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創新體系研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中國高鐵創新體系研究

作者:高柏 等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ISBN:978750977408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60元

我國已經擁有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高鐵成為中國作為制造大國「走出去」戰略的代表性產業。總結中國高鐵創新體系的經驗,對於促進我國各個領域的技術創新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本書介紹了高鐵發展的階段划分,分別從企業、高校、政府、人力資本、技術耦合五個方面介紹和分析中國高鐵的創新過程、機制和經驗,並對中國高鐵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建議。高柏,男,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1983年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日語專業獲學士學位,1986年在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從1987年起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得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從1993年起,在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14年6月起擔任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經濟社會學、比較歷史社會學、組織理論、比較政治經濟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高柏是最早提出以高鐵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與中國向西開放、推動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建設新絲綢之路的大戰略聯系起來的學者。這些論斷准確地把脈了中國高鐵發展和國家戰略設計,其建立陸權與海權的戰略對沖的觀點被認為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設計的基本思想內核。李國武,男,1976年12月生,內蒙古赤峰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教授。1994-1998年,攻讀吉林大學社會學系本科學歷;1998-2001年,攻讀吉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學位;2001-2004年,攻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學位;2004年6月,任職於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及擴散、經濟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甄志宏,男,1971年3月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現任上海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委咨詢委員。1997年至2003年就讀於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獲得社會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2003年任教於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經濟社會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和老年社會學。長期關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問題。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持續開展田野調查研究。

前言中國高鐵創新體系的三個理論問題第一章中國高速列車創新第一節技術積累時期(2004年之前)第二節技術引進時期(2004~2008年)第三節自主創新時期(2009~2015年)第四節展望未來的中國高速列車創新第二章寡占競爭下的全系統高度合作與中國高鐵創新——政府在中國高鐵創新中的作用第一節技術積累期:自力更生與高速列車的多元化開發第二節技術引進期:市場換技術與中國高鐵的跨越式發展第三節自主創新期:全面自主與打造中國高鐵自主品牌第四節結論與討論第三章競合關系、企業能力與中國高速列車創新第一節技術積累期:多元競爭條件下的原路內產學研合作第二節技術引進期:寡占競爭條件下的國際合作和產學研合作第三節自主創新期:寡占競爭條件下的開放產學研合作第四節展望:未來的競合關系與企業能力第四章高校在中國高鐵創新體系中的作用第一節技術積累期:自主研發的重要支撐第二節技術引進期:關鍵技術的重點突破第三節自主創新期:引領提升第四節制度環境變化與高校角色調整第五章政府資金投入促進高速列車技術產學研合作創新第一節技術積累期:行政力量主導、全面資助的封閉式網絡第二節技術引進期:行政力量和資金引導並重、重點資助的雙中心封閉式網絡第三節自主創新期:資金引導為主、重點資助的雙中心開放式網絡第四節結論及展望第六章人力資本跨部門合作與中國高速鐵路創新第一節技術積累期:以高校人才為主導的人力資本跨部門合作第二節技術引進期:以國際合作為重要支撐的人力資本跨部門合作第三節自主創新期:以企業人才為主導的人力資本跨部門合作第四節后鐵道部時期:人力資本發展趨勢與展望第七章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集成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耦合機制第一節高速鐵路系統中的耦合機制第二節技術積累期:以「線」為參照的松散耦合第三節技術引進期:以「車」為參照的配套耦合第四節自主創新期:以「車」為參照的自主標准耦合第五節未來展望結論中國高鐵創新體系的意義參考文獻附錄中國高鐵發展歷程致謝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