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報告(2009~2010)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報告(2009~2010)

作者:高巒 主編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01日
ISBN:978750971188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目前中國建設場外交易市場、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日標已經明確,但理論上的困惑和實踐中的迷茫仍未解決。基于這樣的背景,我們推出《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報告(2009~20lO〉》,試圖在總結中國場外交易市場歷史探索與借鑒國外建設場外交易市場成熟經驗的基礎上,找到既符合場外交易市場發展規律又與中國特殊國情相適應的場外交易市場建構之路。 本書分四部分,分別是總報告、回顧篇、借鑒篇和展望篇。 總報告為本書的統領,綜述了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相關的基本理論,包括多層次資本市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制度變遷的一般理論與中國經濟體制變革的模式,以及世界範圍內場外交易市場的興起與發展等;對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的歷史探索進行了總結和反思,評價了其歷史貢獻,分析了問題與教訓,論述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現狀;最後提出了本書的基本觀點。 回顧篇客觀回顧、總結、評價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場外交易市場的探索發展。中國場外交易市場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企業股份制改革與股份制經濟發展的需要,80年代末的櫃台市場孕育了滬深交易所市場,90年代蓬勃發展的場外交易市場構成了交易所市場的有效補充,90年代末清理整頓使場外交易市場近乎銷聲匿跡,2000年後在嚴格管制之下場外交易寥若晨星。本篇共五篇文章,分別研究了中國場外交易市場萌生的背景,場外交易市場從興起到鼎盛再到清理整頓的發展歷史與組織制度演變,政府對場外交易市場的管制與整頓,歷史貢獻與經驗教訓等問題。 借鑒篇系統分析比較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成熟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與制度結構。其中,美國場外交易市場體系層次最為豐富、完善,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一個現代化、多層次的市場體系。此外,英國、德國、日本以及台灣的場外交易市場也各具特點,許多制度創新給我們以豐富的啟示或借鑒。因文化傳統與經濟制度的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場外交易市場在結構層次、上市制度、交易制度、監管制度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差別,然而,總體來看,都具有準人門檻低、普遍采用做市商制度、自律監管為主等特點。 展望篇分析了中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的外部環境、基本制度設計以及實踐探索。本篇共七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為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的條件分析,通過對整體經濟以及資本市場環境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時機已經成熟。接下來的五篇文章分別提出並論證了我國場外交易市場應采取的雙層遞進式市場結構,做市商為主的混合型交易制度,保薦人持續督導制度,統一制度下的分層次、多主體監管制度等。最後一篇文章評述了天津股權交易所的實踐探索。 本書力求從專業的分析角度,以翔實的資料為基礎,還原中國場外交易市場近二十年的探索歷史,並進行總結與評價,在此基礎上,分析、借鑒國外建設場外交易市場的成熟經驗,總結規律,結合現實,尋求同中國特殊國情相適應的場外交易市場建設之路。

總報告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的回顧與思考 回顧篇 20世紀80年代股票場外交易市場的興起 20世紀90年代場外交易市場發展回顧 探索與創新︰2000年後場外交易市場考察 中國早期場外交易市場的監管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歷史作用的總體評價 借鑒篇 美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 英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及特點 德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及特點 日本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 台灣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 展望篇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條件分析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的市場結構設計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做市商制度研究 場外交易市場做市商定價理論與制度設計 場外交易市場保薦人制度研究 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監管模式研究 為在天津濱海新區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創造條件 附錄 場外交易相關法規、政策匯編 後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