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癌症的力量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打敗癌症的力量

作者:金義信
出版社:原水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13日
ISBN:978986585354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能否擁有健康的身體,取決於出生時的命運;
能否健康地活著,取決於個人自身的努力!

  全球頂尖癌症研究暨治療機構「M.D..安德森癌症中心」
  終身教授&獲頒全美最優秀醫師金義信30餘年臨床彙整

  全球各地都有許多罹患癌症的病人,有人順利與癌共生共存,有人則不幸失去寶貴的生命,就像在戰場上打仗,能否存活下來,不是只依靠醫術超群的醫療團隊就行,這一點,金義信醫師從實際30餘年的臨床經驗中,和大家分享如何擁有打敗癌症的力量,並提醒大家只要改變生活小習慣,即可有效預防及治癒癌症!

  打敗癌症的人與被癌症打敗的人,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金義信醫師剖析最終存活下來的癌症病患,多半具有以下特質或習慣:

  樂天、開朗
  被宣告罹癌後會靜心下來思考
  吃好、睡好、多喝水者
  主食以豆類、玄米、大麥等雜糧飯取代白米飯
  攝取蔬果、堅果、種籽、菇類等富含植生素食物
  信任他人,對醫師的囑咐及療程配合度較高者
  有信仰,熱心助人
  適度調整工作及休息時間,罹癌後仍持續工作者

名人推薦

  王正旭│基隆長庚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賴基銘│北醫大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
  鍾昌宏│前馬偕醫院淡水分院院長&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創會理事長
  梁瓊白│膳書房文化及雅事文化發行人&抗癌美食家&暢銷食譜作者

作者簡介    

金義信

  美國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前終身教授

  1942年出生於韓國全羅北道群山市,人格品行一如其名,父親給他取名為「義信」正是期望他能「懷抱正確的信念活下」。自幼被稱為群山市天才,從首爾大學醫學院(主修預防醫學)畢業後,以軍醫官身分參與越南戰爭。

  1970年赴美,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匹茲堡大學與明尼蘇達大學授課。1980年起獲聘為終身教授進入MD安德森癌症中心工作,並多達11次獲選為「全美最優秀的醫師」。1994年擔任全美核子醫學會會長士,他不但是「癌症放射線免疫檢測法」開創人,同時也是「正電子放出斷層掃描攝影」大師,迄今總共發表高達350多篇學術研究論文。

  金義信博士2012年秋天從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卸任後,於加州大學任教,並且擔任首爾大學融合科學技術學院WCU教授,以及慶熙大學醫學專門學院碩學教授等職務。金義信博士在美國大大提升韓國醫師的國際聲譽,成就獲得肯定,並於2000年到2005年榮獲韓國政府頒發國民榮譽勳章「冬柏勳章」。即使現在高齡超過70歲,仍經常往返美國與韓國,活躍於後進養成以及演講等活動。

譯者簡介    

黃淑美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所碩士畢業

  畢業後在台灣證券公司擔任上市櫃承銷諮詢輔導業務約十年工作經歷,2007年開始接觸韓國並先後於師範大學教育推廣部及外貿協會學習韓文。之後於2012年4月前往韓國研讀韓文,2012年12月畢業於韓國延世大學韓文語學堂,並於同期取得韓文檢定TOPIK最高級6級證書。

序:韓國癌症患者治癒成效特別低落的原因

第一篇
世界頂尖癌症治療中心美國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故事
流氓比檢察官更容易治癒的原因
死於飢餓而非癌症的癌症患者
對症下藥:韓國癌症患者由韓國醫師治療更有療效
1%奇蹟是由內心所創造
質重於量:別問能活多久,該思索如何活著
幽默風趣的患者VS放聲痛哭的患者
創造不可思議奇蹟的美麗天使
整合診療系統、醫療環境的未來藍圖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醫師們為何在訴訟中故意敗訴
現代社會需與癌症友善共存
宗教與醫學擁有共同的靈性
現在進行式的癌症患者投入的公益活動
用捐獻建立的優良傳統
「對於死亡,心懷感謝」

第二篇
只要改變生活小習慣,即可有效預防及治癒癌症
白米飯當中的致病成分:砂糖
憂鬱導致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戰爭
病毒創造癌細胞
創造癌細胞無法生存的身體
讓足球選手走向死亡的發炎
免疫系統崩潰,健康也一同瓦解
安守本分,遠離疾病
癌症特徵如同全球人口多不勝數
比癌症更令人畏懼的阿茲海默症及心血管疾病
每天湧入2000多封電子郵件的原因

第三篇
懷抱正確的信念,踏上正義的道路
父親的教誨
越戰第一場手術敎會我的事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雖然緩慢,但持續前進
與先驅者的相遇開啟新路程
癌症治療與人文科學的相互關係
一起學習分享的喜悅
趁身體健康時預留遺囑
給予他人勇氣的人生
無懼死亡的巨人
生命是上天掌管的領域
校車司機傑若德
蝸牛步調慢活人生

結語
癌症病患所給予禮物般寶貴的時光

流氓比檢察官更容易治癒的原因回到韓國接受各家媒體採訪時,常有機會聽到非常有趣的提問。「教授,請問在您的醫師生涯中,目前為止遇過最不聽話的病患是什麼樣子?還有像這樣的患者,他們大多是從事什麼工作性質的人居多呢?」一聽到這樣的提問,我的嘴角總是泛起一陣微笑。記者們看到馬上眼睛一亮,急著要我發表意見。這些心思細膩、感覺敏銳的記者們,所提的問題都能直指核心,搔到癢處。跟他們共處對話的時候,總是讓我覺得自己變得年輕許多。根據個人主觀的經驗回答剛才記者提問的話,世界上罹患癌症的病患當中,面露愁容、看起來最不幸的就是醫師、律師、教師跟檢察官。奇妙的是,這些人就像事前約定好一樣,不是癌症治療進展速度緩慢,就是根本看不出有任何接受治療的跡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在安德森癌症中心32年當中,面對這樣的患者,總是不斷說服、歸勸他們「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治療」、「放寬心來面對事實」。可惜的是,從事這類職業的患者對於我苦口婆心的開導一點也不為所動,甚至乾脆視若無睹、置若罔聞,這樣的態度也令人感到神奇。學歷越高、知識越豐富的專業人士,大部分對自身的學識跟信念相當信奉執著,所以如果沒有像鋼鐵般的堅定根據或正當性足以令他們信服,對於醫生的話,他們往往半信半疑,有聽也等於沒聽。「之前曾跟您說明治療癌症分為三個層級,其中百分之六十是動手術,放射線治療約百分之二十五,利用抗癌劑的藥物治療約百分之十五;最近發表新的『血管形成阻斷療法』將血流阻斷,還有利用抗體對抗癌細胞裡的抗原的『免疫療法』;利用高溫攝氏四十度的溫熱療法、賀爾蒙療法、雷射療法、阻斷癌細胞增殖因素的生物治療以及遺傳因子治療等方法,醫院計畫從其中選擇二至三種醫療方法搭配,來治療您的癌症。」。「是的,醫生,您說的我都知道。」「現在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所以我的看法是先用藥物治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的情形。」「不過醫生,是不是……還有事情沒告訴我?」經由大家公認的菁英課程,成為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著喜歡不懂裝懂的毛病。這個時候,不管再怎麼努力正面地對待病患,都令人感到非常頭痛,因為在和他們討論有關治療的問題時,往往抓住醫生的話柄,朝負面的方向去發揮。職業是檢察官的患者就像在審問前科犯一樣,對於醫生的每一句話都抱持懷疑的態度,每一字一句都要追究真假虛實。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