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蜜蜂的寓言(全2卷)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蜜蜂的寓言(全2卷)

作者:(荷)B.曼德維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ISBN:978710016421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59元

《蜜蜂的寓言》是近代英國思想史上非常有影響的學術名著。《蜜蜂的寓言》副標題為「私人的惡德,公共的利益」。這一說法後來被人們簡便地解說為「私惡即公德」。其中「蜜蜂的寓言」描述了一個「蜜蜂的國度」,在那裡,每隻蜜蜂都在近乎瘋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虛榮、偽善、欺詐、享樂、嫉妒、好色等惡德在每隻蜜蜂身上表露無遺。令人驚異的是,當每隻蜜蜂在瘋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時,整個蜂巢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後來,邪惡的蜜蜂突然覺悟了,向天神要求讓他們變得善良、正直、誠實起來。然而整個蜜蜂的王國卻由此一磅貶值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無人跡,不再有人訂貨,全國呈現出一片蕭條景象。曼德維爾借助「蜜蜂的寓言」想要說明:私慾的「惡之花」結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這就是著名的「曼德維爾悖論」。從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驅動的行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懷來建立一種充滿美德的繁榮社會,那隻是一種「浪漫的奇想」,因為私慾和私慾支配的個人惡行恰恰是社會繁榮的能源,離開了這個能源,公共利益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這樣的善之花,都將結出貧困和偽善的惡之果。 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所表達的「私惡即公德」的主張啟發了後來的休謨、斯密和二十世紀的哈耶克等思想家。可以說,曼德維爾的這一主張為後來斯密市場機制的思想奠定了基礎,並且成為現代自由主義經濟學和經濟倫理的基本隱喻。在人類思想史方面,基督教等眾多宗教長期宣揚人要一心向善,並認為這是整個社會最終走向至善與幸福的基礎。而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則明顯是對這樣一種「善良意志論」的反動。可以說,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打破了人類「善良意志論」和「理性設計論」的迷夢,為人類大規模社會生活的組織方式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路徑。在這樣一個意義上,我們就不難理解曼德維爾的《蜜蜂的寓言》在人類思想史上的開創性貢獻,也不難理解曼德維爾在《蜜蜂的寓言》發表後為什麼受到了那麼多人的非難與攻擊了。 B.曼德維爾,荷蘭人。在荷蘭,曼德維爾與近代人文主義者家伊拉斯謨、國際法之父格勞修斯、大哲學家斯賓諾莎齊名。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後去了英國,並最終決定定居英國,以熟練的英語進行寫作。其著作甚豐,其中尤以《蜜蜂的寓言》聞名。 肖津,原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工作人員。

伯納德·曼德維爾(Bernard Mandeville,1670-1733)於1670年11月15日生於荷蘭的鹿特丹,是18世紀初英國最有影響、最具爭議的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和諷 刺作家。他出身於名醫世家,就讀于鹿特丹伊拉斯謨學校,1685年進萊頓大學學醫,次年曾就讀哲學系,獲得哲學學士學位。他在荷蘭行醫,主治神經科疾病和 胃病。

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後,他去了英國,其初衷是“去學習英語”,後來發現英國很適合他的志向和事業,遂定居於斯,娶妻露絲(Ruth Elizabeth Laurence),與她生了兒子邁克爾(Michael)和女兒潘娜洛普(Penelope)。他一直以醫養家和養文,並積極參與英國的社會政治活動。 他於1691年3月回到荷蘭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733年1月21日,他因患流感卒于倫敦哈克尼(Hackney)自治市。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