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國王的世界:十六世紀製圖師眼中的地理大發現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獻給國王的世界:十六世紀製圖師眼中的地理大發現

作者:切特.凡.杜澤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27日
ISBN:978986344615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080元

現存最華麗的十六世紀地圖,獻給國王也獻給你!
世紀珍藏,隨書附贈100*60公分日本進口紙全彩復刻巨幅海報
 
▋本書特色
●獨特詮釋視角,全彩硬殼精裝,大開本完整呈現現存最華麗的十六世紀地圖。
●第一張描繪澳洲大陸、以「亞美利加」對比指出南、北美洲的地圖。
●詳盡轉譯、解析原圖圖說,協助愛好者掌握地圖的背景知識與細節。
世界上最早的海圖,出現在一二○○年。未經修飾的海圖,主要用於航行,由於飽經摧殘,經常無法久用。有時繪圖師也會為顧客量身訂製海圖,畫上精緻圖案,栩栩如生地描繪出各地的風土人情。這等特製的精采地圖價值不菲,通常做為贈禮,象徵權力,供王室貴族蒐藏展示。

法國亨利二世年輕時即熱中寰宇學及地圖學,沉迷於托勒密的《地理學指南》,對於各地經緯度、子午線等相關內容更是著迷,蒐藏了許多相關手稿。原本深受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信任的海軍元帥克勞德.德.阿內博,在亨利二世繼位後失寵,擔心自己政治生涯即將不保,為了討好亨利二世,決定獻上一份精美的禮物給國王。於是,他商請有法國「水文地理之父」之稱的諾曼製圖師皮耶.迪塞利耶(Pierre Desceliers)繪製精采地圖。

▋中文世界首次重現大英圖書館館藏:一五五○年巨幅世界地圖
這幅一五五○繪製的世界地圖,以實際用於地中海海域與東大西洋的航海圖為架構,由四張羊皮紙拼成,尺寸達135×215公分,採精緻細膩的筆法手繪而成。圖上不僅有城市、君王、異族、動物、船隻與海怪的圖案,並參考馬可波羅、哥倫布等人作品,特別撰寫嵌入裝飾框中的二十六段說明,襯托出亨利二世的博學。該地圖引人致勝之處,在於不亞於民族誌的精美插圖,其中於巨大南方大陸所做的描繪──有些人認為圖上南方大陸透露出歐洲人對澳大利亞的「早期發現」,早於傳統以威廉.楊頌(Willem Janszoon)在一六〇六年發現澳洲的看法。

▋從國王的地圖看十六世紀地理大發現及地圖學的歷史
本書不僅首度以全彩、全幅方式複製此十六世紀最重要地圖,更是首次以此圖為題所做的系統性研究,探討其繪製圖像的出處、地圖的製作方式,同時還提供圖上長篇說明文字的完整謄寫與譯文。本書的研究不單呈現出這幅珍藏地圖的細節、該圖與其他十六世紀地圖的關係,更對製圖師皮耶.迪塞利耶的手法、偏好,甚至藏書有所了解。

如同《Imago Mundi》期刊所言:「皮耶‧迪塞利耶在西元一五五〇年製作的地圖,因其簡單、具有異國情調及豪華插圖,並充滿趣味及新鮮資訊等等原因,受到大眾的喜愛與著迷。這幅地圖開啟了人們對於世界嶄新的調查與探索。無獨有偶地,這本關於地圖的新書,也將讀者帶入一個至今仍未有人了解及知識充盈的全新境界。」

《聖塔菲新墨西哥人報》也不約而同地說道:「在迪塞利耶所建構的世界裡,充滿了對於人類活動如祈禱、狩獵、和平或火藥味互動的描繪。他將地圖分為四十二個區塊,分別展現於讀者眼前,讀者因而可以看到地圖以彩色重現,搭配具有洞見的評論來解答讀者對地圖的好奇。」

