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崩壞:更大的一波蕭條即將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2010大崩壞:更大的一波蕭條即將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哈利.鄧特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5日
ISBN:978986647230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24元

  被譽為「唯一未曾失準的經濟預測學者」哈利.鄧特(Harry S. Dent, Jr.)最新力作
  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引發連串國際經濟快速衰退危機,民間普遍對於未來景氣信心不足。就在各國政府疲於採取各項救市措施,使得頹勢略趨止緩的同時,國際知名長期經濟趨勢預測家哈利.鄧特二世(Harry S. Dent, Jr.)表示,2009年將似「風雨前的寧靜」,最快下半年將為下一波為期長久的景氣寒冬揭開序幕。鄧特表示:「我們這輩子會經歷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經濟蕭條即將出現」。
  哈利鄧特在今年一月出版了他的最新預測《2010大崩壞》,除了佔據紐約時報等暢銷排行榜,許多各國經濟預測單位更競相引用。為何此次鄧特的預測發表會引起各方關注呢?哈利.鄧特二世被譽為最準確的長期趨勢預測家,當所有預測家根據「長波理論」不約而同提出1990年將會經濟大衰退之時,他便力排眾議保證衰退不會發生;當2001年網路科技泡沫化,各界看壞全球景氣,他也獨陳2002、2003年將會出現一波榮景,事後證明鄧特的預測都是準確的。而其預測準確的關鍵,在於他引用了各項人口統計的數據,以修正經濟預測的技術週期上的盲點。
  經濟預測多會引用各種週期數據來交相分析,據鄧特表示,股市、房市和商品市場泡沫,皆將在2009年起到達高點,且即將紛紛破滅;若再加諸人口結構的變化與遷移,世代消費潮也將瀕臨泡沫破滅,兩者形成「完美風暴」將引發更嚴重的經濟不景氣,全球經濟和散戶都將受到重創。
哈利.鄧特的預測重點:.蕭條週期三階段:第一階段是景氣寒冬和泡沫破滅,時間持續到2012年底至2013年中。第二階段是中期榮景,以及為期五年的反彈行情,從2012年中持續到2017年初。第三階段是景氣再度趨緩,步入通貨緊縮週期,從2017年中到2020年初,遲至2023年初。
  .2009後半年景氣可能出現短暫復甦。
  .2010年到2020年至2023年間,經濟循環週期進入淘汰期,將出現通貨緊縮或經濟蕭條。
  .在這個循環週期中,除了現金和優質評等債券以外的所有資產(包括房地產、股市和商品)將大幅貶值,傳統的資產配置模型也將一敗塗地,同時許多企業和銀行也會破產倒閉。
  .2009後半到2010年底,美股加速崩跌重創,這次修正可能持續到2012下半。
  .亞洲和新興市場的股市將在2010年出現崩盤情形。
  .第三次世界大戰(亞洲機率較高)可能在2020年代中期爆發。
  .印度是這次革命最後階段的主導國家。2030年代後可能超越中國;2060年代,在經濟實力和軍隊實力上跟美國匹敵,甚至超越。
  .下一波榮景將從2020年至2023年揭開序幕,持續到2035年至2036年,再下一波榮景大約在2052年到2069年。
  .在這波大蕭條後,下一波大蕭條很可能發生在2060年代後期到2070年代,東亞、中東和非洲國家將因此受到重創。
三階段式景氣衰退波動,短期恐難復甦
  從2008年到2023年,美國經濟會步入寒冬或淘汰期,所有傳統資產類別或多或少都將走跌,大多數資產配置模型都將一敗塗地。在不景氣時,風險的群聚現象對於這個時期造成最大衝擊,因為在成長榮景期隨著泡沫榮景出現的各種資產泡沫,在這個時期將陸續破滅。因此,商品市場、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都會在未來幾年內出現重挫,尤其在2010年代前期的跌幅最深。
  起初,資金最安全的避險天堂是現金等值物、優質評等債券,以及強勢貨幣;而在2010後半年,即使以往具有避險特性的黃金都將出現重挫,大多數投資類別都出現較大幅度的衰退。
衰退或景氣寒冬時期皆依據三階段的進展:
  第一階段,泡沫榮景終於破滅,引發震驚,經濟體制和金融體系都受到重創,尤其是泡沫榮景創造出的龐大債務和極高的槓桿效應,這時候就發生通貨緊縮危機,銀行和企業也紛紛破產。這個階段通常持續三到五年(例如:1930年到1933年、日本在1990年到1992年的情況。這次週期可能發生在2008年到2010年,或2008年到2012年,或是2010年到2012年,或2010年到2014年)。
  第二階段,因為政府振興經濟方案發揮效力,以及股市第一次大崩盤時的超賣現象所致,景氣和許多投資類別會出現反彈行情。通常,市場會持續三到五年的熊市反彈行情(例如:美國在1932年到1937年的情況、日本在1992年到1996年的情況。這次週期可能出現在2012年中到2017年中),屆時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將聲稱:不景氣已經結束。
  第三階段,進入最後一波的衰退,相較下沒那麼嚴重,此乃因為人口統計趨勢和技術趨勢持續走弱所致,通常持續三到五年(例如:美國在1937年到1942年的情況、日本在1997年到2003年的情況。眼前這個週期可能出現在2017年到2020年,或持續到2022年)。接著,景氣和股市將蓄勢待發,迎接下一波更全面性的人口統計榮景。
  你可知道,每隔四十年因為世代消費趨勢,股市和經濟會出現一波高點,好比說:一九二九年、一九六八年,下一波高點或許出現在二○○九年?你可知道,每隔三十年,石油價格和商品價格會創新高,如同一九二○年、一九五一年和一九八○年發生的情況——而下一波的商品價格高點約在二○○九年年底?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跟你每年經歷春、夏、秋、冬季節交替的情況很相似?既然這樣,為什麼經濟的自然循環會讓你如此驚訝,而冬天會在十二月來臨卻不讓你訝異?
