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火:計算機技術與社會、法律和倫理(原書第5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IT之火:計算機技術與社會、法律和倫理(原書第5版)

作者:(美)莎拉·芭氏
出版社:機械工業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ISBN:9787111640073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是一本講解與計算技術相關的社會、法律和倫理問題的綜合性讀物。本書書名以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士送給人類的火的禮物作為類比,針對當前IT技術與互聯網迅速發展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詳細分析了電腦技術對隱私權、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網路犯罪等方面帶來的新的挑戰和應對措施,講解了計算技術對人類的生活、工作和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並且探討了IT從業人員和軟體工程師應當具有的職業道德準則。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打開禮物1
1.1 變革的步伐1
1.2 變化和意想不到的發展3
1.2.1 自動駕駛汽車4
1.2.2 連接:行動電話、社交網路和物聯網5
1.2.3 電子商務和免費服務12
1.2.4 人工智慧、機器人、感測器和動作14
1.2.5 殘疾人的工具18
1.3 涉及的主題19
1.4 倫理22
1.4.1 倫理到底是什麼?22
1.4.2 關於倫理的各種觀點24
1.4.3 一些重要的區別30
本章練習33
本章注解36

第2章 隱私38
2.1 隱私的風險和原則38
2.1.1 隱私是什麼?38
2.1.2 新技術和新風險39
2.1.3 個人資料管理的術語和原則43
2.2 商業和社會部門46
2.2.1 市場行銷和個性化46
2.2.2 我們的社會和個人活動50
2.2.3 位置跟蹤53
2.2.4 被遺忘的權利55
2.3 第四修正案和變革中的技術57
2.3.1 第四修正案57
2.3.2 背景、法律和法院裁決58
2.3.3 把第四修正案應用到新的領域61
2.4 政府系統64
2.4.1 視頻監控和人臉識別64
2.4.2 資料庫66
2.4.3 公共記錄:訪問與隱私69
2.4.4 國民身份證系統70
2.4.5 美國國家安全局和秘密情報收集74
2.5 保護隱私:技術和市場76
2.5.1 開發隱私工具76
2.5.2 加密76
2.5.3 攔截廣告77
2.5.4 保護個人資料的政策80
2.6 隱私保護:理論、權利和法律81
2.6.1 隱私的權利81
2.6.2 法律和法規85
2.6.3 截然不同的觀點86
2.7 歐盟的隱私法規89
本章練習91
本章注解96

第3章 言論自由103
3.1 憲法第一修正案和通信模式103
3.1.1 自由言論的原則103
3.1.2 通信媒體的監管105
3.2 在網路空間中控制言論106
3.2.1 什麼是令人反感的言論?哪些是非法的?107
3.2.2 審查制度的相關法律和替代品108
3.2.3 兒童色情和性短信112
3.2.4 垃圾郵件115
3.2.5 挑戰老的監管結構和特殊利益118
3.3 關於合法但令人討厭的內容的裁決119
3.4 洩露敏感材料121
3.5 匿名125
3.6 全球網路:審查制度和政治自由128
3.6.1 通信的工具和壓迫的工具128
3.6.2 幫助外國審查者和專制政權129
3.6.3 在自由國家關閉通信服務130
3.7 網路中立:監管還是依靠市場?131
本章練習134
本章注解138

第4章 智慧財產權142
4.1 原則和法律142
4.1.1 什麼是智慧財產權?142
4.1.2 新技術的挑戰144
4.1.3 相關歷史146
4.1.4 “合理使用”信條147
4.1.5 關於複製的倫理爭議148
4.2 重要的合理使用案例和判例150
4.2.1 “環球影城訴索尼公司”(1984)150
4.2.2 逆向工程:遊戲機151
4.2.3 分享音樂:Napster和Grokster的案例151
4.2.4 使用者和程式介面154
4.3 對版權侵犯的回應155
4.3.1 內容產業的防守和積極回應155
4.3.2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反規避159
4.3.3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避風港161
4.3.4 不斷變化的商業模式163
4.4 搜尋引擎和網上圖書館164
4.5 自由軟體166
4.5.1 自由軟體是什麼?167
4.5.2 所有軟體都應該是自由軟體嗎?168
4.6 軟體發明專利169
4.6.1 專利趨勢、混亂和後果169
4.6.2 到底要不要專利?172
本章練習173
本章注解177

