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上集】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上集】

作者:高橋信次
出版社:商鼎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30日
ISBN:978986144115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這是一本創新的書,而本書的最大宗旨,便是在說明宗教不應造成隔閡,因為宗教本同源。本書的創舉,在於揭示了許多新觀念,打破佛教思想上固有的框子,作者用極淺顯易懂的筆調帶領讀者接近真理。

  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然高橋信次的這一巨著,令讀者有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佛陀誕生的國境。從出家、求道、悟道、傳道等心路歷程,栩栩如生,其奧妙功力,令人讚嘆。不僅讓現代人了解佛陀亦是與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軀,更能勸化眾生本身亦具有佛性。

  宗教之信仰要透過自然科學的探討,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方能求得真義;此書具有滌除心垢和提昇精神領域的作用,高橋信次先生其講道宣說正法,淺顯易懂,特別值得推介,希望有緣者同沾法益。

  生死的覺醒【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

  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

  然高橋大師的這一巨著,令讀者有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佛陀誕生的國境。從出家、求道、悟道、傳道等心路歷程,栩栩如生,其奧妙功力,令人讚嘆。不僅讓現代人了解佛陀亦是與凡人一般有血肉之軀,更能勸化眾生本身亦有佛性。

  今日普遍見到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似乎人與人之間失掉了秩序法則,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破壞之後所遭受的後果是能源危機、空氣污染、氣候無常等災害。祈望本書廣為流通,讓人人閱讀高橋信次大師真理的精髓:實踐「諸法無我」用自己的身與心靈體驗不偏不倚的中道法則。
 


作者簡介

高橋信次

  自幼即經歷多次靈的體驗,於電子工學、物理、天文、醫學等皆有涉獵…對人類心靈與肉體的關係有精闢獨特的理解,經一再深入探究的結果,發現了靈魂的轉生輪迴一事。

  著作:《般若心經的真義》、《心的原點》、《心的指針》、《超越的愛》、《惡靈- 破除躁鬱症》、《心靈的對話》、《緣生之舟I 神理篇》、《緣生之舟II 科學篇》、《緣生之舟III 現證篇》。

  高橋信次大師生於長野縣,如他事前的預言般,於1976年6月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第一章 成佛之道
1 從誕生到出家
2 探訪名師
3 五位比丘
4 淨飯王與釋迦族的悲歎
5 一個婦人的布施
6 遍涉疑問與答案
7 暗中摸索
8 邁向開悟之道
9 一口牛乳
10 內心的搏鬥
11 光明在望──發現心中量度的尺
12 除去心中的陰霾──童年與出家
13 出家後
14 夢幻的世界
15 跟惡魔決鬥
16 偉大的時刻
17 與梵天的一席話
18 神遊梵天界
19 布法之旅

第二章 五位阿羅漢
1 觀自在力
2 向鹿野苑進發
3 怪異的景象──修道場上的妖氣
4 最早的弟子
5 啟蒙與光明
6 滌除心垢,邁向阿羅漢之道

第三章 佛陀和弟子們
1 耶薩的苦惱
2 傳道之旅
3 治病
4 拜火
5 迦葉尊者投佛門
6 三寶
7 僧團的形成
8 出家必備的條件
9 婆羅門僧來尋釁
10 十字架上的愛
11 奉獻竹林精舍
12 布施的功德
13 迦毘羅衛國的期盼
14 機緣
15 皈依
16 盂蘭盆會和供養
17 舍利弗和目犍連

用語詮釋


原序

  老實說,我所看過的小說、傳記和傳奇等,簡直少得可以數出來,而且對於故事中情節的安排及人物的描繪,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據我所知,大凡一部著作的產生,都要經過一段漫長的醞釀時期,亦即作者除了要有累積的人生體驗外,還要能做精密的構思,以及勤奮的蒐集工作,此外,還必須備一枝生花妙筆。

  我在此要敬告各位讀者的,則是我寫作這本書,幾乎把上述的這些過程都省略了,說來也許你們不信,這本書全是憑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靈的啟示而完成的,或者你可去問那些學過佛理或讀過聖經的人,他必告訴你這本書解開了他對宗教的竇,幫助他了解經典中艱澀冷奧的詞義,在我身邊並有許多親身經歷過轉生輪迴且因此而悟道的人,他們能對我文中所述及的一切道理加以印證,在華嚴經十地品、新約聖經使徒行傳第二章中,記載有關弟子讚歎教主以及自身表現的奇蹟,直至今天,所謂的「奇蹟」仍層出不窮,基於這個因素,更堅定了我著作本書的意念。

  現在市面上所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傳,多半是描述佛陀和弟子們之間的事情,以及他度化眾生的種種,對於他自出家到悟道的一段遭遇和心路歷程,則付之闕如。佛理不是光用頭腦和眼睛就可以想見的,必須用自己的身與心來體驗個中的道理,日久之後,一些往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自然能在心中豁然開朗,而一切的疑惑也能在瞬息間煙消雲散,佛陀當初在怎樣的情況下使自己達於這種不可名狀的境界,引起了我莫大的興趣。

  本書的用語力求淺顯,譬如「諸法無我」,一般的解釋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皆是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沒有一個『自我實體』的存在。」我把「法」解釋為「秩序」。我們縱觀大自然的井然秩序,四時的推移,星體的運轉等,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們今天所面臨的能源危機、空氣污染等問題,難道不是因為人類自己已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破壞了大自然的秩序所遭到的一種後果嗎?這也就是「秩序」中包含著可貴的個體意志,而不是個體的恣意任性。簡單地說,「諸法無我」,就是一種不偏不倚的中道。

  「佛陀」者,由梵文音譯而來,即「覺者」也,我們尊稱釋迦牟尼為「佛陀」, 因為他是人世間一位徹悟生死、洞悉人生真相的大智者,以其完美的人格與言行被世人尊奉為神明, 時至今日, 人們忘記了他也曾是人的事實,甚至有人說,釋迦牟尼佛又不是人,怎能了解到我們「人」的煩惱?他能給我們人類什麼樣的啟示呢?可別忘了,釋迦牟尼曾以其人身,拋棄了榮華富貴與天倫之樂,經歷了許多修鍊的歷程, 忍受了許多身心上的煎熬與痛苦,我們不可抹煞這些事實。總之,我想告訴讀者的是,本書絕不同於時下一般流傳的佛陀傳記,希望讀者讀完本書後,能將佛陀的啟示發揮到日常生活中,這才是我著作本書最大的心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