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思路:臺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發展史(1955-2014)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全球思路:臺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發展史(1955-2014)

作者:林嘉琪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10日
ISBN:9789865224356
語言:繁體中文

  資訊科技人才流動是知識技術擴散的重要管道,資訊科技人力流動有助於科技提昇,受益的不僅是流入國,今日的流出國可能成為他日的受益國;換言之,腦力流出可能反轉為腦力取得。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口流動已成為常態,從最初鄉村人口流向大都市,到現在各國人口出走,為了追求更多元化的知識及技術。時至今日,人才成為知識的載體,他們的回流開啟了臺灣全球化的思維及模式,不僅促進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也使政府開始制定各項政策,延攬過去所外流的人才。

  本書共分六章,分別講述了全球思路的開拓及政策的推動,其中更以臺灣知名的半導體產業為例,詳盡分析人才、產業與經濟發展間密不可分的連動關係,同時也對政府政策的規劃、轉型是如何推動著臺灣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進行深度的探討。

  全書回顧臺灣政府自50年代開始資訊科技產業與人才培育的發展歷程,不僅擁有見證國家發展的歷史價值,更期盼此書能成為未來科技人才延攬政策發展之回顧及前進的動力。

作者簡介

林嘉琪

  畢業於拉德堡德大學(荷蘭)歷史學博士班,現職為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包括歐亞研究、西洋史、歷史人口學及家庭史。曾與客家委員會合作,參與多項臺灣社會研究的專案計劃;在2015年時所撰寫的《全球思路:臺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發展史 (1955-2013)》更是榮獲科技部「補助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的補助。

作者序

第一章 科技興國的年代
第一節 科技人才走出全球思路
第二節 看不見的全球思路

第二章 全球思路的必然與偶然
第一節 科技人才流動的必然
第二節 地理空間上的偶然

第三章 半導體產業與科技人才共築全球思路
第一節 半導體產業的特徵及分工動力
第二節 亞太半導體產業之分工與競爭軌跡
第三節 兩岸分工體系的位階關係及學習型區域的產生

第四章 臺灣半導體產業與科技人才之共生發展
第一節 海外培育種子期(1960-1978)
第二節 國家主導成長期(1979-1988)
第三節 回流人才創業期(1989-1993)
第四節 政策轉型期(1994-2014)

第五章 臺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開拓全球思路
第一節 法規引導期(1983年前)
第二節 政策推動期(1983-1997)
第三節 政策轉型期(1998-2013)

第六章 臺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的未來
第一節 立足全球思路的節點
第二節 活絡全球思路的流量

 

作者序

  2006年1月碩士論文〈台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之研究 (1955-2004)〉完成,同年10月我第一次踏上歐洲,開始我的博士求學之路,2011年10月博士論文《歐亞社會中的女人當家-以(前)工業化時期台北和鹿特丹為例》出版,2015年碩士論文重新整理書寫,並獲得科技部「補助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又過5年,歷經讓全球混亂的Covid-19,赫然理解人生的脈動與責任,最終能在今年(2021)出版《全球思路:臺灣資訊科技人才延攬政策發展史 (1955-2014)》。這本書隨著台灣資訊科技人才一起開拓全球思路(Global thinking path),人才思路沒有句點,所以書寫也難下句點,最終只能停於2015,或許未來有先進能持續關注,共同為台灣的科技人才政策發展史努力。
  
  回首這15年跨域書寫的歷程,從科技人才政策,擴大到家戶研究,時間軸來來回回,都離不開人的流動,人才流動與家戶生命歷程,看似不著邊際的平行研究,卻有著不變的核心關懷:人與家;人才流動聯繋著家戶的移動,家是人才流動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更可能是思路上的一盞盞暖暖燈火。在我的求學路上,數度離家:士林往返景美、台北往返南投,最後台灣往返荷蘭。最後一段求學路,實在太遠,無法時時返家。當我恣意地在慢遊歐洲時,常常美景當前,卻更思念家,猶記得我曾寫了一張明信片回家,寫道:我現在看著地中海,雖然看不見家在哪,但我知道媽媽在哪,家就在哪。未來書寫的思路,還是會如此時而看不清,但仍心有所本地來回往返於古今,在家與人之間流動開拓著。

  謝謝我的家人,一路陪伴,一同前行。
 
林嘉琪
2021年1月11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