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

作者:甲斐輝彥
出版社:捷徑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8日
ISBN:978986676334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4元

  ※甲斐輝彥──《大英百科全書》全球銷售業績NO.1業務強烈建議:
  「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
  一個業務員一旦做了三年,對同樣的商品、一成不變的客戶群會感到厭倦,更遑論可以從中有所發展,人生從此進入一個晦暗的死巷。
  ※世界最強業務獨家傳授「快速出頭天法則」,讓你三年內成為超級業務員!
  ※ 甲斐輝彥──《大英百科全書》全球銷售業績NO.1業務強烈建議:「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  一個業務員一旦做了三年,對同樣的商品、一成不變的客戶群會感到厭倦,更遑論可以從中有所發展,人生從此進入一個晦暗的死巷。
  ※ 世界最強業務獨家傳授「快速出頭天法則」,讓你三年內成為超級業務員!  10項法則帶你往成功邁進,從打開書本的那刻起開始累積超越老闆的實力,在被公司拋棄之前,先和公司Say Goodbye!  法則1 :做個不「顧人怨」的業務  法則2 :讓別人聽自己說話  法則3 :成為別人眼中的熟面孔  法則4 :讓客人想再見到自己  法則5 :獲得客人的信任  法則6 :和客人建立互信關係  法則7 :開始步上成功之路  法則8 :讓別人叫自己「老師」  法則9 :成為別人口中的天才  法則10:成為「業務之神」
  ※ 獨家觀點:過去所累積的業績與經驗對業務員而言毫無意義!  你的周圍是不是常會有些前輩很驕傲的告訴你:「過去的我可是很厲害的。」而且三不五時就會把過去的輝煌戰績秀出來?  你認為像那樣的前輩現在還會有業務能力嗎?  事實上現在無法把商品賣出去的前輩是沒有當業務的能力的,所謂業務能力是指現在可以賣出商品的能力。  也就是說,要想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卻跑去跟沒有業務能力的人討論的話,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但是,怎樣的人才是擁有最強的業務能力的人呢?──那就是已經覺悟到自己必須成為經常將商品販售出去的人。  有這種覺悟就不會疑惑,不疑惑就能朝著目標勇往直前,成為成功的業務。
作者簡介
甲斐輝彥
  生於1976年,在日本滋賀縣長大,大學一年級開始在Encyclopedia Britannica英文百科全書的銷售部當銷售業務,初出茅廬便發現自己的業務才能,因此讀了一年愛知學院大學部旋即休學,隔年成為了Encyclopedia Britannica英文百科全書裡,被喻為「世界最強武鬥派」,「業務OFFICE 666」中的年度TOP 1業務員,業務量全世界第一。之後也曾從事會計師事務所、不動產、授權機制、經營餐廳等多項工作,更創立人力銀行公司,現在為ZEKU顧問公司的負責人。

序 提升業務技術,從業務員這個工作「畢業」吧!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業務在第三年時成長曲線會變成水平過去的業績和經驗對業務是沒關係的業務技術和經營技巧是息息相關在被公司解雇之前,不如先自己離開公司
法則1 做個不「顧人怨」的業務第一章 變得不會讓人起疑的技術為何在10年內換了15次的工作分辨會成功的人和不會成功的人的方法如果想要成功的一定要學習把新進業務培育成「超級業務」的方法要提高營業額和利潤的關鍵在人際關係業務的致命傷是讓人起疑挑戰業務的最大障礙「厭惡」的方法業務對話的發展要和預測的一樣「可以繼續下去」的業務技術業務會依10個法則來成長容易「讓人起疑」的人請立即換工作
法則2 讓別人聽自己說話第二章 想讓人有「聽聽看也好」的技術把談話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的方法一瞬間縮短與對方的距離的方法讓談話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的練習法
