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我這樣和孩子玩科學!啟動孩子的發現力和思考力,把每一天都變成最好玩的生活實驗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我這樣和孩子玩科學!啟動孩子的發現力和思考力,把每一天都變成最好玩的生活實驗

作者:琳恩•布魯奈爾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23日
ISBN:978986914977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7元

打結的骨頭、飛舞的迴紋針、會轉彎的水流、讓人彈高高的蹦床……
這些都是科學施展的神奇魔法!
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而生活就是最大的實驗室,
讓我們陪伴孩子重新認識這個活生生的真實世界,
打開他們對自己、對知識的驚喜視野!
 
  ★收錄〈親子共玩科學DIY〉
  ★美國獨立出版人圖書獎教養類金獎
  ★亞馬遜書店讀者四星半佳評推薦

  ◎孩子不小心把磁鐵吞下去了?別慌,讓科學把這個經驗從驚恐變有趣吧!
  ◎孩子挑食怎麼辦?那就來講一個「食物都是吃陽光長大」的故事吧!
  ◎「馬麻,小貝比是怎麼生出來的?」喔噢,這個問題……終於來了是吧?
  ◎停電了能做什麼好玩的事?一起來做個檸檬電池讓燈泡發亮!
  ◎萬聖節想玩些搗蛋的遊戲?動動腦筋就能做出可以吃的假血和尖叫的氣球!

  琳恩•布魯奈爾是艾美獎科普節目《比爾教科學》的編劇,從小就對科學有著探究的狂熱。
  在當了媽之後,面對育兒生活的全新考驗、還有兩個兒子的滿腹好奇,
  琳恩發現,她的「科學好朋友」也總能幫助自己化解窘境、闖關成功或是製造樂趣,
  更啟發了孩子們對自然萬物的好奇心與觀察力,學會思考問題、面對挑戰!

  這本書就是琳恩和孩子們的生活實驗記錄,這些知識平易近人、鮮活有趣,
  也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科學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還能成為父母的教養好幫手!

  從父母最常面對的孩子挑食、生病、對身體好奇、手足爭寵;
  生活中會遭遇的玩火、停電、誤吞磁鐵;到接納孩子的過動,討論毒品誘惑與生死議題……
  在幽默溫馨的親子故事中,我們看到琳恩如何結合「理性科學腦」和「感性媽媽腦」,
  將生活事件轉變成機會教育,一方面陪伴孩子探索生物、化學、物理的新鮮知識,
  也在對話互動中培養孩子的生活態度與認知,增進彼此的親密聯繫,
  章末收錄的科學小實驗,更是親子共玩的理想遊戲、也是體驗學習的最佳管道。

  科學是讓平凡之物發光的星塵,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閃亮。
  每一天,孩子想著的每一個「為什麼」、「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都會讓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更懂得探求知識並體會箇中喜悅。

  琳恩的真誠分享,使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科學教育,
  並從中獲得許多引導孩子、陪伴孩子的靈感與指引、感動與共鳴。
  科學不困難也不無聊,它其實很生活、很好玩,最重要的是——很酷!

本書特色

  科學教育的重新定義與認知
  以別開生面的角度切入,藉由熟悉的教養情境引領父母認識科學與生活的連結,彰顯科學教育並非只是熟記理論、操作實驗,更應著重培養孩子多方探索思考的生活與智識能力。

  父母與師長的實用引導指南
  援引日常生活比喻來解說科學原理,並提供DIY實驗點子,不僅可供父母參考學習,享受親子同玩共學的樂趣,也可為各級科教老師的備課教學提供靈感與建議。

  幽默又感性的親子生活書寫
  在科學知識的理性探索之外,也保有親子互動的感性分享,筆觸輕快風趣而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共鳴,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

佳評推薦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陳亮傑  點子研究社科學團隊召集人
  洪淑青(Selena) 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親子教養作家
  彭菊仙  親子教養作家
  趙介亭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何莉芳  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老師、「zfangの科學小玩意」部落格作者
  薛紀綱(小兵) 公視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本書以幽默又真實感人的筆觸,讓每個大人重新體會,科學原本就是為了解決我們平時遭遇的問題所發展出來的思考方式、以及透過觀察與嘗試後的心得。更棒的是,作者還貼心地提供了許多跟孩子一起玩科學的方法,生物物理化學不再是教室裡背誦的知識與不知所云的定律,而是令人興奮與讚嘆的神奇探險。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若是我們願意學習作者陪伴孩子的方法,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進親子之間互動的親密感。——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作者面對孩子的各種疑問耗費心思,不只在言語上細心且耐心地創意引導,同時藉由親身實作,讓孩子有體驗、討論與自我思考的機會。而自我思考,便是孩子創造出最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重要步驟;經由不斷地思考、經驗,孩子也會自我修正。由於動機與結果都是屬於孩子的,學習當然就變得有趣。經由作者列舉的切身經驗,必能帶給父母師長一些引導孩子的嶄新idea。  ——點子研究社科學團隊召集人  陳亮傑

