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數字財務腦套書】(二冊):《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打造數字財務腦套書】(二冊):《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本套書共有兩冊:《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能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更值得信賴》、《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不靠經驗判斷,精實決策,開創未來》
《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能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更值得信賴》
靠加減乘除,養成隨時派上用場的好習慣
把數字當語言,以計算來敘述,更有條理的思考,能確保工作品質與效率;
在真確時代,不憑感覺行事,讓你在職場上無往不利。
「用數字思考」的三大好處:
1.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舉例:
A. 想讓營業額達到一億日圓,需要多少廣告預算?
B. 明年應該聘用幾位社會新鮮人?
C. 該怎麼做,才能提高新事業的營業額?
三個問題都必須用數字思考,A與B皆有明確的目標數字,但是C沒有。商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大多是以C問題居多,面對這種「沒有具體答案,不完整的問題」時,必須將「應解決的問題更加具體化」。
以C為例,營業額成長無起色,其問題是出在「顧客數量」還是「定價」?必須掌握並具體化問題的原因。用數字思考,能夠幫助你在模糊不清的狀態下,找出問題所在,並解決問題。
2.可製作出充滿說服力的簡報
舉例:
A.「我需要一千萬的廣告預算。我會努力讓廣告的效益達到最高。」
B.「我司每一塊錢的廣告預算可帶來的營業額,從三年前開始分別為七塊錢、八塊錢、九塊錢,今年將以十塊錢為目標。今年的營業額目標為一億,因此需要一千萬的廣告預算。」
顯然B的工作能力比較好吧。
說服得了人的,是以事實為基礎,而充滿說服力的邏輯論述,必須要用數學來思考,用數學來說明。
說服力是走跳商場的強大武器,也跟你的成果和評價有直接關係。
3.以事實為依據,創造信賴感
舉例:
「少年犯罪案件不斷增加。」
聽到這句話的當下可能覺得「是喔,可能確實如此吧」。
但只要稍微調查一下相關數據,就可以發現事實(數字)並非如此。
因此,「我們所處的世界,以事實(數字)為依據思考、說話,將(必須)成為理所當然的常識。」
用數字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定義什麼是「用數字思考」──「數字就是語言」
只要會「加減乘除之四則運算」,任何人都可以用「數字」作文。
舉例:
Q1:如何說明獲利能力?
Q2:如何表達一個月的工作時間?
Q3:如何呈現營業額?
A1:(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收)。
A2:(一個月的工時)=(固定的上班時間〜下班時間)×(出勤日數)+(加班總時數)。
A3:(營收)=(得到的錢)-(還回去的錢)=(入帳)-(退費)。
提升工作能力的13個問題
1.你想改善什麼問題?
2.你有辦法用數字掌握那個問題嗎?
3. 如果答案是YES,改善之後的數值(數字A)應該為多少?
4. 數字A應該要達到多少,才可以定義為「成功改善」了?
5. 應該如何解讀數字A比較妥當?
6. 想要增加或減少數字A時,增加或減少哪個數字(數字B)的可行性比較高?
7. 數字B應該要以增加或減少多少為目標?
8. 達成那個目標後,數字A的變化符合你所定義的「改善」嗎?
9. 具體來說,增加或減少數字B,該怎麼做?(一定可以執行的作法)
10. 誰去做、什麼時候做、怎麼做?
11. 實行後所獲得的資料(數字C),有辦法保存下來嗎?
12. 你評價數字C了嗎?決定好下一個PDCA循環由誰負責了嗎?
13. 在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中,你是否有面對「麻煩」也不服輸的強烈意志?
數字思考的八個對應手法
*百分比
以「幾何平均數」對應「可以增加多少」的問題
以「計算現在和未來價值」對應「有多少價值」的問題
*數學觀點
以「AB測試」對應「可以增加多少」的問題
以「敏感度分析」對應「有多少影響」的問題
*統計分析
以「標準差」對應「有多少風險」的問題
以「相關係數」對應「有多相關」的問題
*建立模型
以「簡單線性迴歸分析」對應「有多必要」的問題
以「損益平衡分析」對應「有多安全」的問題
本書將數字運用在各種商務情況,教你在思考每件事情時,先把數字代入,
透過數字可以清晰化每件事的前因後果,讓邏輯更清楚。
《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不靠經驗判斷,精實決策,開創未來》
不必懂會計金融,練就一生受用的思考技術!
