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作者:熊永達劉國偉
出版社:中華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ISBN:9789888675760
語言:繁體中文

  回顧百年的士大事,專訪行業風雲人物
  你是一個合格的的士迷嗎──
  香港第一部的士於哪一年正式營業?
  第一個的士咪錶、第一盞的士車頂燈及第一部冷氣的士,於哪年出現?
  的士行業為何由公司制轉為個人車主制?
  香港歷史上曾出現幾次較大的的士罷駛抗議事件?
  的士與野雞車、紅牌車及白牌車持續一百年的大鬥法有何說法?
 
  香港的士業約莫於二十世紀初出現雛型,至今超過一百年。《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以簡練文筆整理其發展脈絡,主要記錄了百年來影響行業的大事件,反映整個的士行業在不同年代的概況和特色,讀者既能從中窺見的士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交通工具的發展趨勢,也能從側面見證香港百年來風起雲湧的變遷。
 
  本書另一特點為口述歷史部分,作者採訪了十五位的士業老行尊及風雲人物,他們各自在行業不同的範疇有着極為豐富的經驗,娓娓道來很多不為人所知的行內情況;亦有與的士行業發展極為緊密的當時政府要員,他們一一說來當年公共交通政策的轉變、如何與業界打交道等細節,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作者簡介
 
熊永達博士
 
  現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席,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主要教授交通運輸基建的發展和對環境影響的課程。他的研究興趣包括交通規劃、汽車尾氣控制、交通噪音和安全、以及大型基建發展等。活躍於許多專業團體,包括「香港運輸及物流學會」及「香港運輸研究學會」。二○一七年,應香港的士業界翹楚的邀請,出任剛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的主席。
 
劉國偉
 
  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畢業, 熱愛研究香港歷史,現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幾年間, 組織及舉辦不少香港社區文化遺產活動, 希望讓更多市民認知香港有價值的事物。

序一 4
序二 6
 
第一部分 的士業的傳承
第一章 的士行業的冒起 10
第二章 由歐美名車到日本豐田 16
第三章 公司營運的年代 34
第四章 公開投標發牌顛覆行業 50
第五章 司機由打工到做老闆 64
第六章 電召台與咪錶 80
第七章 的士罷駛及騷動 92
第八章 佳寧的士王國 112
第九章 柴油到石油氣的士 122
第十章 與野雞車、紅牌車、白牌車的抗爭 128
第十一章 的士政策的演變 146
第十二章 迎接新時代──走在革新的路上 168
 
第二部分 專訪老行尊及關鍵人物
霍文─的士業界感恩的運輸署前署長 182
陳阮德徽─最能溝通業界的運輸署前副署長 186
周梁淑怡─叱吒政界的風雲人物 189
伍熀─泰和車行創辦人 194
鄭克和─忠誠車行創辦人 201
任太平─的士業界的一哥 211
吳坤成─的士業界的發言人 217
黃保強─香港的士商會的掌舵人 224
文國柱─的士車輛維修業鼻祖 230
何發全─的士借貸的老手 237
羅雪芬─的士電召台的大姐大 243
袁偉彪─的士保險業的翹楚 248
馬漢明─日產的士全盛時期的推手 254
李啓祥─豐田的士的推手 259
何柏泉─大吉利的士咪錶老總 264
 
附錄
附錄一─香港的士業大事紀 270
附錄二─的士資料圖表 278

序一
 
  二○一七年從理工大學教職退下來以後,應香港的士業界翹楚的邀請,出任剛成立的香港的士業議會的主席。對於的士行業,在退休前做過兩項研究,似懂非懂。因為兩項研究都是有關的士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只是片面認識這個行業的運作,對於的士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沒法掌握。出任這個主席,確實有種責任,帶領這個行業向前行。我執教運輸課程差不多三十年,對於香港的運輸行業有份感情,亦為香港有效率的運輸系統自豪。對於的士服務有點日暮蒼穹,偶爾聽到惡評,感到可惜。心裏有種召喚,為這個行業出一分力,發一分光;就這樣,承擔了這個主席的位置。
 
