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金融世界的第一本書:六大神秘行業如何影響全球財富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搞懂金融世界的第一本書:六大神秘行業如何影響全球財富

作者:克里斯.霍華德博士、大衛.史耐德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1日
ISBN:978986652681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15元

  獲得美國前財政次長史蒂爾與11位財金業界高層最高評價的金融入門知識書
  投資銀行、創投、私募基金、對沖基金、麥肯錫、《財富》500大企業,我們都知道他們會影響你我的財富和收入,但我們多半不知道這些公司在幹嘛。
  關於金融,我們的問題不外乎兩大類:  一、投資銀行、創投、私募基金、對沖基金(避險基金),這都是些什麼公司?在這些公司上班可以賺到天文數字的收入,我們要怎麼進去?
  二、這些金融業者,加上少數頂尖企管顧問公司,以及《財富》雜誌500大企業,他們推出的股票、基金、債券、指數期貨……是怎麼影響世界經濟的?   看財經電視台、看報紙財金版,你通常會問:  .「私募基金」購併賺了好多錢,為什麼定期定額買的基金沒見過這種?  .連動債和次貸風暴是「投資銀行」搞出來的,為什麼沒看過這種銀行存摺?  .該如何和「創投」搭上線,才能夠和Google、facebook、星巴克創辦人一樣?  .「對沖基金」說是為了避險,卻狙擊英鎊、還想染指台幣,掀起金融風暴?  .畢業沒幾年就年薪四百萬(台幣),這種「企管顧問公司」誰有資格應徵?  .為什麼《財富》雜誌排名前500的公司會影響我的工作和財富?
  作者大衛.史耐德想轉職到金融業時,就是搞不清楚這些問題,於是向另一作者克里斯.霍華德博士求助,寫出這本「用外行人可以理解的角度,寫出內行人的全盤知識」入門書。尤其這本書是寫在金融海嘯之後,對於2011年之後的金融世界變化、重要公司大洗牌的狀況,都清楚描述出來。
  金融,是地球上一小群人搞出來的神祕遊戲,卻吸引了你我在內的大多數人類參與,只看到企業名稱絕對不知道它的工作內容,像是:
  .銀行有四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投資銀行,反而最不像是「銀行」。雷曼兄弟公司還存在嗎?美林證券還在嗎?花旗銀行怎麼了?AIG、高盛、馬多夫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美國的房貸問題會害你我的收入與財富縮水?
  .創投基金是什麼?對一家新公司押注這麼多年,好賺嗎?它跟私募基金哪裡不一樣?既然都找金主私募了,幹嘛還向銀行借這麼多錢?既然叫私募,為什麼要公開上市?
  .對沖基金造成亞洲金融風暴跟最近台幣匯率動盪,跟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有什麼關係?和我們熟知的定期定額基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大家這麼怕索羅斯?
  .麥肯錫、BCG裡頭的人,為什麼這麼厲害?什麼經營問題都能破解?為什麼財經界老是愛講《財富》500大?這些公司的規模怎麼會這麼快就變成這麼大?
  本書將影響全球經濟與金融的六大行業——投資銀行、創投、私募基金、對沖基金(也稱為避險基金)、頂尖管理顧問公司,以及《財富》五百大企業——提出來解說。讓所有人都可以搞清楚:
  .它們究竟在做些什麼?   .為什麼它們又促成景氣繁榮、也掀起全球經濟風暴?  .如果想進入這些公司,需要哪些準備?  .它們的升遷制度與薪資如何?