什麼是「財務思維」?
就是把各項方案在日後會產生的所有影響,都換算成金額,
再來個別做比較,然後從中選出最好一種的思考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食衣住行都與「錢」脫離不了關係。
「錢」是最貼近生活的一把量尺,只要把一切都換算成金額來思考,
也就是運用所謂的「財務思維」,就更容易看清楚事物的真實樣貌。
那麼,「會計」與「財務」有什麼不同?
會計能正確地呈現「過去的事」,
財務則是會告訴我們「未來的每個選項」能帶來什麼價值。
「會計思維」跟「財務思維」有什麼不同?
會計思維考慮的是當下,財務思維考慮的是未來。
我們試著把「會計思維」和「財務思維」套用在日常生活的實際狀況:
年輕人很少為自己的老後作打算吧?
尤其是剛出社會、單身沒成家、沒有小孩的人,
掌握自己每天的生活,每個月收入也都能隨心所欲地花用。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每個月不透支」就好,這是以「活在當下」為出發點的想法。
以單一月份的生活開銷為基礎,來思考自己的資產配置,可說是「會計思維」的特質。這種只看會計PL(損益表)的作法,又可稱為「PL思維」。
然而,只看每日收支的人,恐怕很難想像何謂資產管理。
而要做資產管理,就必須祭出不同於「PL思維」的觀念才行──
就是所謂的「財務思維」。
除了要考慮現在有沒有錢,更重視日後的儲蓄。
「財務思維」是一種在思考財富安排之際,懂得放眼未來的思維。
在職場上,「財務思維」可以幫助我們──
判斷部屬的提案是否可行?
思考新事業或決定是否進行設備投資?
該不該任用新進人員?
決定與客戶之間的交易條件。
……等等諸多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財務思維」可以協助我們──
買房划算?還是租屋省錢?
該不該讓孩子上補習班?要補幾科?
儲蓄險、醫療險、壽險、投資型保險,到底要投保哪一種?
……等等各種民生方面的決定。
依據財務觀點所提供的資訊來做判斷,
會比憑感覺、靠經驗,甚至是參考別家公司案例更省時,成功機率也更高。
運用財務思維進行決策時,需掌握四大步驟:
1.揪出「隱形」成本──考量「機會成本」與忽略「沉沒成本」……
2.掌握「時間差」──「固定費」與「變動費」到底該節省哪一個?
3.「比較」差異性──將「判斷標準」套用在各選項,做出比較。
4.「拆解」各項要素──數字過大難以想像,拆解成「小單位」即可一目了然。
本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財務不難的專業領域,
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啟發讀者的理科腦,培養正確的財務思維。
作者簡介
深澤真太郎
商務數學教育家。
提倡「商務數學」,培育能用數學思考的商務人士,指導人數累積超過一萬人以上,為商務數學教育的第一人。日本大學綜合基礎科學研究所修畢,理學碩士(數學)。曾任補習班老師、外商企業管理職等職位,而後獨立創業,成為商務培訓講師。
除了到各大企業進行教育訓練之外,也為職業棒球球團和頂尖運動員上課,並與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日聯銀行、瑞穂銀行、早稻田大學、產業能率大學等機構合作,開課培訓。
開辦討論課形式的「商務數學學術中心」,以及教練養成機構,致力於培育具備高度數字與邏輯思考能力的商務人士。同時也活躍於媒體圈,擔任廣播節目的時事評論員,並且為商業雜誌審訂報導文章。著作在日本海內外出版三十餘本。除了商業實用書以外,也是名小說家,作品廣受商務人士喜愛。
BM顧問公司負責人
一般財團法人日本商務數學協會理事長
日本國內第一位獲得商務數學檢定一級AAA的認定。
日本國內唯一之商務數學專業講師(公益財團法人日本數學檢定協會認定)
商務數學.com 深澤真太郎官方網站 www.business-mathematics.com/
梅澤真由美(Umezawa mayumi)
日本認證會計師,管理會計實驗室(accounting labo)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於京都大學農學院碩士班在學期間通過日本認證會計師考試,後進入日本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LC)有限公司任職。2007年起進入日本麥當勞,負責會計、預算管理等經營財務領域的多項業務。2012年時,因領略到財務「能改變未來,對事業發展貢獻良多」的趣味之處,想深入鑽研財務的奧妙,於是轉往迪士尼日本任職,擔任財務主管。
