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修鉗工實用技術手冊(第二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機修鉗工實用技術手冊(第二版)

作者:邱言龍(主編)
出版社:中國電力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ISBN:978751982158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668元

隨著“中國製造”的崛起,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強,技術更新也不斷加快。《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叢書應形勢的需求,進行再版。本套叢書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頒佈的《國家職業標準》相配套,內容新、資料全、操作講解詳細。
 
本書是其中的一本,共十五章,主要內容包括常用資料及計算、機修鉗工相關知識、機械基礎知識、金屬材料及其熱處理、機修鉗工常用修理工具和器具、機修鉗工常用量具和量儀、機修鉗工常用設備、機械裝配調整及修理、機械設備診斷技術、機械設備維修技術、機床的安裝調試及精度檢驗,同時特別介紹了典型機械設備維修工藝、機床電氣維修等。

邱言龍:我社機械類暢銷書作者,從事機電類專業教學幾十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學經驗和寫作經驗,編寫圖書多部,深受讀者歡迎,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常用資料及其計算 1
第一節 常用字母、代號與符號 1
一、常用字母及符號 1
二、常用標準代號 2
三、電工常用文字符號 2
四、主要金屬元素的化學符號、相對原子品質和密度 3
第二節 常用數表 4
一、π的重要函數表 4
二、π的近似分數表 4
三、25.4的近似分數表 5
四、鍍層金屬特性 5
五、常用材料線膨脹係數 5
第三節 常用三角函數計算 6
一、30°、45°、60°的三角函數值 6
二、常用三角函數計算公式 6
第四節 常用幾何圖形計算 7
一、常用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7
二、常用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 10
三、圓周等分係數表 14
四、角度與弧度換算表 15
第五節 法定計量單位及其換算 16
一、國際單位制(SI) 16
二、常用法定計量單位與非法定計量單位的換算 18
三、單位換算 24
第六節 機械製造基礎知識 27
一、圓錐的各部分尺寸計算 27
二、機械加工定位、夾緊符號 29
三、標準件與常用件的畫法 45
四、孔的標注方法 54

第二章 機修鉗工理論基礎 58
第一節 圖樣表示方法 58
一、投影法 58
二、剖視圖與斷面圖的具體規定 64
第二節 尺寸與公差的標注 66
一、尺寸標注的基本規則 66
二、尺寸與公差簡化標注法 70
三、尺寸的未注公差值 76
第三節 極限與配合基礎 78
一、互換性概述 78
二、基本術語及其定義 79
三、基本規定 86
四、公差帶與配合種類的選用 91
第四節 幾何公差 98
一、幾何誤差的產生及其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 98
二、幾何公差標準 98
第五節 表面結構 108
一、表面結構評定常用參數 108
二、表面結構符號、代號及標注 113
第六節 勞動保護與安全生產 122
一、勞動保護 122
二、安全生產和全面安全管理 123
三、環保管理 125

第三章 機械基礎知識 127
第一節 機械傳動知識 127
一、概述 127
二、摩擦輪傳動 129
三、帶傳動 132
四、鏈傳動 134
五、齒輪傳動 138
六、螺旋傳動 140
第二節 機制工藝基礎知識 144
一、機械加工精度 144
二、加工誤差 147
三、機械加工表面品質 151
四、工件的裝夾和基準 154
第三節 金屬切削基礎知識 158
一、刀具材料 158
二、刀具幾何參數及其合理選擇 165
三、金屬切削過程的基本規律 171

第四章 金屬材料及其熱處理 183
第一節 常用金屬材料的性能 183
一、金屬材料的基本性能 183
二、鋼的分類及其焊接性能 186
第二節 有色金屬分類及其焊接特點 221
一、鋁及鋁合金的分類和焊接特點 221
二、銅及銅合金的分類和焊接特點 232
三、鈦及鈦合金的分類和焊接特點 242
四、軸承鋼及軸承合金 251
五、硬質合金 259
第三節 金屬材料的熱處理 266
一、鋼的熱處理種類和目的 266
二、鋼的化學熱處理常用方法和用途 271
三、鋼的熱處理分類及代號 276
四、非鐵金屬材料熱處理知識 281
 