  人的一生同樣有不同的時期,例如:童年時期、青少年期、成人期、中年危機、老年期和退休期,目前來看,這些時期預計有八十年的光景。你會隨著年紀增長,在生活和投資上做出相稱的改變。你可知道,經濟也具備大約八十年一輪的生命週期,這個生命週期可能跟你的生命週期大不相同,有時卻會對你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而且,現在就是經濟的生命週期對人類生活影響甚巨的時刻之一!
  經濟學家們說:長期趨勢不可預測,因為複雜度日漸增加,短期趨勢比較容易預測。其實,這種想法根本大錯特錯!我們常常會看的一個論調:「經濟學家怎麼說,你就背道而馳!」這種說法是有跡可循的。經濟學家在預測上總是犯了一個大通病:人類傾向於做線性預測,但是現實生活和進步的發生卻是以指數曲線週期上下起伏。經濟學家受困於這項誤解:他們所做的預測都是線性預測。所以當週期往同一方向發展時,他們大致可以做出正確預測,但卻總是忽略對政府、企業和個人衝擊最大的週期發生什麼重大改變。因此,他們傾向於低估趨勢上揚或下降的幅度——尤其在泡沫經濟和經濟泡沫化時更是如此。
  預測的問題在於,週期太多、甚或多到無法計數。因此,預測的關鍵就是確認哪些週期最重要,發生在你想預測的那個等級。矛盾的是,複雜度愈高未必就表示愈無法預測。由於人類學習能力日漸複雜化,讓人類得以不斷進步,生活水準也愈來愈高,所以我們一直有辦法預測更多事情。
  股市、石油等期貨價錢這兩條走勢都將在二○○九年交會!過去的幾十年裡股市,房地產和商品這三個巨大的泡沫已經蓬勃發展達到高潮,並開始同時下調。本書首先針對未來經濟趨勢將出現的激烈變動,提出一個扼要概述。在敘述驅動經濟且最為重要的基本趨勢後,將帶領讀者檢視從長期到短期的週期等級,並說明作者在過去五到十年內新增的最重要週期。
  接下來,作者將揭露不景氣中的一線曙光。檢視人口統計資料中的全球趨勢,這些趨勢在全球不同地區出現截然不同的景象。並且探討個人、企業和政府要繼續倖存與蓬勃發展的策略,說明為什麼在即將來臨的「景氣寒冬」中,傳統的資產配置會一敗塗地。提供更適用於各階段投資人與企業的特定策略,包括:個人及家庭在所有生活層面適用的策略。最後,檢視政府及機構在被迫進行更徹底的組織重整,以及面對人口老化要兌現更多福利承諾之際,會面臨哪些關鍵問題。
作者簡介
哈利.鄧特二世(Harry S. Dent, Jr.  1950-  )
  被譽為最準確的長期經濟趨勢預測家的鄧特,一開始在大學時便修習經濟學,然而,在理解到經濟學似乎無法預測或達到實用水準時,很快地就轉攻財務與會計。大學畢業後,他在財星一百大企業工作過幾年,負責財務與會計。後來,進入了哈佛商學院攻讀MBA,專注於涵蓋層面更廣的策略問題。
  哈佛時期,鄧特學習了許多跟產品生命週期相關的知識,以及為每個個案分析找出最佳的分析與合理作法。後續他進入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擔任策略顧問,在為一家知名輪胎公司設計需求預測模型時,確立了他以人口統計學著手,修正經濟預測偏差的新科學。
  當多數經濟預測家大發1990年景氣衰退警語的同時,他藉《榮景可期》一書獨排眾議,準確預測即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經濟榮景,也因此讓他成為最受矚目的預測家,在同行中備受尊崇。
  目前他是鄧特基金會(H.S. Dent Foundation)總裁。創辦鄧特公司(H.S. Dent),發行《鄧特預測》(HS Dent Forecast),並監管鄧特財經顧問網(HS Dent Financial Advisors Network)。他同時也是創投創辦人兼投資人,名聞遐邇的演說家。
  重要著作:《大投資潮》(The Great Bubble Boom)、《未來十年好光景:投資人篇》(The Roaring 2000s Investo)、《未來十年好光景:如何累積財富及創造生活品味》(The Roaring 2000s)、《榮景可期》(The Great Boom Ahead)、《我們的預測能力》(Our Power to Predict)。

銘謝前  言   趨勢,究竟能不能被預測第一章  海嘯來襲與大蕭條第二章  驅動經濟的基本趨勢:人口統計週期與技術週期第三章  未來股市及經濟的可能發展第四章  前所未見的最大泡沫第五章  房市低迷的大好機會第六章  崛起的東方及新興國家與西方國家之對照第七章  為什麼傳統資產配置策略在未來十年內會一敗塗地?第八章  如何在通貨緊縮的經濟中獲利第九章  大蕭條對政治及社會經濟之衝擊

前言
趨勢,究竟能不能被預測
下一波金融海嘯即將來襲,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可以預測影響我們日後生活、經商和投資的關鍵經濟趨勢,那該有多好?
