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生變喜劇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讓人生變喜劇

作者:趙舜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01日
ISBN:978957663688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真正的喜劇是笑中帶淚的,而非哈哈一笑就不見了。」
  縱橫藝壇三十多年,常在偶像劇裡扮演慈祥阿公的趙舜,樂觀、聰明加上胖嘟嘟討喜的身形,台上與台下永遠一樣,總能帶給身邊的人開心與希望。
  這幾年雖因經營餐飲副業失敗而經濟窘困,卻讓他發現了生活中樂觀必須大於悲觀的原則;三次中風又必須終生洗腎,讓他體會到原來只要不用鼻胃管,能從嘴裡喝進1C.C.的水都是幸福;女兒牛妹的聽障,讓他領悟了原來這世上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只要自己不放棄,誰都不能攔阻你翱翔。
  一個四十年前從澎湖來台北打拚的少年,在逆境時是如何面對問題與一肩扛起,因而獲得眾人的尊敬?這笑中有淚的勇氣與責任感是出自哪裡?他的家人、演藝圈的好友、網路上的熱情鄉民,都是怎樣扶他一把的?而他又是怎樣以愛回饋產生善循環的?本書將提供你答案。
本書特色
  台上與台下同樣幽默的趙舜,細訴演藝圈裡的溫馨故事。
  資深喜劇演員趙舜,在複雜的演劇圈裡始終保持單純的心;  在三次中風復健與終身洗腎中,體會幸福就是能從口中吞下1C.C.的水;  在事業失敗後發現要多看自己有的,而不是一直去追尋那沒有的;  他用感恩的心與幽默的筆,告訴我們:  「只要你願意,人生永遠都是喜劇。」
  ●趙舜告訴他有聽障的女兒牛妹:「過去三十年裡,爸爸無論演電視劇、電影或舞台劇,幾乎都是演配角,而且常常還是丑角。但在這十八齣人生劇場裡,爸爸都是主角,因為爸爸想藉這本書告訴你:『讓人生變喜劇的不是劇本,也不是演技,而是愛。』」。
  ●本書是趙舜的人生體悟,他說:「讓我真正成為喜劇演員的關鍵,是我那第三次中風後的身體。讓我懂得在人生舞台該怎樣演出的導演,則是那些曾經愛過我的每一個人。」
  ●本書分為三幕18景,第一幕寫他大學聯考時為了戲劇,放棄國立大學,選擇當時唯一設有戲劇系的文化大學,因而認識了王偉忠與阿西這兩個死黨;當兵時在海軍陸戰隊的藝工隊,又認識了胡瓜、陽帆、李茂山、黃仲崑等好友,退伍後大家一起闖蕩演藝圈,大家相互提攜、彼此幫補的各種溫馨小故事。
  ●本書第二幕是趙舜描寫他在澎湖的童年與青少年,透過父親、母親、廟公、離島的老阿嬤的身教,甚至是價廉物美的土產美食,以及每天都要欣賞的「落日跳海」等美景,養成了他醫生無論在任何環境裡,樂觀始終大於悲觀的積極性格。
  ●本書第三幕是趙舜描寫他在事業失敗、女兒聽障與自己三此中風復健後,卻始終屹立不搖的經歷。即使在街頭擺攤賣涼麵,也有熱情的歐巴桑主動幫他包裝叫賣,還有網路上來自四面八方的熱情鄉民,幫忙製作海報或揪團搶購的感人情節。
作者簡介
趙舜
  1956年生,大學聯考時填志願時,不顧父母親的反對,堅持要進當時唯一設有影劇系的文化大學,因而結識了阿西(陳博正)與王偉忠這兩個死黨,畢業後一起跨入演藝圈,演藝資歷已超過三十年。
  曾主持《妙搭檔》、《電視街》等節目;參與電影《拒絕聯考的小子》、《海角七號》等;連續劇《電燈泡》、《天國的嫁衣》、《愛情魔髮師》、《心星的淚光》等;2007年製作由女兒趙子萱(牛妹)主演的《萱萱的有聲世界》,入圍小金鐘獎最佳兒童少年演出獎。
  1993年罹患糖尿病;2005年第1次中風;2007年第2次中風;2009年第3度中風;2012年開始洗腎。雖然受限於身體狀況,卻始終不放棄熱愛的演藝工作。因為他相信:演藝工作就是要開心,若是自己不開心,就無法帶給別人開心。

