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醫者:一張白色巨塔往非洲大陸的航海圖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尋醫者:一張白色巨塔往非洲大陸的航海圖

作者:殷小夢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15日
ISBN:978986589619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一段被遺忘的慢時光,一首有冷有熱的非洲節奏。
  一個年輕醫生的非洲問診心圖
  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主、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年輕醫師行文如刀,一本療癒日常、純粹職志的散文集!
  但他們不會是孤獨的,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  還有一群以白袍為印記的人們會繼續守在這裡,繼續陪伴著他們戰鬥下去。--摘錄自〈印記〉
  在急救間,在值班室,在開刀房,靜靜駐在城市的上方。  或臥廊,或遊行,或小販,或借物,人情物事幾番流轉……
  殷小夢,新生代備受矚目的醫生作家,他以醫者玲瓏剔透的雙眼,直觀白色巨塔上的時地故事。地圖一轉,他的步履邁向非洲大陸,剖述駐留在非洲史瓦濟蘭義診的所見所感。簡練白描的文字,隨筆拈來醫者的執著懇切、純粹職志、以及他鄉異國的微末觀察,跨過國度時差、歪斜在醒睡之間的人文思量。
  尋醫者,他拿起溫柔而直面的刀,於死生現場凝視生命起落,一把劃入人生匿藏的最內層。所有舊時的、新生的故事,都在他的筆刀下,於焉展開。
  是生死,是日復一日不斷練習的時光,也是最單純的生活日誌……--殷小夢
本書特色
  ◎ 殷小夢,新生代備受矚目的醫生作家,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長庚文學獎散文首獎,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紙媒體。
  ◎ 本書分為四輯,俱以在台灣、史瓦濟蘭兩地行醫的生活所感為梗概,將時地物事框入文中,篇篇誠摯感人,平實認真。作者纖細感性的文字,佐以史瓦濟蘭的異境風情的彩色照片數十幀,是一本療癒日常、純粹職志之書。
作者簡介
殷小夢
  本名殷士閔,台南一中、長庚醫學系畢業,曾服役於台灣駐史瓦濟蘭王國醫療團,現為一般科醫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縣文學獎、國藝會補助等,作品散見各大副刊或詩刊,並入選《二○一一台灣詩選》。二○○九年跨國單車旅行後出版散文集《無疆的騎路》,獲選台文館文學好書及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推薦序】調慢的時光∕黃信恩
輯一、星圖下的白衣水手們在急救間在值班室在地下街在圖書館在開刀房變成大叔以後推床關於幻聽的幾個片段有故事的菸Last Order
輯二、如果航道上面沒有光大頭寶寶年關燒傷病房被調慢的時光蛋蛋的哀傷沒有光的航道上無聲的問診術染色戰爭印記MAMACarry you home
輯三、島與島間,小人物誌臥廊者驅魔者遊行者借物者日巡者與夜巡者尋醫者不存在的房間小販們湊車男孩囚徒
輯四、Into the wild交換之術比幸福更頑強最好的食堂非洲慢跑地圖童玩勇士們公主徹夜未眠野火少年籃球夢尋屋記遊獵的本事--Safari鼓聲響起裸之書
【後記】少年醫師的奇幻漂流

推薦序
調慢的時光
  二○一二年,我開始在醫院兼起「旅遊醫學」門診,一週一節。多數國人對這特別門診仍陌生,它主要提供旅客醫藥諮詢、疫苗施打等服務。