第五章 機修鉗工作業準備 285
第一節 機修鉗工工作任務及技能要求 285
一、機修鉗工的工作任務 285
二、機修鉗工的技能要求 286
第二節 機修鉗工工作場地及其合理佈局 287
一、機修鉗工工作場地設置原則和有關規範 287
二、機修鉗工常用的設備、工具、量具 287
第三節 機修鉗工作業準備 289
一、設備與器具的合理安置 289
二、操作的安全知識 289
三、機修鉗工作業準備 291

第六章 機修鉗工基本操作 295
第一節 劃線 295
一、劃線的定義、目的和分類 295
二、劃線常用的工具 295
三、劃線塗料 298
四、劃線基準的確定原則 299
五、劃線前的準備工作 299
六、劃線工作 301
七、劃線注意事項 303
第二節 鋸削 303
一、手鋸 304
二、鋸削的方法 305
三、常用材料的鋸削方法 306
第三節 鏨削 307
一、鏨子 307
二、錘子 309
三、鏨削姿勢 309
四、鏨削方法 311
第四節 銼削 313
一、銼刀 313
二、銼削的姿勢 318
三、銼削的方法 320
四、銼削平面不平的形式和原因 322
第五節 鑽孔、擴孔、鍃孔和鉸孔 322
一、鑽孔 322
二、擴孔 332
三、鍃孔 333
四、鉸孔 336
第六節 攻螺紋和套螺紋 341
一、螺紋的基本知識 341
二、攻螺紋 344
三、套螺紋 350
四、品質分析 352
第七節 刮削和研磨 353
一、刮削 353
二、研磨 366
第八節 金屬的矯正和彎曲 374
一、矯正 374
二、彎曲和繞彈簧 377
第九節 鉚接 383
一、鉚接概述 384
二、鉚釘及其鉚接工具 384
三、鉚接的方法和應用 387
四、鉚接的品質分析 389
第十節 粘接和焊接 391
一、膠黏劑 391
二、焊接 392

第七章 機修鉗工常用量具和量儀 395
第一節 機修鉗工常用量具 395
一、測量器具的分類 395
二、通用量具 395
三、標準量具 405
四、測量工具的選擇 416
第二節 機修鉗工專用精密量具及量儀 418
一、框式水平儀 418
二、合像水平儀 425
三、電子水平儀 426
四、自准直儀 427
五、光學平直儀 430
六、經緯儀 436
七、浮動式氣動量儀 441
八、聲級計 443
九、測振儀 445
十、溫度測量儀 450
十一、轉速表 454
十二、萬能工具顯微鏡 456
十三、表面粗糙度檢測儀 459

第八章 機修鉗工常用修理工具和器具 462
第一節 通用修理工具 462
一、鉗子類 462
二、扳手類 463
三、螺釘旋具類 464
第二節 專用修理工具 467
一、拔卸類 467
二、拉卸類 468
三、拆卸和裝配專用工具及適用場合 469
四、軸承加熱器 471

第九章 機修鉗工常用設備 474
第一節 鑽床和手電鑽 474
一、鑽床概述 474
二、台鑽 477
三、手電鑽 479
四、立式鑽床 480
五、搖臂鑽床 484
六、數控鑽床簡介 489
第二節 電動工具及風動工具 493
一、電動砂輪機 493
二、電磨頭、電剪刀 495
三、風動工具 496
第三節 手動壓床、千斤頂 499
一、手動壓床 499
二、千斤頂 500
第四節 單梁起重機、手動葫蘆 502
一、單梁起重機 502
二、手動葫蘆 507

第十章 機械裝配調整及修理 513
第一節 裝配概述 513
一、裝配工藝過程 513
二、裝配方法 514
三、裝配工作要點 515
第二節 裝配中的調整 516
一、調整程式 516
二、調整基準的選擇 517
三、調整方法 517
第三節 螺紋聯接 518
一、螺紋聯接的種類 518
二、螺紋聯接時的預緊 519
三、螺紋聯接的損壞形式和修理 520
四、螺紋聯接的裝配 521
第四節 鍵聯接 526
一、鍵聯接的種類 526
二、鍵聯接的損壞形式和修理 528
三、鍵聯接的裝配 528
第五節 銷聯接 536
一、銷聯接的種類 536
二、銷聯接的損壞形式和修理 536
三、銷聯接的裝配 536
第六節 過盈聯接 539
一、過盈聯接的分類 539
二、過盈聯接的損壞形式和修理 540
三、過盈聯接的裝配 541
第七節 管道聯接 547
一、管道聯接的分類 548
二、管道聯接的損壞形式和修理 550
三、管道聯接的裝配 550
第八節 傳動機構的裝配與調整 554
一、帶傳動機構的裝配 554
二、鏈傳動機構的裝配 555
三、齒輪傳動機構的裝配 557
四、螺旋傳動機構的裝配 563
五、蝸杆傳動機構的裝配 564
第九節 軸承和軸組的裝配 566
一、滑動軸承的裝配 566
二、滾動軸承的裝配 569
三、軸組裝配 573

