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改變了美國︰驅動國家轉型的力量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信息改變了美國︰驅動國家轉型的力量

作者:[美]阿爾弗雷德‧D‧錢德勒 詹姆斯‧W‧科塔達
出版社:上海遠東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1日
ISBN:9787547604137
語言:繁體中文

阿爾弗雷德‧D‧錢德勒和詹姆斯‧W‧科塔達主編的《信息改變了美國》譯成中文出版,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它對于讀者隱映社會現實可能激發的追溯、對照、遠眺之影響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對于每個讀者所關心的時代變革、經濟社會轉型以及心目中所對應的“關鍵詞”就更加具有釋疑解惑、當頭棒喝的作用。 《信息改變了美國》講述的是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進程中因為信息(或者說信息技術)而發生過的史詩般的傳奇故事。這些傳奇故事在每個傳奇人物登場的時候,也都曾經閃爍過光芒四射的魅力。熟悉技術變革進程的工程師和管理者們,會如數家珍般地將每個時間進程中的歷史事件、人物繪制在歷史長廊之中,在一些細微環節的跌宕起伏背後,自然免不了隱藏著惋惜、慨嘆和悲歡。揭開技術變革的神秘面紗和輝煌,將每個技術細節的發展演化對應于企業興衰、產業消長以及經濟社會轉型,讀者就不得不自覺打消獵奇的興致而專心致志、耐心品味這樣一部別有洞天的歷史長卷。 阿爾弗雷德‧D‧錢德勒(Alfred D.Chandler Jr.,1919—2007) 商業史學家,哈佛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Strauss商業史榮譽教授,著有《戰略與結構》《看得見的手》《規模與範圍》等,曾獲得包括普利策獎和班克洛夫特獎在內的許多獎項。 詹姆斯‧W‧科塔達(James W.Cortada) IBM全球服務(IBM Global Service)高級顧問,著有許多管理學和信息技術歷史的書籍,其歷史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企業如何進行信息處理。

叢書總序/吳敬璉 推薦序:走向後錢德勒時代/秦海 序言 作者簡介 1 導論︰從歷史的視角看信息時代 Alfred D.Chandler Jr. 商業時代 工業時代的到來 工業時代走向成熟 信息時代的來臨 2 美國信息時代的早期起源 Richard D.Brown 英國殖民地信息擴散的舊體制 信息革命的基礎 培育一個全國性的信息市場 小結 3 塑造工業時代的信息基礎設施 Richard R.John 重新定位商業共和國的信息基礎設施 商業共和國的信息環境 鐵路和電報重新構建了工業時代的信息基礎設施 從商業共和國向工業國家轉型中的信息環境 電話完善了工業時代的信息基礎設施 工業國家的信息環境 小結 4 工業時代信息和技術的商業應用 JoAnne Yates 1890~1920年間企業成長、管理理念和信息需求的增長 信息技術︰辦公設備和科層管理方法 這一輪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額外的信息需求︰人事關系管理和監管制度的變化 大型後台信息系統︰制表技術 小結 5 信息時代的開端︰廣播、電視和電影對美國的推動 Margaret Graham 電子管時代(1907~1967) 電子管作為使能器和控制器 物質材料的不同 無線電︰始料未及的兩用技術 電影中的配音 向一個被動員起來的社會過渡 國家統一的文化 電視和雷達︰計劃中的兩用技術 媒體的共存 文化動員的極端 “自由”媒體的代價 政府和產業有效協調的喪失 小結 信息時代的先驅︰芯片和計算機的發展 6 信息時代的先驅︰芯片和計算機的發展 James W.Cortada 晶體管和芯片的到來 計算機的發展 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史 知識工作者以及知識職業 計算機應用的範圍和程度 小結 7 1960年以來信息技術管理的發展 Richard L.Nolan IT管理的階段理論 組織結構和IT構架的關系 數據處理時代 向微機時代轉變 個人電腦在商業企業中的應用 互聯網的誕生 向網絡時代變遷 信息資源管理 組織績效的新標桿 小結 8 1977年以來美國家庭計算機的發展 Lee S.Sproull 家庭計算機的三個發展階段 家庭計算機使用狀況與社會地位有關 兒童和家庭關系變化 家庭和外部世界間的邊界變得模糊 電子社交和電子聯絡 小結 9 信息時代︰連續性與差異性 Alfred D.Chandler Jr.*James W.Cortada 從西奧多‧維爾到數字融合 數字融合的到來 軟件的情形 一個美國故事 注釋 理解信息在美國轉型中作用的進一步文獻介紹 英文索引 中文索引