  身為母親,作者也會遇到各種教養狀況,但情緒過後的她往往一轉念,就能藉此機會教育。這本書提醒我們,或許除了慌亂與防堵,親子間更可以理性地面對問題,而非一味採取保護政策,讓孩子無法接近問題核心。這些千載難逢的學習動機,如果加以正面帶領,將可提高孩子未來冷靜處事的能力。這是一本結合了理性與感性的教養好書,相當迷人,而我正著迷其中。  ——親子教養作家 洪淑青(Selena)

  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作者用很生活化的對白,引導一個個與科學有關的議題,如:環保綠活如何實行?食物從哪裡來?男女生外表與思考的差異?如何處理頭蝨?如何面對過動症?如何生火烤棉花糖……有許多議題都非常親切、熟悉,讀著讀著常讓人莞爾一笑。這次閱讀是一趟很棒的獨特旅程,喜歡科學的家長們,可不要錯過這本在生活中學科學的好書。 ——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這是一本幽默風趣的育兒日記,也是一本實用有趣的科學手記。作者與孩子之間的生活對話,讀來真讓人心有同感;而從每篇日記延伸而出的科學活動,更是充滿創意與驚喜,原來在家就能和孩子一起進行科學實驗!跟著《科學酷媽的育兒大冒險》,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一起冒險吧!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趙介亭

  這本書沒有文謅謅的教養理論、也沒有硬梆梆的科學知識,反而有許多別開生面的對話與做法。孩子本來就是天生的科學家,父母要給孩子的不是答案,而是陪伴、引導、互動!最棒的親子科學教育,是伴隨孩子樂在當下,陪著孩子去找答案,跟孩子討論、聽聽他怎麼說,這就是探索的歷程,主體還是親子互動,至於發現科學、學到知識——那是額外的收穫!──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老師  何莉芳

  好奇心是探索科學的最佳動力。只要帶著好奇心與求知欲,許多事情就變得有趣,科學也變得沒有距離。對我來說,科學像是空氣,也許不常感覺到它的存在,但它其實無所不在。所以,請各位爸媽隨著這本書,帶著輕鬆的心,和孩子一起大口、大口地呼吸這股空氣吧!——公視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薛紀綱 (小兵)

  本書處處指引出如何把親子教養生活中最尷尬、難堪的一面,轉化成寶貴的機會教育時刻,更是一位母親從家人身上感受到愛、喜悅、信任與呵護的永恆見證。布魯奈爾能夠重新看待自己的世界,甚至知道如何傳達給孩子的那份本事,讓人耳目一新、又滿懷感動喜悅。太棒了!──《我在雨中等你》作者 賈斯.史坦

  本書帶領讀者展開一場朝氣蓬勃的旅程,將身為人母的喜憂和「天生科學控」的樂趣巧妙結合。布魯奈爾以科學家探究細節的熱切眼光和善解父母的敏銳耳朶,讓日常的家庭生活宛如被妝點了魔法般興味盎然。──《出版者週刊》
 
  琳恩熱愛當媽、也熱愛科學。她述說著一個個故事,分享如何引導孩子探索自己身邊──也是我們週遭這個世界的無窮驚奇。琳恩的科學豐富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保住了她的理智清醒,這本書也能提供給你一樣的幫助。──科學教育家、《比爾教科學》主持人 比爾.奈

作者簡介

琳恩•布魯奈爾(Lynn Brunelle)

  美國知名科學教育節目《比爾教科學》(Bill Nye, the Science Guy)編劇,並因此四度榮獲電視艾美獎,同時也是作家、編輯與插畫家。布魯奈爾曾是中小學的科學和美術教師,有二十年以上的寫作資歷,著有四十多本科學教育和親子教養書籍,作品曾數度贏得美國「父母嚴選書獎」,《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則獲得2015年美國「獨立出版人圖書獎」教養類金獎。她也曾參與藍燈書屋、國家地理雜誌、探索頻道和迪士尼公司的出版與製作企劃,文章散見於各大兒童與親子雜誌。她目前與先生、孩子、一屋子的狗貓魚和路過的各種野生動物,定居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區的島嶼上。

  更多科學酷媽的創意妙點子,請看這裡!
  本書網站 www.mamagonegeek.com
  作者網站 lynnbrunelle.com

譯者簡介

畢馨云

  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曾任科普書編輯十多年,現為自由譯者、文字工作者、業餘交響樂團團員。譯有《這才是數學》(經濟新潮社)。
  Email: [email protected]