第十一章 機械設備診斷技術 575
第一節 設備診斷技術基礎 575
一、機械的故障概念及分類 575
二、設備診斷技術的類型 576
第二節 設備診斷技術 580
一、設備診斷常用檢查測量技術 580
二、設備診斷常用信號處理技術 581
三、設備診斷常用識別技術 582
四、設備診斷常用預測技術 582
五、金屬切削機床故障的監控和診斷專案 582
第三節 設備檢驗方法 583
一、潤滑油樣分析法 583
二、雜訊檢測法 587
三、機械零件檢驗法 590
四、磁粉探傷 592
五、滲透法探傷 595
六、超聲波探傷 597

第十二章 機械設備維修技術 601
第一節 零部件維修更換的原則 601
一、設備磨損零件的更換原則和標準 601
二、機械磨損原因及其預防方法 602
第二節 維修前的準備工作 604
一、技術和組織準備 604
二、拆卸 606
三、清洗 610
四、檢驗 614
第三節 液壓系統的維護檢修及故障處理 620
一、液壓系統的使用與維護 620
二、泵的故障處理 620
三、流量控制閥的故障及處理措施 622
四、溢流閥的流量、壓力不足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622
五、油溫過高的原因和處理措施 623
六、油缸運動不正常的原因和處理措施 623
第四節 機械零件修復技術 624
一、鉗工和機械加工 624
二、壓力加工(塑性變形) 629
三、金屬噴塗修復工藝 632
四、電刷鍍修復工藝 640
五、焊修 648
六、粘接 666
七、粘塗 674
八、治漏 679
九、修復工藝的選擇和工藝規程的制訂 682
第五節 維修實踐 686
一、固定聯接的修復 686
二、軸的修復 688
三、齒輪的修復 694
四、軸承的修復 698
五、殼體零件的修復 704
六、機體零件的修復 706
七、機床零部件的修復 708
第六節 普通機床常見故障及排除 709
一、臥式車床常見故障及排除 709
二、臥式萬能升降臺銑床常見故障及排除 713
三、B690液壓牛頭刨常見故障及排除 717
四、萬能外圓磨床的常見故障及排除 720
五、臥軸矩台平面磨床的故障及其排除 725
 
第十三章 機床的安裝調試及精度檢驗 727
第一節 概述 727
一、機床安裝調試的要點 727
二、機床安裝調試的準備工作 731
三、機床安裝調試的配合與組織工作 731
第二節 普通機床的安裝調試及精度檢驗 734
一、CA6140型臥式車床的安裝調試 734
二、Z3040型搖臂鑽床安裝與調試 751
三、M1432A型萬能外圓磨床的安裝與調試 754
四、X62W型臥式銑床的安裝與調試 764
五、TP619型臥式鏜床的安裝與調試 769
六、M7140型平面磨床的安裝與調試 773
七、Y381型滾齒機的安裝與調試 777
八、B2012A型龍門刨床的安裝與調試 791

第十四章 典型機械設備維修工藝 801
第一節 機床導軌的修理 801
一、滑動導軌副的修理 801
二、滾動導軌的修理 806
三、靜壓導軌的修理 818
四、組合式長導軌的拼接與修理 824
第二節 滾珠絲杠副的修理與調整 826
一、滾珠絲杠副的工作原理及傳動特點 826
二、滾珠絲杠副的預緊 831
三、滾珠絲杠副的裝配要點和磨損後預緊力的調整 834
四、滾珠絲杠副的修理 838
第三節 分度蝸杆副的修理與調整 839
一、分度精度測量 839
二、分度蝸杆副的修理 842
三、嚙合狀態的檢查與調整 843
第四節 電主軸和諧波齒輪系的應用與修理 845
一、電主軸的結構、性能和主要特點 845
二、諧波齒輪系的應用和修理 848
第五節 精密及大型機床的修理 857
一、M1432A型萬能外圓磨床的修理 857
二、T68型臥式鏜床的修理 882
三、X62W型銑床的修理 906
四、CK1436型數控車床的常見機械故障及排除 925
五、TK54100型數控立式銑鏜床的修理 927