  本書揭開六大行業的神秘面紗,讓你搞清楚這些公司究竟靠什麼賺錢,就能在進去工作或買金融商品之前多加留心。
作者簡介
克里斯.霍華德博士(Dr. Chris Howard)
  漢普敦西尼學院(Hampden Sydney College,全美文理科排名百大之內)校長,也是「影響年輕生命基金會」董事長。之前曾任奧克拉荷馬大學策略領導中心的顧問團教授(President’s Associate Presidential professor)及副總,也曾經是奇異(GE)精英企業團隊的經理人。空軍後備中校退役的他,以優異成績拿到哈佛商學院MBA學位,曾獲羅德獎學金。
大衛.史耐德(David Snider)
  任職於貝恩資本公司(Bain Capital),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及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在此之前他服務於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為財富五百大企業以及私募股權公司研擬策略與進行收購評估。他以極優異成績畢業於杜克大學。
譯者簡介林錦慧
  政大英語系畢業,曾任《時代解讀》(TIME Express)雜誌副總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下一秒就得拿出來的本事》、《要搏,就照我的方式來》、《艾略特波浪理論》、《二手貨與新商人》;與人合譯著作包括:《大膽去贏:歐巴馬教你打贏商戰和選戰》、《油神皮肯斯》、《石油玩完了》、《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是誰把你的商品擠下貨架?》、《贏在終點》等書。
推薦者簡介
羅柏特.史蒂爾(Robert K. Steel)
  曾任美聯銀行(Wachovia Corporation)總裁兼執行長,美聯銀行併入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後,成為富國銀行的董事。他曾在小布希總統第二屆任期內擔任美國財政部次長,負責國內財政。作為財政部長的主要幕僚,他職掌範圍包括美國金融體系、財政政策和運作、政府資產與負債。擔任次長之前,他是高盛投資銀行的副董事長。他在二○一○年六月獲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任命,擔任主管經濟發展事務的副市長。

推薦序 了解金融業遊戲規則的第一本書  羅柏特.史蒂爾作者引言 揭開金融業六大行業的神秘面紗
第一章 投資銀行——經濟復甦、金融風暴,都是他1瞧瞧投資銀行業在幹嘛2投資銀行的運作模式3投資銀行內部直擊4業界領袖現身說法
第二章 創投與創業——催生大發明、也形成大泡沫5瞧瞧創投與創業在幹嘛6創投的運作方式7創投公司內部直擊8業界領袖現身說法
第三章 私募股權基金和槓桿融資併購——身價數十億還拼命借貸投資9瞧瞧私募股權公司在幹嘛10私募股權公司的運作方式11私募股權公司內部直擊12業界領袖現身說法
第四章 對沖基金——為了避險,到處興風作浪13瞧瞧對沖基金在幹嘛14對沖基金的運作方式15對沖基金內部直擊16業界領袖現身說法
第五章 管理顧問公司——地球上的企業如何經營,他們說了算17看看管理顧問業在幹嘛18管理顧問業的運作方式19管理顧問公司內部直擊20業界領袖現身說法
第六章 《財富》五百大——我就是景氣、我就是大盤21《財富》五百大企業的歷史與介紹22財富五百大企業的共同點23內部直擊24業界領袖現身說法
最後  寫給想更深入財富世界的人

推薦序
了解金融業遊戲規則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此時出版正逢其時。美國的金融市場和經濟剛度過一段動盪時期,如今透過這本書,我們再度回頭審視這場損害,探求源頭,思考未來的公共政策應該如何調整。
  兩位作者深入介紹了推動經濟向前的六大領域(其中幾個正是這一波金融危機的要角):投資銀行、創投、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管理顧問、美國知名大企業的管理。書中透過訪談各領域最重要、最有見識的人物,傳達出重要的觀點與結論。商界領袖難得的現身說法,再加上作者清楚的解析,必定可為讀者勾勒出完整的全貌。
