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浮線:如詩交織的線條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4月

重生‧浮線:如詩交織的線條

作者:
出版社:輕刻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29日
ISBN:9789863796701
語言:繁體中文

  「 很簡單,很基礎。」——夏洛克 • 福爾摩斯

  25位插畫家通過線條表達創作時內心的想法
  本插畫集收錄了當今主要以線條進行創作表現手法的藝術家近二百幅作品

  線條的藝術正像一隻鳳凰,不斷地在歷史的火焰和灰燼中重生。
  當你認為某種線條藝術生長的土壤已近乾涸,另一種線條藝術則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芽。
 

亞曆克斯·柯納辛
DZO.奧利維爾
斯韋塔·多佐西瓦
北邦
濟娜·內戴爾查瓦
J.鮑爾斯·鮑曼
尼古拉斯·迪·吉諾瓦
張燦
Ciou
李晴
楊焜
文那
黃永強
唐彥
富穀悅子
喬伊·芬頓
蘿拉·露西亞·費勒
尼古拉斯·喬利
拉法爾·韋奇特羅茲
戴牟雨
杜昆
諾皋
趙娜
朱敬一
熊澤未來

 



不斷復活,熱烈起舞——線的旅程

  「 很簡單,很基礎。」——夏洛克 • 福爾摩斯

  2011 年,我和幾位喜歡在藝術作品中使用線條的朋友一起建立了「線體主義」藝術團體,並於2013 年著手編寫一本關於熱愛線條的藝術家的書。令人驚奇的是,在準備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愈來愈多的對線條狂愛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的數量比我想像的要多得多。

  線的傳奇從歷史的迷霧中顯現,緩慢而又堅定。最古老的藝術品之一——已經有上萬年歷史的阿爾塔米拉山洞壁畫《受傷的野牛》,以其生動的線條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元前2000 年前後的古埃及人,在墳墓裡畫人、神、鳥、魚、鱷魚和植物,繪畫的線條非常美麗。西元前500 年前後,能夠根據解剖學知識做出結構準確的雕塑的古希臘人,也曾在陶器上畫出美麗的線條。到了中世紀,僧侶和傳教士們把每一本手抄的《福音書》都做成藝術品,可稱得上是線條的盛裝遊行。此外不要忘記偉大的東方藝術家—中國古代的藝術家是運用線條表現動作的高手,著名的「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就是典型的例子。

  讓我們回到歐洲。14 世紀,文藝復興運動在歐洲興起,愈來愈多的藝術家放棄塑造刻板的神聖形象,試圖表現事物寫實的樣子。一時間,明暗畫法的浪潮席捲而來,這似乎會讓歐洲的線條藝術枯萎,但是和其他很多領域一樣,不匆忙下結論總是明智的。線條藝術不僅沒有枯萎,反而逐漸興起了一種全新的,甚至更複雜的線的藝術,即凹版畫,包括雕版和蝕刻版畫。這種技術源自德國,可以比手抄法更快捷地複製圖書,能更滿足被科學和新發現打開的眼睛。為了能讓凹版畫更好表現,藝術家應當讓版上的線條排列得更加清晰整潔,這樣可以消除墨水的隨機流動,從而杜絕紙面上形成難看墨點的隱患。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最好的辦法是成為使用線條的高手,於是我們看到了阿爾佈雷特•丟勒(Albrecht Durer)、古斯塔夫• 多雷 (Gustave Dore)和喬凡尼• 巴蒂斯塔• 皮拉內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的傑作。凹版畫和印刷聯繫緊密,所以隨著平版印刷術和絲網印刷術的出現,藝術家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創作版畫,凹版畫也漸漸衰落。但線條的藝術消失了嗎?沒有,完全沒有。正相反,隨著人們對印刷品的需求不斷飆升,插畫的黃金時代來臨了。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出現的新藝術運動中,無數生動和優雅的線條在諸如奧博利• 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阿爾豐斯•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喬治• 德• 弗爾(Georges de Feure)和亞瑟• 拉克姆(Arthur Rackham)等畫家的筆下產生。但好時代不能永存,一種嶄新的技術—攝影機登上了歷史舞台,這是當時記錄與傳達影像最便捷的工具,看起來會終結其他一切視覺藝術。但是手工製作的藝術作品生存了下來,線的藝術繼續生長,甚至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繁茂。