  看診一年下來,常遇見的目的地有印度、柬埔寨、緬甸、非洲、南美等。其中非洲最繁瑣。有時,瘧疾、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A型肝炎、破傷風等預防用藥或疫苗全用上。
  「為什麼去奈及利亞?」我問。  「公司出差。」旅客A答。  「怎麼會到那裡出差?」我感到疑惑。  「現在很多台商都到奈及利亞。」A說。
  每當碰見欲踏跡非洲的旅客,除了固定詢問出訪目的,我總會探問一些醫學以外的事,或許出於一種好奇。那些故事有經商、旅行、義工、探親、移民等,我聽著,也佩服著,畢竟想到水源、蚊蟲、拉撒睡等細節,就覺得不安。
  在診間我能說的僅只於預防上的,非洲之於我,仍是抽象的。如今,有幸先拜讀殷小夢的《尋醫者》,彷彿有層膜被撕開,我略有了非洲概念。
  《尋醫者》分四輯,輯一以實習醫師的角度書寫醫院生活,輯二點出史瓦濟蘭的醫療困境,輯三、四則紀寫史瓦濟蘭的人文生活。全書以「航海」為意象,勾勒尋醫的「航程」。
  書中有篇文章題為〈被調慢的時光〉,敘述史瓦濟蘭醫療簡陋、無效率。但我以為,「調慢的時光」是本書的另一軸線:有那麼一座世界,時間感模糊了,淡了,慢了,甚至趕不上地球自轉,倒轉而去。
  那就是殷小夢筆下的史瓦濟蘭:燒傷病患可以一週才換三次藥(在台灣會被投訴)、檢體可以遺失或錯發報告(在台灣會被媒體放上頭條)、開刀房可以停水(天啊,要怎麼刷手?)、護士可以罷工抗議讓病房鬧空城(在台灣會被輿論撻伐)。
  史瓦濟蘭有許多醫療怪象(或說台灣已不復見),有許多以歐美為基礎的教科書上不會告訴你的醫療面目,有高比例的愛滋病患,有文獻上才出現的罕見先天異常,也有每月上演數次因睪丸扭轉而切除的案例。
  表面上,史瓦濟蘭時差慢台灣六小時。但實質上,它慢的是制度流程,以及一整段醫療演進史的慢。
  既慢,且漫。
  然而醫學本身是快的,每隔幾年,醫學用書就改版一次。即使如此,還是趕不上時代變化。於是,我很熟悉每隔一段時間,就聽見身邊某某醫師出國深造、發表最新研究。
  因此對照那些飛往日本、美國、德國的航線,「飛往史瓦濟蘭」的這事本身就是一種慢──回到過去的那種慢。但,也唯有這種慢,讓人懂得知足,找回久違的體貼。《尋醫者》就時而可見那樣的憐憫,在字裡行間流轉著。比方作者看待以面具換錶的老闆娘、在醫院陪女兒長期抗戰的MAMA等。
  此外,還有一種慢,也在《尋醫者》出現。那是數饅頭的實習日子。
  隨著「輯一、星圖下的白衣水手們」,我感到時光倒轉,回到七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實習醫師的光景。
  我也曾被叫醫生叔叔(甚至醫生阿伯,所以殷小夢別太難過);也曾推床,在凌晨三點推病人去急做電腦斷層;也曾經驗幻聽,神經兮兮地以為手機鈴又響,卻什麼來電紀錄都沒有……殷小夢的許多故事,都曾在我生命裡發生過。原來這些喜怒愛憎,會在每一屆的實習醫師間承襲,成為集體記憶,卻也踏踏實實。我發現許多醫師日後的回憶,竟多是短短一年的實習,那是最鮮明,也最純真的;最短,也最長的,一景一幕將在記憶裡被調慢,成為永恆。
  殷小夢喜歡以「你」當作行文的主詞。「你」其實就是作者本人,那是一種清醒的距離,反芻日子的方式。關於史瓦濟蘭的描寫,我以為最迷人之處是「人」。許多時候,旅途中最具碰撞能量的不是風景,而是人。或許因為殷小夢的特殊身分,他有很多機會接觸到當地人。因此他寫病人、保全、傳教士、小販、湊車男孩、囚犯、公主等,讓史瓦濟蘭有血有肉,不單只是疾病、貧窮與落後。小百姓、小舉動,生活有滋有味,枯乾的地土竟也能長成富饒的故事,彷彿非洲也有「豐足」的一面。
  《尋醫者》讓我重溫瑣碎的實習光影,也探索一個未曾目睹的醫療環境──這裡醫學美容、自費昂貴檢查皆遠矣,只有回歸醫病初衷。我想殷小夢身上,一定流著某些探險家的血液。那是可貴的,這樣抱持熱度的感官,往往能捕捉最清新的膚觸。於是你能看見那種能量,不論旅途或醫途,旅客或實習醫師。
  偶爾把時光調慢,循著《尋醫者》,細細體驗非洲節奏,這裡有熱也有冷,但卻能在粗獷的非洲遇見吞忍與節制,這是島嶼上漸漸被遺忘的慢時光。
黃信恩(醫師、作家)