正面思考對業務是非常有效果的保持微笑的話,對方也會笑
法則3 成為別人眼中的熟面孔第三章 認識此人的技術如果能到達這階段的話,以業務來說幾乎合格業務的真實適用條件需控制住對幸福、不幸的感受訂出幸運的基準的話,也會變得更加善用時間覺悟自己本身就是人生的主人翁業務職位只要利用一點的「競爭優勢性」就能出人頭地利用閱讀新聞來創造優勢
法則4 讓客人想再見到自己第四章 站在對方立場的技術配合對方的喜好進行對話的方法迴避對方警戒的方法傳遞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給對方的方法只有知道是沒意義的擁有數個屬下,提升「傳遞的力量」
法則5 獲得客人的信任第五章 被人信任的技術讓自己信任對方的方法讓對方變得能信任自己的對應方法利用「選擇」客戶而得到「信任」成為能讓屬下信任的方法
法則6 和客人建立互信關係第六章  建立信賴關係的技術成為值得讓人信賴的三個必備條件擁有很多計畫的思考方式等待時機的戰略法柔軟性並不是配合對方的意思訂下行動基準的話就會有膽量所謂精神力就是「思考方法」組織營運是表示「勝利方程式」覺悟負起最後的責任時,組織就會成長建立起「信賴關係」的話「客戶」自然變成自己的資本
法則7 開始步上成功之路第七章 成為大人物的技術取得「成為大人物的運氣」的方法把人生朝向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前進的秘訣反應越清楚越容易成功人人稱之厲害!信念的構造創造出令人驚奇的思考方式不可以畏懼變化對待客戶有如自己的親朋好友一樣
法則8 讓別人叫自己「老師」第八章 讓人有「想要追隨此人一起前進」想法的技術創造業績的方法未來藍圖的書寫方法
法則9 成為別人口中的天才第九章 被說為天才的技術導向應有的姿態以天才的觀感來行動磨練自己具備天才的兩種能力
法則10 成為「業務之神」第十章 成為傳說的技術持續實踐
結語

  提升業務技術,從業務員這個工作「畢業」吧!  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  我從以前開始就不斷主張「業務做三年就別幹了。」其中理由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那就是業務做三年就會到極限。達到極限的原因在於:
  .同一個業務員如果連續三年以上都賣同樣商品的話,會對商品感到厭惡。
  .業務員如果連續三年以上都跑同樣客戶群的話,也會對客戶感到厭煩,和客戶之間會漸漸話不投機。〈不過販賣困難度很高的商品以及需要長時間販賣的商品則不在此限〉
  人若對自身工作感到厭惡的話,就會開始停止成長,久了之後更會對這個無法繼續成長的情況感到厭煩。
  業務在三年之間成長曲線會變成水平線
  總而言之,業務在三年之間的成長曲線很容易就變成水平線,比如說三年期間持續販賣同樣商品的業務員之技術水準與六年之間持續販售相同商品的業務員之技術水準是沒有差別的。此事早已得到諸多企業的證實,而且也已經影響到新鮮人就職和職場上的轉業。所以只能在同一家公司待三年而已嗎?沒有這回事﹗
  但是假設你持續三年都販賣同樣商品的話,與新進人員三年後的程度來相比較時,此時對持續作六年的你來說其實兩人的水平是沒有很大的差異,這種情況事先應當去理解。
  被晚輩追上,或是感覺晚輩達到和自己相同的程度時,其實也會有感而發,屈辱地度過空虛的餘生吧。
  所以說,如果你是以下這種業務員:
  .真的想要提升自己的營業技術與能力;
  .想在業務這個職位上獲得成功,
  若真想要如此的話,三年之後換商品或是換公司是個睿智且必需的選擇。
  過去所累積的業績與經驗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所以過去的業績和經驗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嗎?  實質上是沒有意義的。
  在擁有很多優秀業務人員的《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裡的我來說的話是件不公平的事。但是業務這種職業,現在的業務能力和過去的業績或經驗是毫無相關的。
  你的周圍是不是會有些前輩常常很驕傲的告訴你:「過去的我可是很厲害的。」而且三不五時就會把過去的輝煌戰績秀出來?
