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做對四件事,成為商業溝通高手

作者:關家莉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26日
ISBN:978957138487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3元

  紛擾中掌握溝通訣竅,在商業環境下無往不利
  如何在不同的場所中化解衝突和矛盾,實現順暢的有效溝通;只需掌握好四件事情:認識你的溝通對象、確認對方聽得到也聽得懂,且付諸行動,你也能說服立場不同的人。

  從家庭親人一直到生活周遭,朋友、同事、主管、客戶……,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存在著許許多多溝通的問題。

  隨著溝通時代的來臨,學習溝通技巧,能夠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影響力,這樣才能夠順利開展各項工作。

  在商業框架下,商業溝通的真正目標是讓被溝通對象對於溝通訊息、溝通目的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然後做出對雙方都有利的決定和行動。

  1.認識你的溝通對象「利益相關者」
  2.有效溝通第一步:聽得到
  3.有效溝通第二步:聽得懂
  4.有效溝通第三步:付諸行動

本書特色

  透過實際案例,分析溝通祕訣,成為老闆解決問題的好夥伴!

  ◎本書不是直接告訴你怎麼說,而是透過實際案例分析,如一般我們生活周遭的熱門新聞事件為情境,加上作者處理過的案例,並以多年公關行業的經驗,分析溝通祕訣。
 
  ◎有鑑於近年來國內外有不少大企業倚靠公共政策專家增強溝通,處理品牌及業務危機,了解政策溝通的手法,不但有機會催生出經濟合作,也能讓企業避開風暴。

  ◎以「溝通」本職技能出發,舉出實例將政策溝通技巧套用在商業溝通上,參得其中精髓,讓讀者不但不會成為職場上的Trouble maker,從此還能成為為老闆解決問題的好夥伴!

專業推薦

  輔仁大學特聘教授兼校務顧問  李天行
  美商安進台灣總經理 李宜真
  東森新聞雲執行董事 邱佩琳
  康寧大學副校長 馬西屏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 蔡麗娟

作者簡介

關家莉

  現任:
  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
  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
  朝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

  學歷:
  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
  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畢業
  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班畢業

  經歷:
  美商必治妥施貴寶公司(藥廠),台灣、香港、泰國及東南亞地區政府事務及公共事務處長
  美商默沙東藥廠,亞洲及大中華區政府事務及企業責任總監
  美商默沙東藥廠台灣分公司,公共事務及政府事務處長
  英商英美菸草公司公共事務總監
  精英公關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
  中央廣播電台『健康樂活密碼』節目主持人
  News 98廣播電台『遊走閒逛』節目主持人
  東森電視台『有話老實講』節目主持人
  博新衛視『電視總質詢』,『思想起』節目主持人

  專長:
  企業形象管理、整合行銷傳播、議題及危機管理、政策管理及溝通、利益相關團體溝通及管理、組織內部溝通 、活動規劃及管理

推薦序1 掌握溝通的訣竅,讓被溝通者採取行動/李天行
推薦序2 看懂關鍵四步驟,學到溝通好方法/李宜真
推薦序3 以真心溝通,有事竟成/邱佩琳
推薦序4 溝通不一定有答案,這就是「吊胃口」、「搏眼球」的藝術/馬西屏
推薦序5 創造雙贏讓「溝通」更顯不凡/蔡麗娟
自   序   做對四個步驟,其實溝通也沒那麼難

第一章    掌握溝通訣竅,創造雙贏契機
「溝通」是管理與行銷的重要工具
找出有效的溝通方法,讓你無往不利
溝通鐵律──聽得到、聽得懂、付諸行動

第二章    認識你的利益相關者
決策者和影響者都是利益相關者
決策者不會永遠是決策者,影響者也不總是影響者
如何認識你的利益相關者?
要了解利益相關者那些事

第三章    讓利益相關者聽見你、看見你
聽得到的關鍵一:選擇正確的溝通管道
聽得到的關鍵二:慎選最合適的溝通者
聽得到的關鍵三:正確的溝通時間
聽得到的關鍵四:最吸引人的開場白

第四章    如何讓被溝通者「聽得懂」?
語言是溝通的重要關鍵
經驗值決定理解度
以類比、體驗引起共鳴順利溝通
平衡價值觀差距順利溝通

第五章    商業溝通的終極目標─付諸行動
人類與生俱來趨吉避凶的本能
「未知」令人心生恐懼
採取有利自我的行動,趨吉避凶
理性與感性訴求啟動驅動力
感性需求增加好感度
價值觀影響趨吉避凶行動力
限制與驅動力為行動關鍵因素
找出溝通雙方癥結點和共識點,創造雙贏
主要訊息促使溝通對象付諸行動

第六章  「商業溝通」的案例與分析
案例一:速霸陸台灣區越野賽
案例二:國際化妝品牌
案例三:植樹造林

第七章  商業溝通常見問題
問題1:如何說「不」!
問題2:如何溝通一個壞消息
問題3:如何確定溝通是有效的?
問題4:如何聽懂對方真正的意思?
問題5:如何和立場相左的人溝通?
問題6:如何讓合作夥伴主動積極的付出?

溝通鐵律──聽得到、聽得懂、付諸行動 有效溝通的第一件事,確定對方「聽到了」。不管是用聽、用看或是感受;也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你想傳達的訊息,必須被「聽到」,否則就是對牛彈琴。當被溝通對象聽到後,還要確定他是否「聽懂了」,不然就是雞同鴨講,最慘的是被溝通對象會錯意,產生誤解或採取錯誤的行動。最後一件事,就是要讓被溝通對象「認同」我們所提供的訊息,對他有「趨吉避凶」的價值,他才會願意採取你希望的做法和行動。 有效溝通第一步:聽得到 「聽得到」是第一步,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們非常有智慧,很早就找出各種讓對方「聽得到」的方法。例如早年為了抵禦外族來犯,在邊境設置烽火台,透過狼煙來傳遞訊息。現在非常流行的天燈,其實是三國時期的孔明燈,也是諸葛亮傳遞軍情的工具。除了作戰、防禦,我們的先祖也透過歌聲傳情和傳達訊息,好聽的客家山歌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麼在現在資訊爆炸、氾濫的情況下,要如何確定被溝通對象「聽到」你講的事情呢? 不管在組織內或組織外的環境,大家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開會的時候有人神遊,人坐在會議室裡,心不在、耳朵也不在,最典型的狀況是被點名回答問題時的回覆是:「可以再說一次嗎?」或是答非所問。尤其進入後疫情時代,很多企業採用線上會議溝通,如何確定所有參與者都在聽呢? 仔細想想,自己是否也曾經進入線上會議之後,就將電腦或手機調成靜音然後啟動多工模式,處理手邊的業務或趁隙喝水、去洗手間。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啟動多工模式,怎麼能確定參與會議的人都正確聽到完整的訊息?如果大家都沒聽到,或是聽到不同的片段,這樣的溝通對被溝通對象來說豈不是如同瞎子摸象嗎? 被溝通對象沒聽到,其實是溝通者的責任,可能是溝通能力有待加強、溝通方法不對;或是溝通內容無趣,讓人昏昏欲睡。也有可能是溝通的時間、地點或方式不對。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曾經因為掌握到跟自己專案相關的重大訊息,立刻衝去跟主管報告,結果主管心不在焉,講了半天像是說給空氣聽,當下心中的挫折實在無以形容。事後發現當天主管正在處理棘手的問題,腦中早就沒有空間裝我的「重大訊息」。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