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

作者:(瑞)古斯塔夫•卡塞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ISBN:9787100190008
語言:繁體中文

卡塞爾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和外匯》一書中認為,不同國家的貨幣若換算成同樣的單位來度量,當所能購買到的商品和服務同樣多時,兩國貨幣的均衡匯率水準就被決定了,通貨膨脹和價格水準的差異決定了兩國的名義匯率。卡塞爾使用“購買力平價”這一術語簡潔明瞭地闡述了匯率和價格水準的關係,奠定了購買力平價理論在匯率理論中的基礎地位。
 
購買力平價理論是建基在一價定律上,一價定律指出:假設運輸成本相同且沒有貿易壁壘,完全同質的一件貨品在不同地方的價格應該一致。購買力平價理論便是從價格上反推出匯率的變動,換言之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大前提是相信一價定律成立。在當前中國金融學屆,PPP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被認為更接近現實狀況也更有利於國際間的比較。作為一種基礎理論以及目前相關分析的核心觀念,很難從前沿的角度進行分析。

古斯塔夫•卡塞爾(1866—1945),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曾就讀于斯德哥爾摩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1895年畢業于烏普薩拉大學並獲博士學位。1904—1938年任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政治經濟學和財政學教授。1920—1922年,他曾多次參加國際經濟會議,並於1922年出任蘇聯新開辦的國家銀行顧問。他曾任瑞典財政部的顧問。瑞典皇家科學院和皇家經濟學會的成員,1922年卡塞爾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金質獎章,1926年擔任該院院長。1929—1932年,擔任國際聯盟金融委員會委員。

前言
1.金本位制的廢除
2.人為購買力的創造
3.物價的上漲
4.支付手段數量的增長
5.流通量增加與物價上漲的算術表示
6.商品稀缺性及其對物價上漲的影響
7.通貨膨脹對黃金的影響
8.對黃金的排斥
9.貼現政策及其作為貨幣本位制調節器的效能
10.匯率
11.對購買力平價的偏離
12.流行的謬見
13.同早期外匯理論的關係
14.戰後通貨膨脹
15.改革計畫
16.通貨緊縮的實際運行和影響
17.延遲的流通量削減
18.穩定問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