第十五章 機床電氣維修 941
第一節 常用低壓電器 941
一、低壓電器的分類 941
二、低壓開關 942
三、熔斷器 955
四、交流接觸器 957
第二節 常用電動機的控制與保護 962
一、常用電動機的控制 962
二、電動機的保護 968
第三節 電動機及低壓電器的修理 969
一、電動機的故障診斷 969
二、電動機的維護和修理 973
第四節 常用機床控制線路與維修 982
一、機床電氣故障的測試與檢修 982
二、常用機床電氣控制線路一般維修方法 989
三、典型機床控制線路與維修 996

新世紀以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徵。這場變革是資訊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是以製造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為核心,建立在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基礎上,同時疊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發的新一輪變革,給世界範圍內的製造業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11年前,為滿足機械製造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考慮到廣大機械工人對內容起點低、層次結構合理的初、中級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的需要,我們特組織一批職業技術院校、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有著多年理論教學經驗和較高實際操作技能水準的教師,編寫了這套《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系列》叢書。首批叢書包括《車工實用技術手冊》《鉗工實用技術手冊》《銑工實用技術手冊》《磨工實用技術手冊》《裝配鉗工實用技術手冊》《機修鉗工實用技術手冊》《模具鉗工實用技術手冊》《工具鉗工實用技術手冊》和《焊工實用技術手冊》共9本,後續又增加了《鈑金工實用技術手冊》《電工實用技術手冊》和《維修電工實用技術手冊》。這套叢書的出版發行,為廣大機械工人理論水準的提升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應讀者的迫切要求,叢書多本多次重印。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服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編制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把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高度。一是在傳統的加工製造業方面,旨在加快培養適應工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使勞動者素質的提升與製造技術、生產工藝和流程的現代化保持同步,實現產業核心技術技能的傳承、積累和創新發展,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李克強總理在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換擋升級的中高速增長時期,要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必須推動中國經濟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升級。“這種升級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讓我們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從‘合格製造’變成‘優質製造’‘精品製造’,而且還要補上服務業的短板。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批的技能人才作支撐。”二是在關係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產業部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堅持自主創新帶動與技術技能人才支撐並重的人才發展戰略,推動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協同創新,促進勞動者素質與技術創新、技術引進、技術改造同步提高,實現新技術產業化與新技術應用人才儲備同步。與此同時,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培養、儲備應用先進技術、使用先進裝備和具有工藝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截至201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08萬億美元,占全球製造業的20%,與美國大致相當,但卻大而不強,主要制約因素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於人;產品品質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

由百余名院士專家著手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為中國製造業未來10年設計了頂層規劃和路線圖,通過努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立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需要,圍繞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關鍵環節,以及先進製造、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由此看來,技術技能型人才資源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擁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專業化技能人才和一支訓練有素的技術隊伍,日益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機械工人就是這樣一支肩負歷史使命和時代需求的特殊隊伍,他們將為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作出巨大貢獻。

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進程中,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充滿了機遇和挑戰。面對新的形勢,廣大機械工人迫切需要知識更新,特別是學習和掌握與新的應用領域有關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此,我們專門再版編著了本套《機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系列》叢書。叢書第二版在刪除第一版中過於陳舊的知識和應用不多的技術的基礎上,新增加的知識點、技能點占全書內容的25%~35%,更加能夠滿足廣大讀者對知識增長和技術更新的要求。

本套叢書力求簡明扼要,不過於追求系統及理論的深度、難度,突出中、高級工實用技術的特點,既可看作是第一版的補充和延伸,又可看作是第一版的提高和昇華,而且叢書從材料、工藝、技術、設備及標準、名詞術語、計量單位等各個方面都貫穿著一個“新”字,以便於機械工人儘快與現代工業化生產接軌,更快、更好地適應現代高科技機械工業發展的需要。
 
本書由邱言龍主編,陳雪剛、劉繼福任副主編,參與編寫的人員還有李文菱、雷振國、董武、張軍、汪平宇等。本書由王兵、王秋傑、汪友英擔任審稿工作,王兵任主審,全書由邱言龍統稿。

由於編者水準所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編者

2019年4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