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詞:由音樂劇到跨媒界的填詞進路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半步詞:由音樂劇到跨媒界的填詞進路

作者:岑偉宗
出版社:商務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02日
ISBN:978962075673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譜詞是門手藝,需要踏實的文字功夫及音樂知識相配合,持久創作、刪減、修正,才創出成品。當中的技巧和靈感就如零存整付,需要積累、學習、改進、體會。多數是走一步走半步,跌跌碰碰中得奇遇。

  本書作者岑偉宗為資深填詞人,尤以音樂劇、舞台劇、電影、電視等的作詞和譯詞見長。他以個人創作經驗述說作詞的技巧和思維,例如粵語填詞中語感的「雅、妙、趣、俗、鄙」、甚麼是「人話」、譯詞練習等。更憶述創作各類詞作的靈感來源和邊作邊修的故事。書中既有豐富的填詞知識,兼及欣賞歌詞的方法。

  只有一夜便寫成「世界本就邋遢  還有甚麼可怕」?“Let it go”三個字應該怎樣譯成粵詞?粵語音樂劇歌詞怎樣配場景配人物配歌曲?怎樣既能寫出「麻甩佬一個」的市井,又可譜寫「如夢如醉  煙花散落  若綿若絮」的如詩詞句?

  對填詞有興趣的,別相信所謂的靈感閃現,一筆寫就,歌詞背後的心思和功夫還得一步步實在練成。

名人推薦

  「我喜歡讀創作者心路歷程的表述,從中得悉的是他怎樣走一條艱難才能達至成功的路,也可確認他的態度與方向。此書內容證明岑偉宗已『做出』了自己的風格。」──小思

  「填詞,像任何藝術一樣,從來就是一件神秘的事,沒有人能掌握其成功的方程式,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學習和嘗試。」──金培達

  「岑偉宗獨一無二的文字功力,建構讓我們愜意馳騁的無盡空間:由翻譯到原創歌詞,由劇場文本到清唱劇和音樂劇等等……回味無窮。」──黃志淙

  「本書不單記載了多部香港音樂劇/話劇的創作過程,還分享了岑兄多年創作歌詞和音樂劇的心得,為音樂、戲劇、文學各界留下珍貴記錄,在此向他致敬。」──葉詠詩

  「鬼才岑先生,填詞如做學問,一字一推敲,詞中有戲,每每曲徑通幽,讓人浮想聯翩。今總結多年心得結集成書,實讀者之福。強力推薦這本書。」──謝君豪

  「這次岑老師將多年來對音樂劇作的探求成果,以及創作心得集結成書,無論對樂迷、文學愛好者、文化工作者以及音樂創作人,都是十分珍貴的資料和工具書,你我都不能錯過。」──張敬軒

作者簡介

岑偉宗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文學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哲學碩士。現職作詞人,活躍於香港藝壇逾廿載,屢獲殊榮,包括香港舞台劇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CASH金帆音樂獎及台灣金馬獎等。

  岑先生亦為資深語文教師,現職香港公開大學語文及教育學院兼職導師,主力中學中國語文的師資培訓。近年融合語文教學的經驗於作詞教學,在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開設多屆粵語音樂劇的作詞課程,亦經常應邀前往各大學及機構作公開演講,闡述個人的粵語音樂劇創作經驗。其音樂著作有《音樂劇場‧事筆宜詞》。

  得獎紀錄:
  第43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十字街頭」(《如果.愛》電影插曲)填詞人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定風波」(電影《大上海》主題曲)填詞人

序一小思
序二許誠毅
名家贈言金培達/黃志淙/葉詠詩/謝君豪/張敬軒
自序

第一章填詞是……
以曲詞去表現人物當下心情、當下行動,要觀眾跟他們同呼同吸。

創意加傳意寫作
語感——雅妙趣俗鄙
落筆第一句
每個詞都有浪漫值
人話vs非人話
敍事的通例與特例
選韻腳如找朋友
用錯韻壞氣氛
節奏決定詞虛詞實
字詞要順着旋律的脈絡
粵語正字在歌詞
文采與詞采
靈感靠儲蓄
障礙生靈感
譯詞也是創作
譯詞為練筆
是音樂劇,不是歌劇
音樂劇的幾個大類
機會在何方
工作夥伴拼發火花
酬勞──價值不止於那銀碼
舊戲讀出新味