  二○一七年,我同時出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席,對於香港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例如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米業、鹹魚業等中心做了許多研究、出版、講座及展覽等工作,廣受歡迎,中心在「面書」的擁躉,超過五萬,為梳理香港發展的經驗,做了一點貢獻。循着這個思路,我在二○一七年底,孕育寫這本傳承的士行業的書的念頭。
 
  雖然的士每天都在街上行走,觸目皆是,不過有關這個行業的資料,卻不容易找。在《舊時香港》一類的書籍中,會看到舊街道的景色,裏面有些舊的士;但一本關於香港的士的完整書刊,就未曾見過。沒有一些死資料,還好有許多活資料。的士行業還有很多老行尊,他們就是活字典。業界翹楚的口述歷史為這本書的主軸提供有用的線索。有了這條主軸,就可尋找歷史片言隻語,如砌圖一般還原的士發展的歷史。
 
  我十分感謝我的拍檔劉國偉先生,他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總監,憑藉他熟悉香港歷史尋根究底的技巧,找了大量的中英文剪報,他為整本書校正,亦寫了一九八四年的士騷動有趣的一章。
 
  這本書能面世得特別鳴謝忠誠車行創辦人鄭克和先生及益豐車行吳坤成先生。他的慷慨支持,讓我們可順利展開資料搜集的工作。
 
  脫稿之時,感到增長許多知識。的士行業是創造香港奇跡重要的一環,這個行業的發展,養活了數以萬計的家庭的同時,凝聚了許多辛勞持份者的智慧,讓後來者畢生受用。
 
熊永達 二○二○年二月
 
序二
 
  香港的士,由一九二三年九月十七日首日服務至今,差不多經歷百年。這個行業由最初一間公司經營寥寥數架的士,發展到戰後五六十年代多間公司經營龐大車隊,到如今一萬八千多架的士在街上行走,從中可簡單地看出香港的經濟及人口蓬勃發展。
 
  不過,綜觀整個行業的發展,殊不簡單,既有政府政策的左右、歷史洪流的衝擊外,就是每一個行業持份者鬥智鬥力、努力奮鬥的故事。為甚麼豐田汽車能在香港取得百分之九十九的市場佔有率?除了車輛耐用之外,就是維修便宜和快捷,在香港這個分秒必爭的彈丸之地,誰會願意花太多時間等待零件運港?說到電召台,既能做到傳遞最新交通消息及收「柯打」的初衷,原來也是家庭溝通的橋樑!如今面對手機智能程式(APPs)的挑戰,如何求變?諸如的士按揭、保險、車行、司機等均各有故事,成功,不只是「勤力」二字簡單能說過去。
 
  如今,的士行業對市民大眾來說,往往就是拒載、態度差、面板上有好幾部電話,無心揸車等,某程度上,就是車主不想管理,司機不想負責,這些問題亟需解決。這本小書,既有歷史回顧,亦有進言,若業界及政府能多行一步,或許這個古老行業會變得更好。
 
  多謝熊永達博士,在編寫這本書的期間,帶領本人認識不少業界翹楚及老前輩,讓我大開眼界之餘,亦解決了很多疑問。這個行業,確不只是純粹駕車,當中的一買一賣,蘊含了很多內容。此趟旅程,實在獲益良多。
 
  是次工作需要訪問的士行業中的不同持份者,對以下受訪人士(排名不分先後),本人不勝感激:文國柱先生、伍熀先生、任太平先生、何柏泉先生、何發全先生、李啓祥先生、吳坤成先生、周梁淑怡女士、馬漢明先生、袁偉彪先生、陳阮德徽女士、黃保強先生、鄭克和先生、霍文先生、羅雪芬女士。
 
  本人特別感謝鄭寶鴻先生、張順光先生、岑智明先生、羅錦權先生、劉克溪先生借出珍貴圖片及珍貴物品。此外,亦感謝周家建博士、朱詠筠小姐、鄭詠甄小姐、鍾睿維先生於百忙中幫忙提供意見、校對及搜集的士行業有關數據,本人心存感激。
 
  若讀者發現書中資料有遺漏或出錯,望包涵及不吝指正。
 
劉國偉 二○二○年二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