  我們當然想要預測這些趨勢,也希望具備更多預測能力,並且能掌控我們的生活。但是,知名經濟學家會怎麼跟你說?他們會說:由於我們生活在日漸錯綜複雜且持續變遷的世界裡,所以沒有人能夠預測下次大選後或聯準會政策變更後,會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或趨勢。「一隻蝴蝶在東京揮動翅膀,最後就可能引發加勒比海的一場颶風!」那就是經濟學家對於「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所做的解說,這種說明根本忽略掉一項重點:這項新理論其實增加我們對混沌過程的預測能力。我用簡單的常識就可能告訴你完全不一樣的解釋。在現代人類史上,人們的生活顯然愈來愈複雜,不過我們已經學會怎樣預測生活所有層面的更多事件。結果,在我們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之際,風險水準其實逐漸下降。
  當人們抱怨生活似乎愈來愈複雜、既無法預測又充滿壓力和風險時,我總會告訴他們,回想一下一九三○年代的生活或十三世紀中期的黑死病、抑或是黑暗時期、上一次冰河時代或以往任何時期的生活景象。回溯人類史,年代愈久遠,人類的壽命就愈短,生活條件愈差,一切也愈不可預測!相較之下,愈接近現代,人類的生活就愈容易預測,假設你是描述五○年代職場生活的電視影集《廣告狂人》(Mad Men)中的那位祕書,你的生活已經比以往更容易掌控與預測。
  在十六世紀時,如果你背叛國王或貴族就得受絞刑,在你奄奄一息之際,還會被切腸剖肚,看到自己被大火吞噬最後被燒死。在比較慈悲的情況下,你會被綁在木樁上燒死。更仁慈的情況下(例如: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第二任老婆安.博林〔Queen Anne Boleyn〕),則是上斷頭台公開處死。在當時,這是罪有應得。你居住的小鎮或村落可能隨時遭到暴徒或搶匪的攻擊,而且他們可能只是為了好玩,就用矛刺死嬰兒再丟到田裡,他們可能姦淫擄掠,把男性殺光,將倖存者當奴隸使喚。如果你幸運存活下來,或許你要幫有錢人划船或幫土匪船隊賣命,直到你精疲力盡失去知覺或被鞭打到快死掉。我相信大家都在電影裡看過這種景象,在此無需多加詳述;只不過,我們沒有把以往的這些事實當真。我們寧可認為那是電影中的虛構情節,只是作戲,況且電影是極少數有錢人出資拍的,所以我們對電影內容的真實性存疑。
  現在,人們抱怨有錢人掌控四○%以上的財富,而且有錢人掌握太多影響力——但是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財富比現在更集中十倍,而且在羅馬帝國以前,財富又更為集中。在人類史上的大多數時間,大多數人都是奴隸、佃農或勉強求生存,而且因為無法預見即將爆發的戰爭、瘟疫、饑荒、氣候變遷和其他許多事情而受到影響。以前的人根本連四季交替、胎兒性別或預產期都無法預測。
  儘管生活日漸複雜,人口愈來愈多,都市人口密度升高,現在又加上電腦、奈米科技和全球化的影響,但是由於我們瞭解在生活更多層面出現的週期,所以我們擁有更多預測能力,也更能掌控我們的生活。在許多領域,包括像心理學這類柔性科學和壽險精算學這些更實務領域,科學家和專業人士已能更準確預測更多事情。現在,該是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們加入這個行列的時候了!
科學終於被被應用在經濟學上
  科學上一連串的突破,從牛頓(Sir Isaac Newton)在一六○○年代後期的機械宇宙,到現今量子物理學方面的突破,這種從宏觀逐漸往微觀發展的趨勢,創造出更重要的預測能力。事實上,牛頓提出的簡單規律週期理論是正確的;只不過,從宏觀到微觀有許多週期會隨著時間產生不同的交互作用——就是這種現象創造出我們周遭「看起來」既隨機又複雜的世界。牛頓確認出一些初期的宏觀週期,此後科學家們發展出更多理論,起初就某種程度而言,這些理論看似駁斥牛頓的理論,最後卻從未徹底駁斥牛頓的理論有誤。大致說來,牛頓的理論和預測至今仍然適用。物體還是會以特定速率(重力加速度)落下,不過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證實,在太空中,物體不受重力影響,重力場其實是空間的扭曲,這項理論就宏觀規模來說是有意義的。
  後來,量子物理學方面有一群新秀科學家證實,在最微觀層面運作的動力學是不一樣的——儘管看似更為隨機,並且在微晶片、遺傳學、生物科技等方面引發資訊革命,但是力的強度與模式已經變得更可預測。事實上,這類微觀週期跟機率比較有關,跟決定論(或宏觀週期的因果關係)比較無關,不過這類機率可以精準計算,舉例來說,即使每個人壽命大不相同,我們現在還是可以依據平均預期壽命進行壽險精算。
  我並不打算在此詳述所有科學方面的突破,而且這項資訊似乎對你的工作、生活或投資沒有太大的助益。不過,你要牢記一項重點:自一六○○年代後期至一七○○年代進行的一場科學革命,創造出一連串的突破,並且讓許多研究領域的預測能力大增(例如:從太陽還有五十億年的壽命,到精準計算各地漲潮時間)。這些預測都是以生命週期和發生在生活大小層面的階段為基礎。
  預測的問題在於週期太多,甚或多到無法計數。因此,預測的關鍵就是確認哪些週期最重要,發生在你想預測的哪個等級。複雜度起因於許多互相影響的簡單週期,這些週期會隨時間演變、創造出更複雜的結果。矛盾的是,複雜度愈高未必就表示愈無法預測。由於人類學習能力日漸複雜化,讓人類得以不斷進步,生活水準也愈來愈高,所以我們一直有辦法預測更多事情。而且以短期的複雜度來看,總體趨勢可說是最簡單也最不複雜。
  然而經濟學家的假定剛好相反:他們認為長期趨勢不可預測,因為複雜度日漸增加,短期趨勢比較容易預測,因為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時間有限,如同喝一杯咖啡提神的效力有限。其實,這種想法根本大錯特錯!