作者簡介切特.凡.杜澤Chet Van Duzer切特.凡.杜澤是當今重要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地圖史學家。他發表許多關於製圖史的學術專著和論文,著有《為國王的世界:1550年的皮埃爾.德塞里耶地圖》(2015)、《末日之圖:一部十五世紀手稿中的專題地圖與世界的終結》(2016年,合著),以及《耶魯的亨里克斯.馬泰勒斯世界地圖(c. 1491):多光譜成像、淵源、影響》(2018)。他同時也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為世界各地的文化機構提供多光譜成像服務的拉扎洛斯項目(Lazarus Project)的董事會成員。相關著作:《歷史學家的海怪地圖:中世紀地理座標上最神祕的符號、航海傳說及寰宇冒險》譯者簡介馮奕達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消失在索穆河的士兵》、《世界帝國二千年》、《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大人的地圖學》、《全球史的再思考》、《帝國與料理》等書,以及若干談二戰戰後殖民地戰犯與日本去帝國化的論文。

引言
製作背景
第厄普與諾曼製圖學傳統
對地圖、地理學興致盎然的亨利二世其人
皮耶.迪塞利耶其人其作
摩根圖書館地圖集
一五四六年地圖
一五五三年地圖
一五五〇年地圖
諾曼地圖上的南方大陸
諾曼地圖的影響
局部複製圖評說
附錄:一五五〇年地圖的長圖說
註解

地圖分區評說區域圖4:北亞,含白俄羅斯(南方在上)此區域圖的風向人頭之一,有著黑皮膚和金頭髮,這種搭配很不尋常。黑皮膚的風向人頭也出現在其他地圖上,但一般都擺在南方,我不清楚迪塞利耶畫這個北方黑膚風向頭的根據為何。迪塞利耶仍然用描繪未知海岸的方式畫亞洲北部,採用他獨門的畫法;他早期將亞洲北海岸畫為未知之地時,風格更為浮誇,讀者可以比較圖25摩根地圖集上的亞洲北濱。他在此區域畫了幾種不同的簡陋草房:有兩種出現在「格陵蘭」(見區域圖3),也有加拿大出現的那幾種(見區域圖1)。這些茅草屋右方講述Rucheni(盧塞尼亞人,亦拼作Rutheni)的文字,是引自馬可.波羅(見附錄圖說5):盧塞尼亞人是基督徒,向大汗納貢,作毛皮、獵鷹、「白象」、熊、駝鹿與牡鹿的買賣,過著六個月白晝、六個月黑夜的生活。圖說左邊的圖案是三個人走向一位君王,顯然是Russie blanche─「白俄羅斯」(今白俄羅斯東部)之王,只可惜迪塞利耶並未指名道姓。這三個靠近君王的人都有相當紅潤的面孔,其中一人在君王面前屈膝。他們的左邊有個狗頭人──傳統上的「獸人族」之一,之所以畫在這裡,意思是在距離歐洲甚遠的世界這一端,各種奇特的野獸與怪物都有可能出現。這類獸人多半出現在世界的邊緣,此處的圖案讓人想起哈特曼.謝德爾(Hartman Schedel)一四九三年的《編年史》(Liber chronicarum)所畫的獸人,就是畫在世界地圖旁的欄位中(圖48)。賽巴斯蒂安.卡伯特一五四四年世界地圖(圖34)的亞洲北部,以及迪塞利耶自己的一五四六年世界地圖也都有狗頭人。左方的文字講述著亞馬遜人──自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以降,所有人都把這個女戰士族群擺在亞洲北部。圖說的內容是,亞馬遜人一年只見丈夫一次,目的是為了懷孕;若生了男孩,她們會先自己養六個月,接著把孩子交給父親;如果生了女孩,就留在身邊,訓練她打仗(見附錄圖說6)。亞馬遜人畫在區域圖11,她們騎在馬上,奔赴戰場。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