阿爾弗雷德‧D‧錢德勒和詹姆斯‧W‧科塔達主編的《信息改變了美國》譯成中文出版,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它對于讀者隱映社會現實可能激發的追溯、對照、遠眺之影響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對于每個讀者所關心的時代變革、經濟社會轉型以及心目中所對應的“關鍵詞”就更加具有釋疑解惑、當頭棒喝的作用。 《信息改變了美國》講述的是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進程中因為信息(或者說信息技術)而發生過的史詩般的傳奇故事。這些傳奇故事在每個傳奇人物登場的時候,也都曾經閃爍過光芒四射的魅力。熟悉技術變革進程的工程師和管理者們,會如數家珍般地將每個時間進程中的歷史事件、人物繪制在歷史長廊之中,在一些細微環節的跌宕起伏背後,自然免不了隱藏著惋惜、慨嘆和悲歡。揭開技術變革的神秘面紗和輝煌,將每個技術細節的發展演化對應于企業興衰、產業消長以及經濟社會轉型,讀者就不得不自覺打消獵奇的興致而專心致志、耐心品味這樣一部別有洞天的歷史長卷。 《信息改變了美國》就是這樣的一部歷史長卷。作為讀者,這就是我的感受。 錢德勒是工商業史——乃至經濟史領域少有的受人敬重的學者。按照錢德勒自己的說法,工商業史研究區別于其他的歷史研究。在1978年錢德勒擔任工商業史學會主席的演講中,他曾經指出,工商業史“是形形色色的,但是,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它們決不是英雄史詩。”在他看來,“對于絕大多數初入歷史學大門者而言,過去是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研究涉及了激動人心的事件和強權人物、政治、戰爭、外交以及人類和思想的重大運動。至少對于他們而言,工商業史是索然無味的、微不足道的和發生在當代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淡泊心境,錢德勒成就了一個工商業史學家的一生。《巨型企業︰福特、通用和汽車產業》(1964年)、《戰略與結構︰美國工業企業史的若干篇章》(1969年)、《杜邦和現代公司的形成》(1971年)、《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1977年)、《管理的科層制︰現代工業企業興起的比較研究》(1983年)、《規模與範圍︰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1990年)、《塑造工業時代︰現代化學工業和制藥工業的非凡歷程》(2005年).《發明電子世紀︰消費電子和計算機產業的傳奇故事》(3011年)以及他所主編的 “錢德勒式的公司”,或者說“管理資本主義”,或許是錢德勒作為著名的工商業史家留下的最值得珍視的遺產。但是,就在錢德勒臨終之前,因為經濟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術革命的如火如荼,使得“錢德勒式的公司”和“管理資本主義”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在我看來,錢德勒後期著作中的《發明電子世紀》、《塑造工業時代》以及《信息改變了美國>正是為了回應這一爭論而出現的。 長期以來,在美國的工商業史研究中,“錢德勒式的企業”或者說“錢德勒範式”(Chandler Paradigm)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這一佔據主導地位的範式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特別是在世紀之交,隨著信息通信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爭論就更為激烈。“到20世紀末期,由錢德勒在《看得見的手》、《規模與範圍》以及其他著作中所闡述的大綜,合是糟糕的,需要重新修正。”Lamoreaux,Raff和Temin(以下簡稱LRT);進而認為﹀需要修正的原因是“錢德勒所喜歡的資本主義經濟組織走向巔蜂狀態的企業類型——大型的、垂直一體化的、水平多樣化的、職業經理直接管理的公司——顯然已經消失。這一發展不僅對錢德勒所闡述的實質性內容,而且對其基本方法論提出了質疑。”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