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審美的維度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藝術設計審美的維度

作者:邱景源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ISBN:9787562360384
語言:繁體中文

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和經典美學理論的基礎上對於美、審美和設計審美進行了有創新性的闡述,既具有一定學術價值,也對當下審美實踐和審美教育的改進有很多啟發性;另一方面,書的內容在筆者多年審美教育實踐的基礎上,採用問題啟發式和結合作品生動描述審美經驗的方式進行寫作,在專業人士和大眾的審美教育上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很高的價值。
  
《藝術設計審美的維度》的內容分為十二個部分,對美、審美、風格等進行了有創新性的闡述,分別論述了審計審美的十一個維度:創造美、形式美、技術美、功能美、藝術美、符號美、心理美、進化美、日常美、道德美、綠色美。


邱景源,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博士,講師,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藝術史論和設計史論。出版編著兩部:《設計概論》(2012年),《設計美學》(2014年),在《藝術評論》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幾篇,主持省部級科研專案1項,市廳級科研專案1項。


緒論 美與審美
審美判斷的依據
發現美的眼睛

審美
風格與時尚
美學
設計
設計美
設計審美的維度

創造美
創造性智慧之美
審美形式和意趣的創造
功能創新和審美創新的結合

形式美
現代形式審美經驗的覺醒和探索
形式和形式感
設計形式的審美特徵
形式美的法則

技術美
現代技術審美經驗的覺醒和探索
勒·柯布西耶“機器美學”
密斯·凡德羅“少就是多”
技術美的含義和表現
未來技術美的發展趨勢

功能美
形式依隨功能
功能美的理論探索
實用形式向審美形式的轉化
形式依隨功能的未來設計
……

藝術美
符號美
心理美
進化美
日常美
道德美
綠色美
參考文獻
後記


自18世紀後半期發生英國工業革命,現代設計萌芽和產生以來,現代藝術設計在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諸多設計流派的演變,產生了眾多設計大師、設計傑作和設計思想。對這段現代設計歷史進行審視和研究的著作已經很多,其中不乏設計史研究的經典著作。
  
不過,現代藝術設計除了解決實際問題、構造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塑造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外,更創造出審美風格,引領審美時尚,給人們帶來無限豐富的審美體驗。現代藝術設計發展的歷史,也是現代設計美的創造和對現代設計品審美體驗的歷史。然而,從審美的角度對現代設計發展歷史的審視和研究還比較少。
  
這就涉及當今設計美學學科的問題。到如今,很難說設計美學學科已經建立起來了。在國際學術界,有很多關於設計審美的研究,但始終沒有“設計美學”(designaesthetics)這門學科,甚至“設計美”(design beauty)仍然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反觀國內學術界,設計美學早已成為各大高等院校設計專業的專業課,以設計美學冠名的教材和論著也出版了很多,包括筆者也出版過一本《設計美學》(2014年)。不過,細細查看這些著作,各自體系和內容千差萬別,基本觀點和理論也相差很大,遠沒有形成一門成熟的學科。
  
總結國內設計美學研究的現狀,大概可以歸納出兩種趨向:一種是偏重設計技術美的研究,大部分篇幅集中於人機工程學在設計中的應用;另一種是嘗試界定設計美學基本概念和建構設計美學學科體系,但觀點和體系差異較大,遠沒有達成共識。第一種趨向側重技術美,可以不在這裡討論。第二種趨向正是我們這裡要探討的建構設計美學的嘗試。
  
藝術設計審美研究上仍然不能取得突破和真正建立設計美學學科的原因至少有三點:
  
一是建構設計美學學科本身在歷史話語資源和設計審美經驗闡釋上存在一定難度。傳統美學一直側重純藝術的審美研究,因而藝術審美話語和審美非功利論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而與實用功能結合的藝術設計的審美與純藝術審美存在明顯區別,已建構起來的研究藝術設計審美的理論話語還比較缺乏。設計審美經驗和藝術審美經驗存在諸多差別,因而在對設計審美經驗的闡釋中,比如對設計功能審美經驗的闡釋中,由於傳統藝術美學審美非功利論的巨大影響,碰到諸多困難。
  
二是現有很多研究還嘗試用一些傳統和主流美學理論來建構設計美學。其實,由於設計審美經驗具有不同於藝術審美經驗的日常性和功利性等特點,建構設計美學必然需要吸納、匯總和創造新的美學理論。比如,可以吸收和借鑒心理學美學、日常美學、環境美學、符號美學等已有的、非純藝術美學的美學研究成果和理論。另外,也要在分析設計審美經驗實際特性的基礎上,進行美學理論上的大膽創新和美學邊界的大膽開拓。
  
三是現有設計美學研究熱衷於理論建構,對設計史上設計審美經驗的認真梳理、研究和總結還很不夠。新的審美經驗需要新的美學闡釋理論。美學闡釋理論的有效性是由實際審美經驗決定的。因而,只有在細緻梳理和研究現代設計產生以來的設計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去建構設計美學理論體系,無論是吸納各種新的美學理論,還是提出新的觀念和理論,才會有牢固的根底和正確的方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