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電流與信號完整性設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PCB電流與信號完整性設計

作者:(美)布魯克斯
出版社:機械工業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ISBN:9787111499978
語言:繁體中文

從電子學的基本概念出發,全面闡述了PCB上電流的性質和流動規律,詳細探討了現代PCB設計中的特殊問題,提出了設計方案,論述了由電流引起的信號完整性問題,還提出了應對甚高頻諧波和極短波長複雜挑戰的解決方案。本書的編寫融理論性與工程實踐性於一體,儘量減少煩瑣的數學論證。直觀生動。

本書既適合於PCB工程師閱讀,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參考教材。

道格拉斯·布魯克斯(Doulas Brooks)

曾獲斯坦福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學位。他有40餘年的電子行業從業經驗,涉及的職位小到空間專案的電路設計工程師,大到UltraCAD公司的總裁,這也是他自己的公司,在過去的20餘年裡,他一直在這家西北太平洋地區領先的PCB設計服務公司裡擔任總裁。Brooks在職業生涯中發表了數百篇文章。在2003年,他還出版了《Signal Integrity Issu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Prentice Hall)一書。Brooks在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任教過三年,還在華盛頓大學擔任過一年的訪問副教授。在過去超過15年的時間裡,他在世界各地舉辦了大量有關PCB設計中信號完整性的研討會。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電流的性質
 第1章 電子和電荷
  1.1 電子流
  1.2 原子結構
  1.3 絕緣體
  1.4 電荷場
  1.5 磁場
  1.6 驅動電流的力
  1.7 電壓與電流
  1.8 電流方向
  1.9 半導體空穴流
第2章 基本的電流概念
  2.1 電流類型
  2.2 傳播速度
  2.3 電路的時序問題
  2.4 電流的度量
  2.5 測量技術
  2.6 熱、雜訊和電流閾值
 第3章 基本的電流定律
  3.1 電流在回路中流動
  3.2 回路中的電流處處恒定
  3.3 歐姆定律
  3.4 基爾霍夫第一定律
  3.5 基爾霍夫第二定律

第二部分 基本電路中電流的流動
 第4章 電阻電路
  4.1 電阻率
  4.2 電阻的電流和相位
  4.3 串聯電阻
  4.4 並聯電阻
  4.5 功率和能量
  4.6 電阻分壓器
 第5章 電抗電路:電容器和電容
  5.1 電容的性質
  5.2 電容的定義
  5.3 電流"通過"電容器
  5.4 AC電流"通過"電容器
  5.5 位移電流
  5.6 電容的歐姆定律
  5.7 容抗與頻率的關係圖
  5.8 電容的相移
  5.9 電容器的組合形式
  5.10 電容器功耗
  5.11 電容公式
 第6章 電抗電路:電感器和電感
  6.1 電感的性質
  6.2 電感的定義
  6.3 DC電流"通過"電感器
  6.4 AC電流"通過"電感器
  6.5 電感的歐姆定律
  6.6 感抗與頻率的關係圖
  6.7 電感相移
  6.8 電感器的組合形式
  6.9 電感器功耗
  6.10 電感的一般公式
  6.11 趨膚效應
 第7章 電抗電路:諧振
  7.1 串聯諧振
  7.2 並聯諧振
 第8章 阻抗
  8.1 阻抗的含義
  8.2 阻抗的大小
  8.3 阻抗相位
  8.4 串聯RLC電路示例
  8.5 並聯RLC電路示例
  8.6 功率因數
  8.7 諧振時的RLC電路
  8.8 諧振點附近R的影響
  8.9 阻抗的組合形式
 第9章 實際元件和寄生效應
  9.1 電阻器
  9.2 電感器
  9.3 電容器
  9.4 元件間的耦合
  9.5 自諧振
 第10章 時間常數和濾波器
  10.1 RC時間常數
  10.2 L/R時間常數
  10.3 RC濾波器
  10.4 品質因數Q
 第11章 變壓器
  11.1 磁場回顧
  11.2 耦合效率-鐵心
  11.3 耦合效率-頻率限制
  11.4 耦合效應-匝數比
  11.5 電流和阻抗比
  11.6 變壓器損失和效率
  11.7 繞組極性:楞次定律
 第12章 差分電流
  12.1 概念
  12.2 一些說明
  12.3 差模和共模(奇模和偶模)
  12.4 模式轉移或轉換
 第13章 半導體
  13.1 電子殼層回顧
  13.2 半導體摻雜
  13.3 半導體二極體結
  13.4 齊納二極體
  13.5 通過二極體的電流
  13.6 雙極電晶體
  13.7 場效應電晶體

第三部分 電壓源和電流源
 第14章 電壓源和電流源
  14.1 基本電壓源和電流源
  14.2 理想電壓源和電流源
  14.3 等效電路

第四部分 電路板上的電流
 第15章 電流在電路板上的流動
  15.1 信號電流
  15.2 電源電流
  15.3 返回電流
 第16章 電流和走線溫度
  16.1 基本概念
  16.2 歷史背景
  16.3 各種關係
  16.4 熔斷電流
 第17章 電流反射
  17.1 一個命題
  17.2 基本問題
  17.3 臨界長度
  17.4 傳輸線
  17.5 終端
  17.6 反射係數
  17.7 耦合影響阻抗的方式
  17.8 電流如何流動
  17.9 差分電流如何流動
 第18章 耦合電流/EMI/串擾
  18.1 基本概念
  18.2 天線
  18.3 EMI
  18.4 串擾
 第19章 電流分佈和旁路電容
  19.1 問題的本質
  19.2 傳統方法
  19.3 電源分佈阻抗方法
  19.4 採用哪種方法
 第20章 隨頻率變化的電阻和有損傳輸線
  20.1 趨膚效應
  20.2 介質損耗
  20.3 傳輸線損耗
 第21章 電流和過孔
  21.1 過孔功耗
  21.2 過孔電感
  21.3 過孔特徵阻抗
  21.4 過孔內的反射
  21.5 盲孔和埋孔
 第22章 電流和信號完整性
  22.1 歷史視角
  22.2 PCB設計規則
  22.3 差分走線設計規則
  22.4 過孔設計規則
  22.5 相信這些設計規則的原因
 附錄A 電流和麥克斯韋
 附錄B 眼圖
 附錄C 電路板的消亡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