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愛臺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破繭愛臺

作者:林園豐
出版社:來達企業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29日
ISBN:9789869033305
語言:繁體中文

  面對知識、技術、產業、國內、外局勢快速變遷的時代,「專業」 與「人才」成為致勝的關鍵。而改變、創新思維,是唯一能帶領我們,走出巢臼困境的方法。要優化人才、提升專業能力,首重教育。
  
  教改後,卻讓我們的下一代資質層次往下沉淪,跌入深淵。填鴨式考試、背誦式記憶、讓學生的思考系統,完全荒廢停滯,造就了無應變能力且僵化人格特質。而這些特質在在的印證,在領導官員的思維上。空有高學歷文憑,一味地封閉處事,將所有危機全由人民買單。至此,收斂封閉式的思維教育,已無法因應詭譎多變國際政經情勢。導致台灣在、教育、財政、經濟、國防、資產泡沬危機四伏,人民飽嚐生活之苦!

  台灣要想有光明的未來,唯有以開放式教育,訓練孩子邏輯思考,建立正確面對問題的態度,強化表達、溝通能力,增強其自信心,養成自主、主動思考的習慣,發揮創造力與潛能。成為問題解決的高手,創造三贏的思維模式。
  
  未來總統、部會首長,都能以開放式思維,勇於面對問題、危機,積極帶領人民解決各種難題,和歐美先進國家競足一較高下,讓人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本書特色

  1.以解決政府當前最頭痛的問題:教改、缺電、核四、房價飆漲、新年金改革、國防安全、民粹政治及防災應變體系催生,來提升台灣的競爭力、改善人民生為著眼。

  2.以開放思維深入探索、瞭睡根本問題、分析、解決問題,以拋磚引玉方式期待未來國家的主人翁都能是解決問題的好手。

  3.將所有政府不敢思考、觸碰的問題浮上檯面,讓全民來檢驗、探討,增強執政黨的反省能力。

  作者以開放思維,針對目前政府最頭痛、不敢觸碰的問題,從教改、台電漲價、核四興廢、房地產狂飆、年金改革、全募兵、防災應變體系及台灣民粹政治所帶來的各項危機與問題,逐篇的予以探討與解決,期盼從根本解決各種問題,凡事都能學習歐美所長的予以制度化,提升台灣競爭力,改善人民生活,更期待國家未來主人翁在新的改革下都能具備開放思維,和先進國家一較高下。

  台灣的民主政治雖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但仍處於萌牙階段,民主來的太快人民却還沒有準備好,大家急於為改革而改革,因而飽嚐錯誤改革的苦果。或許這些都是民主政治進化所必經過的歷程。
  
  人民的民主素養關係民主政治的成敗,是以作者苦心探究現今各種問題的根本原因,進而規劃完成此書,希望能端正人民避談政治的風氣,從教育家開始傳播人民必須積極參與管理政治的觀念,而執政黨亦能具備反省的能力,深入瞭解民間疾苦及民眾的真實需求,全國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建設台灣再創經濟、民主政治的奇蹟。
  
  是以本書針對實事以10則插圖畫及40則四格漫畫,圖文並茂的方式將生硬的政、經理念,以趣味、學術化的方式呈現在國人面前,增強讀者閱讀的興趣,快速傳播歐美國家大量培養人才的教育理念,來進行各項改革,以順利讓民選總統在極短的時間內瞭解執政精髓,及建立長遠的內閣用人制度,並建立面對問題的正確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提升台灣民主政治效能,改善人民生活。


作者簡介

林園豐

  作者系陸軍官校正52期機械系,曾受軍事教育洗禮,不斷自主學習,沈浸圖書館知識溫床,並以商場歷練為實務應用的戰場,經地藏經洗濯開啟智慧,訓練出開放性思維,成為解決問題的好手,針對當前國家面臨的各種難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期許培養下一代孩子也都能具備開放性思維創新發展,提昇國家競爭力,帶給百姓富足安樂的生活
 


第一篇、創思維、造人才、救台灣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在訓練思考邏輯
•第二章 台灣教改16年問題剖析
•第三章  企業需要的人才  
•第四章  學校教育改革具體作法
•第五章  技職教育重新再出發
•第六章、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基

第二篇、發展再生能源,享受平價電費
•第一章  台灣能源政策與問題剖析
•第二章  全世界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第三章  維持電價穩定具體作法

第三篇、核四廠是全世界最危險的核電廠
•第一章  全球核能電廠發展過程  
•第二章  日本311福島核災前車之鑑
•第三章  台灣核電廠是全球最高性最高的電廠
•第四章  核安問題豈可輕忽