  我們的經濟就像時鐘規律運轉,每四十年達到高峰,商品價格則是每三十年飆到最高價。每十年的經濟情勢也有規律性可尋,即使在經濟繁榮時代,通常步入新的年代時,剛開始幾年總是經濟疲弱,後來幾年才有些起色。至於股市則傾向於每四年進行一次重大修正,通常每四個月左右也會有規模較小的修正。另外,每隔五百年就會出現重大創新,例如:印刷術或電腦,這些重大創新出現後,就會帶來為期二百五十年左右的經濟榮景和通貨膨脹。每隔二百五十年,我們會看到制度上的重大改革,提倡更多的自由與人權,例如:美國的獨立戰爭和之前的宗教改革。每隔五千年,文明和都市化方面會出現重大躍進,從城鎮到城邦和帝國,再演變為人口百萬以上的大都市及目前的全球經濟體。
  更大的複雜度讓人類創造出更多資訊與智慧(包括:技術與現今的電腦),讓我們得以從總體面到微觀層面獲得更多的預測能力。總體趨勢最簡單也最不複雜,因為長期來看,大多數短期趨勢都趨於平均值。長期趨勢其實更可以預測,也有更多可用資訊;相反地,以短期趨勢來看,由於改變更迅速發生,而且有太多較小週期互相影響產生複雜度,所以反而較難預測。不過,以微觀層面來說,改變也愈來愈可以預測,尤其是量子物理學及像金融市場技術分析等領域的出現。弔詭的是,對於比較容易預測的總體趨勢有大致看法後,反而能讓我們更準確地預測更複雜的短期趨勢,因為你的機率預測會受到「趨勢極可能上升或下降」這項強烈偏見所影響。
  然而,人們跟經濟學家在預測上還犯了一個更大的通病:人類傾向於做線性預測,但是現實生活和進步的發生卻是以指數曲線週期上下起伏。經濟學家受困於這項誤解:他們所做的預測都是線性預測,也以為短期趨勢比較容易預測。所以當週期往同一方向發展時,他們大致可以做出正確預測,但卻總是忽略對政府、企業和個人衝擊最大的週期發生什麼重大改變。因此,他們傾向於低估趨勢上揚或下降的幅度——尤其在泡沫經濟和經濟泡沫化時更是如此,我們目前所見就是自一九○○年代初期至中期以來最大的經濟泡沫破滅。其實我們個人也有這種傾向,這正是逆向操作通常相當奏效的原因——「大多數人或經濟學家怎麼說,你就背道而馳!」
  想想看,有多少經濟學家預測到一九七○年代會出現空前的通貨膨脹,石油價格會漲到四十美元,美國在企業界的領導地位竟然拱手讓給日本?後來,有多少經濟學家在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二年經濟衰退期間,預測出一九八○年代的經濟榮景?一九九○年代初期,美國像現在一樣財政赤字攀高、房市不振、出現儲貸危機時,有多少經濟學家預測到一九九○年代景氣會大好?當美國財政赤字在一九九二年達到史上新高時,有多少經濟學家預測到美國財政預算會在一九九八年到二○○○年間出現盈餘?日本在一九八○年代看似打遍天下無敵手之際,有多少經濟學家預測到日本會在一九九○年代到二○○○年代初期步入長期衰退?有多少本暢銷書預測一九九○年代會出現大蕭條,結果這種情況根本沒有出現?有多少本暢銷書預測到二○○○年到二○○二年會出現泡沫經濟?有多少本暢銷書預測到那次泡沫經濟後,隨後幾年景氣會大好?而且在每桶石油價格十一美元時,有多少本暢銷書預測到石油價格上看二百多美元?
