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紙幣賞玩(三)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中國近代紙幣賞玩(三)

作者:李強 主編
出版社:湖南美術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01日
ISBN:978753563045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39元

一本融知識性、觀賞性、紙幣發展歷史狀況描述、價值描述、市場狀況、吸引投資意向於一體的收藏類書籍,讀者不僅能從中獲得相關的歷史知識,還可以對不同歷史時期進行研究,了解不同的紙幣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 李強,1952年出生於長沙,副教授。香港東方文化藝術中心書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際中華收藏學會常務理事。1979年進入收藏領域,收藏類別繁雜,郵票、錢幣、字畫、瓷器、銅器、竹木雕刻、雜件等等均有涉獵。

現代社會的發展,日益趨向商品化,貨幣在社會各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至於社會中有這樣的說法:「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交流愈益頻繁,貨幣的重要性日益明顯。社會冬小麥與其結合得十分緊密,國家的發展、人民的生活都可以用其表現,GDP、CPI、恩格爾系數,等等,都是與貨幣表現分不開的。 貨幣是實現價值的最具體、最重要的手段。貨幣的職能,是指貨幣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執行的各種職能,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這些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職能。錢幣恰恰承擔了這樣的基本職能。 貨幣的典型表現形式是錢幣。錢幣分為紙幣和硬幣兩大類。本書的內容,僅涉及中國近代紙幣及其傳承沿革狀況。 由於紙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促成了人們對紙幣的喜好,進而收藏,繼而研究,紙幣成為僅藏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牲畜、鹽、稀有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隨著生產力的最原始的發展,商品日益豐富,商業活動越來越頻繁,范圍越來越廣泛,經過長期的自然淘汰,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融貨幣所取代,金銀成為一般等價物。但是金銀開采量很少,不能滿足社會流通需要,同時,隨著古代社會中科學技術有了一定的進步,開采業、冶煉業、鑄造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青銅鑄幣應運而生。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融貨幣同樣顯示出了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麻煩,於是作為多種貨幣的象征符號的紙幣出現了。 中國是最早在市場上流通紙幣的國家。紙幣產生於何時,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周代的「質劑」是券書,就已經具有了紙幣含義;也有人認為,漢武帝時期的白鹿皮幣,就是最早的紙幣。但是這些都沒有直接的貨幣本質意義。 我國紙幣產生的前奏應該是唐朝後期的「櫃坊」和「飛錢」。唐朝時已經形成了長安、洛陽、蘇州、揚州、成都、廣州等多處城市商業中心。國內交通發達,道路遍布全國,其時共有驛站一千四百余所,帶動了商品交流發展。安史之亂後,長江流域商業城市發展快速,國家的經濟財政亦依賴南方的補給,當時有所謂「揚一益二」的說法;而江南最大城市蘇州的繁華程度在中唐時已逐步超越揚州和洛陽。蘇州在唐時「甲郡標天下」(白居易《自到群齋走筆題二十四韻》),列為江南唯一「雄州」(《唐會要》)。「當今國用多出江南,江南諸州,蘇最為大」(白居易《蘇州刺史謝上表》)。商業的發達,使貨幣流通量越來越大,為了適應社會商業經濟的發展,大城市中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經營錢物寄付,代人保管錢物,向存錢物者收取一定的櫃租,憑書帖或信物支付錢和的。這種書帖類似於後世的支票。 飛錢大約出現在唐德宗至憲宗年間,《新唐書》卷五十一《食貨志》載:「憲宗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講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飛錢又稱便換,這種文券類似於後世的匯票。此制產生後,減少了支付錢幣的麻煩,避免了攜帶重金走遠路的危險,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櫃坊和飛錢都是商業發展、交易頻繁、營業額巨大的產物,起到了貨幣的貯藏手段、支付手段職能。 五代十國楚王馬殷時期(907—930年),在長沙鑄乾封泉寶大鐵錢,又大又重,使得市面上用契券紙垛來交易,這已經具有紙幣流通手段的性質。 現在獲得世界公認的、最早的紙幣,是在北宋初年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宋史》卷一八一《食貨下三·會子》條有:「交子之法蓋有取之飛錢。」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紙幣交子。 在四川地區只准流通鐵鑄錢,而鐵錢比銅錢更重。當時「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折大錢一貫,重十二斤,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趙安易去蜀地,見「市羅一匹,為錢二萬」,這二萬文錢大約重120斤。笨重的鐵錢價值不大,在商業交往中非常不便,不但當時商人感到不便,就是官員和居民也都感覺不便,這就促使人們想用一種重量較輕、攜帶方便的貨幣來當代替當時的鐵錢、銅錢。《續資治通鑒》記載:「初,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官府設置了「益州交子務」。