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與鄉土中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人類學與鄉土中國

作者:徐傑舜 許憲隆 主編
出版社:黑龍江人民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ISBN:720707141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19元

摘自P17-P19: 二、鄉土社會的自然保護與文化保護:生態人類學的分析 在地球上有人參與的生態系統中,人類學關注包括區域人類諸族群和動植物種群在內的生物一文化多樣性整合性存在的研究,或對其失序狀態的改善研究。對於前者,涉及人類學民族學家擅長的、對相對靜止的經濟文化類型的描述,特別是對上個世紀那些少受大規模現代「開發」和市場經濟沖擊的區域社會而言;對於後者是屬於對那些因不當干預而造成的文化生態系統紊亂的地方提供理論解釋與有益的應用性建議。 關於中國經濟文化類型的划分,最流行的是20世紀50年代由前蘇聯民族學人類學家切博克薩羅夫和中國人類學家林耀華共同研究的分類成果。①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生態人類學以及相關學科共同創造了新的研究成果,對在不同生境上不同族群的生計方式及其相關的思維與行為方式的關聯有了新的認識,其中生物一文化的多樣性整合的規則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理論成果,成了對日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功或陷入困境的重要評估標尺。如果從切一林分類范式中抽出那些如今已有新的理論發展的生計類型看,游獵、游耕、游牧和農作四類最為引人注意,因為他們占了中國主要的版圖面積,以及人口和民族的大多數。而且這四種類型的人類居住地都被不恰當地干預過而承受苦果。 1.森林苔原馴鹿 我們所理解的切一林氏的中國經濟文化類型中,森林苔原馴鹿型被認為是最具傳奇性的生活方式之一。例如,歷史上中國東北部的鄂溫克族長期住在針闊混生林帶,林地密布著苔胡植物,是馴鹿群啃食的天然「飼料」。他們游獵和放養鹿群,一年一個移動周期,其大家族組織正是適應了這種靈活的游徙生活方式。鄂溫克人熟知馴鹿的輜重、轉移和奶制品等的實際價值,好的生活經驗與群體意識無形中規定了苔原承載馴鹿數量的習慣標准。在居住地,馴鹿不僅作為彩禮交換互惠,還是人與神之間神靈的重要媒介。鄂溫克族的游徙人群與馴鹿種群和諧地相依為命,創造了自身的積極的生命價值。所以鄂溫克族的小生境系統整合了動植物種群、地方族群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整體。這樣的森林生態環境,在最近幾十年間,卻因森林大面積砍伐而消失,而附著地表的苔胡植物亦減少殆盡,隨之,馴鹿業也難以為繼。社會的發展頹勢造成少數族群心理及社會病症,酗酒和非正常死亡比例增加很快。狩獵游徙的鄂倫春族和鄂溫克族一樣,還遇到了從民國時期的「棄獵歸農」政策和解放後和「大躍進」時期以及直至今天地方政府仍積極貫徹的定居政策。但定居的思維與行動在游獵馴鹿民族生活中造成文化中斷,出現「棄農歸獵」或因不熟悉務農而使生活無著甚至釀成高酗酒和高自殺率的嚴重後果。

總序論壇文件人類學高給論壇綠皮書主題演講論壇紀實人類學與鄉土政治人類學與鄉土社會人為在學與少數民族社區人類不這與鄉土文化人類學與鄉土信仰附錄后記

人類學研究本質上是理論研究,要解決的是人類各民族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問題。人類學本土化的意義,就在於怎麼把產生於西方的人類學這門學問引進中國,拿來解決我們中國自己的本土問題,甚至包括理論的本土化、對象的本土化、話語的本土化,還包括手段和隊伍的本土化。人類已經跨入充滿挑戰與機遇的21世紀,回顧人類學從西方傳入中國后,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歷史,經過中國人類學家的不懈努力,中國人類學從無到有,從依附到向獨立發展,從引進到形成具有某些特點的中國學術傾向,並着力從事中國人類學體系的建立。人類學作為一種方法論,其精神實質是博大的世界目光,是科學的論證方法。因此,人類學要求人類學家跳出狹隘地域限制,以一種俯仰天地,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宏觀視野來審視其研究對象。所以對國內外研究的經驗,我們要認真學習,但反對全盤照抄。純粹的「拿來主義」是要不得的,只有將西方人類學的理論、方法與中國人類學研究實踐相結合,在學習國內外研究經驗的同時,發揮個人研究專長,在研究中強調綜合取向,跳出西方學術界固有的窠臼,發揚中國文化兼容並蓄的傳統進行研究。為此,人類學高級論壇的宗旨是: 1.對中國歷史文獻進行人類學的解讀和分析 中國歷史的悠久是舉世公認的,其相關歷史文獻的豐富也是舉世無雙的。可以毫無疑問地說這是人類學一座古老而豐富的學術寶庫。但是,幾千年來,雖然出現過以《史記》作者司馬遷為代表的歷史學派,他開創了紀傳體的研究方法,在《史記》中對當時的中國的民族作了我們今天所稱的民族志描述,但其后,尤其是清代考據學派的興盛,他們運用訓詁、校勘和資料收集整理的方法研究中國豐富的歷史文獻,使得近現代的學者往往只重史料的考證,卻忽視對經過考證的材料的理論升華。今天我們面對新世紀,在推進人類學本土化的時候,提倡運用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對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重新審視、重新整合,作出新的解讀和分析,從中概括出新的論題,升華出新的理論,使人類學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受一次洗禮。 2.對中國社會進行人類學的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一向是人類學家們看重的研究方法,在中國人類學發展的今天,由於人類學本土化的需要,田野調查的作用愈來愈重要。因此,人類學必須走向人民、走向社會,而不應該走進書齋、走進象牙塔。而走向人民、走向社會就是走進田野進行調查。當前在占有世界上1/5強人口的中國正進行着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一次社會變革,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從計划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從封閉社會轉向開放社會的迅速轉型為人類學提供了最大最豐富的田野研究園地。中國人類學家應該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對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空前的社會經濟文化大變遷展開廣泛深入的田野調查,寫出不愧於這個時代的研究成果。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類學理論在具體的田野調查中受到一次洗禮,從而使人類學的理論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甚至從中升華出新的理論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