  大眾媒體的爆炸,像書籍、報紙、雜誌、廣播,讓講故事和聽故事的激情比以往的任何時代都要高漲,因此需要一種能夠特別靈巧地講故事的藝術形式,於是漫畫藝術由此應運而生。從喬治• 赫里曼(George Herriman)到斯坦• 李(Stan Lee)和鳥山明(Akira Toriyama),擅長講故事的線條畫讓粉絲們癡迷,同時造就了諸如墨比斯(Moebius)、喬夫• 達洛(Geof Darrow)那樣的使用線條的「狂徒」。

  線條的藝術正像一隻鳳凰,不斷地在歷史的火焰和灰燼中重生。當你認為某種線條藝術生長的土壤已近乾涸,另一種線條藝術則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芽。故事仍在繼續。當我編寫這本書的時候,世界各地的很多藝術家還在畫線條,我也在不斷和他們結識:Kikyz1313(墨西哥)、J. 鮑爾斯•鮑曼(J. Powers Bowman,美國)、黃永強(Andre Wee,新加坡)、Ciou(法國)、尼古拉斯• 迪•吉諾瓦 (Nicholas Di Genova,加拿大)、亞歷克斯• 柯納辛(Alex Konahin,拉脫維亞)、熊澤未來(Kumazawa Mikiko,日本)⋯⋯等。這些藝術家並未在一起成長,他們之間多數並不認識彼此,但是所有人都選擇成為畫線條的高手。

  為什麼線條的藝術自古至今都如此活躍?「很簡單,很基礎」,夏洛克• 福爾摩斯對他親愛的華生如是說。線條的藝術不斷重生或者平行演化的原因是很基礎的,因為它植根於人類認識真實世界和傳達這種認識的基本能力。人們即使不用眼睛看,大腦也能積極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會把成團的黑暗和光亮自動解碼成線條。這也是為什麼當原始人和孩子開始畫畫,他們最有可能畫線條。

  本書中呈現的「線體主義」畫家各有特點。有些藝術家和以往的藝術家面臨相同的侷限。例如尼古拉斯• 迪• 吉諾瓦認為,他選擇線條作為主要表達工具的原因是他並不特別理解物體的重量和體積,多數古代東方藝術家也同樣困擾於這個問題。但是對於大多數當代線條藝術家來說,選擇線條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們喜歡線條,或者覺得用線條畫畫很舒服。就像拉法爾• 韋奇特羅茲(Rafal Wechterowicz)所說:「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所以我不能說我選擇了線條。」自由的選擇是當代藝術家的特權。在藝術領域已經沒有什麼是不可接受、不可理解或者不可能的。一個藝術家可以自由創造任何東西,這是好事,但是也讓有野心的藝術家煩惱,因為很難再有什麼藝術品可以被稱為「創新」、「特異」或者「有爭議性」。雖然相比歷史上的各種主義,例如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超寫實主義,我創造的「線體主義」這個詞的顯赫程度要小得多,但我不認為這個詞揭示真理的能力會遜色多少。我找到了線條的家族,並且希望能夠「勾勒」出它的形狀。這樣整個藝術世界的形狀透過我的研究也會更清晰一點,就像線條能夠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更清晰一樣。

  「我想線條可以征服我們看到的世界裡的『混亂』」, 拉法爾 • 韋奇特羅茲在接受我的採訪時說。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裡已經有足夠多的混亂了,所以讓我們好好品味這本書吧。
 


相關書籍