  事實上,幾乎只有我預測到一九九○年代景氣大好,一九九八年到二○○○年間通貨膨脹趨緩且財政預算出現盈餘——而且我早在一九九二年底出版《榮景可期》(The Great Boom Ahead)時,就提出這項預測。在那本書裡,我預測美國從二○○八年到二○二二年或二○二三年,可能步入衰退。我也在《我們的預測能力》(Our Power to Predict)那本書中,預測日本會在一九八九年步入長期衰退。我的組織預測到股市和科技市場會在二○○○年初時創新高,之後景氣就開始低迷不振。但是,起初我並未預測到後續經濟泡沫化的程度會如此嚴重。我也預測到經過二○○○年代初期的泡沫經濟後,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經濟榮景,我特別在二○○二年十月發行的刊物中,提出強力買進的建議,也在二○○三年三月提出另一次買進良機。不過,我高估了股市在二○○○年代的表現,我以為第二次的技術泡沫會跟一九二○年代發生的第一次技術泡沫一樣強勁,也就是八十年一輪且最為重要的長期趨勢——新經濟循環週期(New Economy Cycle)。我正確預測了趨勢的發展方向,卻忽略掉景氣在二○○○年初達到頂點後某些趨勢的重要性。因此,後來我在預測時,把一些新的長期週期與中期週期列入考量,這部分容後再述。不過,這些附加因素並未改變我原先研究依據的基本指標之重要性。其實,我們的經濟包括: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榮景與蕭條、成長與衰退、創新與退步,就像我們所處的更廣大世界,是有邏輯可尋的,比方說:日升日落、一週有七天、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年有四季、四年一次大選、人們平均七年搬一次家、二十年出現一次颶風等諸如此類的週期,甚至包括每十萬年左右出現一次冰河時期。最厲害的經濟學家確認出在一七○○年代後期到一九○○年代初期,發生為期將近六十年的週期——但是這項發現似乎無疾而終。事實上,這項週期只是被本書描述的八十年週期取而代之。儘管如此,以商品價格來看,目前六十年週期仍比其他規模更大的經濟循環更有影響力,也可以說明近年來商品價格為何持續飆漲。另外,美國每四年接近期中選舉時,股市就有進入修正期的傾向;不過,股市每十年會出現一次更大的週期,讓股市剛邁入下一個年代時進行為期二至三年的修正——而且這個週期會推翻並衝擊股市每四年修正一次的週期和其他週期。不過,四年週期仍舊持續存在。
  長期預測的重要見解,源自於瞭解對經濟及個人生活有最大影響的長期週期和短期週期之等級。我的研究是從實際驅動經濟成長的最基本總體週期開始著手,然後推敲那些影響中期經濟情勢且一再重複的其他週期,最後則是利用短期技術分析,更準確地預測更可能發生的短期變動。不過弔詭的是,其實週期愈長就愈容易預測。
  對你個人生活規劃來說,五百年週期可能不重要,儘管在你有生之年或許看不到這種週期,卻會被這種週期的發展方向所影響(可能有好有壞)——而且幸運的是,我們從一八○○年代後期以來,進入一個重要的成長趨勢,在上個世紀出現的都是再好不過的趨勢,而且在你有生之年、甚至是你子女的有生之年,這股成長趨勢仍會持續下去。不過,八十年一輪的新經濟循環是最重要的週期,而這個週期就像你的人生和生命週期一樣,也有不同時期之分。這個週期即將讓你見到自從亨利.福特(Henry Ford)那個世代目睹蓬勃的二○年代突然進入大蕭條以來的最大震撼。不過,五百年週期可能讓這次即將到來的蕭條,不像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那樣令人痛苦。至於四十年一個循環世代和三十年商品週期這兩個中期週期,剛好在二○○九年底左右達到最高點,因此創造出即將來臨的「完美風暴」。
  你要瞭解的最重要原則是,你的生命週期和經濟的生命週期可能不一致。你可能依據個人生命週期和即將來臨的時期(例如:求學、結婚、養兒育女、事業生涯的巔峰、中年危機和退休),來做出合理的決定。你不太會去看經濟的生命週期會對你的生命週期有多大衝擊,尤其是當經濟的生命週期「時期」交迭時,起初常會出現劇烈改變,就像一九三○年代初期和一九七○年代中期那樣,況且你別忘了,經濟可是八百磅重的大猩猩呢!
