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審查與修改(增訂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審查與修改(增訂版)

作者:吳江水
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01日
ISBN:9787301161784
語言:繁體中文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規律支配著各種經營行為。交易的產生,是基於交易雙方對交易條件均能接受。而合同,則正是這些由雙方達成一致的交易條件。合同是經營活動的必由之路,經營活動多以采購合同開始,並通過銷售合同實現利潤。通過合同所構成的橋梁,各類資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優化利用。 長期以來,合同研究要麽附屬於合同法,要麽附屬於法律文書,因而隔靴搔癢,難以深入。合同作為經營活動的一部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首先是一種經濟行為,並隨著經濟活動的變化而變化。而律師介入合同事務,則是為了更好地控制交易中的法律風險,並隨著法律環境、經濟環境、客戶需求的變化而調整工作內容。如何在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通過合同文本以及對合同簽訂、履行行為的管理,實現企業交易利益的最大化和交易風險的最小化,是法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實際交易中采用的合同遠不止合同法分則中的十五種,合同所涉及的法律也遠遠不止合同法。對於合同權利義務的法律安排或文字表述稍有不當,就會影響交易利益或者交易利益的安全實現。因此,本書從基本原理和實用技能兩個角度,通過大量的實例,介紹如何處理合同中的法律問題及表述問題。,其核心是如何根據客戶的交易需求以及法律環境、交易背景等情況,以最優的方式表述最優的內容,同時倡在融會貫通合同原理的基礎上,如何順理成章地完成合同的起草等工作。 本書內容分為七章、四十五節、一百八十八個主題,由淺入深地介紹了合同工作的入門指引、合同基本原理解析、合同的理解與審查、合同的修改與調整、合同的設計與起草、合同語言的進一步規范、合同法律風險管理及拓展運用,並設定了內容詳細的總目錄。其中,前五章圍繞著合同工作經驗、合同基本理論及應用技能循序漸進,詳細討論合同的審查、修改、起草及提交工作成果等具體方法;第六章探討了合同中如何更規范地使用漢語;第七章則介紹了合同管理以及如何將合同原理擴展運用到制訂合同體系、建立規章制度、立法等方面,以充分發揮相關邏輯思維的作用。 吳江水,男,高級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經濟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1986年畢業於上海華東政法學院,1990年取得律師資格,1993年起從事律師工作。 畢業後曾就職於政法系統六年,期間有大量論文等在《浙江審判》、《人民司法》等雜志上發表。從事律師工作後,曾代理大量訴訟案件,並在《中國律師》雜志上發表法律文書相關論文多篇。 後主要從事非訴訟法律事務。主要致力於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合同應用及管理、法律語言等研究。 在工作成果方面,多次與企業共同完成風險防范體系課題研究並獲得課題獎。工作成果有《通信客戶理賠規程》、某上市公司《專用合同范本體系匯編》、《法律風險防范方案》等。其中,為某電信企業完成的創新標准文本《入網協議書》,首先通過評審備案並在全省范圍內采用,年用量突破千萬。 擅長設計、承辦企業法律風險評估業務,具有豐富的相關業務經驗所完成的《法律風險評估報告》累計10余萬字,並參與企業管理完成《管理制度匯編》十余萬字。 在學術成果方面,2005年底出版《完美的合同----合同的基本原理及審查與修改》。該書被評為杭州市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6年下半年起,參與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基礎培訓教材《律師業務基本技能》編寫工作,擔任副主編並完成其中的《合同業務基本技能》篇,該書將於2007年6月起發行。 2007年,完成全國律師協會經濟專業委員會《律師承辦合同審查業務指引》,並將陸續完成《律師承辦合同修改業務指引》、《律師承辦合同起草業務指引》。

