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万次郎傳奇一生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約翰.万次郎傳奇一生

作者:陳新炎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ISBN:978986975556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15元

  約翰‧万次郎(John Manjiro),生於一八二七年,歿於一八九八年,享年七十一歲,是幕末維新時期,打開鎖國日本的土佐(現在的高知縣海邊)漁夫。

  本書作者陳新炎先生從一九七○年代與日本商社建立貿易關係以來,即開始頻繁出入日本,但一直到二○一五年六月中旬參加四國旅遊才第一次聽到「約翰‧万次郎」這個名字,並看到矗立於土佐清水足摺岬,面向太平洋海邊的巨大銅像。翌日在投宿飯店中意外購得万次郎第五代孫女中濱京(Kyo Nakahama) 女士撰寫的「万次郎傳記」,也開啟了陳先生對這位傳奇人物的興趣。返台後,他向多位知日前輩請益,結果大家都十分陌生,更激起其強烈的好奇心,三年多以來,持續不斷蒐集相關資料,透過這位土佐漁夫的傳奇生涯,一窺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如何在「鎖國」、「開國」、「尊王」、「攘夷」的洶湧波濤中,經過明治維新,逐步脫胎換骨,進而邁向現代化的歷程。——廖一久(中研院院士)

  新炎兄由於一趟日本四國的旅行,與「約翰‧万次郎」這號歷史人物不期而遇。他深深為這個十九世紀土佐漁夫的傳奇故事打動。於是開始搜集相關書籍與資料,並多次前往高知、沖繩、東京、橫濱參與當地「万次郎之友會」舉辦的活動,更親自到万次郎故居和紀念館參訪拍照。新炎兄的熱情感動諸多日本万次郎之友會會友。他們積極鼓勵這位來自日本域外的唯一亞洲「貴賓」,出版一本華文的万次郎傳記,讓更多人認識這位日本幕末/維新之際,衝破鎖國政策的歷史關鍵人物。——曹永洋(作家)
 

作者簡介

陳新炎

  陳新炎,1944年出生於當前桃園機場捷運線A10站旁的山腳村。

  省立桃園中學畢業,進入政治大學俄文系就讀。當年「反共抗俄」的時代,讀俄文幾無出路可言,選讀俄文,只能說是鄉下小孩不知天高地厚,異想天開!還好,畢業後,沒有因「俄」而「餓」,實屬萬幸。

  退伍,進入科學儀器和醫療器材的行業,並先後創立雙鷹(科儀)和明陽(醫材)兩家公司,迄今四十多年,仍然運營如常,更屬萬幸。

  十年前,退居經營二線,本擬重拾俄國文學和歷史,以此終老,不意,四年前,一趟日本四國之旅,竟遇上約翰‧万次郎這位土佐漁夫,三年多來的持續摸索探討,再三的更正補充,終於可以出書,欣慰之情,自不待言。惟書中牽涉範圍頗廣,疏漏難免,如蒙賜教,請電郵:[email protected],謝謝。
 

推薦序(一):拼搏精神足堪後人效法  廖一久
推薦序(二):遇見万次郎  曹永洋
緣起:只緣瞥見一座銅像
前言:万次郎一生的歸納

第一部:「土佐漁夫万次郎」時期( 一八二七至一八四一年夏)
1.故鄉「土佐清水」
2.漂流荒島

第二部:「約翰‧ 万」時期( 一八四一年夏至一八五一年之間)
3.獲救
4.前往夏威夷
5.決定一生的抉擇
6.學習/體驗
7.滯留夏威夷的的難友
8.海上哈佛大學
9.加州淘金
10.返鄉準備

第三部:偷渡受審「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一至一八五三年之間)
11.琉球上陸
12.漫漫歸鄉路
13.新世代/新身分

第四部:「中濱‧ 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三至一八九八年)
14.揭開「開國」序幕
15.簽訂條約
16.江戶生活
17.「咸臨丸」及「遣美使節團」
18.動盪的幕末
19.明治時代
20.赴歐考查及重訪美國的家
21.退休生活

第五部:身後
22.再造之恩,代代不忘
23.遺緒
24.万次郎「命運」的旅程
25.筆者個人感想

附錄 一: 談捕鯨事業與再讀《白鯨記》
附錄二:一八四九加利福尼亞淘金熱
後記:欲罷不能

 

前言

万次郎一生的歸納

  万次郎於一八九八年過世,享年七十二歲。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万次郎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美國女作家Warinner 為他寫傳記,書名” Voyager to Destiny”,筆者譯之為「命運的旅者」。回顧万次郎的一生,一直被命運推著走,海難、獲救、美國上學、太平洋捕鯨、淘金、回國受審、江戶赴任、咸臨丸赴美、分手二十年後,與救命恩人再度戲劇性見面。