  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也接觸過本書所探討的一些領域。我的生涯起點是資產管理工作,接著在投資銀行浸淫將近三十年後,有幸擔任美國財政部次長,然後短暫接掌一家大型商業銀行。在這段期間,另類投資(包括創投、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大行其道,交易量增加,也創造出全球市場與相關科技,不僅成為商業策略重要一環,也變成一種有攻擊性的工具。《搞懂金融世界的第一本書》一書對這些轉變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說明以及觀點看法,而這些轉變所帶來的繁榮與風險如何形塑出目前的金融景況,書中也有深入解釋。
  我向來相信,健全的資本市場是經濟繁榮的關鍵。如果提供資金的人碰上有資金需求的人,然後依照各自的利益做出明智決策,整個經濟和一般人民都會受惠。資金分配得宜,就會造就經濟成長。但是,一定要有清楚的規範來讓資金的分配做到公平、可預期、可令人信賴,而從事這些活動的專業人士也是規範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沒錯,這些商業活動(尤其是創投、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是新興行業,只有大約二、三十年的歷史,以目前的成長之快以及能見度來看,未來勢必會更加透明、接受更嚴格的監督。而本書所討論的其他商業活動(例如投資銀行、管理顧問,以及財富五百大企業的管理),相較之下雖然已經行之多年,但在過去幾十年來也出現大幅轉變,在幾次重大事件後出現崩解,這本書也適時解釋了這些行業在經濟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當然,近年幾次經濟事件已經動搖民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大家自然會合理質疑到底哪裡出錯、哪裡做對、應該如何調整的政策目標與相關法規。但是我們得先了解這些行業的遊戲玩法、了解他們的遊戲規則,也了解他們的作法和文化是如何快速改變,才能找出正確答案。而《搞懂金融世界的第一本書》正是可讓人一窺全貌的一本書。
羅柏特.史蒂爾(Robert K. Steel)
前言
揭開金融業六大行業的神秘面紗
  對沖基金大王朱利安.羅柏森(Julian Robertson)和創投巨擘亨利.克雷維斯(Henry Kravis)這些億萬富豪並沒有繼承龐大身家,也從來沒有發明什麼新產品,更沒有創辦擁數百萬客戶的企業。然而,靠著創新的投資方法,他們拿到投資人的錢,替他們創造出高額報酬,同時也讓自己成為富豪。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行業又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他們所做的事屬於商業與金融業最頂級的那一塊,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且強大的角色,但運作的模式對外人來說仍是個謎。僅僅十年前,「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創投」還是主流媒體很少談論到的金融術語,如今卻一天到晚出現在媒體版面上。例如二○○六年《時代雜誌》所選出的「形塑世界的百大人物」裡頭,有一位不愛曝光的對沖基金交易員、紐約一位融資購併老手,還有一位西岸創投金融家,他們雖然沒有名氣,卻可以跟各路創業家以及《財富》五百大企業的執行長同在榜上。
  這本書要探討的,就是以下這些在私營產業中位於頂尖地位且帶有神秘色彩的行業:投資銀行、創投、私募基金、對沖基金(也稱為避險基金)、管理顧問,以及《財富》五百大企業的管理之道。透過各個領域的精英領導者現身說法來揭開這些行業內部的運作模式,只要是對金融與商業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從他們所分享的洞見、軼事以及建議中獲益匪淺。
  光是前述六項行業並不足以代表整個商業世界,房地產開發商、會計師、商業銀行家、共同基金和法人資金的操盤人,以及政府監督者等等,都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本書所介紹的這些商業活動,可以讓各位對金融業的重要角色有個概念,也了解金融業中的成功之道。
  金融海嘯其實是在結算金融界的財務
  二○○八年九月一直到二○○九年上半年,是商業與金融業史上最黯淡的時期。美國企業有數兆美元的市值憑空蒸發,普通老百姓以及專業投資人也賠掉同等金額的錢。因為製造出這場經濟混亂,投資銀行家、對沖基金經理人、岌岌可危企業的執行長都受到嚴密監管,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是直接的始作俑者。
