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在小孩和解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與內在小孩和解

作者:唐明剛
出版社:中國友誼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ISBN:978750575259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5元

這是一本自我療愈之書。在閱讀和思考中,你將會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成為朋友,你們彼此接納、彼此陪伴、彼此攙扶,一起重回童年時光,為曾經遭遇的不公和委屈呐喊抗爭,解除曾經的憤怒和悲傷,打開束縛的精神枷鎖,在愛的滋養裡重獲新生和自由。

本書通過“內在小孩”的視角,闡述童年創傷對於一個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由淺入深的章節內容,帶領讀者看到童年創傷所形成的根源及對個體造成的深遠影響,並通過專業心理技術引導讀者自我療愈、自我成長。通過閱讀這本書,相信你會隨著章節的展開不斷地療愈自己的童年創傷,迎來更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1.為什麼明明可以優秀,後卻選擇庸/001
限制和影響你走的,從來不是外在表像的這個你,而是深層次的童年創傷。童年創傷導致的自卑情緒,限制了我們的發展,讓富有才華的人錯過的機會。

2.成年跌的跤,都是童年創傷給你挖的坑/009
童年創傷引發了強烈的自卑心理。我們只有看到自卑反應對我們起到的保護作用,才能真正地與自卑和解。認識“內在小孩”,理解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3.每個委屈的孩子,內心裡都住著一個“恐嚇者”/014
每個自卑的人,內心裡都有兩個自我的衝突:一個批評的自我,一個被批評的自我。批評的自我,就來自於被內化了的“養育者”;被批評的自我,就是你的“內在小孩”。

4.救救“內在小孩”,他曾是保護你的“暗黑天使”/021
不良情緒的“經驗模式”,形成了“自動化情緒反應”,也是我們童年創傷的由來。找到不良情緒的觸發按鈕,才能重返創傷核心,解救黑暗中的“內在小孩”。

5.“心理防禦機制”只是童年時代的“委曲求全”/027當童年的我們無法承受遭受的創傷時,就會啟動“心理防禦機制”,以保護童年的我們。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有力量保護自己時,“內在小孩”的反應卻會再次爆發出來。

6.你的不良情緒裡,隱藏著你的“創傷路徑”/034
在童年創傷導致的不良情緒的影響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自卑心態。害怕拒絕的人,無法對別人說“不”;依戀不的人,無法建立親密關係;被情感忽視的人,缺乏信任感。

7.那些使你痛苦的,終將成為療愈你的力量/041
內化的養育者也稱為“內在父母”,與我們的“內在小孩”在內心裡互動,使我們呈現出不同的自卑特質:焦慮矛盾特質、被動控制特質以及逃避退縮特質。我們對外的關係,都是與父母關係的投射。

8.打破心理防禦,直面的“脆弱自我”/048
自卑,是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面對自己醜陋的部分,去接納它們。拯救受傷的“內在小孩”的步,就是先愛自己,無條件地接
納自己。

9.焦慮矛盾特質:一邊逃避控制,一邊渴望依賴/059矛盾焦患特質會呈現出衝突型的社交形態:害怕被控制,又缺乏自我決斷的能力。他們的身上,有兩個相互對峙的“矛盾人格”。需要找到屬於矛盾焦慮特質人群的療愈路徑。

10.是有條件的愛,讓你變成聽話“木偶”/068
有條件的愛,讓養育者以“愛”為要脅,利用孩子對愛的渴望,控制他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針對“被動控制特質”的自卑者的,重要的是分辨出是“自己”還是“養育者”的聲音。

11.討好,是“逃跑退縮特質”形成的心理狀態/078
討好是活在別人對他的期待中,一刻不停地追逐著被人認可,為此他們願意去做任何事。這就是“逃避退縮特質”所呈現的心理狀態。

12.童年既然無法選擇,那就努力把握“當下”/087
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自卑,看到自卑中蘊含的改變力量。看到我們養育者的有限,承擔起我們自己個人成長的責任。從童年的挫折和傷害中走出來,努力把握住當下。

13。溫水煮青蛙——你的“心理舒適區”正在毀了你/094對於自卑者來說,“心理舒適區”是孕育自卑的“溫床”。逃避和退縮的狀態,成了自卑者的“心理舒適區”。“心理免疫的X光片”技術幫你識別“心理舒適區”。

14、“內在小孩”一直在保護你,雖然你已經長大了/102我們克服自卑的過程、就是不斷“馴化”情緒的過程,也是不斷打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的過程。“內在小孩”藏在“逃避和退縮”的舒適區中,保護你避免去面對那些可能遭遇的失敗。

15.“防禦保護層”是避免我們心理崩潰的“魚缸”/110“心理防禦機制”可以保護我們不被巨大的痛苦擊垮,抵禦“創傷性體驗”帶來的痛苦。不去解除“心理防禦機制”,我們會依然用“兒童態”模式應對成人問題。

16.與內在的自己對話,是自我療愈必經的環節/120
童年創傷帶來的的問題,就是恐懼。所有特定的人或事,都會突然啟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把我們拉回曾經無所適從的糟糕感覺中,直到你療愈了自己的“內在小孩”。

