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戶口:解讀中國戶籍制度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0月

超越戶口:解讀中國戶籍制度

作者:陸益龍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01日
ISBN:7500448449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主要探討了中國現行戶籍制度的改革問題。其中包括:從正義論視角剖析了現行戶籍制度與普遍正義原則之間的距離,實證資料中分析了戶籍制度對社會整合的影響戶籍立法的角度,探討了作為一項社會管理制度的戶籍制度改革方向、路徑和策略問題、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戶籍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均衡點,問題後提出了建構公民身份制作為戶籍改革目標的理論設想。 作者簡介: 陸益龍,男,1966年12月生於安徽樅陽。2000年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2000-200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後留校任教,並被聘為安慶師范學院兼職教授。

序 徹底改革現行的戶籍制度,為中國人民造福1 正義:社會學視野中的中國戶籍制度一 問題及意義二 制度的正義原則三 現行戶籍制度與正義的距離四 結語2 歷史中的戶籍制度一 從「登人」到「什伍」制二 從「編戶齊民」到施行教化三 保甲制的沿革3 1949年後的中國戶籍制度:結構與變遷一 秩序重建與戶籍控制的選擇二 反城市化的邏輯與戶籍制度安排三 戶籍制度改革:困境與需要四 結論與討論4 再流動壁壘:城市農業戶口階層狀況一 農民及其分化與流動二 新中國農民進城的歷史及制度背景三 城市社會中農民階層的基本狀況四 城市社會中農民階層的職業地位五 城市社會中農民階層的收入地位七 城市社會中農民階層的政治地位八 境遇與前景:城市中農民階層的再流動及其壁壘5 先賦與自獲:戶口遷移與城市移民的狀況一 遷移 流動與移民二 遷移理論三 城鎮移民及其遷移類型四 我國城鎮移民的構成五 城鎮移民的社會流動六 分配與自獲:移民社會流動的機制6 黏附與剝離:基層戶籍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一 機構設置:條塊分割二 程序:黏附性的條件三 剝離:真實人口事件的再現7 戶籍屏障與二元化通婚圈的形成一 戶口差別與擇偶制度二 同類戶口聯姻與通婚圈的二元化三 結論8 西部大開發中的戶籍制度創新一 戶籍制度的結構變遷及社會影響二 制度功能與區域社會發展三 戶籍制度創新與區均衡發展9 戶籍制度改革與城鄉關系的協調發展一 城市與鄉村:分治還是走向一體?二 城市規模與發展:控制還是讓市場來調節?三 人口遷移和流動:「直流」還是理性選擇?四 戶籍身份與資源配置:「歧視」還是平等?10 進城做工人員的法律偶遇11 制度供給不足與農民的收入和負擔問題12 戶籍立法:權力的遏制與權利的保護13 戶籍的制度改革的均衡點:利益相關者的博弈14 社會生活的民主化與戶籍管理體制模式的選擇15 公民身份制的建構附錄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附錄2 計划經濟時期的糧票

近些年來,有關改革中國現行戶籍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了,各地改革戶籍制度的具體實踐和嘗試也陸續有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並取得了不少值得重視的進展。這可被看作是中國社會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遷的又一個極其重要的側面。 戶籍制度是中國一項涉及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中國社會生活之基本形貌的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制度。中國現行戶籍制度的基本出發點,其背後隱含的意識形態理念的屬性,其意義、功能、結構和變遷,其在當代面臨的各種迫切需要改革的問題,當前正在和將要持續展開實施的戶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非常急切地需要學術界予以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由於對戶籍制度的認真研究是當前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戶籍制度的改革又涉及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基本權益和幸福,因此,探討當代中國戶籍制度問題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是無論怎麽說也不算過分的。 社會生活民主化與戶籍制度改革 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人民的社會生活在改革開發的歷史大潮中發生了漸進,但也是不可逆轉的變遷,社會生活的諸多變動很快就導致了對現行戶籍制度的強烈沖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戶籍制度在現實生活里的實際狀況和諸多問題,人們也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從一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基本共識,那就是現行戶籍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可以說,在當前的中國,還沒有任何一種社會管理制度能夠引發如此之多的不滿和要求改革的呼聲。 現行戶籍制度關系到全體人民的幾乎所有的基本權利。從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到生兒育女,求學、求職,還有調動工作、移民、出國定居;從人們的社會身份認同、社區的成員資格認定,到檔案管理和行使社區政治參與的權利等等,我們幾乎無時、無事不受到戶籍制度的制約。由於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比較多地具有限制、管理、管制和區分居民身份等級等方面的功能,而比較缺少國民權益保障、社會服務、社區自治和居民參與的內涵,因此,長期以來,它在給人們提供了一定的身份證明和某些有限的社會保障的同時,也較多地限制了人們在日常生活里本該享有的諸多權利,諸如選擇居住地和遷徙自由的權利;它在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安定感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束縛和不便。由於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變遷,明顯地具有社會生活民主化的大趨向,因此,它和現行戶籍制度的沖突也就在所難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呼吁的戶籍制度改革自然就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性。 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以舊時的計划經濟體制為背景,具有計划經濟體制條件下社會公共管理和社會控制制度的一切基本特征。它把人只看作是簡單的生產要素,試圖僵硬地把人規定或組合進一個徹底被人為計划的社會經濟體系之中。例如,政府曾經按照戶籍實行過基本生活資料的配給制,尤其在物資短缺時期,通過戶籍控制消費的此種功能也就分外明顯。再比如,實行農村和城市戶口的划分以及嚴格控制戶口在城鄉之間轉換與跨地區的遷移,正如很多學者業已指出的那樣,在一定程度上,乃是為了把農民穩定在農村和土上,以便政府能夠迅速地推進國家早期和初級工業化的戰略進程。但是,這樣的制度設計,是以億萬農民為犧牲的,它使廣大農民的居住、遷徒、受教育、選擇職業以及生產經營活動等基本權利,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它不僅嚴重地造成了國民身份的事實上的不平等,而且還使得中國社會的城鄉差異擴大並趨於失衡,使中國在都市化發展進程中長期延緩遲滯,至今後果猶存。可以說,中國人民已經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個制度一天不改革,人們就還將繼續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