「心即理」由三大命題構成:「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此心在物即為理」,其中「此心在物即為理」為精要:具體的理體現在心與外部世界所存在的關係中,脫離與外部世界聯繫的理是沒有意義的。
  在此基礎之上,作者進一步闡述了存在論的一個問題,指出:「離開了主體,客觀存在對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作者遊刃有餘切換在歷史、哲學、藝術、科學各個領域,顯示了廣博的知識面。「存在即被感知」,作者將量子力學的經典理想實驗——「薛定諤的貓」牽了出來(正如作者調侃道)。作者在最後一段的語言更是說出了讓我為之一振的話:「我不觀察這個月亮,月亮是不存在的」。
  當我的眼光「被」局限於「辯證唯物主義」,宗教般地背誦:「物質就是客觀存在」、「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並試圖通過它來看待、解釋我看到的一切,「我不觀察這個月亮,月亮是不存在的」似乎把我從一個「虛擬的世界」震醒,這一切就像《駭客帝國》那一幕所展示的。我想這大概就是作者最想傳遞大家的資訊吧。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和這個時代一樣,正在摧毀我的舊世界觀和價值觀。
  按「心即理」的觀點,一切的評判都只唯一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再直白些,就是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己的內心。舉個例子,記得在一個讀書群裡面,有個朋友還在試圖界定「成大事不拘小節」的邊界和「大義」的標準,我只想說:「你為別人定義這些準則有什麼意義呢?根本就毫無意義!」
  再說前段時間炒得很火的據那個打工皇帝的學歷門事件。其實那個「打工皇帝」在這一點上早已經「除了自己認可的準則,再也沒沒其他準則」。我認為在他的世界裡面,根本就沒有「學歷造假」這個辭彙。認識到這一點,我認為從此你不要再提什麼「對、錯」,因為「對」或「錯」都是基於準則的,但是準則是不存在的。我有個玩得好的朋友說過:「中國人是不講遊戲規則的」,是的,我們從來不講,應為我們都在默默實踐這一點:沒有規則,一切的規則只在自己內心。那遊戲不是沒有辦法玩下去了嗎?其實規則是動態的,一直在變化。
  越是在這個時代,我越要記住:「我不觀察這個月亮,月亮是不存在的」。是的,「眾神已死,我是上帝」,「天沒有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它的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它的深?天地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萬物。我的靈明離開天地萬物,也沒有我的靈明。」
  總之,這本書還是很有讀頭的,另外書的後記也很精彩,最後期待作者出一本學術型的著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