第二章光影詞曲
沒有劇本可循,寫的時候,我就想像電影畫面會有些甚麼。

《大上海》背後的七十個歌名
從曲式、詞眼看《捉妖記》的〈奇書〉
桃花源的期限
《暴瘋語》就配〈暴風雨〉
〈十字街頭〉的催生歷程
瑯瑯上口的《熔岩熱戀》
Let it Go這三個字

第三章劇集的意,宣傳曲的韻
要不起句就要驚為天人,要不就淺白攻心。

《大當家》曲下的人物描寫
刻畫《金枝慾孽貳》的暗湧
起句要不驚天要不淺白
〈明月清歌〉的典型曲式
低調嵌入品牌的廣告歌
羽毛球取勝在一念
傷健之間的〈門常開〉

第四章舞台,舞台
寫音樂劇歌詞,每每都是起起跌跌的過程。
 
從《還魂香》到《梨花夢》
《星海留痕》在新光
《我要高八度》的團隊創作
澳門有〈駱駝〉
先詞後曲的〈帶子麻甩〉
《大殉情》編劇作詞新體驗
《杜老誌》就是不夜場
話劇變身音樂劇
《一屋寶貝》音樂廳
《太平山之疫》的史實與人情

跋黃志華

附錄一歌曲簡譜選錄
奇書(奇路)/明天你會在哪裏(桃花源)/夢想自行車/速拍/門常開/駱駝/帶子麻甩/屈清屈楚

附錄二鳴謝

附錄三創作年表

附錄四參考書目

創意加傳意寫作寫歌詞,對不少人來說,是個創意活動。不是嗎?“詩、詞、歌、賦”是文學體裁,文學創作自然是不受囿限的創意活動啦。就連維基網──現在找定義不期然都會先看看維基怎講──都這樣說創意寫作:“創意寫作可以是任何寫作,以小說或非小說,任何跳出一般專業新聞、學術以及技術形式文學方式來創作文學作品。這個類別相關的作業包括大部分的長篇小說、史詩式作品、短篇小說及詩篇。”不過,對我來說,這說法只適用於那些純粹為滿足個人興趣的寫作活動,又或者是只管寫成了就夠,不用理會讀者、觀眾、聽眾。即使作品寫好了,只是擺案頭,甚至抽屜之中,從此不見天日都沒所謂。這類寫作,作者真的可以天馬行空,肆無忌憚,汪洋肆恣。至於幾百年之後會不會給人發掘出來,重新鑑定和追認其藝術價值,那是後話。所以,有時電視劇集裏總喜歡塑造一些“愛好”從事文藝的角色,處身於默默無聞的生活境況,慨歎不為世用,不為世人所知。他們可以拿起筆桿創作,不就是完成了“創作”的使命了嗎?要廣為人知,那是市場推廣的事啊。不過,編劇創造這類角色以及他們的怨懟,無非是想營造“這個社會不愛文藝”的刻板印象罷了。對,創意其實在創作人把腦海中想法寫出來之後就完成了。往後的故事,其實是傳播的範疇。而創作人若想成品可以廣為傳播,在創作過程裏,自然會考慮到相關的問題。這時,創作就變成了傳意寫作。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寫作,或多或少都屬傳意寫作。新聞、廣告稿固然是以廣泛傳播為目標,報刊上的專欄則是作家為自己的讀者喜好而寫,甚至網絡小說都有成功例子,由網絡爆紅變成實體書再轉化成影視作品。填詞和作詞亦然。除非你做來只為自娛。創意同時傳意“人與人、人與團體、人與社會都是通過傳意的行為來互相分享訊息、思想、感情,並以此來建立彼此的關係。寫作是傳意的其中一種方法。”(謝錫金、李學銘、譚佩儀、祁永華、羅嘉怡,1998)。流行曲、影視歌曲,以至音樂劇曲,悉皆有目標觀眾,有目標觀眾的歌詞,下筆總有些考慮,填詞人則是在某種特定的運作模式裏創作。這裏姑且把謝錫金等學者的傳意寫作過程模式略作演化,化成歌詞寫作的傳意模式加以說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