2016年創立管理會計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梅澤身為日本少數專精財務等領域的管理會計專業會計師,除了從事顧問諮詢業務之外,也積極擔任課程講師,講解具體易懂,深受好評。她同時也兼任Retty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獨立董事,並於2015年取得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的企管碩士(MBA)學位。
主要著作有《現在就起步或重新審視 管理會計機制與實務一本通》(中央經濟社)、《前企業會計師告訴你:會計必備EXCEL基本技巧與活用策略一本通》(稅務研究會出版局)。
譯者簡介
謝敏怡
台北人,現居日本名古屋。興趣廣泛,希望成為翻譯的雜食動物。近期目標是,每天努力把事情做好。
張嘉芬
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渡假務農。
譯稿指教:[email protected]
《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能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更值得信賴》
前言 真確時代唯一必備的思考法
第一章 「用數字思考」的一切
第二章 用數字思考「原因」和「結果」
第三章 這樣做,幫你塑造用數學思考的大腦
第四章 將「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數值化,依據假設來思考
結語
《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不靠經驗判斷,精實決策,開創未來》
前言
STEP0 會計vs.財務——釐清三大差異
STEP1 揪出「隱形成本」
STEP2 掌握「時間差」
STEP3 「比較」差異
STEP4 「拆解」元素
STEP5 實踐!在工作上運用財務思維
後記
《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能解決問題,更有說服力,更值得信賴》前言
真確時代唯一必備的思考法
「思考習慣」改變你的人生
非常感謝你購買這本書。
那我們就直接切入正題吧。你是不是參加過不少商務講座,也買了不少書。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書籍和講座,都在探討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和能力。
那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那些書和講座,對你的工作有實際的幫助嗎?」
至今我撰寫了多本商業實用書,一年至少也到企業和商管學院做數十場演講。
「想提升工作能力」、「讓工作成果更好」,正因為學員抱著這樣的期望,所以他們花費寶貴的時間閱讀書籍、參加講座。身為在第一線傳授知識給商務人士的我,說這種話可能不太恰當。但我仍然必須老實說:
「那些方法不可能讓你的工作成果變得更好。」
為什麼呢?因為坊間流傳的理論和方法,無法解決本質上的問題。
以思考力為主題的例子來說,透過書籍和講座可以學習「思考方法」,卻無法培養出「思考能力」。只有將正確的行動養成習慣的人,才有辦法習得「思考能力」。
本質就在於思考習慣的養成。
「用數字思考」幫助你獲得一切。
我希望你也能養成「用數字思考」的習慣。
「用數字思考」的好處會在第一章詳細說明,這裡先大概列舉給大家看看。
・解決眼前問題的可能性提高。
・各種邏輯性的思考能力大幅提升。
・簡報變得有說服力,讓人覺得值得信賴。
・讓上司、下屬和顧客都信服你。
・因為己見而判斷錯誤的情況大減。
・工作的生產力和速度有飛躍式的成長。
如果將上述都歸納為工作「品質」的話,只要養成本書介紹的「用數字思考」的習慣,你的工作品質一定能突飛猛進。
為什麼我這麼肯定?