由人口統計學偶然發現經濟學的新科學
  我在大學時期開始研讀經濟學,但很快就將主修改為財務與會計——經濟學太含糊不清,似乎無法預測或達到實用水準。大學畢業後,我在財星一百大企業(Fortune 100)工作幾年,負責財務與會計。後來,我決定進入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就讀,專注於涵蓋層面更廣的策略問題。我在那裡學到許多跟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有關的知識,也學會如何為自己的構想據理力爭——也就是你必須讓自己的「個案研究方法」得以過關,這跟對錯無關,只是你必須做出最佳分析與辯駁,說明那是當時最合理的做法,然後跟事後實際發生的情況做比較。財星一百大企業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創立初期,我曾在那裡擔任策略顧問,所以有機會直接跟比爾.貝恩(Bill Bain)和密特.羅姆尼(Mitt Romney)等合夥人,以及許多聰明的同事學習。我在那裡工作兩年學到的比在哈佛商學院還多——但是在大多數時間,我並不傾向於贊同團隊的共識,我傾向於認為:「讓我們複製像Nucor這類小鋼廠那種創新、分權的策略,而不是試圖模仿在日本那種規模較大、更中央集權的鍊鋼廠的企業再造策略——然而,我所認同的策略對於我們要諮詢的更成熟企業來說根本不切實際。」
  我知道自己繼續待在貝恩公司的時間指日可數。在那段期間,我最大的成就是,接受指派為一家知名輪胎公司設計一個預測輪胎需求的模型,只因為我有會計和財務的背景。我對這項工作相當著迷,因為早在大學時期我就對長期週期很感興趣。不過,除了像任何優秀會計師一樣能預測獲利以外,我從未接受過任何有關預測的訓練,也沒有實際設計過預測模型。當時,我面臨短時間內就要完成工作的壓力,主管跟我說,他知道現有模型是以過去的趨勢做推測,預測結果過度樂觀,但是考慮石油價格、經濟趨緩,以及人們改用耐用一倍的幅射輪胎等因素,再再顯示斜紋輪胎需求趨緩,而不是漸增。他也要我專注於基本事項,讓這個模型愈簡單愈好,反正我只有幾週時間就要把這個模型設計出來。
  時間急迫加上全神貫注,就是迫使人做出明確成效的最佳方法!在兩週內,我設計出一個依據時間間隔的雙變數模型,預測需求方向的改變;最後事實證明,這個模型預測正確,然而原本輪胎業用的產業模型卻預測有誤。長話短說,我就是在設計這個模型時,學到新產品取代舊產品(幅射輪胎與斜紋輪胎之對照)的S曲線原則,也學到有關人們開車行為及依據年齡與所得購買輪胎這類產品的人口統計資料。我就是利用這兩項原則設計出一個相當簡單的模型,這個模型不僅能像複雜度更高的模型那樣回溯過往,也能預測趨勢的重大改變,但這卻是複雜模型無法做到的事。
  我真正學到的是,簡單趨勢驅動長期成長和週期的改變,以及人口統計週期與技術週期對於預測商務趨勢和經濟趨勢極為重要。
  當事實證明這個模型可以正確預測長期趨勢和週期後,我當然就將模型加以改良,適用較短期的變數;不過,我還是以基本原則為優先——而不是以目前產業較複雜的經濟模型所依據的較短期且更多變的指標為優先。那是大多數經濟模型的現行做法:它們從複雜模型開始著手,然後追溯既往,而不是從簡單模型或總體面開始著手並預測未來。
  一九八○年代時,我開始跟新創企業共事,這樣做符合我對一個嶄新且更分散式之經濟模型和商務模型的興趣。在跟這些公司諮商時,我不斷看到為數眾多且日漸出人頭地的嬰兒潮世代,正在開創新產品趨勢和技術趨勢,這一切剛好證實我在哈佛商學院和貝恩公司學到的S曲線生命週期。不用說,我當然繼續研究人口統計趨勢和技術趨勢,直到我設計出一些具有突破性的模型,最後這些模型更適合應用在預測總體經濟,而不是預測我所諮詢企業所屬市場的趨勢。
  一九八八年時,我發現經過通貨膨賬的調整後,道瓊工業指數(Dow)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兩者間有一個強有力的相關性。我也發現每隔四十五年到四十九年,消費就達到高峰,例如目前的嬰兒潮世代和一九五○年代時的鮑伯.霍勃(Bob Hope)世代。利用這個簡單模型,就可以預測未來五十年的總體經濟和股市趨勢!一九八九年時,我發現通貨膨賬和年輕人進入職場,兩者間有一個明確的相關性,因為這時候年輕人對於本身的教育、職場訓練和投資方面的開銷達到高峰。後來,我追溯既往資料發現,在創新技術方面也發生同樣的經濟循環,起初是創新技術問世,接著技術開始步入S曲線週期的主流消費潮,這個S曲線週期會維持八十年或二個世代,我們可以從一九○○年代初期和蓬勃的二○年代佐證此事。顯然,我們處於一個新經濟初期階段的動態中。
  我開始發現人口統計趨勢是驅動經濟的最大動力,另一項動力則是改變我們經濟基礎面並依循「創新、成長、淘汰、成熟」四階段生命週期的創新技術。我也發現人口統計趨勢似乎日漸驅使新技術的創新與採用,因為在以往的時代,政治、財富和企業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但現在消費者日漸富裕也對我們的經濟有更多的影響力。因此,瞭解人口統計學就能掌控命運!