從這時起,「交子」便成了法定貨幣,在市場上與鐵錢同時流通使用。 北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朝廷發行一種面值「一貫」的紙幣,名曰「小鈔」。三年後小鈔告廢。盡管這種「小鈔」流通時間較短,但是這已經是朝廷面向全國發行的紙幣。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朝廷屯兵在婺州,水路不便,軍部運鈔不方便,於是在婺州發行一種「關子」,這種「關子」和唐朝的「飛錢」一樣,是匯票性質,當時可憑「關子」到杭州、越州領現鈔。後來,人們把「關子」作糴本,這就變成了紙幣。 當時,京城臨安富商印制「便錢會子」在市場上流通,後改由官府發行。「會子」分一貫、二貫、三貫、二百、三百、五百文數種,在東南各路市場上流通,所以又稱「東南會子」。 南宋時期在今四川地區發行「川張」,會為一貫、五百文兩種。 南宋孝宗時期,政府印制了二百、三百、五百、一貫4種「會子」,金額為400萬貫,允許在兩淮地區流通使用,所以稱作「淮交」。 南宋孝宗時,政府發行「直便會子」700萬貫,允許在湖北地區流通使用,稱作「湖會」。分為五百、一貫兩種。後來,政府又擴大流通范圍,允許在京西和廣南流通使用。 與宋同時代的金國還有「交鈔」紙幣行用。 元朝版圖遼闊,橫貫歐亞,《馬可·波羅游記》記載:「紙幣流通於大汗所屬領域的各個地方,沒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拒絕支付使用┅┅用這些紙幣,可以買賣任何東西。同樣,可以持紙幣換取金條。」他還驚奇地說:「可以確鑿斷言,大汗對財富的支配權,比任何君主都來得廣泛。」至此,「北逾陽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全國范圍皆行用。 元朝政府自始至終是以強制手段發行不兌換紙幣為基本貨幣制度的。元朝的紙幣制度既是我國自宋金以來紙幣制度的延續,也是紙幣制度的發展,其制定了《至元寶鈔通行條例》,其中詳細規定了紙幣的制作、發行、流通以及偽造的處理方法。元朝幣制的最大特點是長期、廣泛、大量地發行和流通紙幣,有一貫、二貫、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不等。紙幣主要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時期,前後超過了36年。元朝的紙幣制度走向了成熟和完善,對我國古代紙幣制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八年正式發行了「大明寶鈔」,重新統一了紙幣的發行流通。到明朝中期,孝宗年間,紙幣制度已名存實亡,形成了「積之市肆,過者不顧」的局面。 清代發行的紙幣品種復雜,有官鈔和私秒之分,官鈔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分銅錢票(可兌換方孔銅錢)、銅元票(可兌換銅元)、銀兩票(可兌換白銀)、銀元票(可兌換銀元)4種。發行紙幣開始用庫銀准備金、鈔本來作為憑證。 錢庄是我國清朝輸貨幣存放、匯兌的一種信用機構。它是從經營銀、錢兌換業務的錢攤慢慢發展起來的。錢庄鈔和貨幣一樣,在市場上起到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作用。 票號是清代經營貨幣匯兌業務的信用機構,當時,有的人管它叫「票庄」、「匯號」、「匯兌庄」。清道光初年,山西平遙縣有日升昌顏料庄,後改名組建日升昌票庄。後當地有不少商人集資開設票號,從此,票號這個行業,變成了山西人的獨有,所以人們又統稱之為山西票號。 民國時期由國家政府發行了各種具有不同時期特征的紙幣。北洋軍閥和地方政府都發行過紙幣。社會中還存在私票現象,在小范圍內與官票分庭抗禮。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才結束。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紙幣。雖然在解放初期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幣值不同,但是很快便統一了幣制,從而使過去不同時期出現不同幣制的現象得以根除,真正使幣制統一。 紙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表現方式,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研究價值。研究紙幣有利於了解朝代的興衰更替、社會的安定與動盪、經濟的繁榮和蕭條,更可以了解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有助於加強對社會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認識,為社會不同發展時期的研究提供很多實證。可是由於朝代更替,很多實物已經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宋以前的實物已經極難見到,僅僅只能在史籍中尋找其軌跡。正由於此,很多人夢寐以求,四處尋覓這些實物。紙幣收藏也成為經年累月的事情。 紙幣收藏,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一個熱門。因為收藏可以充實生活、陶冶情操、弘揚文化、拓展友誼、豐富知識、提升美感、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同時,紙幣也是一種具有極大升值潛力空間的投資對象。很多紙幣收藏的投入和收益之比,基本上是以每十年一個周期翻五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日益成為提升生活品位的內容,這就使收藏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並進一步演變成為投資的對象。 本書是一本融知識性、觀賞性、紙幣發展歷史狀況描述、價值描述、市場狀況、吸引投資意向於一體的收藏類書籍,希望讀者不僅能從中獲得相關的歷史知識。還可以對不同歷史時期進行研究,了解不同的紙幣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對中國歷史文化投入更多的關注,為愛護祖國的歷史文化遺產發一份光,獻一份力,那將是編者最大的欣慰!如果讀者由此而對紙幣產生興趣,今後成為成功的紙幣收藏家、研究學者,那將是編者莫大的驚喜! (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得到海內外有關藝術品拍賣公司和收藏、鑒賞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