第四篇、房價狂飆,資產泡沫危機四伏
•第一章先進國家資產泡沫造成經濟衰退的借境
•第二章  台灣房地產飆漲原因剖析
•第三章  房地產狂飆  嚴重傷害台灣經濟
•第四章 維持穩定房地產價格方案

第五篇、新年金改革創造三贏
•第一章  公務員、勞退基金改革歷程
•第二章  年金破產問題剖析
•第三章  勞退、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改革具體方案

第六篇、國防危機,全募兵制喊停
•第一章  國軍裁軍問題分析
•第二章  中國大陸軍事發展與部署
•第三章  裁軍容易建軍難  全募兵喊停
•第四章  海洋資源爭奪戰  台灣被邊緣化
•第五章  國防安全是經濟與政治安定的根基

第七篇、實業家出頭  救民主  壯經濟
•第一章  從台灣錢淹脚目到走入蕭條
•第二章  民粹治國打造四大危機
•第三章  實業計畫是創造經濟奇蹟的寶典
•第四章 提升政治素養  終結民主亂象
•第五章  實業家總統救經濟  跟政客說「不」

第八篇、防災應變體系催生過程


推薦序

愛台灣不是口號

  大家時常聽到「愛台灣」這句話,尤其在選舉時刻。但有人心口不一,表面愛台、內心賣台。而社會上有一群人是以具體行動推動愛台工作,本書作者林園豐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他的這本著作《破繭愛台》令我十分感動。

  本書部分談到再生能源與核能;1982年筆者在台灣大學的博士論文就是以再生能源做為主題,也是台灣第一篇有關再生能源的著作。之後到日本京都大學担任訪問學者時曾深入探討日本核能,發現核能不應是政治議題,而該是科技問題。筆者是反核的,應該說是理性反核;因為目前人類的科技無法完全處理核能廢料與反應爐,這些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物質一旦合成後要毀掉是很困難的,核能絕對不是人類最理想的選項。

  長久以來台灣只有一家獨門的電力公司就是台電,因為無競爭對手,所以能源成本結構如何?沒有人知道。沒有核能電量會不夠,是不是在恐嚇我們,也說不清楚。電價想漲就漲,反正不繳電費就斷電;民眾沒有選擇的權利,漲價久了也就習慣了(馬英九不朽名言),這才是台灣人真正的悲哀。

  本書中還提到房價問題與年金改革,所敘述內容都是一針見血,政府對軍公教階層的關懷永遠高於中下層的勞工與弱勢團體。貧富差距愈拉愈大,政府是最大元凶,基層百姓如何自保,本書有提出建議。

  筆者留學日本時看到日本政府對防災與救災非常用心,日本常舉行防災演習;而台灣呢?本書是少數提出防災應變體系的著作,可見作者真的是用心良苦。

  盼望本書能喚醒廣大社會民眾與政府官員的覺醒,那麼將是台灣的福氣!

生化博士
媒體常客
科普教育工作者
江晃榮
2014年元月15日序於台北

推薦序

教育改革救台灣

  台灣的教育雖然訓練出許多優秀人才,但多數無法學以致用,這點相當可惜,也浪費了許多教育資源;作者提出教改新思維是唯一能促進新式教育的最佳方式,若能徹底實踐力行,必能創造台灣新的里程碑。

  創新式教育需著重於孩子的能力啟發;以引導式教學取代填鴨式教學,而不是一直告訴學生對與錯,直接引導出對與錯的答案會造成學生不願意提供自我的想法,因而壓抑學童的思考能力。在學階段是最純真的,國外幾乎都著重於引導孩子的創造思維能力,造就出許多天才兒童,這些都是真正原有的本性所展現出來的結果。但是在台灣教育方式幾乎很難造就天才學生出來,主因是學生受到了太多的框架限制,阻礙了自己的自性,這是教育單位必須思考的課題。

  台灣的經濟層面大多數是由每個人的主觀意識造成,人們幾乎都是為了自己,很少看到業界有大無量心的思考方式,造成人們只為自己不願意為眾人的心態,原因也是出在教育問題,過度的互相比較造成民眾學生時期比成績、爭名校,出社會比事業、比成就,這些都會導致社會對立情形產生,當然經濟也會因而產生危機。

  因此作者非常用心地寫這本書,目的也是為了讓台灣經濟能夠再度起飛,創造出新契機,同時也為台灣發聲,促進和諧的大格局。

僑光科技大學董事長  陳伯濤

推薦序

  深夜時分,我頻頻催促讀國中的兒子入睡,卻換來焦慮的抵制:「媽,請不要吵我,明天的考試我還沒有讀完,我不能睡!」

  青春正好的男兒,身體殷殷渴求充足無憂的日日好眠、憧憬陽光下汗水盡情揮灑與奮力奔馳,這個年紀正是為其一生舒展一身康健強勁的關鍵歲月,然而,我卻見這個孩子,早出晚歸,鎮日伏案。他的學習總在鎮日抄筆記、忙考試中一成不變;家庭生活,壓縮得只能遊走於餐桌與書桌之間。

  我不是只有心疼這個年輕無法規避、選擇的委瑣身軀。更覺可惜啊,大好的時光被迫消磨在繁瑣龐雜的死知識之中;有一天,他一定會問我,也一定會問他自己:「花了大片大好時光,讀這些書、記這些知識,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更覺得憂心,孩子為了讀書,連把自己便當碗盤洗乾淨的時間都抽不出來,將來,我如何能放手,確定他們能胼手胝足、勤奮實做、照顧好自己,建立家業?