  本書會詳述這些簡單原則,並說明這些原則多麼有效,不過現在我要先說明,我的公司在這方面的研究如何從最簡單的基本面開始著手,利用影響經濟與個人生活的其他重要週期加以改良。我們花了一些時間並進行實驗,才有目前的成就,這一切可說得來不易。我會說明在針對人口統計週期和技術週期的最基本指標,進行許多修正後,我對於預測未來幾年和幾十年的經濟情況很有信心。
預測方式的演進
  從一九八○年代後期開始,我預測到日本會進入為期十二年至十四年的經濟趨緩期,美國經濟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會有兩年經濟趨緩,緊接著就出現美國史上最大的經濟榮景,而且這個榮景會持續到一九九○年代結束時。我甚至早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就預測,聯邦政府空前的財政赤字會在一九九八年和二○○○年間轉虧為盈!起初,我低估了美國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景氣下滑,但是我的其他預測都相當正確,包括:一九九○年代的通貨膨脹趨緩及利率下跌。我是依據兩項簡單指標做出預測:消費潮(每四十四年到四十八年家庭平均消費就達到高峰),以及八十年一輪的新經濟循環週期,這個週期讓我們突然在一九九四年到二○○八年之間看到具革命性的新資訊科技,正如同我們在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二八年時看到汽車、電力和電話問世,這一切都跟S曲線週期有關。當時,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大多數人都說我是瘋子!事實上,我確實很瘋狂,但我不是瘋子!因為沒有其他重要週期干預,而且我發現的新基本週期勝出,道瓊工業指數在一九九○年代時,進入自一九二○年以來最強勁的多頭市場,指數逼近一萬點。另外,日本確實進入經濟趨緩期,而美國從一九九八年到二○○○年間,龐大的財政赤字消失了,國庫預算轉虧為盈。我在《榮景可期》一書中提出的預測都成真了。
  由於我當時正在追蹤道瓊工業指數跟那次蓬勃榮景之間的指數相關性,我在大盤解析頻道(Dow Channel)預測道瓊工業指數會在二○○八年到二○○九年之間,上漲到三萬二千點至四萬點。我也預測在一九九九年底及二○○○年初時,股價會被過度高估——我也在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未來十年好光景之投資人篇》(The Roaring 2000s Investor)及二○○○年初發行的通訊中提出警告。我預測網路泡沫會在二○○○年二月達到頂點,二○○○年四月我預測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和科技股也會跟著飆到最高點。問題是,我以為接下來股市會進行修正,幅度約在二○%到三○%,之後道瓊工業指數會繼續往三萬二千多點邁進。但事實卻不然!在二○○○年底和二○○一年初時,我依據日漸增加的短期技術指標提出建議,這波修正會讓那斯達克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回跌到一九九八年底時的低點。當時我面臨的挑戰是,這種強勁的人口統計趨勢和技術S曲線趨勢怎麼可能讓持續看多的股市,出現如此激烈的崩盤。
  從二○○○年底開始,我重新審視我的基本指標,以及可以說明在人口統計週期和技術週期這些強勁長期趨勢中,股市卻在二○○○年到二○○二年出現崩盤的其他週期和指標——而且我發現在技術週期與新經濟循環週期之間的一項意外發展,也發現一些重要且一再出現的新週期。
  我獲得的第一項洞見來自於納德.戴維斯(Ned Davis)提出的十年週期(Decennial Cycle),他認為大多數年代一開始那幾年的經濟景氣都會疲弱不振,不管原先景氣是好是壞,步入新的年代,股市常會進行大幅度的修正。第二項更重要的洞見則來自追溯上一次出現(就是八十年前)的新經濟循環週期,我發現在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九年時,汽車股和科技股出現第一次泡沫,後來這次泡沫化的情況跟二○○○年到二○○二年的股市崩盤情況類似。那表示在過度擴張到快速成長的新S曲線市場後,會出現一個淘汰週期,這種情況跟創新科技在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二八年剛進入主流市場時的中期S曲線,發生的較長期週期相符。所以,二○○○年到二○○二年股市崩盤及其修正幅度之大,其實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如同一九二○年代初期發生的股市崩盤,我預期後續會出現第二個更大泡沫,如同發生在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二七年間的經濟榮景。所以,我在二○○二年底發行的通訊中,提出有史以來的強力買進建議,也在二○○一年底股市即將觸底時,率先提出買進的建議。
  後來,股市在崩盤後進入緩慢的復甦週期,接下來就進入下一波多頭榮景,情況就跟一九九○年代和一九二○年代時類似。但是二○○六年夏天時情況卻有很大的不同,石油價格突然飆漲到七十八美元。當時股市依舊呈現多頭氣勢,卻不像我預測地那樣飆漲。因此,我不得不再找出原因,為什麼盈餘與成長趨勢顯然還跟我們的基本人口統計週期指標和技術週期指標相符,但是石油價格和地緣政治環境卻跟一九九○年代時不同,從那次分析,我有了新的發現,是兩個重要的長期週期:一個是為期二十九年到三十年的商品週期(Commodity Cycle);一個是為期三十二年到三十六年的地緣政治週期(Geopolitical Cycle),意即有利環境和不利環境每十六年到十八年交替一次。