  由於事發突然,這場衰退更顯得來勢洶洶。雖然整個二○○八上半年,許多產業還是繼續成長,然而,金融界一連串事件快速引爆,到了秋天,整體經濟都受到波及。短短幾個月,華爾街幾家規模最大、最有名望的銀行消失不見,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這幾家業務範圍廣泛的投資銀行,不是賤價出售就是破產倒閉。它們的瓦解,一部分要歸咎於與房市連動的金融商品。這種金融商品的價值計算上,含糊不清的部分相當多,更增添了銀行能否吸收投資虧損、信守金融承諾的不確定性,因而造成金融海嘯之後,部分銀行無法以獨立的金融機構身分繼續運作下去。
  名列《財富》五百大企業的公司宣告破產,私募股權公司(private equity firm,詳見第三章)所擁有的公司也宣告破產,對沖基金產業之前的獲利是年年創新高,報酬率卻在二○○八年衰退一八%,雪上加霜的是,市場上還傳出詐欺案件。像對沖基金操盤人柏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坦承他所掌管的五百億美元對沖基金是一場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即俗稱「老鼠會」的詐騙手法);有數十億美元身家的金融家艾倫.史丹佛(Allen Stanford)向投資人保證投資安全無虞,而且報酬豐厚,一轉手卻把客戶的錢投入高風險的公司,也用來供應他奢華的生活。雖然這些犯罪行為傷害了投資人,但並不是經濟衰退的主因。
  經濟崩潰的主因,是利用債權所吹起的金融泡沫(將質押債權變成證券去募資後,又進行多項投資)破掉。債權泡沫會形成,不只是因為近年來貪婪與錯誤決策橫行,也因為全美國上下多年來借貸太多、資本太少。整個金融體系都瀰漫著這樣的風氣,投資銀行更大量使用槓桿操作(繳納保證金或權利金,以較少量的金額去投資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期貨、外匯等金融商品),而美國政府龐大的預算赤字,以及數百萬消費者花費大於存款的風氣,使情況更加惡化。歐巴馬總統在二○○九年六月就下了這樣的註解:「一種不負責任的文化從華爾街到華府,再到社會大眾,逐漸生根蔓延。」
  投資與投機不會消失,但可以更好
  不可否認,商業與金融業的面貌即使略有改變,但是其中的關鍵行業以及所提供的服務仍然不會變。財富五百大企業仍然是驅動就業、商品、服務的一股力量;投資銀行與管理顧問公司仍然會繼續提供建議給大型企業和私募股權公司,告訴他們如何運作、如何進行金融交易;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對沖基金仍然掌握各種投資工具,把資本投入於變動性高、可能有高投資報酬率的企業與金融商品。雖然所處的世界產生動搖,但這些行業還是賺錢機器(money maker)。投資銀行和管理顧問公司會開發新策略來為自己的客戶創造財富和成長,創投、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對沖基金正在為自己的投資人尋找賺錢之道,而《財富》五百大企業則會努力為股東創造獲利。
  這些機構當中最成功的,都極為看重倫理道德,也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其影響力,因為不顧慮道德層面,不論是主事者個人或群體,往往會陷入財務困境。舉例來說,一九八○年代末期,許多私募股權公司不設法提高所投資公司的價值,反而過度從事槓桿融資的舉動,四處併購其他公司,最後由於還不起錢,只能落得關門大吉;一九九○年代科技業一片欣欣向榮時,創投公司投資一些不健全的網路公司,只為了等股票上市狂撈一票,如今這些創投已不見蹤影;近幾年來,投資銀行家和對沖基金操盤人如果冒太大的風險或從事違法行為,最後不是被炒魷魚就是鋃鐺入獄。商學院已經了解到,必須在教育中強調原則高於賺錢,數千名商學院學生也已宣誓,創造價值的同時要看重責任。
  投資銀行常被人詬病的,就是經營高層領取的薪水和紅利高得嚇人。這些人會領這麼多錢,是因為他們有能力向投資人募到資金,還有能力快速又持續地累積資金。投資人是心甘情願把錢交給操盤者,沒人逼他們這麼做;投資人之所以選擇支付高額的投資手續費,是因為他們認為,以這些投資專家的精明程度來看,收取高額費用也是應該的。金融業是適者生存的行業,沒有產值的人通常無法生存,而有辦法創造獲利的人就可獲得優渥報酬。
  本書所介紹的六大領域只要經營得好,都能創造龐大的財富與成就,讓我們的經濟運作更加有效率、替各類投資人創造報酬(這些投資人包括退休基金以及非營利機構)、有效分配資金來創造經濟成長,並且開發出會改變人生的創新商品。