第5章 犯罪和安全182
5.1 概述182
5.2 駭客是什麼?183
5.2.1 駭客行為的演變過程183
5.2.2 駭客工具186
5.2.3 “無害攻擊”真的無害嗎?188
5.3 駭客行為的一些特定應用189
5.3.1 身份盜竊189
5.3.2 案例研究:Target資料洩露事件190
5.3.3 駭客行動主義或政治駭客191
5.3.4 政府的駭客行為193
5.4 為什麼數字世界如此脆弱?194
5.4.1 作業系統和互聯網的弱點194
5.4.2 人性、市場和物聯網的弱點196
5.5 安全198
5.5.1 説明保護數字世界的工具199
5.5.2 説明保護數字世界的人205
5.5.3 通過駭客攻擊提高安全性208
5.5.4 用於執法的後門209
5.6 法律211
5.6.1 《電腦欺詐和濫用法案》211
5.6.2 編寫病毒和駭客工具是否犯罪?212
5.6.3 對年輕駭客的處罰213
5.7 誰的法律在統治網路?214
5.7.1 跨國的數字行為214
5.7.2 誹謗和言論自由217
5.7.3 文化、法律和道德219
5.7.4 潛在的解決方案219
本章練習220
本章注解224

第6章 工作229
6.1 恐懼和問題229
6.2 對就業的影響229
6.2.1 消滅和創造工作機會230
6.2.2 改變的技能和技能水準234
6.2.3 是不是我們掙得少而幹得多了?236
6.3 工作模式的變化:從遠程辦公到零工經濟236
6.3.1 遠程辦公237
6.3.2 共用經濟、按需服務和零工238
6.4 全球勞動力243
6.5 員工通信與雇主監控247
6.5.1 社交媒體內容248
6.5.2 把工作和個人通信分開或者合起來250
6.5.3 雇主監控系統和員工跟蹤251
本章練習254
本章注解257

第7章 技術的評估和控制262
7.1 資訊評估262
7.1.1 我們需要負責任的判斷262
7.1.2 電腦模型269
7.2 關於電腦、技術和生活品質的新勒德主義觀點276
7.2.1 對計算技術的批評276
7.2.2 關於經濟、自然和人類需求的觀點279
7.3 數字鴻溝284
7.3.1 在美國電腦訪問的趨勢284
7.3.2 下一個十億用戶285
7.4 控制我們的設備和資料288
7.4.1 遠程刪

本書主要面向兩類讀者:準備從事電腦科學(和相關領域)的學生,以及雖然主要從事其他領域,但對數位技術、互聯網和網路空間中的相關方面所引起的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本書沒有技術上的先修課程要求。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層次來使用本書:既可以用在關於計算或技術的入門課程中,也可以用於相關的高級課程。

本書的範圍
許多大學都會開設名為“計算中的倫理問題”或“電腦與社會”這樣的課程。有些課程會重點關注電腦專業人員的職業倫理,而其他一些課程則可能會涉及更為廣泛的社會問題。從本書的英文副書名和目錄可以看出本書涉及的大致範圍。它還包括相關的歷史背景,從而使讀者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當今遇到的問題。

作為這樣一個複雜的技術社會中的成員,現在的學生(無論是電腦和資訊技術專業的,還是其他專業的)在其職業和個人生活中都將可能面對本書中講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相信:知道並理解技術的影響和作用,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本書最後一章側重於電腦專業人員的倫理問題。最基本的倫理原則與其他職業或者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倫理原則並沒有大的不同:誠實、責任和公平。然而,在任何一種職業中都會遇到特殊的問題。因此,對於電腦專業人員來講,我們會討論一些特定的職業倫理指南和具體的案例場景,並且在附錄中提供兩個主要的倫理規範與職業實踐。之所以把與職業倫理有關的章節放到最後,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章節中的事件、問題和爭議等背景材料,才能對這些職業倫理更為感興趣,也會發現它們更為有用。

