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孝慈墓志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蘇孝慈墓志

作者: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社:上海書畫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1日
ISBN:9787806721049
語言:繁體中文

楷書自隸書蛻化過來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不斷演變,至隋朝時已漸趨成熟。成熟的標志有︰一是逐步揚棄了富有隸意的波捺而采用了楷書中回鋒收筆的方法;二是形體由略扁而轉方正;三是字形亦變得整齊妍美起來[永]字八法亦開始逐漸完備。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隋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時期,所謂[熔南北于一爐,開唐書之先聲]六朝時期隸楷錯變,無體不有,面目各異,體質拙樸,意態奇變的現象至唐代時已完全臻達于完美成熟的境界。唐人楷書法度具備,矩緩森嚴,結字勻稱,筆意精到,章法和諧,骨肉相稱,文質相諧,剛柔相濟,為世人樹立起[法]的典則。千余年來歷代許多書家莫不取法唐人,胎息于唐法而自創新意,獨標風貌。降至清代中葉後,更有阮元、包世臣、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倡導此碑,又將世人的注意力上溯到六朝秦漢,于是文質迭尚,風氣因時而轉移,所謂一代之人必有一代之書,這種現象往往與一時代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習俗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隋朝國祚雖短,但在中國書法史上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他上承漢魏六朝之余緒,下開唐人楷法之先河,從其流傳的碑刻來看,隋人對方筆的運用已非常成熟。對結字的勻稱乎和嚴謹已臻達完美,《蘇孝慈墓志》便是隋人楷書的代表作品。 《蘇孝慈墓志》又名《蘇慈墓志》,仁壽三年二八O三)立石,此志計三十七行,每行三十七字,于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在陝西蒲城縣出土。此石初出土拓本無跋,光緒戊子夏,知縣張榮升于二十一行[日]字下刻跋二行,後此跋又為黃彭年鑿去。因此石出土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細觀此冊楷書,點畫清峻,筆意精到,字形結構勻稱妍美,端莊乎和,除結字略扁而稍帶六朝遺意之外,與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對方筆的運用已十分成熟,與《董美人墓志》亦極為相似,無疑是初學者學習楷書的優秀範本,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此碑曰︰[《蘇慈碑》以光緒十三出土,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為千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于是翰林之寫白折者,舉子之寫大卷者,人購一本,期月而紙貴洛陽,信哉其足取也。]又因此碑經刻土鑿刀下石,筆意已失,鋒芒過露,加上筆畫又較細、容易形成康有為批評此石所說的[氣勢薄弱,行間亦無雄強茂密之象。]故初學者要注意在臨寫時要盡量恢復其自然的筆意,以免犯板滯浮薄之弊。 今選用初拓本影印出版,以饗廣大書法愛好者。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