  「万次郎」、「約翰.万次郎」(John Manjiro) 、「約翰.万」(John Mung) 、「中濱.万次郎」(Nakahama Manjiro),這些不同的名字,卻是同一個人。每一個名字代表了万次郎不同階段的人生,為了有助於閱讀,歸納如下:

  1.「漁夫万次郎」時期(一八二七至一八四一年夏):一八二七年出生,一八四一年初春,未曾上過學的漁夫之子万次郎,家貧,與其他四名漁民自宇佐浦上船捕魚。遭逢船難,漂流太平洋,困在無人島上一百四十二天。

  2.「約翰‧ 万」時期( 一八四一年夏至一八五一年之間) :經美國捕鯨船救起, 為了稱呼方便, 美國船員為他取名約翰. 万(John Mung)。一八四三年,隨著捕鯨船來到美國東部麻薩諸塞州,接受美國初級和航海教育,體驗美式生活,成為最早接觸美國文明的日本人,一八四六年至一八四九年,加入美國捕鯨事業,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各地。一八五零年來到加利福尼亞的沙加緬度礦區,投身淘金行列。一八五一年初登陸琉球,返回日本。

  3.偷渡受審「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一至一八五三年之間) :滯留海外十年之後,歷經艱辛,終得返回日本,但在琉球、鹿兒島、長崎、高知遭到留置審問,長達一年又九個月,這段期間,以偷渡回國漂流民身分,回復万次郎本名。

  4.「中濱‧ 万次郎」時期( 一八五三至一八九八年) :一八五三年夏,美國培理准將率黑船來航。日本德川幕府在鎖國政策面臨強烈挑戰之際,万次郎豐富的海外經驗與知識,受到重視,緊急應召,前往江戶,擢升為高級武士,並獲得賜姓「中濱」,從此以「中濱‧ 万次郎」之名,歷經幕末和維新時期,參與日本涉外事務,協助成立航海學校,推廣英語教學等,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万次郎的一生,勇敢地走過每一段波瀾壯闊的時代,他是命運的旅者,而且是一個務實的命運的旅者!
 

第一部:「土佐漁夫万次郎」時期( 一八二七至一八四一年夏)1.故鄉「土佐清水」一八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万次郎出生於日本土佐國的「幡多郡中之濱」地區 ( 現在是高知縣土佐清水市中漁村)。土佐清水海域盛產鰹魚,鰹魚燻乾製成「鰹節」(Katsuobushi),就是台灣人所熟知的「柴魚乾」。自古以來,土佐清水地區就以出產「柴魚乾」聞名,中之濱地區目前仍有幾家柴魚工場。筆者訪問万次郎故居,在小路入口處,就聞到空氣中瀰漫著煙薰柴魚的氣味。土佐清水位於現今高知縣西南一隅,境內足摺岬突出太平洋海濱,黑潮流向最接近日本海岸之處,是著名觀光景點,美國作家艾蜜莉.渥琳娜女士(Emily V. Warinner) 所寫的万次郎傳記「Voyager to Destiny」( 一九五六年出版),序言中描述万次郎出身的漁村背景,最為簡潔明瞭,茲摘要譯介如下:「中濱村,位於日本四國東南一隅的一個小漁村,多風,孤寂。聚落密集,方便互相照顧。黃褐色的漁民住家,屋舍低矮,茅草屋頂,地面是踏實的泥土或石頭鋪成,窗戶則貼上油紙。地板上方架著一床通舖,一家人就在上面作息用餐。女性紡紗織布,男性修繕整補。幾乎沒有什麼家具,老壁龕裡卻也掛著木板畫並在花瓶裡插上鮮花,這裡是一個家庭的中心,民間故事一代一代地重複著,鄉里間的閒話也在這裡傳播。祖宗牌位置放壁龕裡,逝者生者,生活在一起。黃昏時刻,夕陽返照,往往映現金色雲彩,海邊一排松樹,糾結彎曲,有如一個低頭沉思的老者,人人敬畏。老松的樹姿和樹影,帶給純樸、熱愛大自然的村民們喜悅和活力。他們生活的型態,幾百年來,幾乎一成不變,承繼父祖留下來的工作,捕魚、造船、製帆、織網,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們知道人的能力總有侷限,所以選擇安於現狀,不作非份之想。万次郎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万次郎是家中的第二個男孩( 次郎),九歲時,父親過世,留下妻子及五個小孩。大哥自小體弱多病,無法外出工作,而母親終日辛勞,仍然難以維持一家六口溫飽,万次郎小小年紀就得外出工作,承擔家庭生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