  我亦覺得煩心,因為即使確定孩子一路苦讀、光宗耀祖而拿到好文憑,但最後卻落得22K的「高學歷高失業率」、養不好自己、更養不活家庭的黯淡未來,那麼,這一路的支持陪伴與栽培是多麼茫然無力、更不甘心啊!

  我再次痛心,因為,不是只有眼前我自己的孩子不知為何而戰,如他這般盲目追求的身影在這四季分明的美麗寶島上可還有千千萬萬,每個身影背後都有著如我排解不掉的焦慮與嘆息!

  最椎心刺痛憂急如焚的是--這個國家的未來。千千萬萬在求學過程中不知為何而戰、失去機會養成勤勞動手習慣、荒廢聰明才智與大好歲月卻從未體驗「學習樂趣、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孩子們,我真的不敢想像你們的競爭力在哪裡?因為,你們連利基點都可能找不到啊!

  林先生這本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之作,雖然廣泛探討目前台灣關於政治、能源、房價、經濟、制度等各層面的問題,並提出非常具體可行的方案,但最可貴之處在於開宗明義、一針見血的指出,所有盤根錯節之根結都在於「教育失當」。

  值此十二年國教上路之際,我在教育現場上卻看不到太多的變化,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看到老師的繁重責任與百般無奈,不忍孩子補更多補不完的習、上不完的課;可嘆明明能學得一技之長的靈巧孩子卻被誤送進考試機器裡,而葬送青春才智;不解進入大學的孩子為何都把書本丟一邊,更痛恨畢業之後的孩子好吃又懶做。

  其實,只要分派教育部的官員、科長、科員到各中學充當兩星期的學生,他們就會知道孩子們是如何虛擲大好青春,知道課綱課程的問題出在哪裡,知道文憑主義與技職學術化把國家資源糟蹋到令人髮指。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實不忍一而再、再而三的目睹堆積如山的考試與書本吞噬孩子康健的身心,更厭煩在寧靜美好的夜裡頻頻催促挑燈夜戰的孩子要與自然同步,休養生息。

  因此,即使這本書堅實厚重,但我要大力鼓吹父母、老師、教育界朋友,都來閱讀本書,了解全球化之後的世界已不容許我們再故步自封,我們需要教育出有創見、有洞見、有執行能力、勤奮耐煩、能自主學習的人才,而不是只懂得分析考題、掌握考試技巧、擁有華而無用的漂亮文憑、好逸惡勞的被動學生。

  除了參讀此書,最重要的是行動力,徹底跟上世界變化的腳步,把眼界放遠,一起為正當有效用之教育奔走。教育的本質一日不變,台灣便永不可能產出真材實料之卓越人才;無真人才,國家唯墮落衰敗一途。

親子教養書作者  彭菊仙

推薦序

  台灣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最近發生的砂石車衝撞總統府事件,即是肇事者欲想表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據官方說法是完全沒有政治動機,而是以民不聊生、經濟困頓、情感生變、司法不公等因素居多。社會現況與國家領導人任用無能的官員,導致最有名的口號為「臨時工」,加以政客利益糾結,如此種種難道沒有互為因果的關係嗎?

  『學術興、國家興,科技興、國家興』,每個國家都是一部龐大的機器,如何運轉順暢,端靠全體人民的智慧,整合出來共同意識理念,最終呈現一個『全民政府』具體運作才能有救。從作者林園豐(文龍)先生大作『破繭愛臺』可看出,他完全居於愛臺的一份情操,點出台灣過去到現在面臨的許多問題,試問當局者有人願意傾耳聆聽、虛心求教嗎?

  當前教育問題首當其衝,從母體懷孕的胎教到出生之後的家庭教育(包括從幼稚園到博士學位),最後到社會的終身學習,無不證明教育的重要性;作者極為用心的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二年國教之教改缺失,語重心長地列出東方單向傳授與歐美互動式教學的差異,又指出過去良好的高職專科技職訓練教育,有被大學通識教育化的危機,可謂用心良苦,當局可有聽到?

