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的影響研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人工智慧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的影響研究

作者:沈紅兵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24日
ISBN:9789576803673
語言:繁體中文

  AI人工智慧的發展在近年成為顯學,許多國家紛紛投入研究,也產出大量的研究論文,本書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除了技術層面的發展,AI所引發的後續效應所帶來的經濟層面影響才是本書核心的討論主軸。本書討論了AI對中國國內對經濟成長、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等三個面向的分析;在經濟成長的層面長期來看會有所提升,勞動就業的部分對就業總量上升和就業結構產生變化,但是由於AI是一個技術進步的產業,因此會帶來在不同勞動力、不同階段以及不同地區間的收入不平等的狀況。最後一部分則是討論公共政策對上述三個面向的平衡中,在最終在社會總福利的提升達到Pareto Improvement目標。本書共分8 章,從文獻分析開始進行,接著介紹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接著談及技術進步後,對勞工的影響,基於AI也屬於進步的技術,所以進入最重要的部分,人工智慧對於就業的影響還有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最後給予政策建議。

1 導論/ 1
1.1 選題的背景與研究意義/ 1
1.1.1 選題的背景/ 1
1.1.2 研究的意義/ 2
1.2 研究內容、方法、思路和結構/ 3
1.2.1 研究內容/ 3
1.2.2 研究方法/ 4
1.2.3 研究思路和結構/ 5
1.3 創新之處/ 6
1.3.1 學術思想特色與創新/ 6
1.3.2 學術觀點特色與創新/ 6
1.3.3 研究方法特色與創新/ 7

2 文獻綜述/ 8
2.1 國外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8
2.2 國內研究的學術史梳理與研究動態分析/ 11
2.3 國內外相關學術史和研究動態的述評/ 12

3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及趨勢/ 14
3.1 人類技術進步歷程/ 14
3.1.1 人類歷史上的八次技術進步/ 14
3.1.2 人類四次工業革命/ 16
3.1.3 機械化、自動化與人工智能技術進步/ 21
3.2 人工智能概述/ 23
3.2.1 人工智能的起源及歷史/ 24
3.2.2 人工智能的概念/ 26
3.2.3 人工智能的分類/ 27
3.2.4 人工智能的特徵/ 28
3.3 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及趨勢/ 29
3.3.1 人工智能關鍵技術/ 29
3.3.2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 39
3.3.3 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39
3.3.4 人工智能行業應用領域/ 40
3.3.5 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特徵/ 44
3.4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問題/ 45
3.4.1 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 45
3.4.2 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 46
3.4.3 人工智能的隱私問題/ 47
3.5 中美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比較/ 48
3.5.1 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結構/ 49
3.5.2 中美人工智能博弈/ 49

4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58
4.1 研究對象和概念界定/ 58
4.1.1 技術/ 58
4.1.2 技術進步/ 59
4.1.3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 60
4.2 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理論/ 60
4.2.1 技術進步驅動經濟增長的方法論綜述/ 61
4.2.2 人工智能下的勞動力市場均衡/ 62
4.2.3 考慮人工智能生產要素對CES生產函數模型的擴展及應用/ 66
4.3 人工智能的經濟增長效應/ 68
4.3.1 人工智能作為新生產要素驅動的增長/ 68
4.3.2 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影響的預測/ 70
4.3.3 人工智能推動中國GDP增長的預測/ 70
4.3.4 人工智能驅動經濟增長的內涵/ 71

5 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影響的理論研究/ 74
5.1 研究對象和概念界定/ 74
5.1.1 就業與失業/ 74
5.1.2 幾個相關概念/ 75
5.2 技術進步與就業理論/ 76
5.2.1 勞動力需求/ 76
5.2.2 製造業要素成本變化及投入選擇/ 79
5.2.3 不同技術條件下的勞動替代規模/ 80

6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的影響/ 83
6.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總量的影響/ 83
6.1.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擴張效應/ 83
6.1.2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排擠效應/ 86
6.1.3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總量的影響估算/ 87
6.2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 89
6.2.1 人工智能技術帶來就業崗位極化與無就業復甦效應並存/ 89
6.2.2 低技術工種和重複性勞動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89
6.2.3 體力勞動者日益減少,腦力勞動者日趨增加/ 92
6.2.4 女性就業數量增加/ 94
6.2.5 人機協作的「半人馬」工作模式/ 96
6.2.6 人類工作性質和內容發生巨大變化/ 96
6.2.7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國際就業市場的影響具有較大差異/ 97
6.3 人工智能偏向型技術進步對中國就業替代率的測算/ 98
6.3.1 中國勞動替代潛在規模/ 98
6.3.2 影響中國勞動替代的原因/ 99
6.4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中國電子商務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 100
6.4.1 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100
6.4.2 數據來源/ 102
6.4.3 人工智能應用對電商崗位就業、收入及商家業務的影響數據分析/ 105
6.5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影響的機理/ 109
6.5.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總量的影響機理/ 109
6.5.2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結構的影響機理與路徑/ 112
6.5.3 不同類型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動態作用路徑/ 115

7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119
7.1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不同要素分配和勞動收入的影響效應/ 119
7.1.1 人工智能對資本和勞動力收入份額的影響/ 119
7.1.2 人工智能對不同勞動力收入不平等的影響/ 120
7.1.3 人工智能對收入不平等的異質性影響/ 122
7.2 人工智能有偏技術進步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機理/ 123
7.2.1 技術進步偏向性特徵/ 124
7.2.2 技術進步技能或非技能偏向性特徵/ 126
7.2.3 技術進步資本偏向性趨勢及其收入分配效應/ 128
7.2.4 技術進步技能偏向性趨勢及其技能溢價效應/ 130

8 應對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影響的政策建議/ 133
8.1 西方發達國家應對新技術就業影響的對策/ 133
8.1.1 增加對人力資源的投資 加強技術培訓工作/ 133
8.1.2 改善勞資關係,增強勞資和解與合作/ 134
8.1.3 勞工市場的靈活性與非管制化/ 135
8.1.4 將勞動就業的主導方向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服務領域/ 136
8.1.5 新興行業是最有力的勞動就業吸收器/ 137
8.1.6 扶植和發展中小企業是保持合理的就業結構的必要條件/ 138
8.2 應對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對勞動就業負面影響的對策建議/ 140
8.2.1 正面科普宣傳引導社會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消除人工智能技術「恐慌」/ 140
8.2.2 充分重視和運用公共政策在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重要作用/ 142
8.2.3 立法規範招聘網站或網站面向就業、崗位設置、入職條件、職位描述等的算法歧視/ 153
8.2.4 重新定義人工智能時代的職業與工作倫理/ 154
8.2.5 人才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政策建議/ 154

結論與展望/ 158
參考文獻/ 161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