序-王偉忠序幕-讓人生變喜劇第1幕 心動舞台1擁抱聯考的小子2三個傻瓜3仲夏夜之夢4報告班長5電視街6戲棚下
第2幕 暮光之島7意外的旅程8外公的澎湖灣9澎湖的超級阿嬤10食神11我媽媽是仙女12來跳舞吧!
第3幕 中年舜的奇幻漂流13不可能的任務14隱形的翅膀15幸福的滋味16鄉民的正義17我家住在女兒圈 18潛水鐘與蝴蝶
幕後-感謝那些曾經愛過我的每一個人跋-一個「有記號的人」 陳博正

序幕讓人生變喜劇「荒謬劇」大師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有一次他宣稱自己將推出一齣沒有名字的戲劇,事先並未公告大致劇情,連演員與導演是誰,也都成了秘密。雖然這齣無名戲是如此的神秘且怪異,但這位生於愛爾蘭,卻終生以法文寫作的作家,曾得過一九六九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因此觀眾也很捧場,即使什麼都不知道,照樣買票進場。到了劇場後,觀眾才赫然發現,原來不是廣告手法,這齣戲真的完全沒劇本,也沒有導演。貝克特一出場,就從數百位觀眾中,隨便挑了一位上來演。這位臨時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欽點的「幸運」觀眾,上台後根本不知道要演什麼,該演什麼,只好在台上很認真的「演」。沒受過戲劇專業訓練的素人,勉強撐了幾分鐘後,台下觀眾已經無法忍耐了,有的破口大罵:「這是什麼爛戲!」更多的人是直接站起來,要求退票離開。後來貝克特對這齣戲做了解釋,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就像這齣沒有劇本、也沒有導演的戲。演員不必演到最後,自己就演不下去了,當然別人也就更看不下去了。中國俗語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西洋人最熟悉的《聖經》裡,也有這麼一句話:「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甚至有首國語老歌,歌名就叫做:「人生就是戲」。對我這個從小就是戲迷,考大學前不惜鬧家庭革命,也堅持要讀戲劇系;畢業後在演藝圈奮鬥了三十年的老演員來說,更是感同身受。*二○○四年,我與三位年輕的演員明道、立威廉與王心凌,共同演出偶像劇《天國的嫁衣》。劇中我飾演女主角王心凌的爺爺,是一個快樂的牧場主人。雖然他們三位都是第一次參與偶像劇,但他們的資質本來就好,工作態度又很認真,我們戲裡戲外都像是一家人。結果《天國的嫁衣》一上檔,果然收視率衝上第一。劉俊傑導演就邀我演出下一齣戲《王子變青蛙》,我也爽快地回答他:「沒問題」,後來又接拍了《愛情魔髮師》。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生最講究的就是信用。既然答應導演「沒問題」,就是死了也不能有問題。偏偏拍《愛情魔髮師》時,我遇上了人生第一次的大問題。我中風了!能否復健?復健後能恢復多少?復健需要多少時間?醫生都無法回答,我又能怎麼回答?只好打電話通知製作單位,請他們趕緊換角。但製作人陳玉珊不答應,她告訴我:「我們先拍別人的,一個月後再拍你!」聽到她的話之後,我的感動與勇氣同時都來了。中風後我的左半邊癱瘓,幸好講話還清楚。復健時我對自己的要求的目標就是:「我只要能走三步,左手能舉起來拿住剪刀。」為什麼我會訂下這樣的復健目標?因為在《愛情魔髮師》中,我飾演開傳統理髮廳的爺爺,劇中需要幫客人修剪頭髮,所以我的左手一定要能拿起剪刀。能走上三步路,則是為了讓劇組拍攝後便於剪接。我是個演員,在劇中,我要扮演好我的角色;下了戲,我同樣要扮演好中風後復健病人的角色。一個月後我成功了,終於把這齣偶像劇拍完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