被調慢的時光原訂參訪的集合時間已一個小時過去,廣場上仍空無一人,你們不斷彼此對錶,汗水不斷落下,直到那台小巴士錯愕地在大家面前煞車。衛生部的女官員搖下車窗,若無其事的揮揮手,微笑,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非洲時間嘛!」司機嘀咕著,「這樣其實算準時了你知道嗎?」啟程,用車速把城市遠遠拋在背後;你們拐入郊區,兩邊的灌木與草原愈來愈肆無忌憚的蔓延,與湛藍的天空彩繪出一幅熱氣蒸騰的非洲畫像。原本的柏油路偷偷消失在黃沙之中,你們像是探索頻道中常出現的非洲草原的獵遊隊,左拐彎,俯衝急煞,然後在漫天塵土中停了下來;大家搓揉著痠痛的後頸向前一望,出現在那裡的既不是獅子也絕非長頸鹿,而是一間矮舊的平房。是的,你們抵達方圓幾十里間,唯一的診所了。這裡的時光似乎被誰偷偷調慢過。從診間的外觀到內設,簡陋的茅廁到長木椅排排而坐的候診區,皆像極了只在醫學史中才讀過的台灣早期衛生所。只是醫師遠走了,剩下兩三位護士與產婆還堅守著崗位;小小凌亂的木桌上散滿注射器材與用藥,彷彿剛被房內嬰孩的啼哭聲轟炸過。往左走進孕婦的檢查室,取代電子胎兒監測器的,竟是一枚喇叭狀的古老聽診器;你想起日劇《仁者俠醫》中回到江戶時代的主角,也是拿著這樣的小小儀器替肺癆末期的緒方大夫進行診察,傾聽各種病之樣貌,心中默默明白,即使在不到三個小時的車程間,也可以像搭乘時光機般穿梭於兩個不同的世界。母親抱著嬰孩走進了診間,看診的護士無視於現場擁擠的參訪人群,起身檢查躁動不安的孩子。千百年前是巫醫,如今是她們,在現代醫學的婦兒科醫師進駐之前,這裡就是村落的最後一道防線了。還來不及啼哭呢,身著紅袍的護士已熟練的快速撐開嬰孩的雙唇檢查,鬆手,轉身,俐落得沒有多餘的動作;坐回位子上填寫紀錄時,小嬰孩才恍然大悟般哇哇大哭起來。在這個被光陰遺忘的小村落,她們是隱居的武林高手們,用自己的雙手與對陣多次後所習得的招式,孤獨對抗著跨時代的疾患與病菌。你們上車,隨引擎緩緩震動抵達下一個健康照護中心;相似的畫面又在眼前展開,而時光的甬道在此歪斜,悄悄將不同世代的場景交錯起來。偌大的病房中,許多捐贈而來的設備與器材靜靜躺在布滿塵灰的角落,轉過身,簽字筆默默在門後空白謄畫出簡陋的身高機;一邊牆上裝著連政府醫院都不見得有的冷氣,另一頭卻有簡陋的厚紙板彩繪著大小相異的圓圈,掛上床簾便成了接生時護士比對胎頭大小的指引。傳統與現代,貧窮與浪費,房裡的細節不斷暗示你一個好奇的問題:世界各地的捐款與資源究竟是如何被管理分配的呢?發愣沉思時,衛生部的女官員恰好挺著偌大的腰圍走進房間,她的步履搖晃吃力,你忽然想起方才在車上的她,還大聲抱怨著午餐為何是三明治而非肯德基漢堡的話語,一切似乎都有了解答。走出長廊,失去膠胎的輪椅默默擱置在陽光底下,輪框鏽蝕成銅黃,彷彿還能繼續在此歇息過往後的數千數百個黃昏。樹影晃動,你知道,在上位者改變的那天到來前,這些時光慢行之處距離你們所熟悉的病院與診間,還有一段遙遠漫長的路。蛋蛋的哀傷男孩在麻醉中深深的睡去。你拿起手術刀快速劃開皺褶的皮膚,鑷子剪刀快速開闔,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已無聲的展開。屏住氣息,切開最後一層薄膜,缺血過久的睪丸在你們的擠壓下蹦入手心,一片令人不安的紫黑色。你與主治醫師對望一眼,沒有人多說一句話。這一次,你們還是晚了一步。像這樣罹患睪丸扭轉(Testicular torsion),最後必須整個切除的個案,幾乎成了史瓦濟蘭每月都要上演兩三次的哀傷故事。也不知算不算非洲地區特殊的性文化,相對於財富或健康,自己的生育功能對於許多當地的男性來說,往往才是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每每到市區的小商店購物,店員知道你是醫院的醫師,總會上前攀談詢問有無能「讓自己更強壯,太太更幸福」的良帖;幾次當地人來訪辦公室,熱心沖了當地的茶包卻被對方婉拒,理由是他們想喝來自中國的茶葉,因為喝了之後聽說會有壯陽的效果……對於性能力的追求,當地的男性總是超越你所能理解的程度,近乎一群狂熱的信徒。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