3投資銀行內部直擊不是人幹的在投資銀行工作,並非永遠光鮮亮麗。高盛一位銀行家曾經這麼形容這份工作累人的程度,有一次他看到公司一位經理「蜷縮躺在紐約市街頭的人行道上」,地點就在那位經理的自家公寓大樓門口,身上一千美元買的西裝已經髒兮兮。那位經理「連續工作了四十八小時,到家後才發現家裡鑰匙忘在辦公室桌上,結果,他直接在家門口陷入昏睡」,因為精疲力盡的他,已經沒力氣再回公司拿鑰匙。雖然投資銀行幾乎每個人的工作都很辛苦,但生活方式還是因部門而異。在這個講究服務的行業,投資銀行家往往工作時間很長,通常一週要工作八十到一百個小時,這意味著週一到週五每天都要到半夜才能下班,週末則是整天工作。即使貴為副總裁,工作與生活還是很難取得平衡。副總裁每個星期可能工作六到七天,總工作時數七十小時以上,而且還得常常出差。如果不喜歡工作內容,絕對沒辦法持續這樣的生活方式,而且為了隨時讓客戶找得到人,還得常常配合客戶的時間。「最討厭的部分還不是我得長時間工作,而是我得隨傳隨到」,高盛前任副董事長蘇珊娜‧強森(Suzanne Nora Johnson)說道。放假也要工作投資銀行是個闊綽又有很多好康的行業,但通常得賠上生活品質。一位銀行分析師回憶:「我服務過的一家銀行有一年到阿塔(Alta,猶他州一處滑雪勝地)度假,每個人自付的費用跟你在公司的層級成比例,分析師只要付五十美元就可以過個奢華的週末。不過,雖然這趟旅行的目的是讓大家放鬆心情,但期間還是逃離不了工作。分析師們往往滑雪滑到一半就收到緊急的黑莓機簡訊,告知他們『必須盡快趕回基地小木屋』。而所謂緊急,其實從來就不是什麼天大的事,也不是副總裁自己無法處理的事,但是在投資銀行,高層總是喜歡委派一些乏味的工作給分析師。」現在因為接受政府紓困以及公眾開始嚴格監督,許多好康也跟著刪除或縮水。休病假,是奢求銷售交易部門的人員通常不太需要在週末工作,也不必熬夜,但是他們一天的工作很早就開始(交易員大概早上六點就上工了),工作時間非常緊湊,尤其是公開市場開盤交易時間。交易員甚至會叫外送午餐到辦公室,這樣就不必離開有多個螢幕圍繞的辦公桌(這些螢幕上會顯示各項財經新聞以及交易價格)。交易員往往會徹底展現出「不殺人,就會被殺死」的心態,即使是菜鳥也一樣。一位交易員回憶:「進入銷售交易部門工作時,部門主管向所有新進的暑期實習生講話,他說,『連病假都別想請,如果我聽到你們有誰請病假,就永遠都別來了。如果不能抱病上陣,就別學人家進這一行。』他說明我們的工作內容時,口氣冷冰冰的:『你們早上進辦公室時,必須把所有商業報刊每一篇文章都看完,像是《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等,如果我問你們《華爾街日報》第三頁有什麼文章,你們要能夠說出那一頁所刊登的三到四篇文章標題。』」投資銀行主要的投資團隊(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團隊),工作時間的長短通常介於交易員和主管高層之間。資產管理部門的工作型態可能是投資銀行主要部門當中最平靜無波的,只是偶爾得在晚上或週末,參加專門為法人客戶或個人大戶舉辦的活動。投資銀行的工作之所以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是因為除了例行工作要完成之外,還得參加一堆社交活動。很多人發現,繁忙的工作再加上派對應酬,幾乎讓他們沒時間睡覺。花旗銀行一位分析師記得:「某個星期四夜晚,我去參加交易部門主管舉辦的假期派對,一直狂歡到清晨四點,這時我得做個重要決定:到底是要回去紐澤西的公寓睡一個小時,還是直接進公司。我實在不想直接去上班,可是,我知道如果回家睡覺,我一定會睡過頭,然後上班遲到被臭罵一頓。最後,我在清晨四點半進辦公室,趴在電腦鍵盤上睡到五點半,一直到耳邊傳來『安天納,你怎麼在這兒睡啊?』我才醒過來,驚訝地看到交易部門主管就站在我旁邊,他問我:『你在這裡做什麼?』我心想,誠實為上策,於是把我為什麼寧願在辦公室打盹也不想遲到的思考邏輯講給他聽。他笑了笑,稱讚我做了明智的決定,還在我下一回睡在公司時大方出借他辦公室裡的長沙發。」當然,在投資銀行工作肯定不會有時間從事其他消遣,不過,挪出時間做公共服務倒有可能,如果那項服務是優先事項的話。蘇珊娜‧強森說:「頭幾年很難挪出很多時間做公益,不過在高盛有各式各樣公共服務活動可以排進時間表。我剛進高盛的時候加入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每兩週會挑一天早上到紐約市公立學校替一個班級上課。要參加這類活動,你得先趕工完成分內工作,才有時間投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