書中的每一章都可以輕鬆擴展為一整本書。我們不得不忍痛刪掉許多有趣的主題和示例,所以我們把有些擴展話題放到了練習中,並期望這些內容會引發進一步的閱讀和辯論。

第5版的修訂內容
在第5版的修訂中,我們對整本書進行了更新,刪除了過時的材料,補充了許多新的主題和示例,並對幾個主題進行了重組。整本書都添加了新的材料。下面會介紹一些主要的改動,包括全新的章節和主題,以及進行了廣泛修訂的內容。
本版本中添加了超過75道新的練習題。

在第1章中,添加了一節新內容介紹自動駕駛汽車(該主題在後面的章節中還會重複出現)。在該章中,我們還引入了關於物聯網的介紹,這個話題也會在後續章節中再次出現。

在第2章中新增、擴展或全面修訂過的主題包括:在人體中植入跟蹤晶片、國民身份證系統、因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文檔洩露而曝光的政府全面監控項目、新的監控技術、攔截線上廣告以及因此帶來的倫理爭議,以及歐盟提出的“被遺忘的權利”(right to be for gotten)。我們重新組織了2.3節,添加了更多與第四修正案有關的內容,以及關於搜查手機和通過監控手機來對人進行跟蹤的重要法庭判決。

在第3章中,我們擴展了關於公司如何處理令人反感的內容的章節,添加了關於敏感材料洩露的有爭議的案例,並擴展了關於網路中立性的討論。

在第4章中,我們擴展了對數字千年版權法案(DMCA)豁免的討論,增加了在幾個國家中出現的有關新聞摘錄的版權案例,添加了在起訴穀歌抄襲數百萬本書籍的案件中的法庭判決和辯論觀點,並更新和增加了多個專利案件。

我們對第5章進行了廣泛的重組和更新。增加了一個案例研究(Target(塔吉特)超市的資料洩露事件)。還有一些新內容是介紹駭客手段,以及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數位世界會如此脆弱的原因。關於安全性的新增章節包含許多新的內容,如網路空間安全專業人員的職責、如何負責任地披露漏洞、用戶在安全方面的作用,以及針對不可穿透的加密手段和執法機構所採用的後門的爭議。整章中都貫穿了許多新的例子。

第6章添加了很長的一節,討論共用經濟和零工(gigwork)。

第7章增加的新內容包括:在貧窮和發展中國家擴大互聯網接入所面臨的障礙,以及有關控制設備和資料的各種問題。我們還增加了關於在網路空間中的偏見和扭曲資訊的新例子以及更多討論。

在第8章中,我們更新了有關投票系統的一節,增加了一個新的案例研究(美國政府醫保網站HealthCare.gov),增加了關於汽車內的軟體控制的問題,並增加了對無邊界醫生組織(Doctors Without Borders)醫院誤炸事件的討論。

在第9章中,我們增加了關於大眾汽車公司“尾氣排放造假”醜聞的討論,並更新了一些案例場景。

這是一個變化極其迅速的領域。顯然,本書中講到的一些問題和實例是非常新的,與此有關的細節在出版之前或者之後不久就會產生變化。但我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些具體事件只是用來解釋更為基本的問題和論點的。我們鼓勵學生把與相關問題有關的最新的新聞報導拿到課堂中來討論。能在課程和當前的事件中找到如此多的關聯,肯定會提高他們對本課程的興趣。

爭議觀點
本書提出了存在的爭議和不同的觀點:隱私與資訊訪問、隱私與執法、言論自由與網路內容控制、離岸外包工作的利與弊、基於市場還是基於監管的解決方案,等等。很多時候,本書中的討論必然會涉及一些政治、經濟、社會和哲學的問題。我們鼓勵學生認真研討各方觀點,並且在決定自己要採取的立場之前,能夠解釋他們為什麼拒絕某些觀點。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