我在教育培訓的現場,接觸了超過一萬名以上的商務人士。能做出成果的人,也就是說工作品質高的人,他們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深究之後,我發現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答案就是以下三行:
・工作的品質=「思考」的品質。
・「思考」的品質高=能夠用數字「思考」。
・能夠用數字「思考」=養成「用數字思考」的習慣。
他們共同的地方在於,都擁有「用數字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本書欲傳遞的內容,強調他們不是「知道」,而是已經養成了「習慣」。
他們只是徹底養成了「用數字思考」的習慣。「用數字思考」的習慣,不僅能讓商務能力往上提升一個層次,甚至也能讓你的能力達到遠勝他人的境界。
真確時代更應具備的操作數字能力
用數字思考的能力,不只是為了在工作上做出成果,而是未來人才必備的能力。
因為現在是,必須用數字正確解讀世界的「真確時代」。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取得數據和資訊。這個時代必須具備的能力,是調查數據、驗證事實的能力,而非憑感覺進行預測的能力。
確實是如此。但大多數人都只是「確實是如此」,在心裡想想罷了。這真是太可惜了。希望你能夠不只是在腦袋裡想想,勇敢往前踏出那一步,那樣能讓你養成以數字基礎思考的習慣。
平常無法用數字思考的人,就算手上擁有數值化的資訊和事實等數據,也沒辦法解讀或運用。如果沒辦法解讀或運用數據,就無法正確理解現狀,只能持續憑著自己的感覺工作。
養成用數字思考的習慣,這些問題通通都可以解決。我敢斷言:
徹底用數字思考,是真確時代唯一必備的思考法。
無論是不擅長數字的人、想更熟練地運用數字的人,還是想用數字思考事物的人,本書所提供的方法,任何人都能夠學習並實踐。即便不擅長數字,只要會四則運算(+-×÷)就好,所有人都做得到。
若這本書對你的工作或人生有所助益,是我最大的榮幸。
《打造財務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不靠經驗判斷,精實決策,開創未來》「機會成本」就是把因為沒做該項選擇而損失的利益,當作成本來看待 KEYWORD 成本■全職家庭主婦的家事成本,就是每年約三百萬日圓的機會成本 所謂的機會成本,就是當我們有多個選項時,若當初選擇這次未獲青睞的選項,所可望帶來的利益。因為我們選擇了其他選項,所以就把損失的利益,當作成本來看待的一種概念。我在「前言」當中提過,要是我因為「待機兒童問題[1]」而無法重回職場,那麼預估將因此損失的收入,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日本的麥當勞幾乎每個月都會推出限時商品。平常雖不至於產生什麼問題,但熱賣程度遠超過預期的情況,也時有所聞。在日本全國三千家門市銷售的商品,一旦銷量超乎預期,就很難再加訂食材,導致店頭出現缺貨。以這個個案為例,如果當初食材備量充足,門市都能持續販售,那麼這當中可望獲得的利益,就是機會成本。 在討論機會成本時,「全職家庭主婦的家事成本」是一個很常被提出來的例子。雖有部分人士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家事成本,但用機會成本的概念,正好可以說明家事無成本的論調並不正確。 在家操持家務的人,其實就等於是選擇了不出外工作。如此一來,原本出外工作可以領到的薪資,就成了全職家庭主婦的機會成本。 幾年前,由新垣結衣(飾演森山美栗)和星野源(飾演津崎平匡)所主演的連續劇《月薪嬌妻》(TBS電視台製播)紅透半邊天。劇中星野源雖在形式上與新垣結衣結了婚,卻按月付薪水給新垣結衣。我記得星野源有一句台詞,說:「家務勞動也應該得到相應的對價。」他應該是明白機會成本的概念,才會每個月付給新垣結衣十九萬四千日圓的薪水吧。 根據日本政府的調查顯示,若以機會成本的概念,將全職家庭主婦的工作內容換算成金額的話,每年應該是三百萬日圓左右──這就是機會成本的金額。 戲中雇主確實按月付了薪水,但通常機會成本是半毛錢都拿不到的。因此,在會計的財報當中,並不包括這項成本。機會成本只存在財務上,是個看不到的成本概念。 ■工作型態改革也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思考 近年來,日本各界積極推動的「工作型態改革」,也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解釋。我知道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這樣的制度,不過部分企業的確有「加班時數改善津貼」。其實就是從「工時會因工作型態改革而縮短」的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