17。打破“無助”,告別被“捆綁”的人生/130
每個自卑的人,都存在“無助”,這是他們走出自卑的障礙。“無助”會催生我們的不良反應。打破無助狀態,預備自我改變的心。

18.人生對的路並非一條,但你必須得做出選擇/142
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自我救贖的開始。告別創傷情結,走出無助障礙。只要開始行動會到達對的地方。鍛煉延遲滿足的能力,把自我突破設定為理想的目標。

19.失去了“自我認同感”,我們的人生就失去了座標/152自我認同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和評價,是一個人自我接納和自我認可的程度。我們本來是有能力通過自我調節來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的,而童年創傷會將我們自我調能摧毀。

20.重返生命故事,走出“童年創傷”的陰影/163
“內在小孩”的保護使命已經完成,需要重返創傷情境,拯救和療愈“內在小孩”。為自我以及他人設立界限,從小事開始打破自卑的邊界,去增強“自我掌控感”。

21.拒絕汙名化,把不屬於自己的“標籤”還回去/173
拒絕將“汙名標籤”內化成我們的自我認同。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汙名標籤”撕下來,一個一個地還回去!尋找自己身上的“汙名標籤”,更換的“認可標籤”。

22.直面“傷害者”,為“內在小孩”討回公道/184
一切的逃避和壓抑都沒有用,只有和“傷害者”達成和解,那些創傷才會被。直面真實的自己,面對虛擬父母,釋放內心的創傷和情緒,愛才會湧流出來。

23。自我接納,打破渴望被認可的“魔咒”/191
自卑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別人的認同。“認同需求”已經成為他們內心滿的黑洞。是時候從“自我囚禁”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了,告訴自己隨意一點,沒人那麼在乎你的表現。

24.自我救贖,脆弱中蘊含著神秘的療愈力量/199
一個能承認脆弱、接納脆弱,並呈現脆弱的人,他才是真正勇敢的人。生命借著脆弱而建立起感情連接,終誕生出驚人的人性力量。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勇敢而溫暖的人。

25.愛的療愈:療愈關係也療愈自己/209
因為愛的缺失,我們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信任。真正的原諒,並不單單是放過那個傷害自己的人,更重要的,是放過那個被仇恨綁架的自己。
與過去的自己和養育者和解,“內在小孩”也被療愈了。

26。告別悲傷,迎接新生命的饋贈/218
踏上療愈之路,重新打開心靈花園。重建的過程,就是改變的過程。你的自信回歸,也會讓你周圍的人際關係發生變化。當你開始尊重自己,別人就會尊重你。願你成為璀璨的明珠。

後記/224
 

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選擇了心理諮詢這個職業,因為本性溫和容易得到來訪者的信任、所以常常有幸被邀入他們的生命故事、跟隨他們一起重返人生的至暗時刻、成為他們療愈之旅的陪伴者。

從事多年的心理諮詢、我見過太多太多深陷情感泥潭的人,他們每天活在痛苦煎熬中,莫名其妙地崩潰、突如其來地悲傷。

而所有的痛苦都隱藏在很深的地方,不容易被看出來。他們會戴著一副堅強的面具,會笑、會鬧,有的還爽朗熱情或幽默風趣,有時候甚至會覺得,他們比誰都活得陽光燦爛……

可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在醞釀著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是的、這個世界遍佈憂傷,只是,每個人都堅強。可能他們從來都沒有反思過,自己所理解的堅強有什麼問題?是否曲解了堅強的含義?

所以他們才會以為,忍受委屈就是堅強、壓抑悲傷就是堅強、隔離脆弱就是堅強。

他們用一副貌似堅強的鎧甲,把自裹起來,去戰鬥、去衝鋒、去抗爭自己的命運。

但這副鎧甲無濟於事,他們每天依然在“崩潰一癒合一崩潰”的痛苦中沉淪,一次又一次地經歷絕望,直至筋疲力盡。

什麼才是真正的鎧甲?什麼才是真正的堅強?

心理學上有一句很的話:“小時侯被愛,是一個人一輩子的鎧甲。”

那麼,如果小時候沒有被好好地愛過,所謂的“堅強”,可能只是一個虛張聲勢的面具,一個自我保護的偽裝而已。

而真正的堅強,是一種自信的堅持,源自於內心的力量,與愛的品格有關。

為什麼說原生家庭很重要?為什麼要療愈童年創傷?為什麼要與“內在小孩”和解?

