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對我們有多重要?牠所帶來的財富、傷害及存在價值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4月

動物對我們有多重要?牠所帶來的財富、傷害及存在價值

作者:程一駿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08日
ISBN:978957052742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研究地球上有多少種動物以及牠的演化、生態及行為模式,除了可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外,更重要的是,能了解人類與其他動物間的互動關係。本書中,先介紹人類可以利用的動物,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法醫昆蟲學」,這就好像熱門影集《犯罪現場調查》(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一樣,也就是說「屍體會說話」!其次是哪些動物會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不利的影響。事實上,這類動物不少是人類自己引進的外來種,在沒有天敵及缺乏控管的情形下,變成了危害生態系的「有害物種」。再其次,介紹因人類活動所造成動物在生存上的危脅,其中所舉出的例子,大都是我們最常見,也是討論最多的汙染問題,像是珊瑚礁白化、塑膠等。最後,提到一些對人類而言,是具有存在價值的物種及生態系,其中最有意義的是石蠅,因為牠不引人注意,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指標動物,這些都在在告訴我們,人類雖然無法使用生態系的多樣性,但維護牠們卻對於我們的存續,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
本書特色
  在介紹各種動物及其生態的《奇妙的動物世界》,及動物的演化和其行為的《貓為什麼是獨行俠?──動物的行為與演化》之書後,本書將進一步的介紹動物到底對人類有多重要。
編者簡介
程一駿
  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現在改名為石溪大學),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現在改名為海洋與大氣學系)。由於在研究所期間專攻與實驗有關的理論生態知識,因此對生理生態及底棲生態學的研究十分有興趣。在研究所畢業後,在同校的生態暨演化學系任職兩年半的博士後研究員,之後返國任教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由於執行研究計畫,投入了海龜生物學的研究,也對海洋生態保育產生極大的興趣,而成為作者的另一專長。

法醫昆蟲學 陳俊憲.陳俊宏.石正人法醫,一個神秘而古老的行業,他們藉由科學儀器與手術刀,精確切割出潛藏在屍體中的證據,使最狡猾的犯人無所遁形,將最殘忍的兇手繩之以法。其中,法醫們最好的助手,卻是一隻隻毫不起眼的小昆蟲。法醫學又怎麼跟昆蟲學扯上了關係呢?值得大家一起來關心。法醫昆蟲學的源起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有爭執與糾紛發生,當爭執無法解決時,往往便是犯罪事件的起源。當一個兇殺案件發生後,兇手莫不竭盡全力去隱藏屍體,湮滅證據,銷毀一切會使自己被繩之以法的重要物證。如此一來,所有的警察、偵探、法醫等人員自然大為頭痛。幸而有一群小小的「偵探」,會協助人類找出真兇,將兇手繩之以法。這些小偵探,就是隨處可見的昆蟲。而世界上最早利用昆蟲破案的案例,則是源自於中國。話說後晉時期和凝所著的《疑獄集》中曾記載,揚州刺史莊遵觀察疑案屍體時,發現蒼蠅異常聚集於屍體頭部一處,於是深入探查,竟發現一根穿刺到頭部內的鐵釘,從而判定命案係為他殺,並循線找到兇手。此外,宋朝宋慈所著的《洗冤錄》,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教科書,且曾被翻譯成英文廣為流傳。《洗冤錄》中記載了許多當時的法醫─仵作的案例研究及經驗累積。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記載一位死者被鐮刀亂刀砍死,但身上的金錢、衣物卻完好無缺。縣官認為,若是盜賊所為,不可能殺人而不取財物,因此判斷是仇殺。為找出兇手,縣官遂昭告附近居民,將家中的鐮刀都呈驗到縣府。當時時值盛暑,天氣炎熱,而七、八十把鐮刀中,只有一把刀上有蒼蠅飛集,縣官於是判定那把刀的所有人就是兇手。因為殺人之後,鐮刀上的血跡雖被清洗過,但殘留的味道仍然逃不過蒼蠅敏銳的嗅覺,因而偵破命案。這樣的例子當然不只是傳說故事,而是全世界法醫昆蟲學最早應用成功的案例。至於國外第一個將昆蟲學應用在法醫學上的案例,則可推至1855年Dr. Bergeret發表的案例。他描述一具被棄置於屋中的兒童屍體,法醫按屍體上發現的昆蟲相,判定命案發生的時間應回溯到數年前,縮小嫌疑犯人數,並因而破案。這種方法日後也被法醫界大量採用,做為推測命案發生時間的依據。法醫昆蟲學的原理法醫學上判斷屍體死亡時間的方法主要有:組織學、化學法、細菌學及動物學等。其中,動物學方法的基礎,即是藉由對區域動物相的了解,來推斷各種相關的線索。而法醫昆蟲學則是脫胎自動物學方法,透過精確收集相關的昆蟲數據資料,可以「讓屍體說話」。話說昆蟲是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生物,牠們的食性非常複雜,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雜食性、寄生性和腐食性等。其中腐食性昆蟲是屍體上最常出現的昆蟲種類,以蛆最具代表性。蛆是蠅類的幼蟲,種類十分繁多,常生活在糞便或屍體上,以此為食。因為蛆的遷徙能力很小,所以一旦在屍體上發現蛆,幾乎就可以斷定那是蒼蠅在屍體上產下的卵孵化而成的。而蛆成長過程的生活史(即卵、幼蟲、蛹、成蟲)固定,整體而言,溫度乘以發育天數所得的積算溫度大致上是固定的。Byrd和Butler指出,紅顏裸金蠅(Chrysomya rufifacies)在均溫攝氏25度時,其卵期約12天,一齡幼蟲期約6天,二齡幼蟲期約16天,三齡幼蟲期約72天,蛹期約13天。若溫度上升,各個齡期會隨之減短;相對的,若溫度降低,各齡期也會隨之增長。所以只要知道命案發生時前、後數天的溫度,並鑑定出屍體上昆蟲的種類,配合此種昆蟲的積溫資料,即可推論出被害者是何時死亡的。當然,這只是粗略的說明,實際應用時,周遭環境的變化、昆蟲所處的位置、屍體是否遭到掩埋或被水淹沒等,都可能影響死亡時間的推斷。此外,屍體上昆蟲相的演替(succession),也是判斷死亡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被害者死亡後十五分鐘內,螞蟻就會出現,來嚙食新鮮的血肉。嗅覺靈敏的麗蠅也會在一小時內前來取食及產卵。待卵孵化成蛆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捕食蛆的昆蟲,如胡蜂、隱翅蟲,甚至螞蟻等。還有一些腐食性的甲蟲,如閻魔蟲、埋葬蟲等,會在屍體腐臭時出現。諸般物種,在屍體上出現的先後順序皆十分準確,因此從各種不同昆蟲在屍體上的演替,即可用來判定被害者死亡的時間。法醫昆蟲學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用途,可以用來判定死亡現場。因為昆蟲的多樣性極高,但某些種類生活的區域十分固定,倘若在屍體上發現不應該出現在此地的昆蟲,即可推論此處並非被害者死亡的第一現場;進而可透過昆蟲的棲地,找尋出可能的第一現場來。此外,若兇手在犯案地點與昆蟲有所接觸,也可能成為破案的重要關鍵,例如發生在美國的一個案例中,嫌犯小腿上有被昆蟲叮咬的痕跡,經昆蟲學家判定是遭一種白蛉(sandfly)吸血所造成的傷口,但這種白蛉只出現在河岸邊,而兇案現場恰好就是類似的地形,因此可做為法官判定嫌犯曾出現在命案現場的參考依據。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