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

作者:(美)西達·斯考切波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01日
ISBN:978720813071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07元

在《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中,西達·斯考切波要揭示的是,國家結構、國際力量和階級關系這三種要素是如何結合在一起,共同導致了社會革命轉型的起源與成就。從18世紀90年代的法國到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社會革命雖然很少發生,但卻在現代世界歷史上具有無可否認的重要性。《國家與社會革命》提供了一種新的參照框架,以分析這種革命的原因、沖突和后果。而且,該書對三個主要的案例進行了深入而嚴肅的比較歷史分析,這三個案例:從1787年到19世紀初期的法國革命、從1917年到20世紀30年代的俄國革命和從1911年到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革命。西達·斯考切波,女,1947年5月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獲密歇根州立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畢業以后先后執教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先后出版過《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現代世界中的革命》、《保護士兵與母親》等專著。曾任美國社會科學史協會主席(1996年)、美國政治科學學會主席(2001—2003年),哈佛大學教授。何俊志,男,1973年生於四川平昌。1993—2000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政治學系,2000—2003年就讀於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獲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選舉與議會制度,已出版專著《結構、歷史與行為:歷史制度主義對政治科學的重構》、《制度等待利益:中國縣級人大成長模式研究》。王學東,男,1974年生於山西,1996年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分別於1999年、2004年獲得南開大學法政學院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理論、中國外交。已經發表相關專業論文多篇。

譯者序序言導論第一章 解釋社會革命:現存理論的替代模式第一節 結構性視角第二節 國際與世界歷史背景第三節 國家的潛在自主性第四節 比較歷史方法第五節 為什麼是法國、俄國和中國第一部分 法國、俄國和中國社會革命的原因第二章 危機中的舊制度國家第一節 舊制度法國:波旁絕對主義的矛盾第二節 清帝國:從天朝帝國到帝制垮台第三節 帝制俄國:一個落后的大國第四節 作為反例的日本與普魯士第三章 農村結構與農民起義第一節 法國大革命期間農民反抗領主的斗爭第二節 村社革命:俄國農民的激進主義第三節 兩個反例:沒有農民造的英國和德國革命第四節 中國農的軟弱與士紳的脆弱第二部分 法國、俄國和中國社會革命的后果第四章 變革的內容與路徑:聚焦國家建設第一節 政治領導集團第二節 革命意識形態的作用第五章 法國「現代國家大廈」的誕生第一節 一場資產階級革命第二節 1789年社會革命危機的影響第三節 戰爭、雅各賓派與拿破侖第四節 新制度第六章 俄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出現第一節 1917年社會革命危機的影響第二節 布爾什維克為掌權而斗爭第三節 斯大林主義者「自上而下的革命」第四節 新制度第七章 中國大眾動員型政黨國家的興起第一節 1911年之后的社會革命形勢第二節 以城市為基礎的國民黨的盛衰第三節 共產黨與農民第四節 新制度結論參考文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