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福利國家」的實踐與理論--「瑞典病」研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瑞典「福利國家」的實踐與理論--「瑞典病」研究

作者:黃范章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ISBN:9787100120654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是作者黃范章於1982年應邀赴瑞典做訪問學者期間,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角度,對聞名於世界的瑞典「全面福利國家」的制度、政策與法令所做的系統的介紹與分析。該書着重對瑞典的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老年保險及養老服務、住房、教育等各項社會保障設施,進行了較全面、深入、系統的闡述。不僅引用了大量官方的數據資料,還提供了通過個人對醫院、養老院的親身考察及對當事人的一些訪談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瑞典對全民提供的社會福利之全面性、優厚性在西方國家中是獨樹一幟的,被譽為「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福利國家」。政府為提供這些福利開支巨大,必須以高稅收來支撐。這一方面維護了國內社會安定,防止了兩極分化,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經濟的超負荷,從而引發了「瑞典病」。而對於「瑞典病」的剖析既是本書的重點,也體現了在那個時代本書所具有的卓越前瞻性和學術價值。幾年后瑞典發生的經濟危機正是本書作者遠見卓識的最好證明。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正步入深水區,面臨着建立覆蓋全國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的艱巨任務。作為目前世界上福利制度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瑞典過去的經驗對我國仍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黃范章,江西南昌人,1954年畢業於大學經濟系,畢業后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長期研究當代西方經濟理論。他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美國密歇根大學客座研究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他致力於比較制度的宏觀的、戰略的理論研究,撰寫了多部這些領域的著作。20世紀80年代末,他主張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並認為基金所有制是比國有制更好的公有制形式。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局勢發生劇變,他又就中國當時所面臨的形勢提出了三個三角關系論。此外,他對國內外很多重大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並就這些問題撰寫了研究報告,而且他所撰寫的很多報告都得到了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早在1990年及1991年,黃范章的名字及其簡介就刊載在倫敦歐羅巴公司出版的《國際名人錄》及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上。

第一章瑞典經濟的基本情況 第一節瑞典的產業結構 第二節瑞典的所有制結構 第三節瑞典的經濟政策結構 第四節瑞典的基本階級關系 第二章瑞典社會福利設施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瑞典社會福利設施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全國的「醫療保險」制度 第三節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四節對失業的救濟與幫助 第五節住宅及其他方面的福利設施 第六節「充分就業」與「國有化」政策 第三章福利國家的危機——「瑞典病」剖析之一 第一節巨額的公共開支 第二節沉重的稅務負擔 第四章福利國家的危機——「瑞典病」剖析之二 第一節龐大的財政赤字 第二節通貨膨脹加劇 第三節生產率的增長率下降 第四節競爭能力衰落 第五節經濟結構危機及失業增加 第五章瑞典福利國家的主要經濟理論 第一節瑞典學派的先驅 第二節20世紀50和60年代瑞典經濟學家關於「福利國家」政策的討論 第三節20世紀70年代瑞典經濟學家關於「福利國家」政策的討論 第四節關於瑞典「福利國家」前途的一場論戰——「職工投資基金」計划的討論 第六章福利國家制度的本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第一節福利國家制度——現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的產物 第二節福利國家的理論基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 第三節福利國家的危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危機 后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