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人工資變動型式研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美國工人工資變動型式研究

作者:劉英
出版社:中央編譯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ISBN:9787802117921
語言:繁體中文

197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中期,美國生產工人的實際工資出現了近20年的長期下降趨勢。這種異乎尋常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美國工人實際工資在此期間出現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它的經濟影響和經濟后果如何?美國工人的工資水平和變動與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何差異?這種差異又具有何種含義?所有這些問題,是我們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所不得不考慮的,顯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借鑒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成果,以實證分析為基礎,采用規范和實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戰后美國工人實際工資的變動進行深入考察,同時對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工資水平與變動進行國際比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相關的工資理論,並探討我國工資制度改革的有關問題。 本書除導論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分析自二戰以后特別是1970年代以來美國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變動型式,具體涉及美國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下降趨勢、收入分配中不平等程度的擴大以及這種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第二章是對美國生產工人實際工資變動型式的原因解釋。西方主流經濟學試圖使用正統的供求關系分析方法,對工資變動型式進行解釋;激進經濟學派則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來揭示工人實際工資長期下降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別分析了兩種解釋的合理性和不足,並對解釋原因做了進一步補充。 第三章是將發達國家的工資變動型式納入兩種資本主義模式進行考察。表明:盎格魯一薩克森模式國家的工資水平相對較低而收入不平等程度較高,萊茵模式國家的工資水平相對較高而收入不平等程度較低。萊茵模式國家的經濟績效一般比盎格魯一薩克森模式國家的經濟績效高。 第四章對工資問題進行理論探討。首先討論的是有關工資的性質和決定的基本問題,其次對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分配不平等現象進行分析,最后對經濟學中涉及工資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三者之間關系的若干問題以及菲利蒲斯曲線問題進行討論。 最后一章即第五章是對中國工資收入分配問題的思考。具體涉及社會主義工資理論,中國工資制度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具體的政策建議。 本書試圖在理論分析和實證考察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推進。 第一,研究戰后美國工人實際工資的長期變動型式,並探討其變動的經濟與制度原因。戰后美國工人工資變動趨勢可初步概括為:黃金時期迅速增長,1970年代后停滯下降,1990年代中期以后又開始上升。收入不平等程度也隨工資的變動而變化。在變動原因的分析中,正統經濟學家未能突破傳統的供求關系分析方法;而激進經濟學家主要從制度層面人手加以探索。本書將討論兩種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與不足,並試圖將二者加以綜合。 第二,對戰后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工人工資變化進行比較研究,納入兩種不同資本主義模式,探討其差異的經濟條件與經濟績效。通過比較分析,總結出重視勞資合作關系和整體利益的萊茵模式比盎格魯一薩克森模式更具優越性。 第三,在經驗研究基礎上進行理論探討。特別是對反映工資率和失業率變動關系的菲利蒲斯曲線進行深人思考,從理論上進一步探討資本主義工資率與失業率相互關系的變動規律。 第四,通過對發達國家工資差異和變動的研究,探討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如何處理工資和收入分配問題。當前,中國國企改革更強調產權制度建設和競爭環境的優化j但企業中良好的勞動關系的形成對國有企業改革也事關重大,而這恰恰是當前國企改革中被忽略的重要問題。本文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強調應重視企業中的勞動關系,並試圖就工資制度和工資政策提出若干建議。

導論一、工資問題在經濟學研究中的地位二、選題來源及理論和現實意義三、本書的基本內容與框架第一章 美國工人實際工資的變動型式第一節 美國工人實際工資的變動趨勢一、問題的提出二、企業界和正統經濟學界的態度與辯護三、關於工人實際收入衡量指標的討論四、1970年代以來美國生產性雇員實際工資的變動趨勢第二節 美國收入分配結構的變動一、收入差距的擴大二、福利差距的擴大第三節 收入分配總量的實證分析一、社會兩大階級的收入分配二、社會剝削率三、勞動力價值第四節 美國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的經濟影響一、美國工人實際工資下降對1990年代經濟繁榮的促進作用二、美國工人實際工資下降對工人生活狀況和社會秩序的負面影響第二章 美國生產工人實際工資變動趨勢原因分析第一節 正統經濟學派對變動原因分析的局限性一、「技能錯配」對美國工人工資水平的影響二、全球化對美國工人工資水平的影響第二節激進經濟學派對美國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的解釋一、美國企業管理層采用管理攻擊策略的背景二、美國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的制度原因第三節 對激進經濟學派觀點的分析一、激進學派分析的合理性二、激進學派分析的弱點三、原因分析的幾點補充第四節 結論第三章 發達國家工資變動型式的國際比較第一節 發達國家工資變動的國際比較一、工人工資水平的國際比較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國際比較三、工資結構的國際比較第二節 發達國家工資決定的國際比較一、工資決定中的制度因素二、工資決定中的政府調節因素三、工資決定中的教育因素四、低工資與就業的關系第三節 關於資本主義模式的划分一、資本主義勞動力市場的划分二、兩種資本主義模式的划分三、兩種資本主義模式經濟績效的比較第四章 對工資理論的思考第一節 工資的性質和決定一、西方經濟學的工資理論二、馬克思主義的工資理論第二節 工資與收入分配不平等一、庫茲涅茨「倒U」理論及其爭論二、經濟增長中收入分配不平等原因的分析三、收入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第三節 工資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的關系一、工資率與失業率的關系二、通貨膨脹率與工資率的關系三、不同學派對菲利蒲斯曲線的批評第五章 關於中國工資分配問題的考察第一節 工資理論與實踐一、社會主義工資理論二、企業工資制度改革實踐第二節 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的幾個主要問題一、建立和完善有關工資制度的必要性二、最低工資制度三、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及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四、非正規就業勞動力市場制度第三節 工資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一、工資收入分配結構的現狀和成因二、對中國工資收入分配現狀的評價三、防止工資收入差距擴大的措施參考文獻一、相關網站二、英文文獻三、中文文獻后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