【前言】 最堅毅不拔的隊員

1.你的葉綠素冒出來了——環保綠活很容易嗎?
【親子共玩DIY】碎葉子T恤

2.等一下,我吃的是什麼?——食物從哪裡來?
【親子共玩DIY】追溯食物的源頭╱種出披薩醬

3.給你看我的——男生和女生有什麼不同?
【親子共玩DIY】可洗可吃的身體彩繪顏料

4.我真不想這麼說,但你有一點點胖耶——哪些東西會浮起來?
【親子共玩DIY】浮浮沉沉的醬油包

5.大家都有蜥蜴腦——你為什麼會生氣?
【親子共玩DIY】馬賽克樹蜥

6.好吧,來玩火——火到底是什麼東西?
【親子共玩DIY】把火生起來╱烤棉花糖夾心餅

7.檸檬裡的銅板——停電的時候能做什麼?
【親子共玩DIY】檸檬電子鐘

8.磁性時刻——吞下了磁鐵會發生什麼事?
【親子共玩DIY】重金屬大餐╱飛舞迴紋針

9.年度好媽媽——你怎麼知道有沒有骨折?
【親子共玩DIY】為骨頭打個結

10.如果妳搞砸了怎麼辦?——血液為什麼會自己乾?
【親子共玩DIY】平衡蜻蜓

11.鼻子吹笛,胳肢窩放屁——聲音是怎麼來的?
【親子共玩DIY】看見聲音╱用胳肢窩製造屁聲╱吸管雙簧管

12.頭蝨媽媽——感染了頭蝨應該要保密嗎?
【親子共玩DIY】果醬瓶飼育箱

13.失控的臨界點——人為什麼會生病?
【親子共玩DIY】自己養細菌

14.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男生和女生的大腦不一樣嗎?
【親子共玩DIY】枕邊日記

15.嬰兒話題——小貝比是怎麼生出來的?
【親子共玩DIY】豆子湯DNA╱手作綜合冰淇淋

16.陽光與自由自在——為什麼會有汗臭味?
【親子共玩DIY】美味可口的自製體香劑

17.我想握緊你的手——人為什麼會相親相愛呢?
【親子共玩DIY】讓水流轉彎╱撿紙器╱泡泡駕馭者

18.閃亮亮的變裝武士——這是固體還是液體?
【親子共玩DIY】古怪的流沙╱尖叫鬼氣球╱軟黏土╱假血

19.記憶建築師——每片雪花都是不一樣的六角形?
【親子共玩DIY】收集雪花╱保存雪花╱手作硼砂雪花╱剪出六角形紙雪花

20.真的有聖誕老人嗎?——為什麼我們會記憶或遺忘?
【親子共玩DIY】多功能回憶指偶

21.每個人都會有點怪——如何與過動症共處?
【親子共玩DIY】一心多用

22.美酒佳餚——毒品和酒精會如何改變大腦?
【親子共玩DIY】連結線路

23.本壘板上的牛頓——什麼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親子共玩DIY】戈德堡機械裝置

24.靈魂之光——人死掉以後會去哪裡?
【親子共玩DIY】光舞風鈴

25.吸收跳躍的能量——蹦床為什麼能讓你跳高高?
【親子共玩DIY】超級彈跳球

前言最堅毅不拔的隊員   科學是讓平凡之物發光的星塵,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閃亮。 在我把自己對科學的熱愛放進教養時,我和孩子都開始有了改變。 每一天,孩子們都會想著一個「為什麼」、「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這讓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更懂得探求知識並體會箇中喜悅, 同時也打開了他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視野。   要升上四年級的那年夏天,我發現自己真實的一面:我是個怪咖。我是個知識控。   我在那時已經迷上科學了嗎?才沒有。至少我不這麼認為。科學很討厭,每個人都這麼覺得,大家都這麼說。在我看來,科學很乏味。科學不過就是學校裡那些無趣的實驗器材,還有軟木塞、鵝卵石,以及「什麼東西會浮起來?」之類的問題。所以這還用說嘛,九歲時的我可不喜歡科學。但我是怪咖嗎?絕對是。而且那年夏天我學到的人生第一門課,至今仍然受用,將來我還希望能傳承給自己的孩子。   從小一到中學,每年夏天來臨時,我就準備前往卡恰營(Camp Ketcha)參加夏令營。這彷彿是個儀式,我的許多第一次也在這裡發生。   那年夏天就跟往年一樣,我們滿懷期待地跳下巴士。放暑假了!我們把背包堆成一堆,繞著旗竿圍成一個大圈圈。我們全都穿上藍色短褲、以及胸前印著深藍色松樹和CAMP KETCHA字樣的白色T恤,頭上則戴著藍色漁夫帽,以防被緬因州的陽光曬傷。我們唱歌、升旗、捱過早上的精神喊話和布達事項,然後就解散自由活動。大家在原野上跑跳、在茶色的池塘裡游泳、編繩結和做紙雕,或是在馬廄裡消磨時間。   馬廄!   我們每一天的時間都切割成幾大段,而我最期待的就是與馬共處的時光。我好愛馬廄裡的每一匹馬。史派瑟有古銅色的渾圓腹部,很適合無鞍騎馬。羅珀是赭紅色的粗魯傢伙,牠喜歡吃紅蘿蔔;如果你沒有騎過馬,牠會趁你不注意就突然跑了起來。蒂波是又高又瘦的棕色母馬,牠的額頭上有塊白色的菱形。   每天的每一個小時,我都會明確地讓輔導員知道我和馬有約,提醒他們別忘了我要去騎馬。我對馬的狂熱全營隊皆知。當我不斷逼問:「到底還要多久我才能去上馬術課?」輔導員都在暗笑,彼此交換白眼,以為我沒注意到。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