  我在二○○六年九月號和十月號發行的通訊中,依據這些新週期認定,即使經濟持續成長,但是跟一九九○年代相比,股市市值的成長性可能只有我原先預期之半,於是我將道瓊工業指數自二○○八年到二○○九年的高點預測,從三萬二千點到四萬點,調降到一萬六千點到二萬點。當次貸危機在二○○七年底和二○○八年初開始爆發,我又將這項預測調降到一萬四千點到一萬六千點,我認為有些指數已經達到長期高點,就像一九九七年中金融市場的情況那樣,而其他指數會在二○○九年中時重新測試高點,有些則是在二○○八年中到年底的修正後繼續創新高。
  我現在出這本書,首先是要提出一個比我在一九九○年代初期及二○○○年代初期的多頭預測更為審慎的預測。不過,我依據基本長期指標預測到,這股從一九八○年代後期以來的經濟榮景,會隨著大批嬰兒潮世代在生產力、所得和消費力達到高峰後,以及新網路與資訊科技獲得九○%消費者採用而進入飽和期後,在二○一○年左右落幕。因此,我的預測並沒有不一致——在這個非常時期,大家應該多加留意這個長期多頭市場正轉變成空頭市場,而不是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在每次強勁的上漲週期和過度借貸週期過後,就會出現一次大衰退或蕭條,進入持續看空的空頭市場。
  從研究的持續演變中,我學到將不同等級的週期結合,這樣就能對驅動經濟出現週期性驚人起伏的最重要趨勢,做出更好的解釋。我依舊發現,世代消費趨勢和新技術週期等基本長期週期,就是趨動這些重要趨勢的主因。但是現在,我還將地緣政治週期和商品週期等新週期列入考量,也將我在先前著作中提到的五百年週期和二百五十年革命週期,以及跟全球化趨勢有關的五千年文明週期列入考量。
  不管你是否看過我先前的著作,強力推薦你以開放的態度,審慎考量本書提出的主張、邏輯和週期等級。過去二十年來,我曾經忽略某些趨勢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成功預測出關鍵趨勢和週期變動。請特別注意,對你個人財富、健康、生活、家庭、事業和投資而言最為重要的週期變動即將出現,這是你一生只可能經歷一次的經濟蕭條——因為這種情況八十年才出現一次。
如何使用這本書:各章簡介
  由於許多讀者已經看過我先前的著作或參加過我的研討會,所以本書第一章針對未來經濟趨勢將出現的激烈變動,以及我對過去幾年的預測做何改變,提出一個扼要概述。每位讀者都應該先閱讀第一章的內容。至於看過先前著作的讀者則可跳過第二章或大致翻閱即可。第二章主要檢視驅動經濟且最為重要的基本趨勢。新讀者應該詳閱第二章的內容,因為這是我研究的最基本部分。第三章則提出一些新見解,檢視從長期到短期的週期等級,並說明我在過去五到十年內新增的最重要週期。第四章論述目前對大多數人而言最為重要的問題:房市不振和次貸危機。我依據年齡別的消費趨勢預測,嬰兒潮世代對於住宅的開銷會先達到高峰,之後經濟榮景才會達到頂點。我也利用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勃.席勒(Robert Shiller)的分析提出預測,由於以往房價創下美國史上新高,這種價格顯然被過度高估,所以房價終將進入長期下跌的情況,跌幅在四○%到五○%左右,而不是在二○○八年所見,只跌一○%到二○%而已。最糟的情況會出現在二○○九年底到二○一○年之間,屆時嬰兒潮世代的消費週期終將消失。不過,奇怪的是,在房市崩盤、信用市場出現危機、石油價格漲到一百四十七美元之際,二○○八年的經濟為何仍未惡化?因為整體來說,嬰兒潮世代還處在最終消費階段,而且他們人數眾多。
  接下來,我要檢視不景氣中的一線曙光。在第五章,我們會看到繼續由人口統計驅動的遷移模式,會對某些州和某些地區的房價有利。最大受惠地區仍舊是在美國東西部和西南部一帶,但是房市泡沫讓許多有吸引力地區的房價過高,因此讓跟州別有關的遷移趨勢產生改變。第六章,檢視人口統計資料中的全球趨勢,這些趨勢在全球不同地區出現截然不同的景象。亞洲的經濟局勢持續看漲,然而許多商品導向新興國家的景氣會先看壞,後續才轉好。長期來看,全球經濟會出現一個新的弔詭:大多數已開發西方國家、日本

影響你今生最大的一波經濟趨勢--經濟週期加上人口結構變遷將帶來改變世界經濟就像時鐘規律運轉,每四十年達到高峰。商品價格每三十年飆到最高價;每十年的經濟情勢也有規律性可尋;大的經濟週期可能歷時五百年。對於個人生活規劃來說,五百年的經濟週期可能不重要,儘管一個人有生之年看不到這種週期,卻會被這種週期的發展方向所影響。你可能依據個人生命週期階段(如:求學、結婚、育子、退休),來做出合理的決定。你不太會去看經濟的生命週期會對你有多大的衝擊,特別是當經濟的週期「時令」交迭之際,起初常會出現劇烈改變,就如哈利鄧特二氏的預警,此時全球景氣正處於秋冬更迭的時點。史上人口結構劇變VS.經濟衰退週期這次鄧特將研究擴及多國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我們的世界正接近現代史上最大的人口統計變遷及經濟變遷。這些改變不會同時發生,因為各個國家的發展、成長及成熟的速度不一。不過,這些改變會在某段時間達到高潮,首先是全球許多最富裕國家會在2010年達到經濟高峰,接著這些國家將步入經濟趨緩期直到2035年,最後全球人口會在2065年至2070年開始減少,全球經濟活動也開始銳減──除非出生率或人類預期壽命出現重大改變,這一點在未來數十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是有可能發生的,卻可能無法及時影響到日漸主掌世界經濟霸權之新興國家的人民預期壽命。我們看過許多經濟預測家時而準確、時而失準,然而以長期趨勢而言,鄧特是極少數未有離譜偏差的預測專家,就在他提出「2010大崩壞」警語的此時,我們即將從經濟生命週期的秋季邁入冬季。你有沒有儲備足夠的糧食以安度這個景氣寒冬?你準備好要在景氣春天時播種了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