第一章 對合同工作的入門指引 本章提示 第一節 我國合同發展歷程概述一、我國古代及近代的合同發展二、我國現代合同的發展歷程三、我國合同的總體水平及發展趨勢 第二節 合同工作的基本情況一、目前律師的合同工作的整體狀況二、合同工作的主要內容三、合同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四、值得關注的總體性問題 第三節 從事合同工作的基本理念一、以具體交易需求為目標導向二、依照專業標准完成工作三、運用綜合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四、注重質量反饋和循環改進第二章 合同基本原理解析 本章提示 第一節 對書面合同的理解 一、合同的外在特征 二、書面合同的使用功能 三、合同內容的制約因素 四、企業的合同運用狀況第二節 合同的構成原理一、合同的四個組成部分二、合同條款的四大基本功能三、合同各基本條款的意義四、合同基本功能分析實例 第三節 對合同表述的理解一、理解閱讀能力的有限性二、安排合同條款的秩序三、合同內容的取舍四、提高文字表述效率 第四節 合同的質量原理一、合同質量的不同層面二、交易方與合同質量需求三、合同質量的評判角度四、法律為主——合同的內在質量五、表述為主——合同的外在質量 第五節 合同的內在質量要素一、主體資格的合格性二、約定內容的合法性三、合同條款的實用性四、權利義務的明確性五、交易需求的滿足性 第六節 合同的外在質量要素一、結構體系的清晰度二、功能模塊的完備度三、整體思維的嚴謹度四、語言表達的精確度五、版面安排的美觀度 第七節 合同中的界限划分與表述一、對合同中各類界限的理解二、時間界限的划分與表述三、空間界限的划分與表述四、責任范圍的划分與表述┅┅第三章 合同的理解與審查第四章 合同的修改與調整第五章 合同的設計與起草第六章 合同語言的進步規范第七章 合同法律風險管理及拓展運用後記

感謝神的恩典,使我在潛心著書立說的同時還能過著穩定的生活,並在本書第一版出版之後帶給了我許多的榮幸,同時還給了我智慧、毅力和時間去寫完這本書的增訂版。 四年前,當這本書的第一版面世之時,對我而言只是一件持續了五年的工作的結束。沒有想過它會有如此的銷量,以至於許多律師、法務人員手中都有這本書。而且,書中所提到的合同質量的「五性」,即主體合格性、約定合法性、條款實用性、權義明確性、需求滿足性,已經成為某些培訓廣告中的內容。而隨著合同研究的持續和深入,每當我看到第一版時,總是覺得需要對它進行修改。 由於本書第一版的上市,當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召集人員編寫全國律師執業基礎培訓教材(《律師執業基本技能》)時,本人順利成為作者並參與了那套中國律師界歷史性的首套統一教材編寫。2007年5月,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該套教材正式出版。本人不僅完成了其中的「合同業務基本技能」一編,還榮幸地擔任了該套教材的副主編。隨後,又接受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經濟專業委員會的指定,起草了「律師承辦合同審查業務指引」並數易其稿,直至該指引以「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辦理合同審查業務操作指引」的名稱被收錄進《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業務操作指引》一書並正式出版。 「合同業務基本技能」只有約40%的內容來自《完美的合同》,其余內容則完全是根據律師合同技能的需要另行增加的,尤其是增加了工作成果的提交方式以及一些合同案例。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在根據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的統一安排,為修訂《防震減災法》提供建議過程中,通過對法律規范的結構及功能進行系統性分析,驗證了用於合同的邏輯分析方法在立法領域的拓展運用。後經整理,工作中所運用的概念划分原理被寫入論文《方法論與立法質量》,發表於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研究會2008年年會。 在完成《律師執業基本技能》之後,法律風險管理方面的專著《完美的防范》已經開始撰寫,該書擬集我對該領域七年探索結果之大成,但在完成基礎部分後,還是忍不住結合「合同業務基本技能」等後續研究成果,撰寫了《完美的合同》增訂版。在2008年截止的那個晚上,這本書的增訂版也完成了第一稿。而在2009年鼠年截止的那個晚上,我又完成了「合同業務基本技能」的修訂版。 自春節開始至2009年6月25日,法律風險管理方面的專著《完美的防范》其余部分終於完成。隨即,在又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吃食堂、睡地板的重新整理之後,終於將《完美的合同》增訂版從第一稿的46萬字壓縮到現在的40萬字以下,而其內容則維持不變。 根據來自電腦的字數統計,第一版的字數為25萬字,而本版的字數則為40萬字,新增了將近60%的內容,並重寫了原有內容,全面覆蓋並超越了第一版。在內容變化上,一是加強了合同基本理論部分,便於讀者從原理上掌握合同工作中的各類操作方法;二是將合同的審查與修改分為兩章表述,以便於說清兩種不同的工作內容和操作技能。 增訂版里凝聚著我這八年來對於合同內在規律和操作技能的思考。我把這些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寫在這本書中,希望通過拋磚引玉,使更多的人能夠借此提高合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並在發揚光大之余進入更高的境界。 合同不可能完美,但必須追求完美。只有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合同工作中抓住重點、運用自如。因此,本書一向奉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宗旨,盡可能從「道」的角度分析問題、排疑解惑,而不是從「術」的角度告訴別人如何不假思索地「機械化」操作。因此,本書雖有大量舉例但並不大量提供合同范本。其中的部分內容,已經發布於本人創辦法律風險管理網(www.legal-risk.cn)。┅┅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