  你認為像那樣的前輩現在還會有營業能力嗎?  實際上現在無法販賣出去的前輩是沒有當業務的能力的。  所謂業務能力是指現在可以販賣出去的能力而已。  也就是說,想要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卻跑去與沒有業務能力的人討論的話,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但是,怎樣的人才能經常擁有最強的營業能力呢?  那就是已覺悟到要經常販賣東西之人。
  下定覺悟的話就不會有迷惑。沒有迷惑的話就可以直接突飛猛進。換言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且仔細地去做,才有資格成為成功的業務。
  業務技術和經營技巧是息息相關的
  這本書裡的營業技術和經營技巧,早已在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書〉裡成為首屈一指、獨樹一格的經營技術,並被運用在不同的業界裡持續販賣各種不同的商品,形成培育很多超優秀業務人員的know how。
  另外,這本書雖然主要是傳授營業技術的,但是也會教大家一些創業或是經營的方法。
  這本書不只是記載著我從業務轉變成經營者的過程而已,也陳述了許多我觀察、分析週遭大部分經營者的內容。業務員只要磨練營業技術之後,再懂得運用這些技巧,那對於經營是非常有用的,於是所以可以從企業或組織中獨立出來,並擁有自己的時間。
  與其被公司開除不如先離開公司
  站在公司的立場,業務員這個職位在有商品要賣時是很受寵的,但是一旦銷售期過去,就會很容易被遺忘,這是一個相當現實的情況。我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營業技術,不用等到「三年後」公司想要開除你時,你就可以先離開公司。
  大家都知道,每個公司的營業部經理只會有一位。所以和部長同期的前輩都到哪裡去了呢?
  希望各位能謹記在心,業務這個工作真的是沒什麼未來可言,而且只會讓人感到不安。說明白點,業務員出身要轉到內勤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如果能提高營業技術,有很明確的經營方向的話,這樣創業者的技術也會隨之提高的。
  可以獨立創業,也可以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或是在現在的公司取得成功。不管怎樣,如果想要有選擇機會的話,利用三年之間盡可能的把自己的Level提高才是最佳的道路。
  閱讀這本書的各位,由衷地希望能帶給您們幸運和光榮,並同時感謝各位的支持。   法則1 :做個不「顧人怨」的業務──變得不會讓人起疑的技術  為何在10年內換了15個工作
  我從日本滋賀縣當地的八幡商業高中畢業後考上愛知學院大學,為了生活費,從大學一年開始,我就過著白天上學,傍晚在日本《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擔任業務員的工作。
  業務成績一流的我,在大學二年級五月休學後,便以專職業務員的身分工作兩年,在這個短時間內還設立了日本《大英百科全書》的業務代理店,但是最後我還是把這份工作辭掉了。
  《大英百科全書》是外商公司,所有業務的薪水都是採「完全抽傭制度」〈Full Commission〉,所以交通費或商品目錄的費用都要自己負擔。簡單說就是一開始加入就要先投資,所以對那些賣不出去書的業務員來說,這樣簡直就像是生活在地獄般一樣。
  雖然競爭環境很激烈,當時十九歲的我很努力的在單週、單月、單季都奪下營業額世界第一的獎賞。在那之後,我去做警衛、柏青哥店、會計事務所、飲食店經營、不動產、補習班、木匠、系統開發公司、行動電話電信公司、廣告代理店、手錶販賣、殘障者設施、交易員DAT〈Day Traders〉、廣告代理店、系統開發公司等等工作,轉換了各式各樣的職業。
  雖然現在是專職系統開發兼經營管理,但是我在這之前也同時兼了三、四個工作,包括經營群〈董事〉、內勤、作業員等各式各樣的工作。如果把我自由業那段時間也算進去的話,我已經換過十五個工作了,寫履歷表也無法在一頁之中寫完,我想啊!光寫職務經歷我就可以出一小本書了。
  以上是我的經歷,因為只是很粗略的介紹,所以就不把詳細的工作內容寫出來了,我只是想讓各位讀者知道,我不像日本模範薪水階級一樣,可以為同一家公司賣命一輩子。
  但是每換一次工作時,我都會想在工作中盡我所能發揮專才,而更有衝勁,可以說這十五次換工作時,我都是從頭開始的重新出發〈Reset〉。但是每換一份工作,彷彿就像是遇到一個新的挫折。所謂的挫折是取決於:
  .自己本身的能力  .對各個職業的期待  .對不同職場的期待
  這些事在就職前就有想過,但是實際情況卻和自己所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有些時候純粹是自己判斷不夠仔細,或太匆促下決定而導致一再的換工作。換工作的辛苦,悲傷,失落感,爽快感〈這種感覺有點危險〉,箇中心酸,我想是只有體驗過的人才能理解的。
  這樣經常的轉業,對於工作,自己有什麼的想法呢?