因為我們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尋找愛和、不斷自我整合的過程。

而所謂的“內在小孩”,就是基於我們的童年經驗,留存於我們內心中的一個心理實體。

雖然我們外在的自己會隨著年齡長大,但小時候遭遇過的創傷體驗,比如未被滿足的願望,被傷害的經歷,恐懼、悲傷、委屈等負性情緒,會一直留存在我們的心中,就像一個脆弱、委屜的小孩子,一直躲在內心深處,不斷地呐喊和控訴,這就是我們“內在小孩”的形成。

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會住著一個“內在小孩”。因為這個世界沒有父母,我們的童年都或多或少會經歷創傷體驗,都會有一些未被滿足的願望,以及受挫的情緒和情感。

對於那些不太嚴重的創傷,大部分的人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忽略、淡忘或和解。而那些稍微有點嚴重的創傷,如果個體的性格、生活境遇、家庭環境等因素相對順利,那麼這些創傷體驗也會被和淡化。又或者他們發展出一套自我安撫的能力,可以調節情緒上的不適感,他們也不會被惡劣的情緒過度吞噬和影響。

但那些遭遇嚴重創傷體驗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們在成長中,自我安撫的能力不容易被發展起來,這就導致了他們的內心始終處於脆弱敏感的狀態。

那些從小堆積的負性情緒,會不斷干擾他們成年以後的生活,遇到挫折或是與創傷體驗相似的刺激源,就會激發他們的童年創傷,以至於那個驚恐的“內在小孩”接管了他們的情緒,導致出現情緒失控、認知失調以及行為失當。所以說,成年的我們陷入情緒崩潰,很多時候往往並非由於事件本身。事件可能只是一個,真正引發痛苦的,是我們從小受傷卻一直未被療愈的“內在小孩”。

寫這本書的目的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明明叫童年創傷,卻是在成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過一句話:“這是生命的一個人階段爆發?

秘密,童年的痛,弱小的我們無法承受,所以必須‘扭曲’,以保護自己。”

“等這些‘創傷’開始爆發的時候,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所以,成年的我們會陷入各種痛苦情緒,這些好像是“創傷”

在提醒我們:“喂,你長大了,有力量保護自己了,不要再逃避了,是時候去正視和解決這些不可承受之痛了。’

要知道,年幼的我們,不得不用逃避、壓抑、轉移等各種方式來應對傷害並自我保護。但這些方式對於成年的我們來說,已經不合時宜了,它只會讓我們陷人無助的怪圈。

成年後的我們已經具備了應對傷害的能力,可以改變那些不的關係,為自己爭取權益,用正當的方式保護自己。但是,當“內在小孩”接管了我們的情緒,佔據了地位時,我們應對外界的模式都變形了。

這就是很多成年人出現的問題,明明現實困難和引發的情緒痛苦程度不相匹配,但卻無法強迫自己做出積極的改變。

所以我把這些年積累的心理諮詢經驗整理出來,希望這些小小的心得體會,可以幫助那些依然沉溺在童年創傷痛苦中、找不到出口的人。期待通過有效的干預技術,幫助他們一步步地走出泥沼,重返積極自信的人生。

說到這裡,我的內心就又冒出來一個慶奉。慶奉我遇上一個好時代。這是一個心理學被高度重視的時代,各種研究和冶療技術空翰繁榮,從上至下都越來越關注身心健康的發展。多管道的傳播讓心理得到快速普及並惠及大眾,人們改變認知,不再妖魔化C理問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一直被童年創傷所束縛和限制,開始有了想要去改變的動力,願意尋求專業的輔導和幫助。

所以我很感激這個時代,感激它賦予我的幸運。感激那些來訪者,他們可以如此信任我,願意我陪伴他們一起,去經歷跌宏起伏的療愈過程,見證他們衝破黑暗、改寫生命故事的奇跡。

當他們療愈了童年創傷,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就和解了。那些曾經的傷害就會轉化成為積極的內在力量,散發出鮮活而自由的光彩。

這一刻,他們的人生會豁然開朗,會深刻地理解堅強的意義,找到堅強的感覺,和那種篤定的、踏實的、洋溢著愛和溫暖的體驗。

也正是這些重燃希望的生命激勵著我,可以為更多的創傷者做點什麼。讓那些依然在帶傷奔跑的人,通過這本書去自我療愈、自我成長,用愛和接納,把遺失的“內在小孩”尋找回來。

相信這一切都可以改變,相信所有生命的裂痕,都是光可以來的地方。在這本書中,除了一步步地教練式引導外,我還為每個章節設計了練望能更有效地提升自我覺察能力,在練考和探索,在感悟中改變和成長。

後的祝福:生命的禮物

你的出生並非偶然,是上天賜予這個世界的禮物。

在成長過程中,有時難免受到傷害,或被拒絕,或被否定,或被嘲笑,或被遺棄……

有的童年創傷隨著成長漸漸自愈了,但有的至今仍在發炎,像個柔弱的小孩在角落裡無聲地呐喊著:“我,很委屈……”當你打開這本書,你將踏上一條自我療愈之路。在閱讀和思考中,你將會與自己的“內在小孩”成為朋友,你們彼此接納、彼此陪伴、彼此攙扶,一起重回童年時光,為曾經遭遇的不公和委屈呐喊抗爭,解除曾經的憤怒和悲傷,打開束縛的精神枷鎖,在愛的滋養裡重獲新生和自由。

在這個療愈過程中,那些一直被壓抑在內心深處、潰爛流血的傷口將被看見、被清洗、被、紮,並在愛裡癒合、結痂、脫落複。
期待當你合上書本的那一刻,每一個被療愈的傷口,都如同蚌殼裡那些曾經痛人骨髓的砂石,終被磨礪成一顆顆溫潤奪目的珍珠,成為你生命中的饋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