  再者,從戒嚴時期到解嚴之後的開放黨禁、報禁,人民享有組黨集會遊行及報章雜誌媒體言論等自由,但人民的政治素養尚不夠成熟;依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原本選舉是要理性的選賢與能方式,卻被有心的政治人物操弄,視選票為最大;以亂開支票不管兌現的方式騙取選票,常用意識形態斷章取義、顛覆事實、不求甚解等方式,造成非理性投票,這種民粹式的民主比獨裁更可怕!

  同樣的,總統也是由人民選舉產生,卻有權無責,內閣成員及部會首長常依選戰時的貢獻論功行賞、酬庸封疆、分派職務,以致主事者缺乏經營管理經驗與領導能力,這樣行嗎?居上位者空有高學歷文憑、口才辨給、外表形象,卻無民間社會經歷、經驗,更不食人間煙火,甚以清廉自居;所任用閣員,雖滿腹經綸,卻有很多蛋頭博士、不會滑水的鴨子在其中,僅有學術理論,卻無實務經驗;試問由這批人來領導與管理,國家會富強康樂嗎?

  政府的腳步與決策永遠比不上民間的速度,作者認為未來的政治藍圖是不分黨派、種族與宗教信仰。『全民政府』的時代應該就要來臨了!全民必須監督政府,只要是對的議題,應以最快速度訂定政策方針;就以最近發生的「食安問題」為例,百姓心急如焚,政策方針卻牛步化,有如急驚風遇到慢郎中,政府的無動於衷正是人民可悲之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者對於教育思維、再生能源、核四風險、房價狂飆、年金改革、國防危機,議題精闢、言論解析無一不是當頭棒喝。尚有司法不公、監察失靈、治安敗壞、監聽疑雲、白色恐怖等諸多議題都有待作者和有心人士共用振臂,把全新的『全民政府』口號吹響!

  同胞們!號角已經準備響起了。

世界公益協會執行長 李洲聰

第一篇創思維、造人才、救台灣 地球上的動物只圖温飽,鞏固自己的地盤,為求生存,在弱肉強食的殘酷殺戮戰場中不斷進行生死搏鬥。人類之有別於動物,最寶貴的地方在於會思考,這項能力配合運用集體智慧才得以主宰世界。 近一、二百年來,歐美以開放式思維,帶動經濟發展,百業欣欣向榮;然而東方國家的教育依然承襲過去傳統的教育思維,訓練孩子死背硬記,造就出大量循規蹈矩、不會思考的下一代。這些人才在農業與勞力密集的工業時代裡,的確能快速的複製、拷貝、代工,以勤勞彌補創新力的不足。 在高科技時代裡開放思維主導全球經濟、政治運作,掌握時代前進的方向;而收斂思維者,只能成為開放思維人才的追隨者,為人做嫁衣;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年代中,人才培育的成效便成為國家興衰的主要關鍵。第一章教育的目的在訓練思考邏輯 教育、學習主要目的在訓練孩子的思考邏輯,讓孩子快速適應環境,把學習知識活用在真實生活中,在自然學習中發展各自的特質,創造個人的天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方向,選擇走什麼路是基本權利。 不想走的路、不相關的知識、過多的考試,反而容易造成對學習產生排斥,無助未來面對人生學習的道路。強迫孩子記憶五十本書不如教孩子,完整經歷一次獨立思考、探索、實驗,這樣的思考邏輯,對未來面對陌生環境、處理危機才有助益。 讀書的目的是透過書本接收作者的經驗與傳承。讀書的樂趣,在於開闊視野並享受、吸取作者的人生經驗和生活體驗。第一節歐美教育重視學齡孩子,智力、心理發展 2010年英國《大腦與思維》雜誌中,科學家計算出人腦共有1012個神經細胞,記憶容量高達108432字節,成人腦部重量大約在1.3~1.4公斤。英國DianeE.Papalia及SallyWendkosOlds合著兒童發展(ChildDevelopment)一書中指出,孩子出生時的大腦重量只為成年人的25%,一歲時達到三分之二,滿兩歲時則約為4/5,之後緩慢持續成長,直到12歲左右才發展至成熟的大腦。 2006年3月報載,美國馬里蘭州全國心理衛生中心的科學家茱蒂絲‧拉波包特博士與蕭伊博士指出,智力超過同儕的兒童,大腦主司「思想」的部分實際上發育較慢。 法國思想家盧梭(Rousseau),在自然主義哲學與心理學論述中提及,反對經驗主義的知識來自感官經驗,認為單獨強調理性窄化人性,將人視為簡單機械。因此教育要做得好,必須研究人類完整身、心發展過程,重視人的自由意志與情感發展,人的一切活動、行為均起於動機、情感與意志,所有決定亦影響爾後的認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