  轉業是自己一意孤行的行為,自己心中理所當然可以很明確的說出想轉業的真正理由。但之後人們可能會陷入迷惘,使轉業在不知不覺中偏離自己所想要的方向前進。正因為這樣,時間越來越久而回首轉業這件事本身,卻已不知真正理由何在。但是我的轉業理由卻是很明確而清楚的。
  就是工作變的越來越無聊。
  越來越無聊的理由會隨時當時的職業和時間點而不一樣,但是唯一的共同點是覺得自己工作無聊的話,表現〈Performance〉就會變差,所以就會生自己的氣,因為生氣,即使我過去在這個行業有很好的業績或是光榮,也會輕易的辭去工作。很難說出口的是,這樣的經驗連續有十五次。
  但是這樣的經驗連續十五次,卻發現的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首先,會出人頭地的人,不管做哪行都會出人頭地。
  這句話是我從大學休學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經常聽到的,說真的當時我也是抱著懷疑的心態,但是現在我對這句話卻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也相信,相反的,因為常聽到人們說「那小子不管去哪裡都不行」,不會出人頭地的那種人,到哪裡也都不會出人頭地的。我好歹也可以說經歷了各式各種的行業,所以可以說正在出人頭地、已經出人頭地或是無法出人頭地的人我都看了很多了。所以現在我已經有了可以判別這個人是「會出人頭地的人或是無法出人頭地的人」的能力,這種能力對我來說真是無價之寶。
  分辨會出人頭地的人和不會出人頭地的人的方法
  不管在什麼的行業,可以出人頭地的人都是很勤勞的人。也許大家會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首先請大家不要誤會,因為「勤勞的人」未必等於「吃過苦的人」。所以說吃不吃苦和出人頭地是沒什麼關係的。
  這乍聽之下是很不可思議的事,但是以我的經驗來說,我認為這才是真理。
  會出人頭地的人,不管怎樣在其他人眼中都被認為是吃得了苦的,但是一旦詢問當事人之後,他們都會回答:「我才沒有在吃苦呢,因為這是我喜歡做的事。」;另一方面,無法出人頭地的人,在其他人眼中往往會被認定是不能吃苦的,但是詢問當事人之後卻得到這樣的回答:「每天活著都是在吃苦,自己喜歡的事一件也沒做。」
  也就是說,自己以為自己在吃苦的人還能出人頭地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不會認為這是件苦差事,因而也感覺不太到壓力,身體狀況的管理方面也很容易掌控,所以就會提高勞動率;勞動率高,出人頭地的機會自然也就增加了。為了想趕快出人頭地,是否就是要找到喜歡的工作呢?
  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誤解成只要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管是誰,都能成功的出人頭地。這種理論是可以理解的,我想只是把無法出人頭地的理由轉嫁到個人對工作的喜歡和討厭上而已。
  為何會這樣呢?因為人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林林總總工作的種類就大約有五萬多種,在這五萬多種的工作之中,又要如何才能讓自己可以遇上和自己很適合的職業或是喜歡的職業呢?
  假如想要一天挑戰一種職業,等到體驗過所有的職業之後,再來做出判斷的話,至少也要花上137年。照這樣的說法,過去出人頭地的人是不是運氣好,才會遇上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我覺得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不管是怎樣的工作都會有很有趣的地方,所以才會存在的必要。老一輩的人常常會說:「不要太快下定論說喜歡或討厭,先做做看吧!」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想才會有「會出人頭地的人,不管到哪種業界都會出人頭地」這句話。
  到哪裡都會成功的人,是怎樣的人呢?  這裡讓我們想一想「成功人士的真正特質」是什麼。
  事實上,聰明的人會認為「自己很笨,所以在工作上處處表現不佳」,但是笨蛋的人卻會認為「自己很聰明而且工作能力很強」。換句話說,會成功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笨蛋、工作能力不足,所以就會很努力,然後獲得成功。反之,笨的人卻會認為自己很聰明而且工作能力很強,所以就不努力當然也就不會成功,這就是所謂笨蛋與聰明人的「複雜理論」。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