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業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為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去工業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為例

作者:馮科
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1日
ISBN:978730125082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98元

馮科編著的這本《去工業化之都市金融中心研究--以北京為例》主要考察北京市在構建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去工業化」對經濟的影響程度,考察金融企業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對北京市經濟的影響程度,以及政府應采取何種措施促使金融機構集聚。本書縱向地考察了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演變,探討國際金融中心是如何沿着世界經濟、金融的發展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演進。本書把北京與上海、香港、東京三個典型的金融中心構建因素進行比較分析,橫向地考察北京構建金融中心的優勢和劣勢,通過比較分析,可以較為清晰地了解北京構建金融中心的國內外環境。本書還考察了北京產業結構變遷史,試圖從產業優化和選擇視角探索北京構建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而把握北京的產業結構變遷及其金融中心構建的趨勢。本書通過實證分析,划分了北京的顯著優勢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和比較劣勢產業。最后,本書提出,北京金融中心的發展,必須立足於中國的綜合國力、合理的經濟結構、不斷提升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的金融體制、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成熟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和穩定的國內政治經濟環境。馮科,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有多年金融機構高管工作經歷,擅長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及投資管理實務研究。理論研究領域包括貨幣政策、金融風險管理、投資管理等方面。兼任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新經濟》雜志社副總編輯。主持和參與國家級課題4個;獨立主持課題11項。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十篇。擔任上市公司粵高速、廣宇發展、天地源、香港亞洲資產四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同時兼任建銀精銳房地產投資基金獨立董事。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創新與不足 1.5 研究框架第2章 相關研究綜述 2.1 產業結構的一般理論 2.2 金融中心構建理論第3章 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變遷 3.1 國際金融中心的萌芽:佛羅倫薩與布魯日 3.2 國際金融中心的雛形:安特衛普與阿姆斯特丹 3.3 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形:倫敦 3.4 國際金融中心的成熟:紐約 3.5 國際金融中心多元化格局 3.6 經驗總結第4章 北京與其他金融中心的比較 4.1 北京與上海的比較 4.2 北京與香港的比較 4.3 北京與東京的比較 4.4 本章總結第5章 北京產業結構變遷與金融業發展 5.1 近現代工業與金融業:1949年以前 5.2 重工業化戰略與金融抑制:1949—1978年 5.3 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發展:1978年至今 5.4 北京構建金融中心的條件第6章 北京市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6.1 已有研究的簡單綜述 6.2 北京產業結構的比較分析 6.3 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6.4 本章總結第7章 北京市第三產業集聚度及金融業發展的實證研究 7.1 產業集聚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7.2 產業集聚度研究方法及其比較 7.3 基於區位熵法的實證研究 7.4 本章總結第8章 北京市金融業投入產出效率 8.1 金融效率理論及其實證研究 8.2 DEA模型概述 8.3 變量、數據說明與實證分析 8.4 本章總結第9章 北京市金融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9.1 實證分析背景 9.2 文獻回顧 9.3 北京市金融發展現狀 9.4 北京市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9.5 實證分析結論第10章 審批金融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以北京為例 10.1 尋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10.2 金融審批權價值的估算——以北京為例 10.3 審批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10.4 本章總結第11章 利用關鍵事件促成北京金融中心建設——基於倫敦和紐約的案例研究 11.1 引言 11.2 路徑依賴理論及其應用 11.3 國際金融中心案例研究:倫敦和紐約 11.4 北京金融發展現狀 11.5 本章總結第12章 建立「十大中心」的建議與規划 12.1 構建金融中心的管理決策機制 12.2 構建金融中心的基礎設施 12.3 構建金融中心的市場環境 12.4 本章總結第13章 結論和建議 13.1 結論 13.2 建議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